晋末长剑 第214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8      字数:2933
  厅中的中层将领们也奚落起了司马越,刁钻毒辣之处,直惹人发笑。
  谢公听了直摇头,显然对司马越的行为也很不理解,只觉他已经疯了。
  王弥擦拭完佩刀,将其“哐”地一声扔在案几上。
  有些人听到动静,收起了笑容。
  有些人还在嘻嘻哈哈,不以为意。
  更有甚者,还有人扯着嗓子问门外走过的军士,今天吃什么。
  王弥嘴角直抽,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遂扭头看向弟弟王桑,问道:“而今我有多少大军?”
  王桑愣了,道:“五万?”
  “你昏头了?出青州时就不止五万了。”王弥瞪了他一眼。
  “八万?”王桑不确定地说道。
  “我看有十万。”刘灵说道。
  “不下十万。”
  “十二三万都有了。”
  “不止,不止,应该有十五万。”
  “你说少了,有十七八万人。”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回答,王弥的嘴角抽得更厉害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古往今来首位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的大军统帅。
  不过这也不怪他。
  一路之上,不断有人入伙,又不断有人离开,谁弄得清到底有多少兵?
  他前后封出去几十个将军,有些人面都没见过,只存在于纸上,甚至不知道他们如今屯于何处,还在不在。
  没关系!王弥默默安慰自己。
  好歹整编出了几万像点模样的部队,由老兄弟们掌握着,一路行来,不断整训,还能上阵打一打。
  其他人爱怎样怎样吧,壮壮声势总是好的。
  攻关隘、城池的时候,也能把他们拉过来,用人命趟出一条路。
  只要拿下洛阳!只要拿下洛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到时候我就不跑了,安安心心在洛阳建制,整顿部伍,委任官员,把这份基业稳固下来。
  “许昌乃重镇,尔等可查抄到器械?”王弥又问道。
  他主要看向刘灵。
  此君乃阳平人,家里穷得叮当响,饭都吃不饱,偏偏力大无穷,也不知道怎么长的。
  奔跑中的牛马,他轻轻松松徒手制服。
  就因为这一手,在乡间名气不小。后加入天师道,一步步成为师君,公师藩起事的时候,他聚拢了数千人,自称将军,后被打散。
  这厮是个铁杆反贼。
  天下太平的时候,他就经常抚胸长叹:“天下何时大乱?”
  果大乱后,如鱼得水,勇冠三军。
  可以说,他是这支队伍里,除他王弥外最能打的人了,故为先锋,有众二三万人。
  “大将军,武库内兵甲不过数万,太少了。”刘灵说道:“司马越一定被他手下那帮人骗了。很多器械朽烂不堪,我都怀疑是不是曹魏年间的旧货。”
  “你就没有拷打库吏?”王弥问道。
  “打了,还杀了几个呢,没用。”刘灵叹道:“库吏直叫屈,说当年鲁阳侯率军袭占许昌,府库为之一空。”
  “果真?”
  “应假不了,好多人都看到了。”
  “鲁阳侯现居何职?”
  刘灵张口结舌,不能对。
  “谢公?”王弥又问道。
  “鲁阳侯就是材官将军邵勋,出身寒微,技艺出众。”谢公说道:“去岁征河北,大破汲桑,俘斩万余众。前年在长安,围杀五千鲜卑骑兵,也是个胆大包天之人。”
  王弥一听,叹道:“此人竟不能为吾所用。”
  “鲁阳侯乃越府家将,如何会降你?”谢公叹道。
  王弥冷哼一声,道:“待我攻破洛阳,抓了司马越之妻,便将其赏给邵勋。他辱了主母,不降我还能降谁?我就不信了!”
  “你!”谢公骂道:“鲁阳侯屡为朝廷、太傅出征,忠心耿耿,怎可能行此丑事?”
  “怕是他心中也念着自家主母呢。”王弥随意口嗨了一下,便不再理此人,转而看向刘灵,道:“武库中的器械,你挑拣一下,堪用的就发下去,接下来还要大战。”
  “诺。”听到“大战”二字,刘灵有些兴奋。
  “兄长,接下来去哪里?”王桑问道。
  “我意攻轘辕关,直入洛阳。”王弥说道。
  “为何不走伊阙关?”
  “儿郎们天天叫嚷,恨不得飞到洛阳,一天也不想耽搁,我能怎么办?”王弥有些头痛地说道:“谁让轘辕关近一百多里呢?”
  “轘辕关好走吗?”
  王弥回忆了一下,有些不太确定。
  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游侠各地,到过洛阳,甚至结识了汉主刘渊。但他已经记不太清有没有去过轘辕关了,只能搪塞道:“先去看看再说,兴许好走呢。”
  “也是。”王桑点了点头,道:“这两年,咱们还不是一路趟过来了。管他呢,遇到官兵,冲杀一阵就溃了,都那个德性。”
  “洛阳文恬武嬉,听闻禁军也完了,应不能打。”
  嗯?王弥看了一眼说话之人。
  一路行来十分顺利,竟然有人说禁军不能打?再不能打,还能比州郡兵差?还能比司马越差?
  他下意识感觉有些不对,有些人自衿自傲地厉害啊,长期以往是要吃亏的。
  不过,眼下却还不能大肆整顿。
  士气可鼓不可泄,待打下洛阳,正式建制的时候,一定好好收拾下这帮兔崽子。
  “二弟。”王弥突然喊道。
  “兄长。”
  “这两天就算了。从后天始,你带人收拢下部伍,别让人跑得太散了。”王弥叮嘱道:“如果有人不听,就打发他们去伊阙关,不要跟着咱们了。”
  “诺。”王桑痛快地答应了,道:“咱们走轘辕关,先入洛阳,让那帮小子跟在后面吃灰吧。”
  此言一出,众皆大笑。
  谢公无奈地摇了摇头,似乎在悲叹如此乌合之众,居然一路毫无阻碍地冲到了许昌乃至洛阳附近,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在许昌“休整”了数日后,四月下旬,王弥大军分批离开了许昌,直奔西北方向而去。
  一路之上,人马浩浩荡荡,络绎不绝。
  颍川诸世家但闭门自守,如同鹌鹑一般,躲在坞堡内,不想与贼军发生任何冲突。
  实在是贼人太多了!
  漫山遍野都是,无穷无尽,密密麻麻。如果专门停下来围攻某一座坞堡,没有任何人顶得住,家破人亡的可能性极大。
  所有人都暗暗乞求着这帮瘟神赶紧离去,不要再祸害颍川了。
  当然,也有胆大之人瞪着明亮的双眼,四处找寻有无被贼众祸害的村落、坞堡,看看能不能将其吞并。
  这就是乱世,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转换自如。
  第四十三章 来了,都来了
  襄城县内一片混乱,原因无他,太守跑了。
  不用朝廷来免官,他自己先润为敬,免得下场不妙。
  郡县佐官、吏员们见状,逃散一空,偌大的襄城竟然没个主事人。
  到了第二天,稍微有点资财的人开始出逃。
  大车小车,充塞道路。
  汝水渡口之上,船工们从未见过如此阵仗,心惊胆战的他们甚至怀疑贼人是不是打过来了,吓得直接划船至西岸,不做买卖了。
  有一部分胆大的还在渡人、渡马,这个时候往往能随意索价,别人还不敢还价。
  午后,一个消息开始在人群中流传:王弥贼众已破郡城,分兵四掠,很快就要到汝水了。
  此消息一出,渡口附近的混乱再上一个级别。
  有人弃了车马,拿着细软就跑。
  有人到上下游查探,看看有无可涉渡的浅滩。
  还有人犹豫不决,四处找人询问,辨别消息真假。
  但这个时候,压根没有好消息。反倒是谣言传播得飞快,人们压根不惮以最大的恶意猜度局势,然后吓唬自己或者别人。
  简而言之,出逃的人一片混乱。
  渡口对岸,响起了一阵马蹄声。
  数百骑在岸边勒马止住。
  数人下马,揪着两名船工将他们渡过河去。
  片刻之后,一面飘扬的“邵”字大旗插在了河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