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238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8      字数:3133
  在河内的时候,裴宪遣使而至,令邵勋督大军救援邺城,他随后便带人渡河北上,以为援应。难道这是忽悠人的?
  “贤——君侯当真不知?”庾琛讶道。
  “一路都在探查匈奴踪迹,当真不知。”邵勋说道。
  “裴豫州已然退兵。”庾琛说道。
  邵勋一下子愣住了。
  庾琛见他真的很惊讶,便解释道:“就在三天前,王弥、刘灵率众南下,并遣小股人马渡河,裴豫州探得敌情后,一路南奔,不知何往。”
  “兵呢?他的兵呢?”邵勋问道。
  “裴豫州遁走后,诸将各领部众南归,退了。”
  “好贼子!”邵勋也不给裴家人面子了,当场骂道:“若落在我手上,定把他弄死!”
  裴宪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直接丢下大军跑了。但他这一跑,也直接把豫州兵的士气弄没了。
  当年范阳王司马虓镇许昌的时候,豫州兵平定河北叛乱,大杀四方。
  司马虓暴死之后,苟晞接手,依然打得汲桑、石勒狼狈奔逃。
  现在苟晞也走了,换上来的都是什么歪瓜裂枣?
  王弥破许昌,豫州兵被司马越捏在手里,避战。
  王弥屯兵河北,裴宪竟然直接跑了,豫州兵退走。
  这么搞来搞去,曾经还算能战的豫州兵便算是废了,士气完全崩盘。
  妈的,都什么狗东西?匈奴能成事,和这些狗屁名士脱不开关系!
  前有冀州都督和郁弃邺城而逃,后有豫州刺史裴宪扔下大军玩消失。
  你们还能不能干事?不能干事赶紧腾出位置,换人!
  艹!
  “冀州刺史丁叔伦(丁绍)呢?”平复心情后,邵勋又问道。
  “在安平,看样子也不会进兵了,但固守而已。”庾琛回道。
  “豫州都督呢?”
  “王士文在许昌,不会来了。”庾琛叹息道。
  王士文出身东海王氏,乃王肃之孙、王虔之子、司马昭皇后王元姬的侄子,目前是南中郎将、许昌都督。
  邵勋皱着眉头思索着。
  陈有根在一旁听了半天,眼睛都瞪大了,情不自禁道:“庾公莫不是搞错了?王弥都能吓退裴豫州?五个月前,我等在汝水痛击王弥。洛阳城下,弥兵溃不成军,逃过大河者不足万人。此等败军之将,亦能吓退一州刺史?”
  庾琛脸有些红,显然也觉得很不好意思。
  已经升任牙门军副督的李重垂首不语,显然十分失望。
  王雀儿、金三二人面无表情,但眼中的鄙夷却怎么都藏不住。
  你若是遇到刘渊跑了还情有可原,可被王弥吓跑,那真是不可理喻。
  难道是之前司马越避战,任弥兵攻破许昌,所以让众人高估了王弥的实力?可他明明在洛阳城下惨败了啊,主力部队尽丧,而今还有几个兵?
  统率一部辅兵的陈眕心中哂笑。
  他出身世家,在京中厮混多年,见的人多矣。
  和郁、裴宪之流,名声很大,才能也确实有的,但多在文学、礼仪方面,让他们当都督甚至领兵打仗,确实勉为其难了。
  如今两个人都跑了,还都是太傅钦点的“爱将”,不知道荥阳幕府听闻,又是一番什么反应。
  哈哈,说真的,太傅还不如向苟晞低头,把人家请回来呢。苟晞虽然没有门第,出身寒微,但战绩摆在那里,让他领豫州兵,说不定就击破王弥、石勒之辈了。
  非要用名士,非要看出身,心胸狭窄,容不下外人,就是如今这么一个结果。
  退一万步讲,你就算要用有名气的士人,好歹选对人啊。
  陈眕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经历了这么多事,他已经不再迷信出身了。
  邵勋、苟晞甚至当年的张方,都比这些人能打,而且能打多了。
  王阐、郝昌、楼权、楼褒四将则面面相觑,暗叹如果当年进剿河北的不是苟晞,而是裴宪、和郁之流,他们是不是早就成事了?
  司马越,简直是个笑话!
  偏偏这种人还赢了成都王,只让人觉得憋屈。
  “传令,就地扎营屯驻。”邵勋吩咐道:“另遣使飞报洛阳、荥阳,请天子、太傅定夺。”
  “诺。”唐剑很快去安排信使了。
  庾琛已经明白了,鲁阳侯也不知道他已成孤军,顿时有点泄气。
  河北大局,当真无法挽回了么?
  ******
  汲郡、上党交接的林虑山中,王桑灰头土脸地退了下来。
  林虑山中有一峰,俗谓“大头山”,十分险峻。
  山中还有田地、泉水,数千户聚保之,以颍川处士庾衮为主。
  庾衮生活简朴,躬亲稼穑,带着百姓在山中耕作。
  临人之丧必尽哀,会人之葬必躬筑,劳则先之,逸则后之,言必行之,行必安之。
  可谓处事公正,以身作则,故林虑之人多附之,号为“庾贤”。
  每有战事,必令前妻荀氏、继妻乐氏所生四子庾怞、庾蔑、庾泽、庾捃亲临一线,带着庾氏宗族、部曲为先锋,迫退贼人。
  这样一个内部上下一心,又有主心骨的险峻坞堡,确实无法轻易攻克。
  王桑试了一下,损兵千余,没有任何成效,于是便退兵了。
  大头山下,刘灵一只脚翘在马背上,笑嘻嘻地看着王桑。
  “王散骑死心了么?”他问道。
  王桑是刘汉散骑侍郎。
  其兄王弥则被封为司隶校尉,加侍中、特进——王弥固辞,刘渊固请,最后还是就任了。
  刘灵则混了个平北将军。
  “死心了。”王桑黑着脸说道。
  “死心就好。”刘灵跃下马背,说道:“在你攻林虑坞的时候,我带着人马扫荡了一些村乡、堡壁,得六七千丁壮,分你一半。”
  “石勒不是让咱们把丁壮都交上去么?”王桑问道。
  石勒是主将,他的命令很严:以五万人为限,抓满就撤。而且只能抓丁壮,老弱妇孺不得伤害,仍令其留在原地耕作。
  刘灵满不在乎地笑了笑,道:“你兄长还没死呢,这就要投石勒了?”
  王桑脸色更黑。
  刘灵这厮,嘴上从不积德,经常让人难堪。
  但他不敢找刘灵的晦气,没别的原因,打不过他。
  “走吧,去与侍中汇合,他那边也抓了万把人。”刘灵蒲扇般的大手伸了过了,像拎小鸡一样拎起王桑,拽着他下山,一边走,一边说道:“汲郡没怎么被祸害过,富庶得很。而今百姓多往南逃,托庇于郡城。咱们率军南下,看看能不能捞一笔。”
  魏、汲、顿丘三郡,是石勒划下的活动范围,主要目的就是抢钱抢粮抢人。
  对这个作战目标,众人都举双手赞成。
  壮大部伍嘛,谁不喜欢?当流寇那会就是这么干的,算是老本行了。
  这三个郡,看样子也没什么兵力了,取之易也。
  至于王堪、裴宪之辈?哈哈,看他们那熊样,完全就是依托大河,阻止他们南下河南罢了。
  一群鼠辈!
  司马越更是鼠辈中的鼠辈,不值一提。
  这次投汉王算是投对了,河北竟然如此空虚,不趁机捞点好处那就是傻子了。
  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态度
  就在王桑、刘灵试图汇合王弥,再度南下汲郡的时候,荥阳幕府也收到了汲郡发来的表章。
  司马越已经知道裴宪弃军而逃的消息了,老实说他很惊讶,更多的则是震怒!
  他从没想过放弃大河防线,不战而退。
  即便无力剿灭河北的刘汉势力,至少也得把黄河给守住吧?若让人直冲至河南,所有人都要遭殃。
  因此,他给裴宪的命令十分明确:屯兵于白马,守住这个渡口,同时派遣游骑至各处巡视,防止贼人偷渡。
  总而言之一句话,你哪怕不敢渡河北上,至少也得给我守住黄河。
  很显然,裴宪让他失望了。
  “遣人去一趟洛阳,罢裴宪豫州刺史之职、罢裴廙弘农太守之职。”司马越无力地倚靠在坐榻靠背上,吩咐道。
  裴宪弃军而逃,当然要免官。
  裴廙则是因为他在任上给邵氏在弘农的三个坞堡提供了诸多便利:不纳粮、不出丁,抢占的地也给合法化了。
  这让司马越很不高兴,正好裴宪之事传来,让他对裴家人印象更加恶劣,于是一起罢免了事。
  “太傅,裴廙以何名免官?”主簿郭象问道。
  “裴廙用刑太甚,不得士民欢心,故免之。”
  “诺。”郭象很快写好了奏疏,遣使送往洛阳。
  在这件事上,两位尚书仆射、中书监乃至司徒王衍都不会拂了太傅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