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242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8 字数:3198
而刘渊则和齐万年、张昌等辈一样,待朝廷腾出手来,早晚会剿灭,即便今年王弥已经打到过洛阳城下,动摇了一点他们的“信仰”。
战场局势的快速变化,让正在搜刮钱粮、人丁的王桑、刘灵二人晕头转向。
他们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以为汲郡太守庾琛疯了,出动郡兵向北,找他们决战呢。
“大意了。”王桑不断派人前往各处,下令诸部向他靠拢。
刘灵则面容严肃,反复询问了好几名信使后,最终脸色一垮,不可置信地说道:“可能不是庾琛,而是鲁阳侯邵勋。”
王桑吓了一跳,惊问道:“邵勋不好好待在梁县,跑来汲郡作甚?朝廷那边,为何没人提醒?”
呵呵,这就和晋廷不清楚匈奴内情一样,刘汉对晋廷内部的事情也两眼一抹黑。
更何况,东出七将大部分都是外系兵马,刘渊很重视你吗?
“鲁阳侯带来的兵,应该不会低于一万。”刘灵搓了搓手,面色纠结,仿佛又想打,又不想打似的。
“金刚奴,你疯了?”王桑推了他一把,问道:“你的人收回来多少?”
“三千多吧,新丁占了大半。”刘灵说道。
说完这句话,他笑了笑,道:“遣人知会你家兄长吧,再把阎罴也拉过来,咱们四家聚在一块,慢慢想办法。”
“石勒那边呢?”王桑问道。
“当然也要通传了。”刘灵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若想对付邵勋,还得石勒的骑军过来。与邵贼阵列野战,你可有信心打赢?”
虽然他们嘴上经常揶揄石勒,但关键时刻真离不开他。
河北的本地官军确实不行,问题是他们也不怎么样啊,更别说部队里还夹杂着大量新征入伍的壮丁了。与官军相持不下时,往往是石勒的骑兵一锤定音,解决所有麻烦。
石勒不来,他们真没信心打赢邵贼。
“那就等石勒来吧。”王桑叹了口气。
邵贼怎么这般阴魂不散呢?
洛阳之败后,他们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慢慢整顿残兵,最终军心稳定了下来。
这次出太行山扑向河北,是他们整顿完毕后,最好的扩充部伍的良机,就像以前在河南做的那样。
结果这才入手不到万人,就被邵勋追过来了,根本没时间整顿。
说实话,如果不是外面人多,王桑都想哭了。
怎么每次我刚刚扩军,队伍庞杂无比,还没形成战斗力的时候,就被你追打过来?专门盯着我打是吧?
刘灵不管王桑在想什么,又找来几个信使,吩咐一番后,转身说道:“我已令各部退往林虑,把邵贼的粮道拉长一些。接下来,就看石勒的了。如果他都没把握,咱们就撤,别管那些坛坛罐罐了。”
“好。”王桑没有犹豫,点头答应了。
说完,他也找来信使,至各处通传。
当流寇那会,保命第一诀窍就是果断。
邵贼不可能天天蹲在河北。
他早晚要回到梁县,那时候咱们再东出抢掠,机会多得是。
不过,如果能吃掉邵贼带过来的大军,那可是极大提振士气的事情啊。
鲁阳侯善战之名,动于大河南北。
杀掉这种晋廷名将,比杀十个庸将都管用。从今往后,河北诸郡还不是随便横着走?
想到这里,王桑的心突然间热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刘灵,刘灵也正看向他,颇有些心照不宣的感觉。
第六十八章 风雪之中的追袭
一阵马蹄声传来,百余骑穿过田野,冲到最前头。
正在行军的士兵们见了,纷纷高呼。
邵勋挥手大笑。
他默默看着行军中的纵队。
虽风雪弥漫,但士气仍然维持在相当水准上。
这不仅仅是因为战前动员的到位,也有后勤保障完善的因素。
至少,战兵人手一套绵衣。
绵非棉。
所谓绵衣,其实就是布面夹袄,里面塞着缫丝织布时剩下的丝绵——因为较短,不适合织布,故拿来作为御寒材料。
绵衣发展到后来,里面充塞的已经不仅仅是绵了。
成本高一点的用禽鸟羽毛,成本低的用苇絮。
在前汉的时候,为了方便冬季作战,甚至在里面塞铁片,制成绵甲,即所谓的“坚甲絮衣”。
但这种绵甲很不实用,防护力也很差,很快就被淘汰了。
士兵们宁可同时穿绵衣和甲胄,但更多的时候,绵衣也不穿,就披甲,冷就扛着,这样更方便,即所谓“都护铁衣冷难着”是也。
当兵打仗是一件苦差事,无论哪个年代都是如此。
“君侯!”路口站着一群老老少少,大概数十人的样子,高声呼喊道。
邵勋勒马停住,仔细看了一眼。
唐剑策马而至,低声汇报了一番,原来是本地豪强坞堡帅们,带着酒肉粮食前来劳军。
邵勋点了点头,然后看着众人,高声道:“父老厚爱,吾已知悉。粮肉且收下,酒么——”
他马鞭一指北方,道:“待破敌之后,再与河北父老共饮。”
说罢,拍马而去,风中还隐隐传来他的声音:“若还有血性,可入吾义从军,北上杀敌。”
车辚辚,马萧萧。
中军上万士卒迎着风雪,一刻不停地前进着。
片刻之后,便有十余壮士奔出人群,自带弓马、器械,跟着大军北上。
每过一个路口、村乡、坞堡,这样的场景反复上演,汲郡父老的抗敌热情已被完全点燃,不但送粮送物,还出了上百骁勇子弟从军,跟着鲁阳侯一起杀敌。
人是需要组织的。
组织起来的人,和一盘散沙的人,其能量天差地别。
官军的抵达,在恰当的时候,将这些人给组织了起来。
粮食解决了,物资解决了,甚至就连兵源都解决了一部分。
当这股力量越来越大之时,便不是谁能轻易阻挡的了。
******
刘灵、王桑二人主导的退却,计划很不错,但实际执行起来么,却不那么美好了。
最大的问题还是天气。
申时以后,天色又阴沉了下来。
北风横扫大地,吹动着漫天大雪,撤退中的人马艰难踟蹰着,甚至难以辨别方向。
这个鬼天气、这个能见度,就连斥候都失去了作用,所有人都闷着头赶路,同时暗暗后悔没有留在共县县城内。
有几支部队陆陆续续汇合了过来,但还有相当多的人马,却一时间失去了联络。
王桑、刘灵不得不放慢速度,边走边等待。
但他们这一放慢脚步,也给了追兵机会。
天色将黑未黑之时,后方突然奔来了数骑,还没等他们说话,兵刃交击声已隐隐传来。
刘灵暗骂一声,风雪这么大,都能听到厮杀声,追兵来得是多快啊!
他爬上了一座废弃房屋的顶部,试图瞭望敌情,但风雪太大了,天色也黑了一点,什么都看不清楚。
杀声越来越清晰。
很快,一条银色的钢铁长龙出现在眼帘之内。
刘灵下意识握紧拳头。
银色长龙的甲胄上落满了积雪,他们哈着白汽,端着长枪,排着整齐的队列,硬顶着风雪,快步前进着。
己方士兵完全不是对手,被打得节节败退。
“刺!”如林的长枪迅疾捅出,雪地上仿佛开了红色染铺一般,鲜艳得让刘灵的眼睛刺痛。
“杀!”一名长枪手刺杀当面敌人之后,甚至不用军官指挥,上下挥舞了一下,非常精准地使用矛杆,打落了一名冲过来的敌方步兵的长矛。
旁边一人眼疾手快,一枪捅出,将其格杀。
配合之默契,让人叹为观止。
刘灵甚至能想象得到,在过去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这些银色武士们一有空闲,就会互相对练,掌握了许多战场上的实用杀招。
他不想再等下去了,匆忙下了屋顶,召集一帮亲兵,迎面冲了过去。
银枪军武士已经冲进了村内。
数十人见着他们,直接就杀了过来。
当头一人背插认旗,似乎是个小军官。
刘灵一点没有废话,挺矛直刺。
对方居然没有避让,而是凶狠地持矛一拨,将刘灵刺过去的长矛打偏了,然后用力压矛,试图将刘灵的矛刃压住。而他左右两人,快上几步,一人挺矛直刺刘灵腋下,一人奔着他的腿脚而来。
亲兵们奋力截住两人的攻势。
刘灵愤怒地使起蛮劲,反手将小军官的矛斜压在地上,然后上前一步,突施巧劲,竖着用矛杆将小军官击退,随后不待其反应过来,闪电般举矛过顶,一枪斜刺,将矛头送入了小军官的喉咙,将其毙杀。
还没来得及兴奋,身旁响起惨叫,一名亲兵已向后仰倒,再无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