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413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0      字数:3133
  侯飞虎在路上遇到过一支自鲁阳北上的府兵,共四百九十余人。
  据他们所言,能上阵的都来了,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满脸稚气的少年。
  少年是府兵子侄。
  他们年龄还小,武艺未成,也没什么战斗经验,武器装备非常差,但军情如火,现在是需要他们卖命的时候了。
  襄城这边更是人头攒动。
  汝水边的旷野中,部曲们走来走去,打水做饭。
  府兵给马匹解了肚带,领其慢跑活动一番。
  甚至还有人把没上过阵的少年生瓜蛋子聚集起来,集中传授一些战场上的小窍门。
  颖桥之上,大量马驴骡正在通过,向东行去。
  “老马啊老马,这次还要你们卖命。”侯飞虎感慨一声。
  长安围杀鲜卑的好处,到现在还没完全吃净,这都六七年了吧?
  六七年间,这批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攻苟晞一战,老马们跑死跑废了不少,最后成功将背上的骑士送到菏水,一战击破敌军。
  “走了!”不远处传来一声大吼。
  侯飞虎循声望去,却见长剑军副督常粲大手一挥,带着休息完毕的五百余府兵上路。
  那应该是梁县的石桥、李家、永兴三防了,府兵加上部曲,千余人排着整齐的队列,渡过汝水,过襄城而不入,直奔颍阴方向。
  不一会儿,吃完饭的汝阳、南山二防府兵出动。
  片刻之后,鲁山、伏牛二防出动。
  “都说邵师去陈县了,关键时刻,靠的还是几年前在洛南打下的老底子啊。”看着浩浩荡荡的府兵大军,侯飞虎不由地心生感慨。
  说话间,今年在叶县、舞阳新置的滍阴、公主二防府兵亦相继赶到,稍事休整之后,明日就将东行。
  广成泽的屯田军也出动了五千人。
  该部已下降至二万七千人左右,今年又新调出了五千人前往堵阳担任屯田军——缺额由去年俘获的王桑部众顶替。
  这五千人由荆氏兄弟统带,前往许昌充当辅兵。战争结束后,他们将变成可以拥有财产、可以娶妻、能领赏赐的屯田军。
  汝水两岸,大军浩浩荡荡。
  襄城左近,战马奔流不息。
  许昌幕府一声令下,平日里散在各处的军兵们,次第汇集,瞬间凑出了接近一万五千可战之兵。
  这还只是第一次动员。
  鲁阳、堵阳、广成泽、颍阳、阳关、郎陵等地的屯田军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动员。
  唯一的缺憾是,他们多为步兵,缺乏机动能力,行动迟缓。在面对流寇时不是问题,但在面对拥有大量骑兵的匈奴时,就比较麻烦了。
  但命令已下,没什么可犹豫的了。
  秋收已毕,各地多有存粮,即便是蹲坑防守,他们也是有价值的。
  几乎于此同时,数百匈奴骑兵突然出现在范县西北的黄河东岸。
  只一股冲锋,就占下了几乎没什么兵的渡口。
  县令已经尽力了,他带着仅有的二三百人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才仓皇逃窜。
  当天下午,又有千余步卒渡河上岸,开始伐木造舟,打制浮桥。
  整个二十五日夜,百余艘小船来来回回,不断地将匈奴步骑渡到河东岸而来。
  步兵开始修造营垒,加固桥头堡。
  先锋骑兵数百,则在部大、头人的带领下,兵分两路,往廪丘、范县方向而去,制造恐慌。
  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没必要再遮掩行迹了。
  匈奴已经露出了獠牙:自东武阳渡河,入东平,绕过濮阳段的四津防线,迂回深入兖州内部。
  三年数攻洛阳不利之后,匈奴人突然改变了作战目标。
  第三十六章 借兵
  石勒也来到了东平。
  看着这片空旷的原野,他有一种错觉,仿佛只需二三万骑兵、数万步军,即可将其打穿,饮马长江。
  随即又自失一笑,也就是打穿罢了,还谈不上建立稳固的统治。
  你横穿河南郡县,地方上的士族就当没看见你,甚至还会接济钱粮,让你赶紧走。但若想当坐地虎,留下来统治,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经历了这两年与河北士族的扯皮,大胡已经明白了这一点。
  豫、兖、徐三州,打赢容易,征服难。
  一旦扬州、荆州方向派出大军北伐,河南士族很可能瞬间投靠过去,为其提供资粮。
  河南不是他的地盘,没必要太过卖命。
  “大将军。”桃豹等人策马而上。
  “准备好了吗?”石勒停止思绪,问道。
  “大将军,下令吧。”众人纷纷说道。
  “走!”石勒大声一挥,大群骑兵紧随其后,如水银泻地般,充塞了整个原野。
  而在他们之前,数千步军已经提早出发了,目标直指廪丘。
  鄄城方向,大白天就城门紧闭。
  刺史杨瑁故作镇定地站在城头,不断鼓舞士气。
  匈奴人没在城下停留多久,只一会就消失不见了。
  对他们来说,劫掠财物更要紧。身上就七八天的食水,坚城大邑,还是留给步兵来啃吧。
  石勒、刘雅、靳准、呼延晏四人,各领骑军数千至万余不等,就这样冲进了兖州东部。
  二十六日,石勒入濮阳。
  二十七日,靳准攻入高平,刘雅在济北肆虐,呼延晏入泰山。
  此时,东武阳一带的浮桥已经修好了三条,越来越多的步兵过河,济北、东平、高平、任城、泰山、濮阳诸郡国百余堡壁相继降顺,奉献钱粮。
  与此同时,曹嶷、赵固二人已自青州南下数日,但他们没来兖州。
  整个豫东地区一片腥膻。
  曹馥坐镇许昌,虽然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但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仍然勉力提起精神,制定方略。
  “消息又断了,他妈的。”陈有根一巴掌拍在石桌上,怒气冲冲地说道。
  李重脸色平静,没说什么。
  又不是第一次和匈奴打仗了,被截断音讯算什么?
  这个时候,就不要自作聪明派出什么信使了,太危险。
  “有根,人聚拢得差不多了吧?”正在假寐的曹馥突然问道。
  小红给三人上了些点心,然后畏惧地看了陈有根一眼,溜了。
  “差不多了,战辅兵合计七千余。”陈有根说道:“可以打一打了?”
  “能不能做到一人双马?”
  “不能。”
  “凑上驴骡呢?”
  “若再等旬日,或许能凑齐。”陈有根说道:“不过,军情如火,还用等么?”
  曹馥沉默了一下,道:“你先去陈郡,协防阳夏、陈、项、苦四县。老夫担心,若无大军压阵,陈公数年心血要毁于一旦。再者,卢豫州那边——你还是去吧。”
  得知匈奴自东武阳渡河后,卢志心中那根弦一下子就绷紧了起来。
  他立刻行文许昌,要求派一批部队过来,并且点名要府兵。
  自扶沟至项,二三百里间多为土围子,以营为单位。一个土围子只有几百丁壮,肯定扛不住大队敌军的围攻,因此要求许昌派援军。
  “牙门军。”曹馥又看向李重,道:“暂留许昌。陈公家眷皆在城中,万不能有失。老夫已遣许昌世兵五千人开往考城,听东海王、太妃指挥。”
  许昌世兵派了几千北上荥阳,暂时还没收回来。派出去五千人后,城内差不多还剩五千世兵。
  曹馥不信任这些新附之军,必须要有牙门军镇压。
  银枪军四幢新兵、五千屯田军则由侯飞虎统率,前往洧仓,搜集船只,以备不时之需。
  老曹摆出了一副据城死守的态势。
  不算最优选择,但也是中规中矩的应对了。
  ******
  九月二十五日,又是一个大晴天。
  阳渠之上,船只一艘连着一艘,几乎排到天边。
  阳渠是汉代以来一条流经洛阳的人工运河。
  在洛阳城西,它被称为“千金渠”,过城北大夏门、广莫门后,蜿蜒向南,经建春门、东阳门,然后一路向东,在巩县地界接入洛水,这一段被称为“九曲渎”。
  邵勋过巩县后,船队、车队就是沿着九曲渎这条人工运河一路向西,在建春、东阳二门外屯驻。
  之所以太仓修在东阳门内,其实就一个原因:方便卸货。
  邵勋抵达的当天,王衍、荀藩、刘暾、梁芬四人出城相见。
  “匈奴退了?”邵勋指着一片狼藉的战场,问道。
  “此事有赖于梁公。”王衍知道邵勋急,立刻解释道:“得知援军将至,匈奴人猛攻东阳门、建春门,禁军力战却之。恰逢梁公兵至,匈奴溃走。”
  邵勋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