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421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0 字数:3234
已经冲进营垒的银枪军士卒丝毫不畏惧,一部分甚至往前奔了数十步,拿步弓、长枪向他们比划,十分嚣张。
另外,他们还分出一部分人手,冲到浮桥之上,先杀散了从西岸赶来救援的少许敌兵,然后在浮桥上堆积薪柴、浇上火油,将其付之一炬。
大火熊熊燃烧,照亮了半边天。
黄河东西两岸,所有人都吃惊地看着这一切,久久不语。
刘宝暗叹一声,正准备撤退,见到敌方步兵居然敢凭着两条腿向他的骑兵发起冲击,顿时大怒。
他直接翻身下马,从亲将手里拿来步弓,瞄准冲得最靠近的一员将校,将步弓挽满,手一松,箭矢破空而去。然后看也不看,直接上马溜了。
千余骑绝尘而去,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而刚刚占领营垒的银枪军,则将俘虏收拢起来,着其加固营地。
河面上还在燃烧。
浮桥不断崩解、破碎,慢慢沉入河底。
停泊在河上的船队又开始了行动,二十余艘船只顺流而下,直扑第二道浮桥。
这一夜,注定不会平静。
******
东武阳出事的消息在第二天下午传至高平。
彼时中护军靳准正准备西进,围攻济阴,听到消息后,心中起了不好的预感,立刻派出信使前往各支营伍,令其即刻后退,并派出大量游骑,搜索敌踪——这一刻,邵勋已经击溃张越所部,正在济阴城外休整。
高平城内,靳准额头上已经有点冒汗了。
想了一会后,他遣人喊来了堂弟靳明,说道:“邵勋还真有两下子。你跑一趟济北、济南,让那边赶紧找合适的地方修建浮桥。”
“好。”靳明点头应下了,旋又问道:“刘宝丢了渡口,率军逃亡濮阳,奔归石勒,要不要拿他治罪?”
靳准踌躇了一会,道:“先算了。丢渡口的又不止刘宝一人,这些烂事,等粮道接上后再算总账。”
靳明再无疑义,立刻离开。
“等等。”靳准又道。
靳明停住了脚步,转身看向他。
“再分派两拨人手。”靳准说道:“一拨去找石勒,令他转兵攻鄄城,你就这么和他说。步军攻城,骑军找个好地方,张个网,看看邵勋上不上当。”
靳明有些迟疑,劝道:“军中存粮可坚持不了太久。今三座浮桥皆断,军心动荡之下,石勒恐难从命。”
汉军现在的粮草供给大致分两部分。
大约一半来自黄河北岸的输送。
另外一半靠就地筹集。
三座浮桥损毁,两岸不通,一下子少了一半的粮草供给。
军中固然有余粮,但最多只够坚持二十天左右,可能还不到点,因为各部情况不同。
石勒又不是傻子,这种情况下如何还肯卖命?
“你先派人去!”靳准瞪了他一眼,道。
“好。”靳明无奈应下。
“另一拨人去彭城,找赵固。他刚拿下彭城、下邳,富得很,让他准备钱粮,以备不时之需。”
“曹嶷呢?”靳明问道。
“让他赶紧滚回青州,加紧筹集粮草、役畜、车辆。”靳准说道:“一旦事有不谐,全军退往青州就食。”
“遵命。”靳明终于离去了。
兄长是中护军,深得河内王信任,有统领石勒、刘雅、呼延晏、曹嶷、赵固诸部之责。
看样子,他现在也有些犹豫啊。
靳明走后,靳准继续思考,越想越气,差点把靳明喊回来,让他带着禁兵去捉拿三个丢了渡口的狗东西。
千防万防,就是没防河上,一下子让人偷袭成功,粮道断了一半——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其实是全部的粮道,因为就地筹集的粮草都是一次性的,人家短时间内不会再给第二回。
好端端的仗,怎么打成这样了呢?
第四十三章 兴废在此一举
石勒收到消息比靳准早,跑得比他还快。
十月初八正午,他的步军和一部分骑军就跑了,从城阳往廪丘方向撤退。
另外一部分骑军则开往济阴,打算接应张越部撤回。
但走到半路,遇到了从菏泽一带跑回来的溃骑,于是立刻调转方向,奔回城阳。
“邵勋来了,在济阴击败了张督,五千余众大概全军覆没了。”听到桃豹报上来的消息时,众人一时间有些失声。
“他怎么来得那么快?”有人忍不住问道。
“从哪来的?又打算去哪?”
“应是奔袭苟晞那一招,聚集大量马骡,拼命赶路。我在明敌在暗,一下子吃了亏。”
石勒老神在在地坐在上首,并不说话,只听着众人言语。
众人说了一会,见石勒不搭茬,觉得没意思,便停了下来。
“说完了?”石勒扫视众人,问道。
众人屏气凝神。
“你们说完了,下面轮到我来说。”石勒站起身,先笑了一下,道:“多大点事啊。”
众人愕然。
“损失的大多是步卒罢了。这些兵要多少有多少,不值钱。”石勒直接说道:“与损失的这点人相比,咱们得了那么多铜钱、绢帛、器具,算起来还赚的。”
“邵勋回来了,兖州、豫州的那些城池便不好打了。”石勒继续说道:“我料靳大都督一定会传令各部,徐徐后撤。”
众人默默品味着这些话。
张越吃亏,实是因为敌暗我明,没有防备。
同理,其余各部若继续前进,搞不好也要吃亏。
再加上东武阳三浮桥损毁,粮食一时间没法运过大河,军心必然受影响。
以上是己方一侧的分析。
从晋国那边来看,邵勋回来了,豫兖二州有主心骨了,军民士气复振。
攻城,最理想的状况是不战而下,敌军投降。
其次是轻取敌城,损失轻微。
最难受的就是以损耗大量兵力为代价攻克敌城。
邵勋一回来,很多城池没那么容易降了,这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大胡很清楚地指出了这一点,众人一想没毛病,再打下去,完全是鸡肋罢了,徒耗粮草。
“不打了,走吧。”石勒说道:“先退往东平,再去青州。”
说完,似是想起了什么,石勒又看向张宾,问道:“孟孙,此议如何?”
张宾拱手作揖,道:“大将军当断则断,深谙用兵之道。仆这边有些补益之策,将军或可参详一下。”
“讲。”石勒大手一挥,笑道。
“大将军或可遣将率轻骑前出,无需多,二三千骑足矣。多携马匹,多带食水,寻着邵勋所在的方向,纵骑驰射,四处袭扰,可掩护我军撤退。”张宾说道。
“邵勋已知我军方位,袭扰有用吗?”石勒问道。
“总能延缓一些的。”张宾说道:“若贼骑结阵冲来,无需与其交战,四散而走即可。不求挡住敌军,只求延缓其脚步罢了。”
“好!”石勒一听,毫不犹豫地应下了,并立刻点了三将,令其各领千骑,前出骚扰。
见石勒采纳了意见,张宾便不再说话。
石勒则慢慢踱了几步,感慨道:“南下半个月,仗打得虎头蛇尾,却不知接下来该怎么打。幸邵勋没甚骑卒,不然还真不好摆布他了。”
大汉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马多、骑兵多。
至于步兵,虽然一直在进步,但真的不行。
除少量平阳禁军步卒外,其余都比不过邵贼的赖以成名的步军。
就像他石勒,现在号称有八万步兵,但其实都是有过上阵经验的种地农夫罢了。
真正要对付他,还是得靠骑兵。
这一次南下,其实是一次成功的避实就虚。无奈自己没弄好,粮道给断了,有点伤士气。
下面怎么打,全靠河内王与中护军的了。
******
敌人的战略部署其实已经知道得差不多了。
邵勋拿出一份地图,手指划来划去,道:“敌中护军靳准总揽全局,屯于高平,手头有骑万人、步军五千,应该较为分散,至于散在何处,张越也说不清楚。”
“刘雅、呼延晏主力在泰山掳掠,各有骑军数千,其中一部亦分散在各处,归靳准指挥。他俩有少量步军,但不甚精锐,大部分是强征来的新丁。”
“赵固二万余军下徐州,轻取彭城、下邳。裴盾在淮阴投降,为其所俘。贼众正打算兵发东海国,掳掠甚勤。”
“曹嶷本来南下攻徐州,中途为靳准所征,西来高平,其众人数不详。”
“贼军便是这般部署。”邵勋抬起头,看向众人,说道:“尔等皆来参详一下,看看怎么打。”
满昱、乔洪、阴奇、北宫纯、王瑚等人凑了过来,好一番议论。
“听闻陈公遣精兵乘船东下,攻东武阳渡口,不知现下如何了?”王瑚问道。
“我亦不知。”邵勋摇了摇头,实话实说。
“那就不好办了。”王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