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487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1      字数:3647
  众人都停了下来,面面相觑。
  邵勋也不等他们回话,自顾自说道:“大概六七条路子,却没有一条是以军功为上进渠道的。况且做官还要看仪容、风姿、门第等等,更不容易。”
  “银枪军上阵拼杀,立下战功。我百般腾挪,多方努力,也只能让一小部分人当官,还尽是八九品的小官,容易吗?”
  “况且,很多时候没那么多官位给你们留着。种过芜菁吗?一个芜菁一个坑,一个职事官也是一个坑。”
  “全天下上万官位,大多都是职事官。就连士人都不一定能立时等到实缺,更别说你们了。”
  “你们要想当官,可谓难之又难,甚至几无可能。”
  “难过吗?凭什么有人终日踏青游玩,风花雪月,却官运亨通?”
  “愤懑吗?凭什么有人整天谈玄论道,饮酒作乐,却步步高升?”
  “天家不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吗?为何还要极尽拉拢、怀柔之能事?”
  “因为他们有文化、有田产、有部曲。他们固然有很多子弟是废物,却也有不少子弟是能人;他们有私兵部曲,能打制器械、畜养马匹;他们通古晓今,知道该怎么治理地方,而不是乱来一气。”
  “你们说说看,能不用他们吗?”
  邵勋说完,端起酒樽一饮而尽。
  学生们默默坐着,静静思考。
  谁不想当官?谁不想富贵?谁不想光宗耀祖?
  邵师把赤裸裸的现实指出来了,让所有人胸中都涌动着一股难言的情绪。
  战场上杀敌立功,就只能得点钱帛赏赐。
  这还是邵师爱兵如子,从不克扣赏赐,并且还为下级军官们建立了禄田体系,队主级别便可领五十亩禄田收入。
  恤田建立至今,已经为七千余名军士发放抚恤——之前年领二十斛,从明年起可领二十四斛。
  这样优厚的条件,让从没过过好日子的银枪军士卒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摧锋破锐,屡破贼军。
  但他现在告诉所有人,你们的上升空间极其狭窄,必须与士人竞争有限的官位,而且竞争力很小。
  这还是乱世,有部分底层人能凭借战功升上去,但这些幸运儿的背后,是数十倍乃至百倍手握战功,却无门路升迁的武人。
  如果是太平盛世,底层人的机会就更小了,因为制度上就不维护你们的利益。
  要想出头,或许只有一个办法:让朝廷白纸黑字写清楚,凭借什么样的战功可以做什么样的官。
  “想明白了么?”邵勋喝完酒后,看向众人,问道。
  “邵师,官制乃朝廷根本,变更不易吧?”幕府从事中郎毛邦问道。
  邵勋没有回答,只看着众人。
  “别想了。”陆荣摇了摇头,道:“在叶县为官一年,我算是看明白了,朝廷太依赖士族,不可能更易的。”
  在官场混过之后,才会有深刻的认知。
  陆荣明白,他这个县丞完全是邵师帮他弄来的。
  首先,太学生就不是谁都可以当的,他当了,从此有了做官的资格。
  其次,绝大部分太学生不太可能仅靠太学生这个资历就当官,县丞这种实缺更是很难落到没有出身的人身上。
  最后,如果邵师不再照拂他,县丞就是他这辈子的终点,不可能升迁了。
  “朝廷不肯,就按着天子的头,让他肯。”金正是暴脾气,直接说道:“实在不行,就新立朝廷,新建官制。”
  “你会治理地方吗?”毛邦转过头来,看着金正,问道。
  “毛二,你帮谁说话呢?”金正怒道。
  “我说的是实情。”毛邦说道:“世间之事,繁复无比,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毛二,你是不是觉得当了从事中郎,就有门第出身了?”金正嗤笑道:“士人看得起你么?我可是听闻,你与颍川士族子弟来往颇多。怎么,觉得自己也是士人了?”
  毛邦脸一红,暗暗后悔与金正这个莽夫说话。
  “毛二——”金正还不放过他,却被邵勋打断了。
  “够了!”邵勋一拍案几,道:“方才说的是一点没听进去啊。银枪军至今不过二十四幢、一万四千余将卒,就不把天下人放眼里了?就知道窝里斗。再斗下去,尔等翻身更无可能。”
  “邵师,我……”金正讷讷道。
  “邵师,我等听你的。”毛邦拱手说道。
  邵勋点了点头,站起身,说道:“天下之事,贵乎中庸。士人把持仕进门路肯定不行,但正如毛二所言,抛开他们也不行。你等不用犟嘴,十年来,梁县武学也为我供给了四五百走文途的学生,但他们大多数只堪为幕府小吏、军中文书、公府舍人、县中吏员,有才华胜任郡县主官者并不多。况且他们在地方上缺乏人脉,只适合到陈郡、南顿、新蔡、襄城四地为官。如果去了颍川,事情能办好吗?我看千难万难。”
  如今这个坞堡、庄园遍地的时代,当官如果没有人脉,那是真的难。
  自耕农多的地方则好一些,这也是邵勋提到的学生兵们只能去襄城四郡国为官吏的主要原因。
  简而言之,士人当地方官的优势太多了,他们掌握的知识只是一部分,人脉和关系网或许更重要,尤其是盘踞当地百余年的老牌家族。
  邵勋现在也只靠襄城四郡及洛南二十多个县,来压服士人掌控的其余诸多郡国,典型的以小凌大。
  说句难听的,如果没有刘汉所带来的外部压力,他都没法这么容易让士人妥协。
  也就匈奴人行事太不讲究了,再加上地域之分,让河南士族在观望良久之后,决定与邵勋“相忍为国”,互相合作。
  这就是他这个割据政权的本质,娶庾文君为妻则是这个本质结出的果。
  他一直对此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士族的先发优势太大了,已经积累了一两百年,且乱世以来,自耕农日益减少,士族的绝对力量确实下降了,但相对力量居然增强了,呈爬坡上升趋势。
  邵勋若不想成为士族推出来的“盟主”,就必须想办法扩大基本盘。
  能为基本盘多争一分力量都是好的,这意味着他议价能力的提升。
  “光靠走文途的门生来为我打理地方,这条路太崎岖了,可能走不通。”邵勋看着学生们,继续说道:“还是得文武并举,但尔等首先要团结,不能内部生了嫌隙,让外人看笑话。官制之事,耐心等。时机成熟,我会奏请朝廷设勋官,最高者为‘上柱国’,位比二品官。”
  “银枪、府兵、屯田诸军有功之士,皆可升授。有没有职掌再议,先给尔等讨一套官身回来,免得你们被人轻视。”
  说到这里,他看向毛邦。
  毛邦会意,问道:“邵师,若朝廷不同意怎么办?”
  邵勋笑而不语。
  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气氛一时间有些微妙。
  利益之争,你死我活,没有什么可多说的。
  邵师在为大家谋利益,争好处,团结在他身边干就是了!
  “今日所言,勿要外传。”看完众人的表情后,邵勋哈哈一笑,道:“来,接着饮宴。”
  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
  “夫君在做什么?”卧房之内,庾文君一边整理衣物,一边问道。
  “和门生饮宴。”荀氏回道。
  庾文君点了点头,旋又问道:“绛霞,这些门生以后都要当官为将么?”
  荀氏思虑了下,说道:“大部分都是吧。有才者为官,才具一般者为幕府、郡县小吏,或至军中当文书,实在不堪任用者,就只能在军中当个队主、队副了。”
  庾文君先是“哦”了一声,然后又问道:“绛霞,你怎这般清楚?”
  “河南不知多少人关注着陈公。”荀氏笑道:“这两年,怕是连陈公小时候做过的事都被人挖出来了,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庾文君若有所思。看样子,梁县武学生对夫君十分重要了,堪称支柱。
  想想也是,若这一万多银枪军覆灭,河南还有几个人支持夫君都说不好。
  “那要不要——”庾文君吞吞吐吐地说道。
  荀氏疑惑地看向她。
  殷氏看出来了,轻轻点了点头,道:“得想个好法子,别太明显。”
  荀氏也想到了,她用嫉妒的目光看了眼殷氏。
  殷氏低下头,脸已经红了,小手捏着裙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庾文君默默整理着衣物,神思不属。
  蓦地,手停了下来。
  两件红色戎服,胸前都绣了“勋”字,不知道从哪来的。
  另有一件蓝色袍服,做工精美,用料考究,但不是特别合身,肯定也不是家里的。
  庾文君鼻子一酸,心中默念:“我是大妇,要大度!要大度!”
  但念着念着,心中酸涩越来越多。
  她才十六岁,还没学会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一时间就觉得脑袋嗡嗡的,难受不已。
  她觉得自己过分了。
  这年头士人谁不三妻四妾,蓄养上百姬妾、终日淫乐的也不在少数,他们的妻子不都很大度么?对丈夫的放浪形骸问都不问,这不就是母亲教导的女人要大度?
  但她发现真的好难。
  她就想扑在夫君怀里,让夫君宠她、爱她,最好——最好少在外面拈花惹草。
  “蒲桃,你去库里取些财物,给夫君的门生一人发一件。”庾文君突然说道。
  “取什么财物?”小庾问道。
  “从我带来的嫁妆里取吧。”庾文君稳了稳心神,道:“新门生赏赐一匹锦缎,老门生给一件银器。”
  “好。”小庾立刻离开操办去了。
  荀氏、毌丘氏、殷氏都沉默了下来。
  比起庾文君,她们的幽怨更多。
  今年府中挖了个池子供人泡澡,陈公非常喜欢。
  沐浴之时,她们轮番脱光入池,为陈公擦洗,但陈公从来没动过她们。偶尔占点让人脸红心跳的小便宜,调笑几句,但也仅此而已了。
  文君经常故意路过浴池外边,她装作大度的样子真的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