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536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1 字数:3356
去岁枋头大战,匈奴人自九月入寇河南,高平的漕运完全停了,走陈郡这条线路的也受到了影响,即便上头催,底下的运兵们却不买账,到最后断断续续,大受影响。
江南运来的粮食本来就少,再受战争影响,即便后来紧急补运了一批,依然大受影响。
过年那会还好,勉强支撑了下去,可等到二月中,粮价腾贵,许多靠买粮为生的人也耗尽了家底,于是纷纷南下,涌入洛南诸县。
这些人里面,工匠被吸纳到了许昌、西平、陈县,其他无一技之长的却不知下场如何,听闻被陈公收拢了起来,大概是强迫他们学着种地吧,又或者发配给了府兵为部曲。
“眉子,你为度支尚书,小事或可让下面人办,大事还是要亲自跑一趟。”王衍转过身来,说道:“你去趟许昌吧,面见陈公。”
“去了说什么呢?”王玄苦恼道:“度支度支,六部之中,就度支最苦。再做下去,心力交瘁,怕是得折寿十年。”
王衍充耳不闻,只道:“事成不成再说,人总是要跑一趟的。”
“天子还不肯下旨吗?”王玄问道。
“他会下的。”王衍说道。
“我看未必。”王玄不同意:“别的事或许天子会依你,这事肯定不会。再者,梁芬也未必会听话。他有梁氏族人在关中,统领大军,往小了说也是一路诸侯。他本人坐镇宛城,互为奥援,岂不美哉?若去了关中,那就是与族人、姻亲争权夺利,还随时可能被刘汉攻灭,换谁也不愿意。”
“这个就不劳我们操心了。”王衍说道:“陈公若想行大事,不能光靠别人,主要还是靠他自己。若他不能压服梁芬,万事皆休,也没脸指责我们。”
“会打起来吗?”王玄下意识问道。
王惠风本来一直心事重重的,此时也忍不住看过来。
“应不至于。”王衍叹了口气,道:“杜弢之乱始终无法平定,朝廷已调江东兵马入援了。若南阳再闹出乱子,荆襄糜烂,对百姓也是一场浩劫。”
“也罢,那就走一趟吧。”王玄无奈道。
“天使会晚几日携旨南下。”王衍补充道。
“怎么让天子首肯呢?”王玄奇道。
“朝臣上疏提议,台阁拟旨、批复,天子用玺即可。”王衍含糊道。
王玄一惊。
这可是担了干系啊!
万一天子心中不忿,在重要朝会上,当着各地方伯入京使者的面,指责谁谁矫诏,那名声可就完全毁了。
到了那时,还什么名士?什么名士都不能这么做啊。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出这一步的。”王衍看了儿子一眼,笑道:“我会联合同僚,好好劝一劝天子的。唉,缺粮缺得这么厉害,还有什么办法呢。”
王玄缓缓点头。
王景风坐在窗边,一眼不眨地看着远处的花园竹海。
王惠风收回了目光,继续想着心事。
金谷园外奔来了数骑,对着庄户们指指点点,大声说着什么。
不一会儿,庄户分出了一部分人手,拾级而上,进入金谷园内部,开始整理马厩、牲畜栏。
另有一些人开始巡视菜畦,看看去年秋天种下的芜菁如何了——这是食物,同时也是一种优良的饲料。
王家众人默默看着,没说什么。
看样子,太白又从别处搞来了一批牲畜啊,却不知从哪来的,莫不是抢的?
第一百四十六章 传统之人
王玄于二月二十一日抵达许昌,却扑了个空。无奈之下,第二天启程南下,直奔宛城。而这个时候,邵勋已过方城山,抵达了南麓的堵阳县境。
方城山隘口已经修建了一座关城,名字就叫“方城关”,由堵阳屯田军轮番派人驻守。
自南阳北上,三鸦谷路相对难走,且有鲁阳关这种要隘,于是一般而言,官私商旅都走东面的宛叶走廊。
事实上,别说旅人了,古来南北交兵,基本也都走这条道路。
刘邦自洛阳下宛城,走这条路。
刘秀起事,王莽遣王邑等出昆阳,与刘秀遇,败还洛阳,走的这条路。
刘秀自堵阳征邓奉于南阳,也走这条路。
后汉末,曹洪击荆州,战于舞阳、叶县,就在这条路上。
刘备屯新野,进兵叶县,设伏败夏侯惇,还是战于此。
南北朝时,陈显达讨桓天生,卢渊攻南阳,魏孝文帝攻襄阳,皆战于此。
宛叶走廊,顾名思义,宛城到叶县的一条宛如走廊般的狭长道路。但事实上,这条道路南端在堵阳县北境的方城隘口,北端在叶县境内的叶邑,之所以称“宛叶走廊”,大抵是宛城太过出名的缘故。
邵勋已经是第二次走这条路了。
再走一次,还是觉得草木幽深,周边又有很多泛滥的河流,看似平坦,其实能走的就那么一条路罢了。
方城关是宛城北上进入宛叶走廊的关键,但怎么说呢,这个关城比起西面鲁阳关的作用,真的差太多了。
原因无他,这个隘口实在太大了,东西宽度竟然达三十里,除非修长城,不然一座小小的关城,并不能完全堵住这个隘口。
但你要说关城一点用没有,那也不对。
此城当道而设,驻军出城之后,只要不是一点野战能力没有,还是可以对绕过此城的敌军补给线进行袭扰的。
因此,当翻越方城隘口之时,邵勋特地在山上停留了一会,听了乐岚姬亲手抚的一曲小琴,方才心满意足,下了此山。
进入堵阳县后,大军就地扎营屯驻,他则在屯田校尉邵光的陪同下,巡视乡野。
屯田军的设置,与陈郡安置的流民不同。
他们大多数聚集在一起,耕作的土地也不算很多,只能勉强糊口罢了。
屯田军有城池,但比不上正儿八经的县城、郡城或军城,更像营垒。
军官及骨干士兵的家属住在城内,其他人住在城外。田地也是缘城开垦,一圈圈向外。
堵阳屯田军原有五千人,现在还有四千。少掉的一千,要么已经战死在枋头北城,要么已经去东平当府兵了。
但总体而言,这仍然是一股可观的军事力量。
“明公,过了这条河,便归堵阳县管了。”邵光指着一条宽度不超过两步的小河沟,说道。
河对岸驻扎着一批银枪军士卒,盔甲鲜明,气势不凡。
邵勋信步走过木桥,来到了河对岸。
对岸就是农田,此刻有不少百姓在田间劳作。
邵勋犹记得,大军刚刚进至此地的时候,这些百姓直接扔了农具,一哄而散。
不过在银枪军派人过去归还农具后,他们放下了戒心,又回来种地了。
这些百姓其实胆子挺大的!
“咦?关西人?”邵勋在田间小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了脚步,望向田中。
他方才好像听到了关西口音。
小路一侧密密麻麻站满了身着明光铠的亲兵,有人甚至站在了田地中间,举着大盾。
乐岚姬见了,噗嗤一声,摇着邵勋的手臂,好笑地看着他。
自进入堵阳县境后,离宛城已近在咫尺,岚姬的心情好得无以复加,脸上从早到晚都挂着轻松愉悦的笑容。
有些时候,邵勋甚至能听到她轻声哼唱的歌谣。一问,才知道是南阳俚曲,她小时候从乳娘那里学来的。
看到女人如此高兴,邵勋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人家死心塌地跟着你,为你生孩子,服侍你的生活起居,对她好不是应该的么?
古来交通不便,有时候可能就那么一两次见亲人的机会,非常难得。
邵光在一旁察言观色,琢磨着他这个小堂弟可能想见见那几个关西人,于是招了招手,唤来一名文吏,着他前去交涉。
文吏领命而去,他没敢挤开如同一堵墙般的邵氏亲兵,而是绕过他们,下到了田地之中,道:“你、你,还有你,陈公要召你们问话,速速跟我走。”
几个农人站在田间没动弹。
很快,又有数人赶至。
领头一人挎刀持弓,身上居然有件皮甲,一点不像干农活的样子。
他先是皱了皱眉,再看了看路边如林的甲士,顿时屈服了,亲自领着那三位农人过来。
蔡承搬来了两张胡床。
邵勋坐了下来,岚姬不想见外人,直接回到马车上去了。
刘灵吊儿郎当地跳下了田,伸手去夺领头之人身上的弓刀。
那人一惊,伸手阻挡。
刘灵轻蔑地看了他一眼,稍稍用力,便将此人双手反剪,压倒在地。
杨勤手疾眼快,将其弓刀取走,然后仔细搜了搜,又从靴中搜得一把匕首。
其他几人也被搜检了一番,确保身上没武器之后,才被带到邵勋面前。
领头之人被刘灵一番整治,气势全无,见到邵勋后,直接跪倒于地,大声道:“乡人杨三拜见陈公。”
其余数人也跟着行礼。
“起来吧。”邵勋说道:“乡人?乡籍何处啊?”
“堵阳——”
“原籍!”
“阿城人。”
“那便是长安县喽?”
“正是。”
“何时来的南阳?”
“前年。”
“卢水胡攻长安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