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572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1      字数:3559
  邵勋听了眉头一皱。
  其他将佐纷纷侧目,看着胡毋辅之。
  他们根基在河南,去邺城是万般不愿的,胡毋彦国你到底在讲什么?你受了谁的指使?
  胡毋辅之似未发觉,继续说道:“前番石勒南下何其之迟!可见其筹措军粮之困难。仆以为,邺城并无太多守军,亦无多少钱粮,明公可大胆北上,一战歼灭之。”
  “哦?”邵勋有些感兴趣了,问道:“你觉得石勒会与我决战?”
  “石勒若不战而逃,可就只能老老实实给刘聪当官了。对他来说,还不如打一下呢。不战而逃,声势大衰,只能托庇于刘聪;战败后再逃,还是依附于刘聪。既然无论怎样都要被刘聪拿捏,还不如打一下。一旦胜了,局面全盘皆活。”
  “彦国这次看得很精准。”邵勋赞许道:“我亦料石勒必与我大战,就是不知道是守城战还是野战了,抑或派遣精骑,深入我后方袭扰。”
  邺城到枋头只有一百九十余里。
  一人三马,要不了两天。
  一人双马,也就三天。
  人一天消耗三斤粮食,马消耗九到十斤——如果不够,可短暂放牧一会。
  也就是说,携带六十斤干粮,石勒的骑兵可以在野外活动两到三天,且基本不用放牧。
  如果能放牧的话,粮食消耗速度减缓,活动时间更长。
  这是骑兵的优势:短距离的爆发力。
  邵勋思考了一下,石勒有两种可能应对的方式。
  其一就是步军守城,骑兵利用爆发力在野外袭扰他的粮道,其实还是之前的那招。
  其二是全军拉出来,在邺城城下与他进行主力会战。
  这两种可能都存在,且都是邵勋乐于看到的。
  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其实是石勒弃守邺城,跑了!
  那样的话,就像匈奴第一次打关中那样,降者如云,没打干净,要打第二遍。
  毕竟,石勒的兵降了你,真的能信任吗?真的不会叛乱吗?
  除非他有残忍暴虐之心,干脆把石勒的降兵一股脑儿坑杀算了,管他五万人还是十万人,通通杀光。
  先不谈他不愿意这么做,就说这样做的后果,也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从此以后,敌军人人死战不降,代价太大了。
  “明公,我觉得石勒可能会坚守邺城。他手头应有几万人马,邺城虽大,有个三四万人够了。实在不行,可退守三台,此易守难攻之地,以拖待变之下,或有转机。”王雀儿在一旁说道。
  邵勋点了点头,又看向其他人。
  司隶校尉庾琛捋了捋胡须,沉吟片刻后,说道:“明公,要做好和石勒决战的准备。”
  “为何这么说?”邵勋问道。
  “石勒倚城而战,则兵士心定,心定则士气旺盛,此其一也。”
  “其二,若能一战而胜,则我步军退却多有难处,或损失极大。石勒纵骑追击,斩获万人很难么?如此,则河北大定。明公败回河南后,或有人发难,局势混乱,又会给石勒机会。”
  “其三,若避战而走,石勒必然依附于刘聪。他的部队就一定能保住么?我看未必。届时刘聪下诏,调勒兵入关中,石勒听还是不听?”
  说到这里,庾琛顿了顿,然后看向众人,直接说出了结论:“对石勒而言,大军惨败于邺城,为明公所杀,或者被刘聪吞并,委实区别不大,反正他都见不到了。石勒其实只有一条路,倚城而战,击败明公。”
  老丈人真是靠谱!邵勋心中暗赞。
  他也倾向于石勒会与他战于邺下,但理由和庾琛不同。
  都是争霸天下的人,不打一下就跑,趁早回家种地去吧!
  反正易地而处,邵勋是绝对做不出这种事的,无他,不想被武人轻视。
  说穿了,就是威望。
  乱世野心家,对威望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在乎的。
  有威望,你甚至可以让手下饿一两天肚子打仗,没有威望,你让人吃饱喝足了,人家还是桀骜不驯,阳奉阴违。
  开国皇帝眼一瞪,就能让杀人如麻的大将战战兢兢。
  太平年景的皇帝,却要靠各种阴谋权术来限制大将。
  开国皇帝,嬉笑怒骂,性格鲜明,想骂就骂,想打就打。
  承平皇帝,阴气森森,编织阴谋,美其名曰“帝王心术”,说白了就是威望不足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
  邵勋在军中有崇高的威望,站到哪里,人人敬服。
  他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威望。
  他不相信石勒不在乎威望。
  “金正,你有何话说?”邵勋又看向爱徒,问道。
  “明公,石勒若还是男人,就该决一死战。”金正大声说道:“若他敢避战,我呸,没卵子的货,不足为虑。届时直攻邺城便是,定将石勒妻妾献予邵师。”
  “怎么说话呢?”邵勋绷不住了,笑骂了一句。
  金正恍然大悟,看了庾琛一眼,讪讪而笑。
  “道徽,你一言不发,可是在思虑什么?”邵勋看向郗鉴,温言道。
  “明公,仆以为石勒必然出战,他拖不起。”郗鉴说道。
  “嗯。”邵勋点了点头,问道:“为何这么说?”
  “已是七月中了。”郗鉴说道:“待至八月,田间粟麦金黄,遍地是粮草,石勒若困守孤城,明公大可遣人收割粮食,以充军需。如此,便是围到大雪纷飞,亦无军馈不足之忧。”
  邵勋闻言大笑。
  这不就是刘裕伐南燕的翻版么?
  在进军的路上,他的粮道不是没有损失,只不过鲜卑骑兵始终无法将之彻底断绝罢了,没能让刘裕的大军饿肚子——粮道屡被袭扰,有损失,但一直有粮食运到前线。
  待到八月进入山东,野地里全是成熟的粮食,随意收割,已经不存在粮道制约了。
  这个时候,南燕灭亡就已经开始了倒计时。鲜卑骑兵在广固城下,被迫对刘裕的大军发起了绝望的冲锋,结果自然十分惨淡。
  何其相似,何其相似也!
  “常粲,你怎么说?”邵勋最后看向龙骧将军幕府督护常粲,问道。
  “羯骑不过尔尔。安阳桥之战,府兵以步攻骑,贼骑连连退却。”常粲说道:“我听明公的。”
  “好!”邵勋一拍案几,起身走了两步,扫视众人一圈后,道:“三日后,北上攻邺。”
  “诺。”诸将佐齐声应道。
  邵勋顿了一下,说道:“彦国,且为我书信一封,致于邺城上下。”
  胡毋辅之摊开了笔墨纸砚,看着邵勋。
  “就几条。”邵勋说道:“其一,先帝以来,河北屡乱,朝廷累发猛士,大挫贼锋。肥乡之役,斩河北之枭豺,野马冈之战,靖邺城之妖氛。”
  “其二,石勒本汲桑之余孽,残害士庶,污染忠良,罪由己招,孽非天作。天地至仁,尚有严霜,法在必诛,情难原宥。”
  胡毋辅之写到这里时,稍稍顿了一下,随后再度笔走龙蛇。
  他明白了陈公对石勒的态度:必诛。
  “其三。”邵勋继续说道:“为石勒裹挟之将士,如有知义悔过,解甲藏弓,还乡复业者,一概不问。石勒给予之闲田,仍令其耕种,不得追索。”
  “其四,大国黎民、中夏百姓,岂能久事羯胡?若能执贼渠魁首来降,给予官身。已有官身,拔二品任用。”
  “其五,有士人迫于凶威,顾全家族,不得已出任郡县伪官,若能深耻前非,改过自新,举城来降,我可上疏朝廷,正授职官,仍留旧任。”
  胡毋辅之笔走龙蛇,一边写,一边思索。
  很明显,这几条都是为了分化瓦解石勒集团。
  石勒给士兵分了田宅,陈公仍然承认,只要你解甲归田,还乡复业,不再为石勒卖命即可。
  如果有人杀石勒集团将佐,执其首级来降,则升官发财。
  石勒委任的郡县官员,现在就可以投降了,陈公会为你们争取,把“伪官”变成“正授”,利益不损分毫,只不过换个效忠对象罢了。
  简而言之,石勒罪止一身,胁从不问。
  大胡是必死的,陈公一定要杀,你们还有活命的机会,切勿自误。
  胡毋辅之记录完后,略一沉思,便开始了润色誊稿,然后交给邵勋审阅。
  邵勋看完之后,吩咐道:“遣人多多抄录,散于要道、村乡、城邑之处,咸令知悉。其余人,整备兵马,做好出战准备。此战,有我无敌,不胜不归。”
  第一百七十八章 邺
  小吏拿着一份檄文,匆匆进了桃府。
  桃豹刚从三台军议回来,见得小吏递过来的檄文,道:“念给我听。”
  小吏张望了一下四周。
  桃豹会意,带他来到了卧房,道:“现在可以念了。”
  “晋承上天之眷佑,荷两世之宏图……”小吏拿起檄文,一字一句念了起来。
  “没听懂。”桃豹眨了眨眼睛,说道。
  小吏一怔,然后仔细解释了一番,桃豹这才明白。
  他其实是认得一些字的,但不多,对于文章典故就不用谈了,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檄文上的字,他至少认识三分之一,但连起来就不明白了,所以只能靠别人解释给他听。
  “怎么得来的?”桃豹看向小吏,问道。
  小吏被他盯得不甚自在,连忙说道:“出外樵采的军士所得,夹在衣内,带入了城中,我偶然得之。”
  桃豹文化水平低,但人不傻,知道小吏这么说很有问题。但大胡来河北才多久?人心未附,就是这个样子,三心二意的人太多。
  小吏未必想反,可能只是他心中有些隐约的念头罢了。
  人心是最难测的啊,就如他自己这般,难道真愿意为大胡死战到底吗?他不敢直面这个问题。
  “城内可有人抄阅?”桃豹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