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721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3      字数:3454
  因为实事求是讲,一旦梁公在前线遭遇惨败,像他们羊氏之类大族是可以直接让地方易帜的。甚至不止泰山一郡,能够裹挟数郡。
  没人能够无视他们的威胁。
  ******
  北风呼啸,普降大雪。
  刘灵带着三千余名士卒打猎而归。
  时天色渐晚,济北城门已闭,刘灵亲自上前,叫喊了许久。
  守兵在城上探头探脑了许久,确定是外兵属刘灵后,便将其放了进来。
  三千余人提着雉鸡、狐兔吵吵嚷嚷入了军营,很快开始架锅烧水,整治猎物。
  城里来了一个名叫段牙的军官,听闻是幽州的什么都尉,带着数百骑,将城池塞得满满当当——甚至还住不下,有千余匹马就留在城外的矮墙内,遣夫役照料。
  刘灵招诱来的这三千余兵看到他们就恐惧。
  高头大马、钢铁洪流,戴着面帘,手持长槊,如摧枯拉朽般冲进步兵队伍里,如同赶羊一样将他们驱赶下河。
  哭嚎之声不绝于耳,几乎成了他们这些天师道徒记忆最深处的噩梦。
  “呸!”刘灵看着屯于隔壁军营的鲜卑具装甲骑,笑骂道:“上门要饭的。幽州养不活他们了,来济北乞食。”
  众兵勉强笑了笑。
  比起八九年前,这帮鲜卑人又有所变化。
  装具更精良了,更会打仗了。战争是最锻炼人的,所有人都在进步,但他们还是对鲜卑骑兵有种深入骨髓的恐惧。
  “将军,今日午后侯府郎中令至,言年后曹嶷恐来抄掠,需得做好准备。”留守军营的小校前来禀报道。
  “小事,不还有那些鲜卑人么?”刘灵哂笑一声,道:“曹嶷若来,便将他骗到济北,铁骑一冲,看他能回去几个人。”
  小校是邵勋亲兵出身,知道怎么打仗,闻言点头道:“正月里还会有一支鲜卑轻骑过来,大约两千余骑,这会已到安平了。”
  “有这么多骑兵?”刘灵惊道:“干脆去抄掠曹嶷得了。”
  “梁公尚未委任统帅,将军切勿轻举妄动。”小校劝道。
  刘灵不屑地看了他一眼,终究没说什么。
  “那就先过年吧。”他叹了口气,道:“年后杀回青州老家,把曹嶷的狗头斩了!什么玩意,我当年为天师的时候,他曹嶷是什么人?听都没听过。”
  论起资历来说,刘灵真的挺吓人的。
  昔年刘伯根起事,王弥投靠过去,随后刘灵一入伙,便是王弥帐下大将,曹嶷还没冒头呢。
  起义军声势正盛的时候,王浚遣五千鲜卑骑兵南下,将他们冲得稀里哗啦,四散而逃。那时候刘灵就跟在王弥身边,曹嶷甚至一度失去了联络。
  什么玩意!
  如果比起起义之前的“资历”,老刘就更不得了了。毕竟他可是在太平时节就哀叹怎么还不天下大乱的人,早早备战乱世,老造反家了。
  “这几天有没有人来投?”刘灵又问道。
  “有。”小校答道:“二三百人的样子。据他们说,若非要过年,来投的人更多。”
  刘灵自矜一笑,识得我威名的人不少嘛!
  “打几次胜仗,便会蜂拥来投了。”刘灵的心情有些振奋。
  他昨天听人说,曹孟德征讨青州黄巾,降者无数。最后将其编练成军,以为精锐。
  还有个叫臧霸的人,趁势而起,官越做越大,让人好生羡慕。
  如果他刘灵能为梁公收编曹嶷兵众,焉知不能步步高升?
  曹嶷那大傻子,号称“兵众十余万”,其中能打的绝对不超过两万,大部分还是苟晞降兵,正合为他收取。
  快打吧,他等不及要让世人见识他的厉害了!
  尔母婢,梁公怎么坐得住的?这年非过不可吗?
  刘灵下意识看向西边,目光仿佛能穿透重重迷雾,直抵汴梁。
  第九十六章 朝贺(上)
  “滴答!”水滴自夜漏铜壶中滴下,声声催人。
  夜漏未尽十刻,快到晨贺之时了。
  仆婢们来来回回,忙忙碌碌,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观风正殿之内,钟罄一一陈列,乐工们已各就各位。
  正殿之外的广场上,火盆、火把罗列于各处,将黑夜照得亮如白昼。
  广场外围有两道浅浅的壕沟,沟底铺满了条石、青砖,那是宫城城墙地基。
  南侧城墙正中间已经修起了一个高大的门楼,与观风正殿遥遥相对。
  门楼上有苍劲雄浑的大字:“观风门”。
  此为幕府右司马羊忱所书。
  作为国朝较为有名的书法家之一,羊忱非常乐意为汴梁宫城、皇城、外城诸门题字。
  观风门外,已经来了三三两两的官员,既有大将军府、梁国的,也有从各地赶来的州郡、镇将官员代表。
  殿中尚书蔡承令侍卫们搭建了几个草棚,供官员们临时遮挡风寒。
  不过草棚有限,只有少数地位较高的幕僚、将官可以坐在里面,比如从洛阳赶来的左军司王衍、右军司卢志,再比如梁相庾琛、御史大夫潘滔、尚书令裴邈等。
  中低级官吏就只能在空地外等着了。
  他们一边哈气跺脚,一边闲聊,打发时间。
  有人还够着头往里看。
  梁宫还是比较寒酸的。
  宫城没有城墙,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城门楼。门内的院落、广场上并未铺砖,只稍稍平整了一下。亦未看见丝绸制成的灯笼,更没有四处张挂的彩带,总之和洛阳华丽的宫城不好比。
  不过没人敢看不起梁宫。
  比起洛阳宫城,梁宫才是真正的天下权力中枢。再破落、再寒酸,它发出的命令也比洛阳有效。
  “观风殿乃梁宫正殿,理事之所,其名何来?”黎明之前的寒夜中,有人问道。
  “出自《礼记》,‘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谓之体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说话之人似笑非笑地看了问话之人一眼,仿佛在说他学艺不精,书都没读全。
  那人脸一红,不再说话了。
  “观风殿果是正殿,占地太广了。正殿偏殿、前殿后殿、亭台楼阁,园囿池山,无所不包,几乎可称宫了。”又有人叹道。
  一般来说,“宫”比“殿”大,宫往往和城联系在一起,曰“宫城”。
  但有时候也会出现殿比宫大的情况,特别是这个殿为主殿,包括一系列附属建筑的时候——园、池、亭、台、楼、阁、堂、院等,都可以是殿的附属建筑。
  观风殿就是如此。
  这座规划中的主殿旁边就有梁公亲自命名的丽春台。理政之余,登台欣赏春日盛景,颐养性情,可谓美矣。
  丽春台对面,则有秘阁,典藏书籍,可随时观阅。
  亦有花园凉亭两座,沼泽改造的小池塘数个,累了可以在此钓鱼、种花。
  观风殿后墙之中,还会建一个非常高的楼,可俯瞰全城。执掌天下者登此楼,豪情顿生,壮志不灭,可谓催人奋进。
  观风殿西偏北的黄女宫就要小一些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是梁公部分家眷的居住之所,整体以低矮的单层殿室为主,但也有少许景观建筑。
  传闻惠皇后羊氏就居于黄女宫,但没人可以证实。
  庾夫人则与梁公居于观风殿。
  这地方本是办公场所,不该住人的,但宫室未完,只能先凑合着了。当然或许还有其他原因,但这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喔喔——”梁宫附近的军营内有雄鸡高亢鸣叫。
  呃,这不是报时,只是陈留郡给驻防部队送来的补给罢了。
  古人以雄鸡报晓为天明,事实上这不太准确,很多时候下半夜就叫了,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聚集在观风殿外的僚佐、军将们不再窃窃私语,神色为之一肃。
  观风殿内,侍中羊曼看了下时间:夜漏未尽七刻。
  于是下令开城门。
  殿中尚书蔡承亲自带着百余名军士抵达观风门。值守于门外的军士让开位置,将佐们按照身份高低,按文武分成两列,卑官在前,尊官在后,次第通过了还没来得及安装城门的观风门,至广场中站定。
  晨贺仪式还没正式开始。
  蔡承又领着相国、御史大夫、军司等人至两侧的偏殿暂歇,并奉上茶水、点心。
  庾琛看着外头在寒风中站着的中下级将官,强烈的满足感油然而生。再想起过往的艰难,眼眶都要湿润了。
  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
  梁国虽小,却已是正经朝廷的气象。颍川庾氏几乎把家底都掏出来了,拼死拼活,总算有了回报。
  遥想起当年嫁女儿的时候,被多少人暗地里讥笑——别人或许不敢当面说,但私下里的风言风语却是难免的,或许出于看不起梁公,又或许出于嫉妒庾氏。
  慢慢都扛过来了。
  到了这会,私下里说的人都很少了,至少颍川没有。
  至于颍川以外的其他郡县,庾琛只当那些人酸的。
  有本事,你家女儿当上梁公正妻啊?没本事就闭嘴,真当我收拾不了你们么?
  御史大夫潘滔喝着茶,想起了当年邵勋与司马越的关系出现裂缝时,他献上的建坞堡以自固的计策。
  没有洛水河谷的那三座坞堡,就没有最初的银枪军。
  没有银枪军,梁公就只能和大多数军头一样,靠征发丁壮打仗,那胜负可就很难说了。
  哦,劫掠许昌武库也是他的建议。
  说实话,当初没想太多,只是因为司马越跑回了徐州,洛阳这边乱糟糟的,需要扶持一个军头稳定局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