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805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3      字数:3446
  不过,大体还是高兴的,虽然有一些副作用:最近几个月,庾珉暗地里顶了他好几次,尚书台快被经营得铁桶一般了,几个王氏旧吏直接被扫地出门。
  嘿,那又如何?
  庾子据格局还是低了,眼里只有鸡毛蒜皮的事,却不知值此之际,谁能给梁公带来更大的帮助,谁就更能被高看一眼。
  硖石堡之战,固然有裴氏劝降之功,但他也利用暗地里投靠他的司徒刘暾的旧关系,策反几个王弥部将——刘暾出身东莱刘氏,与王弥是乡党。
  闻喜裴氏、东莱刘氏、太原温氏——这是王衍在新的利益格局下拉拢的家族。
  太原郭氏的投靠同样已成定局。
  郭荣一降人耳,侥天之幸得了个太守,要想更进一步,必须在朝中有靠山。那么,除了他王衍,还能有别的选择么?
  没有!
  太原郭氏要投靠别人,别人也不敢收啊。你问问庾琛、庾珉、庾敳信任他吗?
  看来,下一步布局的重点要放到并州了。
  这是一个能长期出彩,容易获得梁公关注,比较好出成绩的地方。
  王氏子不足,姻亲顶上,总能有合适的人才的。
  不知不觉间,王衍又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就像先帝以及今上初继位那会,朝廷威望尤在,他在其间操作不断,为王氏攫取好处。
  但洛阳战乱之后,他一下子失了方寸,变得有些手足无措了。
  现在梁公再度重建秩序,王衍又有点如鱼得水的感觉。
  说白了,老登最怕武人掀桌子,不和你讲道理——他只会讲道理,不会掀桌子……
  今夜王衍在府中宴客,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让小集团的凝聚力更强,方便以后行事。
  其二是“拉赞助”。
  “女婿”都写信回来了,让搜罗粮食、牛羊,因为之前规划的粮食已经不够用了。
  河南有蝗灾需要赈济。
  并州有水灾需要赈济。
  河北北部有些地方也受高强度降雨影响,需要赈济。
  自攻克新安之后,河南郡的庄园有所恢复,至今已数年,大伙也稍稍积攒了点粮食、牲畜了。
  可搜罗一些,一体发往并州,解梁公危厄。
  但善财难舍,这时候还需要他出面做工作。
  当然这不难。
  两个半月攻克四郡,杀刘曜、破石勒、逐刘雅生,气势如虹。待这场洪水退去,战事复起,说不定还有更大的战果。
  这个时候不做些露脸的事情,以后还有机会吗?
  第一百七十五章 间歇期、积蓄期
  并州的大雨也就六月底、七月上旬停了一阵子,到七月中旬的时候,又下了起来,直到七月底才慢慢云收雨散。
  降雨中心已转移到了太原、上党一带,甚至包括太行山东麓的河北部分地区。
  邵勋来到了晋阳城东的山间,给他认领的农田锄草。
  种田这种事,完全看你怎么种了。
  人均田地少的时候,比如后世的清朝,一家几亩地,不精耕细作都不行,不然都不够吃,走的是每亩产值高的路子。
  但在地广人稀的时代,比如国朝初年,一丁理论上授田七十亩,又或者隋末唐初,一家授田百亩——如果是质量较差的田地,如轻度盐碱地之类,会给二百亩。
  一二百亩的地,一家人种得过来吗?可以。
  分成两半,一半休耕,一半耕作,广种薄收就是了。
  田间管理随便糊弄下,种子收获比低也没关系,土地数量多啊。
  而且,田地数量多了,还可以在田间种桑树,或者种上牧草放牧,选择很多。
  这走的不是亩产高,而是人均产值高的路子。
  邵勋种的是黑豆。
  农具、牲畜匮乏,直接以刀斫地,挖个坑撒点种子算逑——种子也没精选。
  这会过去了大半个月,豆苗已长得颇高,碧绿晶莹,煞是喜人。
  唯一不足的是,大概就是杂草较为茂盛,与豆苗争抢营养了,所以他今天赶来锄地。
  “咦?”邵勋看着豆田,奇道:“前天锄了三亩、昨日锄了两亩,应还剩五亩未锄,怎只剩二亩了?”
  亲军督杨勤尴尬地笑了笑,道:“队主童千斤锄错地了,把明公田里的杂草给锄了。”
  邵勋摇头失笑,不再废话,拿起锄头开始锄草。
  杨勤离开片刻,布置好了哨位,然后脱了明光铠,扛起锄头,去另外一边锄地。
  两人一起干,很快就把两亩地锄完。
  邵勋抬头看了看头顶的烈日,擦了擦汗,来到小溪边,脱去鞋袜,洗洗脚,凉快凉快。
  远处白云悠悠,天空蔚蓝。山峰之上,云气蒸腾。
  近处小溪潺潺,清冽可人——如果你忽略刚放进去的一双臭脚丫子的话。
  蝉在树上鸣叫,河坡之上栽满了碧绿的蔬菜、瓜果。
  洪水退去的河滩之上,牧草以令人惊诧的速度疯长起来。
  脏兮兮的牛羊在草地上漫步,大快朵颐。
  牧人时不时提着木桶,挤出一桶桶白色的牛羊乳。
  嗷嗷待哺的灾民眼巴巴地看着那些牛羊奶,希望能喝上一些,浇灭腹中的饥火。
  这就是大战、大灾过后的并州。
  有宁静安详的一面,也有艰难困苦的一面,甚至还有血腥残暴的一面——
  “明公。”张宾从马背上下来,快步走了过来。
  “孟孙辛苦了。”邵勋双手枕地,躺了下来,一双脚还在小溪中动来动去,溅起大蓬水花,惬意无比。
  “明公好自在。”张宾也坐到了草地上,笑道:“外兵属刘将军已将羊肠仓重新修缮起来了。”
  羊肠仓位于晋阳西北八九十里的山间。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封靳强为侯国,后立屯农,积粟在斯,谓之羊肠仓。”
  后历代沿袭。三国乱战以来逐渐废弃,直到北魏年间再度于此立仓。
  刘灵带人把羊肠仓重新修缮完毕,当然是为了积存军粮,以利西征。
  是的,邵勋已经决定,再伐平阳时,三路进兵,一路攻冷泉水,走雀鼠谷,一路西行攻秀容城,再折而南下,还有一路续攻轵关,争取突破至河东,侧后威胁平阳。
  他本人自晋阳西进,督攻秀容。所以,羊肠仓还是十分关键的,至少要存满五十万斛以上的军粮。
  “武关那一路,已经败退回来了。”张宾继续汇报道。
  数百里武关道,资粮转运比太行八陉还困难。
  若对面无关塞阻遏便罢了,既有蓝田关,突破还是困难,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败了就败了,无妨。”邵勋说道。
  六路出师,武关那一路败了,轵关那一路其实也败了。
  禁军那一路只能说平局,他们攻克了硖石堡,但自身伤亡很大,休整一段时日后,目前正在整备兵马、器械,打算攻汉黾池县。
  真正获得胜利的,其实是北面这三路人马,一路高歌猛进,直至攻占晋阳。
  接下来第二阶段作战,最多就是四路兵马了,即冠爵津、吕梁山、王屋山、崤山四路。
  “青州又有动乱了。”张宾又道:“刘将军留在广固的五千兵也骚动不已。”
  “此战结束后,我会在济北、乐陵设府兵。”邵勋说道:“此二郡拉锯多年,人烟稀少,尤其是济北,正合分派土地、兵员。让青州上下稳着点,应无大碍,淮阴祖逖现在可没空出兵北上。”
  张宾点了点头,又拿出一份军报,说道:“秦州那边可能危险了。陈安日益跋扈,南阳王不能制,传闻他有可能投降刘粲。”
  “哪来的消息?”邵勋问道。
  “蓝田关下捕获了匈奴军校,拷讯所得。”张宾回道:“今岁关中雨水充足,粮食收成不错,尤其是西边的扶风、安定、新平、始平、北地、略阳六郡,堪称大稔。刘粲资粮丰足,或要续攻天水,陈安保不齐就降了。”
  “刘聪都如此危急了,刘粲还要开疆拓土,真是孝顺儿子啊。”邵勋哈哈一笑,道:“鞭长莫及,不要为西边事分心了,眼下主要以河东、平阳二郡的战事为要。”
  事实证明,自南阳出兵,没法对关中造成太大的威胁。
  数百里崎岖山道走过去,人家真的怕你吗?
  蓝田关一堵,道路断绝,非得强攻不可。而对面只需派数千敢战之徒死守,背后就是关中平原,资粮充足,优势太大了。
  邵勋已不打算在这个方向送人头了。
  自然地,南阳王也顾不上了,自求多福吧。
  “还有什么?”邵勋又问道。
  “没了。”张宾将军报收入木盒中,说道:“刘聪又自乌岭北道出击,入长子,试图截断上党南北驿道。后军侯将军已将其击退,这会可能已围住长子县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不想打了,刘聪还在袭扰。”邵勋冷哼一声,道:“随他去吧。走,孟孙,陪我钓会鱼,今晚喝鱼汤。”
  ******
  羊肠仓外,新到了一批牛羊。
  刘灵蹲在山坂上,斜眼看了看,道:“这么瘦?”
  送羊而来之人名夏侯承,字孝冲,出身谯国夏侯氏。
  祖母乃泰山羊耽(妻辛宪英)之女羊氏,姑姑夏侯光姬是琅琊王生母,另一个姑姑是琅琊王正之妻——也就是说,夏侯承与司马睿以及现任庐江太守王廙是表兄弟。
  “长途跋涉而来,自然瘦骨嶙峋。”夏侯承丝毫不在意刘灵的态度,躬身一礼,道:“敢问可是外兵属刘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