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811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3      字数:3149
  邵贼那个好大侄身边围拢了百余骑,在羌骑之中左冲右突,看着勇猛无匹。
  羌骑并不和他们硬碰硬。
  晋骑冲来,他们就散开,然后驰射。
  晋骑转向,他们就绕到敌军两侧及后方,不断发箭。
  晋骑放弃纠缠,直冲大纛所在方向,羌骑才稍稍阻挡一下。
  应该说,战局非常稳。
  但看到邵慎那厮至今还在活蹦乱跳,王弥就憋不住火。
  他看了眼东面,又一批步军出动了,继续攻寨。
  寨墙上的忠武军矢落如雨,时不时还扔下石头、沸水等物事,抵抗得十分顽强。
  王弥有些焦急。
  从弟王延还在黾池奋战,他不能在崤坂二陵地区耽搁太长时间,一定要尽快攻拔此寨。
  思及此处,令旗再度挥舞。又一支两千人的步骑混合队伍离开了出发地,向晋骑后方进兵,迂回包抄。
  要尽快弄死跳得最欢的邵慎!
  他一死,忠武军士气也就崩溃了,大胜可期。
  这个时候,他已经投入了几乎所有的预备队,围剿邵慎的步骑合起来超过四千。
  邵慎似乎也意识到了危险,慢慢收拢骑兵,寻找缺口向后溃逃。
  大纛下的战鼓擂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响,这是加速进兵的信号。
  四千步骑齐齐发一声喊,快速移动,将落在后面的晋骑团团围住,肆意砍杀。
  更有那羌骑,之前不甚卖力,这会看到晋骑溃走,顿时大呼小叫,勇猛无比。
  整个阵型开始拉长,渐渐有些混乱。
  就在这个时候,东边升起了大股烟尘,富有节奏的马蹄声铺天盖地,在山谷间不断回荡着。
  王弥脸色一变,举目望去,却见忠武军戍守的营垒后方,无数披甲武士骑着马儿驰出。
  他们的速度很快,一点不爱惜马匹,一点不留马力,就是快速机动。
  “府兵?!”王弥脸色一黑,他感觉自己好像犯了个错误。
  整整两千四百府兵穿过整个战场,兜到一处缓坡下马,然后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抽出器械结阵。
  顷刻之间,两千余铁甲武士便小步快跑冲了过来。
  弩机攒射之下,正在追击邵慎的羌骑大批栽落马下,惨叫不已。余众见了,立刻散开,向后退去。
  弩手射完之后,立刻转身后退。
  其余人加快脚步,重剑步槊、大斧长戟,直奔正在追击的弥兵步卒而去。
  他们在战场上的机动不是乱来的,而是特意挑选的弥兵侧翼。从抵达目的地,到下马结阵,再墙列而进,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在击散羌骑后,毫不犹豫地斜插进了弥兵阵中,顿时卷起一阵腥风血雨。
  “完了!”王弥止不住地颤抖了起来。
  这是最后的本钱啊!
  曾经的噩梦仿佛再度袭来,每次他志得意满,积攒了一点老底子的时候,马上就被邵勋逮着猛揍。
  还不是一次两次!
  这几年稍稍安稳了些,邵贼也没特意来打他,于是本钱愈发雄厚,心气越来越高,但今日好像要丢掉了……
  王弥只觉一阵头晕眼花,耳边嗡嗡的,到最后脑海中只有一个硕大无朋的“滚”字!
  “噗!”他吐了一口血,直欲软倒在地。
  亲将王根快步而上,扶住了王弥。
  “下令撤兵,回陕城。”王弥有气无力地说道。
  王根点了点头,立刻派人去传令。而他则带着亲兵,把王弥扶上了一辆驴车,团团护卫着,向西狂奔。
  第一百八十一章 援军四发
  撤退过程是痛苦的,主要是精神上的苦痛。
  驴车之上,王弥昏昏沉沉,偶尔醒来时,嗟叹不休。
  耳边全是呼呼的风声、凌乱的马蹄声以及亲兵粗重的喘气声。
  厮杀声渐渐远去,渐至不可闻。
  终究有忠勇之辈拼死断后,为他的逃跑争取时间,不枉他平日里多番厚待。
  不过,断后之人多半是回不来了。这样的人死得越多,老底子就越少。培养一个忠心耿耿的手下,既需要本钱,也需要时间,没那么容易的。
  王弥情不自禁地淌下了两行热泪。
  他不喜欢哭,也极少哭。
  乱世中人哭泣,那是软弱的表现,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极大的危险。
  但打击真的太大了!
  他突然间想到了石勒,居然起了同病相怜之感。
  大胡也是真的惨。自枋头筑城完毕之后,他就被邵勋盯上了,连续两年大举北伐,将他的势力彻底逐出了河北。
  这还不算。今年攻并州,又从大胡的地盘上突破,将他好不容易收拾起来的余烬再度浇灭。
  大胡带着数千军民西逃至平阳,差点被天子斩了。
  他与大胡又有什么区别呢?黾池及崤山之战,损失掉了他花费数年心血培养起来的精锐。陕县虽然还有不少兵,但骁勇敢战之辈最多千人,剩下的恩义未施、技艺不精、心思犹疑,就是纯粹一农兵罢了。
  他都没有信心守陕县了。
  他只想跑,向西跑,一路跑回潼关之内。
  “唉。”王弥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在驴车上坐了起来。
  感觉到身体没那么难受之后,他扭头回望,暗暗数了一下兵士。
  步卒二千余、骑兵千人、亲军四百多,这便是全部了。
  一战损失了三分之二,可真够惨的!
  驴车不紧不慢地前行着,王弥收回目光,默默想着心事。
  蒲洪是不是快到陕县了?他会不会喧宾夺主?
  天子会不会趁机撤掉他的本兼各职,将弘农收回?
  晋军若一路攻来,要不要守?该怎么守?
  如果逃回潼关,太子会是什么态度?不能逃得太快,那样说不定会被太子杀鸡儆猴。但也不能逃得太慢,那样会被晋军团团围住,再也走不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与西河、平阳、河东的败兵一起西进,法不责众之下,或能蒙混过关。
  太多问题需要考虑了!
  十月二十一日,就在北线的段末波抵达赤洪水匈奴营垒的时候,王弥终于败退回了陕县地界。
  他在此逗留了一日,收拢了数百败兵——不过他的部队人数还略微下降了,盖因府兵再一次追击而来,不得不留人断后阻击。
  跑了大几十里,心情慢慢收拾过来后,王弥也不太想跑了。
  陕县方向派了两三千人过来接应。
  他决定利用土塬地形阻击一番。尤其是那几个两侧是山塬,中间是幽暗深邃的一线天驿道的地方,可以做做文章。
  听闻蒲洪已进至七里涧一带,或许可以把他“骗”过来。
  他们没和邵贼交过手,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打敢拼,说不定能收奇效。
  另外,他连续派出数拨使者前往平阳,核心诉求只有一个:请求援兵,越多越好。
  ******
  十月二十四日,王弥的第一批信使刚抵达平阳,渤海王刘敷已经派了三批信使过来了。
  刘聪忍耐了许久,最终叹道:“着平阳巴帅领其本部兵马北上离石。离石之兵抽五千人北上赤洪岭。赤洪水守不住,就退往赤洪岭。给吾儿说清楚,朕最后允许他退一次。后面再退,就不用回来了。”
  “是。”舍人躬身退去,前去传令。
  刘聪又拿起曲阳王刘贤请求援军的奏疏,脸色阴晴不定。
  事实上他有些疑惑。
  邵贼攻并州,因为地形因素,其实打了不少硬仗,围攻过不少城池,伤亡很大。打到现在,即便人手再充足,也不该再继续攻打坚城了。
  为了一个并州,战死数万人,值得吗?
  这可不是数万田舍夫,而是多次上过战场,有一定军事经验的农兵。
  轵关那边,真的攻得如此猛烈吗?
  他想了想,看向陪侍身侧的王沈,将奏疏递了过去,问道:“卿意若何?”
  王沈粗粗扫了一眼,道:“陛下,仆以为还是得增兵。若人手不足,征发坞堡丁壮即可。”
  刘聪还是举棋不定。
  王沈指的是平阳的坞堡丁壮,这是朝廷控制力较强的。但目前已经有许多人手被派到蒲坂津了,修缮被洪水冲毁的中潬城。
  从去年开始,因为关中愈发重要,朝廷便仿效河阳三城,于蒲坂津筑东、中、西三城。
  西城位于冯翊,东城位于河东,两座关城当渡口而设,隔河相望。
  河中沙洲之上又筑中潬城,勾连东西二城。
  黄河不比长江,可渡河的地方没那么多。
  蒲坂津是此地最重要的渡口,因为可直接沟通关西、关东,且绕过了潼关。
  中条山以南还有风陵渡,从河东渡河之后,仍然是在潼关东面,绕不过这个关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