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859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4      字数:3308
  或许,后汉年间充当大汉打手的那批匈奴人中有部分这类勇士。
  或许,曹魏时俨然“天下名骑”的乌桓骑兵敢这么做。
  但时过境迁,这些都是老黄历了。
  匈奴、乌桓骑兵打仗越来越滑头,现在是鲜卑人的天下。
  他们完全是汉人骑兵的战法,装具也是,已然执天下骑兵之牛耳,就连梁王都大量招募骑术卓绝的鲜卑人加以训练。
  这么一场战斗过后,心底残存的小心思已然不翼而飞。
  城外有两万大军,你想做什么?
  静乐城北门又打开了,县令带人驱赶着牛羊过来劳军。
  “不必了。”邵勋从半山腰上下来,道:“将城中的肉脯、干酪、粮食送来,我急着赶路。”
  拔营启程的命令已经下达。
  各部开始收拾器械,准备向南进发。
  充当辅兵的黄头军儿郎们将敌方首级斩下,一共五百余级,堆叠在马车上,看着十分吓人。
  而打破了这股迂回而来的鲜卑骑兵后,前路已大为通畅。
  邵勋要向南急行军七十里,直插楼烦故城,横于秀容、晋阳之间。
  此番北上镇抚,若能捉住一两个拓跋鲜卑贵人,便可尽全功。
  第三十章 口袋里的老鼠
  七十里的路程,实在谈不上多长。
  邵勋在静乐临时征集了千余骑开路。
  这些后方留守之人战斗力很差,连天池本部都比不了,不指望能打赢谁,能提前发现敌人就可以了。
  义从军紧随其后,作为后援。
  步兵拉长阵型,全速前进。
  唯一的危险就是敌军在两侧山里埋伏大量步兵,但数百里茫茫群山之中,除非他们不吃不喝,且会飞,不然不可能从平城抵达此地。
  一天后,充当先锋的部落轻骑已抵达楼烦故城的断壁残垣附近,并与留在城内的少量鲜卑骑兵拿弓互射。
  两天后,邵勋抵达了楼烦故城。
  这个时候,岚谷那边派信使南下至秀容县北境,然后向东穿越河谷抵达静乐,再向南追上大军,奏报:有鲜卑千余骑自秀容(今岚县)直插岚谷,为捉生军击退。
  岚谷县北的草城川大体平静,唯烟尘漫天,旌旗遍布,鼓角之声连绵不绝,或是疑兵。
  邵勋看完后,没做任何调整。
  是不是疑兵不重要,反正他也不可能撤走驻守在那里的部队。
  天池那边同理,他也不可能撤回府兵及黄头军。
  背后稳定了,他才能在前方安心作战。
  抵达楼烦故城后,都没有打造攻城器械,邵勋派黄头军千人上前,顶着大盾,直接烧毁了堵塞坍塌城墙豁口的木栅栏。
  城中数百鲜卑骑兵知道步战没有丝毫胜算,匆忙遁逃。
  这个时候,往西北方向偷袭岚谷的鲜卑人也开始东蹿。
  他们绕秀容不过,直奔楼烦故城而来。
  五月初九下午,银枪中营在汾水、岚水交汇处设置障碍,谨防骑兵冲击。
  大军位于后方,弓弩上弦,严阵以待。
  做完这一切后,他登上了汾水西岸的一处山坡,向西眺望。
  敌军骑兵稀稀拉拉,数量不是很多。
  山坡上、河谷中、农田里的兵加起来,大概有一千六七百的样子。
  真是骑兵打步兵上头了,这么点人就敢冲。还以为是当初鲜卑铁骑一战冲垮数万刘伯根起义军的年代呢?
  “拦住他们,别让他们过来!”邵勋下达了命令:“令张硕、满昱调集一部精锐,向西挤压索头。再派使者,间道前往秀容,若城还在,令乔豫召集牧人,自后袭扰。”
  “若能联络上捉生军,着其西进,夹击索头。”
  “屯于方山之义从军,尽速沿离石水北上,与秀容守军汇合。”
  近两万步骑将狭窄的汾水、岚水交汇处堵得水泄不通,那一千多鲜卑骑兵断然冲不破,而他们背后有渐渐反应过来的诸部牧人,还有捉生军和义从军一部可以调遣,邵勋不打算放过他们。
  现在的战场形势,有点像包围与反包围。
  根据他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石岭关守军溃散后,鲜卑人已经深入太原盆地以及盆地以西的山区。
  这支部队应该是先锋,以骑兵为主,马匹役畜不少,携带了至少十天的干粮,路上可能也抢到了一些粮食,或者收割了晋阳、秀容等县野外即将成熟的青麦作为补给。
  他们离开晋阳之后,便向西踏入连绵群山之中,沿着平坦的汾水河谷西进,占据了楼烦故城这个“丁字路口”,然后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一分为二——可能是有人看到了邵勋的帅旗,回来禀报。
  一路从丁字路口北上,沿着汾水河谷的大驿道进军,试图突袭静乐、天池。
  只能说作风十分大胆、泼辣,不知道他们哪来的信心。
  反正邵勋征战这么多年,还没见过以区区两千骑兵就敢堵截他后路的。别说两千了,翻一倍四千也严重不足,更别说这里不是平原,而是山区了。
  另外一路鲜卑人攻打秀容,岚水北岸基本被他们拿下了,但县城在河南岸,那边也有一些农田、部落,坞堡帅、部大们征集了一些丁壮,与鲜卑人隔河对峙。
  鲜卑人一时没有办法,应是放弃了夺取秀容县城的想法,于是继续往西北冲数十里,试图偷袭岚谷县,结果被捉生军发现。
  一旦被发现,骑兵就没了任何办法。
  夺取敌人的据点,还是得靠步兵,但鬼知道鲜卑人的步兵在哪里,兴许还远在平城。
  综合这两点,邵勋大胆判断:这是鲜卑人一次试探性南侵,或者说是劫掠。
  至于说拷讯俘虏得到的拓跋郁律集结了数万兵马的消息,还需进一步观察。
  盖因其不打仗时,也每年都会集结数万兵马巡视。
  别的不谈,春夏阴山却霜时,军队、官员、牧民的数量就很少下于五万,一边走,一边扎帐篷,一边放牧。
  秋天收获、围猎之时,聚集的人马更多。
  这种活动每年都有,你要是一看人家聚集兵力,就判断其要南侵,那是不科学的。
  只有等鲜卑大军南下雁门,进入新兴之时,才能做出事态升级的判断。
  正遐想间,西边又来了大股烟尘。
  邵勋眼神一凝,仔细望去,却见河谷中来了许多身着皮裘的牧民。
  他先是有些惊愕,继而冷笑。
  这些牧民来自哪里,不言自明。
  他下了高坡。
  作战计划要调整了,他原本是想先快速收拾掉被堵在楼烦以西的这千余鲜卑骑兵,再大举东进,兵临晋阳的。
  现在看来,只能派一部兵马东进,联络下晋阳,大军还得留在楼烦,先消灭这股敌军和叛徒的集合体。
  ******
  夕阳西下,初夏的山间竟然有了些许寒意。
  紫袍骑士跃马高坡,眺望东方。
  岚水静静东流,在楼烦故城附近,汇入自北向南流的汾水,然后一起向东,出山进入富饶的太原盆地。
  太原西部这一片,道路就修建在河谷之中。
  河谷两侧全是山,连绵数百里甚至上千里,无有尽头。
  汾水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由南北走向变成东西走向,所以驿道也成了丁字路。
  楼烦故城在汾水西岸,河谷北半部分。
  城池那边不远处则是汾水支流岚水,岚水往南有一片平坦河谷,河谷再往南就慢慢崎岖了起来,延伸入山。
  “大将军邵”的帅旗立于楼烦故城之外,晋兵依山设寨,旌旗密密麻麻。
  楼烦故城内也有兵马,甚至城外都挖掘了壕沟,设立了土墙。
  岚水南岸的平坦河谷地上,一群黄头儿正在搬运拒马枪、鹿角。
  身披铁铠的武士席地而坐,器械就放在身旁,随时准备投入作战。
  窄窄的道路竟然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纥那,新来的那帮人闹起来了。”背后来了一人,气喘吁吁地说道。
  拓跋纥那猛然回头,看向后方,那里吵吵嚷嚷,喧哗不休。
  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于是用疑惑的目光看向来人。
  之前不是还好好的吗?他们不愿被邵贼统治,个个拍胸脯说早想干掉邵贼了,代王领兵而来,愿意出兵反正,现在在做什么?
  “走也!走也!”的呼喊声响彻大半个河谷。
  部大们一见银枪军顺着鼓点之声墙列而进,立刻吓得魂不附体,大声招呼着自家丁壮,一溜烟向后跑。
  “废物!”拓跋纥那明白过来了。
  这些被他拉拢的部落民们,就和邵贼治下的牧民一样,欺软怕硬,遇到强大的敌人就跑,遇到弱小之人就围上去烧杀抢掠。
  唯一的区别,大概在于邵贼真的给了愿意投靠他的人一点好处。
  比如组织人丁固守秀容的县长乔豫。
  比如带着牧子牧奴们与他们隔河对射的卜姓部大。
  比如在静乐严阵以待的羯人刘氏部众。
  听闻三者皆入了虏姓门第,可以去汉地做官了,邵贼也扶持他们成为地方郡望,恩义给得足够,故不愿反。
  甚至就连那普通牧人,都得到了一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