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915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4      字数:3525
  庾家真正的核心基本盘,其实还在民政层面。
  梁国建立也有些年了,庾琛高居丞相之职,诸般事体皆已理顺,朝堂格局日渐清晰,这也为邵勋解决了出征的后顾之忧。
  老丈人帮他坐镇后方,打理民事,再放心不过了。
  “大王筹谋这场战事很久了,我知你等不太满意。”庾琛一边走,一边说道:“但钱粮都出了,如果再摆出一副不情不愿的模样,什么情分都没有,反倒遭人怨恨。”
  遭什么人怨恨?当然是迫切希望征战立功,继续往上爬的武人了。
  这是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天然存在。
  只要你走了武人这条路,管你是什么出身,最后都会这样。
  “丞相这却是实在话。”司农卿殷羡说道:“河南诸郡,要不要派人巡视一下?我怕有些人犯浑。”
  殷羡隐隐成了庾氏集团第二号人物,原因其实很简单:前几日他侄女殷氏呕吐不已,一查原来是怀孕了。
  消息传出,殷羡地位水涨船高,在颍川各家之中地位急速攀升:若正妻之子出了意外,或实在不堪造就,殷氏所生之子将会被颍川集团押宝,全力助其上位——如果殷氏真生了儿子的话。
  “洪乔,司农卿有巡查邸阁之责。你不辞辛劳,亲自跑一跑。”庾琛说道。
  “好。”殷羡立刻应下了,干劲十足。
  巡查邸阁不是重点,安抚人心才是他最主要的工作。
  与世家大族结盟有利有弊,这就是有利的一方面。
  大佬真心帮你,他发一句话,地方上依附他、有求于他或有交情的家族会老老实实。
  大佬不帮你,哪怕他只是站中立,地方上会发生什么事,可就看运气了。
  庾琛的话不仅在梁国二十郡管用,在梁国之外的部分郡县也是有作用的。
  “各家僮仆、部曲,好生操练。”庾琛又吩咐道:“万一王敦、刘粲之辈攻来,官军又大败的话,一个月内至少要凑出五万大军,把截要地,消磨贼锋,拖延时日,以待梁王自陉北班师。”
  “是。”众人陆续应道。
  河南至今仍然梁王治下第一根基,地位从未被动摇过。
  这个地方不能被打烂,一旦出现重大问题,比如吴兵长驱直入,攻至陈郡、颍川等地,那么不班师也得班师,此番出征便算是失败了。
  庾琛自问已经为邵勋做得够多了,但这小子有时候居然不领情,还威胁他。
  若是将来亏待了他女儿和外孙,那可真是丧良心了。
  ******
  郗鉴抵达平阳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拜访河东、平阳地界上最大的豪门裴氏。
  归属他指挥的部队,最能打的就是六千高平府兵,一人带一个部曲,战辅兵合计一万二千人,目前已经抵达河东。
  另有禁军万人,同样屯于河东。
  但光靠这些人是挡不住匈奴大举出击的,还是需要地头蛇们提供帮助。
  邵勋说是将三郡兵事尽付予他,但留守平阳的黑矟左营及东平、济北六千府兵可不归他管。抚军将军侯飞虎也不会听他的命令,他有便宜行事的特权。
  郗鉴只能求助于地方豪族。
  “道徽来了啊。”尚书令裴邈搁下手中的毛笔,道:“坐。”
  态度不冷不热,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郗鉴不以为意。
  他和裴邈交情不深,关系一般。再加上今年高平郗氏、琅琊王氏联姻,这政治站队已经很明显了,没什么可多说的。
  “裴公。”郗鉴先行了一礼,然后说道:“大王北伐,河东、平阳断不容失,今兵马虽集,然员额不足。仆意征发诸县豪族部曲,编练成军,以防万一。待大王班师之后,再行罢遣,如何?”
  “君之来意我已尽知。”裴邈顿了顿,说道:“要多少人?”
  虽然平时有些争端,但在这种大事上,裴邈还不敢意气用事。
  若坐在上面的是个庸懦之主就罢了,党争就党争,又如何?但如果是一个雄主,那就有点发憷了,不太敢,也不值得,失分太大。
  所以他没有拒绝,甚至早在郗鉴拜访前,他就已经遵照梁王命令,给各豪族打招呼,忙完农事之后,尽快集结丁壮操练。
  “不下二万人。”见裴邈爽快地答应了,郗鉴松了一口气,寻又道:“另,三郡胡部须得征发一万丁壮,自带马匹、器械,以遏贼势。”
  裴邈皱了皱眉。
  如此一来,郗鉴手头就有五六万步骑了。
  虽说在本地屯驻,消耗远较出征低,但总不是一个小数目。
  最关键的是,这个数目中的大部分是由三郡豪族自己承担的——这其实也和权利、义务有关,给了你们那么多好处,自然要承担义务。
  “裴公,平阳万不能有失啊。”郗鉴轻声提醒道。
  平阳丢不了!裴邈暗自腹诽了句。
  东平、济北二郡府兵连带部曲一万二千人,外加黑矟左营六千精锐,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兵马,众不下两万,问题不大。
  不过,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这么说,万一将来被人揪住小辫子,拿这个做文章,可就麻烦了。尤其是很多言官都是王衍的人,隐患更大。
  “王公怎么说?”裴邈问道。
  “公以国事为重。”郗鉴回道。
  裴邈不置可否。
  如果说当年匈奴入寇,河南危若累卵的时候,王衍可能开始转变态度,认真思考国事的话,现在就有点故态复萌的意思了,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当年梁王喊“相忍为国”,认同的多。现在再提,认同的少了,都一个道理。
  现在的王衍若没小心思,裴邈敢把案几吃了。
  “青州、徐州若起变乱,可有把握?”裴邈又问道:“高平、东平、济北三郡府兵尽出,诸郡可无强兵戍守了。”
  “四王子随军出征,太尉自有妥善安排。”郗鉴答道:“至不济,我书信一封,于乡中练武的子弟不少,自可统率部曲,为王征战。”
  裴邈这才点了点头。
  梁王北伐,一共带了两个儿子,即三子勖、四子裕,二子珪也可能自邺城前往晋阳汇合。
  裴、王、卢三家即便为了三位王子考虑,也要稳住地方,不致生乱。更别说,地方动乱了对他们有什么好处?难道让别的家族来取代他们吗?
  一旦重新洗牌,可就说不准谁上谁下了。
  他们没得选。
  “三万步骑给你。”裴邈最后提醒道:“然六夷胡众心思叵测,道徽不可尽信之,多少防着点。”
  “多谢裴公提醒。”郗鉴深施一礼,道。
  一场大战,暗流涌动,藏于水面之下的东西不知道有多少。
  郗鉴忽然想到了曹孟德,别管你前面赢了多少,只要输一场赤壁级别的决战,一切成空。从此做事各种不爽利,各种反对,各种阻力。
  梁王带着银枪左右二营、义从军全部,外加洛南、陈留府兵六千余、亲军千余,总计二万八千人,此皆国中精锐。
  至于配属的辅兵(黄头军)、部落兵、丁壮之类,要多少有多少,不值一提,死了也不心疼。
  这一场大战,万不能损失过多精锐。
  说实话,郗鉴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作战环境不一样了。
  对常年在内地征战的梁国军将们来说,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是首次遇到,大家都要边打边摸索。
  他留守后方,帮不了什么忙了,只能尽全力挡住匈奴可能的窥伺,这也是王太尉交代的事情。
  第八十三章 偏师
  乔坦仔细地给头羊绑上铃铛,然后便打开了羊舍。
  头羊不紧不慢地步出,嗅着青草的香气,朝山坡上长满了蒿草及灌木的地方走去。
  其余三十多头大大小小的羊争先恐后,咩咩乱叫着跟上,开始了新的一天。
  山下的春耕已经结束,没多少事了,现在他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就是放牧牛羊。
  这桩活计说轻松轻松,说不轻松也不轻松。
  羊儿顽皮、贪吃,有时候还会走散,并不总是跟在头羊后面。
  到达放牧地点后,有的羊还会乱走,一眨眼的工夫就不见了,这时候你得去找。
  但除了这些之外,一天中其实还是有不少空闲时间的。
  这个时候他会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偶尔会坐在山梁上发呆,看着远方的河流、山谷、密林以及驿道。
  他最喜欢看驿道了。有时候突然出现的一支商队,会给他带来许多不一样的风景,让他回味许久。
  今天乔坦又坐了下来,手里掐着一朵盛开的野花,静静看着山下那条古老的驿道。
  蓦地,数骑出现在了驿道边,远远向山上张望。
  乔坦紧张了起来,因为那些人不像是过路的旅人,因为人数太少了。
  这可不是洛阳城里,荒郊野岭的,把你抓了当奴隶又如何?官府根本查不出来。
  乔坦下意识站起身,摸出一枚骨哨。
  在身后的山谷中,还有几户人家和他家一起放牧,如果真有人过来抢,那就拼了。
  “乔坦。”一骑策马而来,大喊道。
  乔坦心一松,那是里正乔克的声音。
  乔坦将抽出半截的刀送回鞘中,远远应了一声。
  “带上你的马、弓和刀,要出征了。”里正来到山下,将缰绳交给随从,说道:“你们落出一丁,就是你了,快跟我走。”
  “什么?”乔坦无法淡定了,问道:“为什么是我?”
  “没人跟你说吗?”
  “没有。”
  里正骂骂咧咧了一句,离得太远,没听清楚,不过他很快提高了嗓门,道:“县里的命令,不去的话,你就不能在这里放牧,山下的田地也要收走。”
  乔坦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