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958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5      字数:3402
  领头的酋豪一愣,怀疑自己有没有走错地方。
  他身后还有一辆马车,车内一孩童掀开帘布,好奇地看着驿馆。
  “将军请随我来。”停在不远处的另一辆马车上有人下来了,招手道。
  酋豪点了点头,带人跟了上去。
  “一路上可还顺利?”此人赫然是鸿胪寺丞庾蔑。
  酋豪知道他的身份,闻言拜倒于地,道:“有心算无心,还算顺利。”
  “将军请起。”庾蔑将他扶起,然后看了下马车,问道:“那位便是令侄了?”
  小童自抵达目的地后就再没放下过车帘,而是四处张望着驿馆,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便是吾侄罴。”酋豪说道。
  说完,招了招手,喊侄儿过来,叮嘱道:“此乃中朝真真正正的贵人,快来行礼。”
  “蒲罴见过贵人。”小童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无需多礼。”庾蔑将他扶起,又问道:“听闻是率义侯(蒲洪)嫡子?”
  “是。”
  “此间不是说话之所。”庾蔑招呼众人上车马离开,一路向西,直至平阳城西的单于台。
  快过年了,这里的人大部分已经给假回家,只留了几个苦逼之人值守。
  庾蔑挑了一处独立的僻静宅院,道:“此间便是尔等居所了。”
  “多谢官人。”酋豪拱了拱手,道。
  “却不知将军名姓……”庾蔑只知道对方会有人护送蒲洪之子前来平阳为质,却不知谁来护送。
  “略阳蒲安。”
  “原来是蒲安将军。”庾蔑回了一礼,道:“此间用度业已齐备,有什么缺的找曾督伯即可。”
  说罢,唤了一声。
  曾易正在院外值守,闻声立刻走了进来,对众人行了一礼。
  他的伤已经好了。
  广武之战,他们这一幢损失不轻,曾易算是经历过几次大战活下来的老兵了,还是队主,故被提拔为督伯,专门负责刀盾兵的训练。
  年前他接到命令,率两队兵百人至单于台,保护外来质子,于是连年都过不了,直接带上器械过来了。
  庾蔑看了眼院门,见只有曾易一人进来,其余兵士离得比较远后,颇觉满意,于是和颜悦色地说道:“率义侯之子的安危就交给你了,不能有任何闪失。若用度短缺,自遣人至鸿胪寺知会。护夷校尉府、龙骧将军府的人若不请自来,即刻驱逐,不听者立斩,有功无罪。”
  “遵命。”曾易沉声应道。
  到了这一刻,他才知道质子是什么来头——底下士兵无需知道自己保护的是什么人,但曾易必须清楚。
  率义侯?如此郑重其事,听起来像是盛乐或长安那边的人。
  想明白这点后,曾易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这事万不能出岔子,不然完了。
  ******
  驿馆之外,刘暾看到鸿胪寺丞庾蔑悄悄领着一帮人离去,心中便已有所猜测。
  考虑到那帮人里面居然有个孩童,真相似乎更加明了了——这是质子。
  而这个年纪的质子,据他所知只有关西有可能了。
  胆子真大啊,暗中派质子输诚,也不怕万一暴露了全家遭难。
  不过——呵呵,或许已对外诈称此子病死了,谁知道呢。
  鸿胪寺的客馆令将他们引到了一间院落。
  地方不小,房屋也是修缮过的,看着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有人比他们还先住进来!
  罢了,罢了!刘暾无奈地叹了口气,反正也就来几日而已。
  “隔壁住着什么人?”刘群跟在客馆令身后,悄声问道。
  “代国云中太守王昌,带着礼物前来朝贺。”客馆令回道。
  “原来如此。”刘群低声说了句,旋又问道:“盛乐那边派人来了吗?”
  “没有。”客馆令摇头。
  刘群了然。
  看样子,两个拓跋对梁王的态度截然相反,却不知日后会不会再起刀兵。
  不过这不是他该关心的事情了,与客馆令行礼告别后,刘群悄然来到了刘暾居所,低声道:“叔父,隔壁住着平城来的人。”
  “还平城呢!”刘暾叹了口气,道:“而今很多人听到平城便生厌。”
  “为何?”
  “为了打平城,不知道出了多少丁、发了多少粮帛。最后让梁王的威望更进一步,反过来推行勋官之事,你不妨打听打听,到底多少人捶胸顿足呢。”刘暾脱了鞋,往榻上一坐,伸了个懒腰,叹道:“老喽!梁王此番最好不要推辞,省得再跑一趟。”
  刘群却还在想方才馆驿外见到的许多人,片刻后说道:“叔父,此番朝贺不但有梁国二十郡之人,四方杂胡也来了很多啊。梁王这声势愈发不得了,禅让只在顷刻之间。”
  “还差一些。”刘暾说道:“攻灭匈奴便会行此事了,眼下只会折腾士人。”
  刘群哂笑,道:“匈奴不好打呢。”
  “未必。”刘暾乜了侄子一眼,道:“如此大势,人心思变,或许没你想象得那么难。”
  “叔父是说……”刘群若有所悟。
  “叔父什么都没说。”刘暾叹了口气,道:“开过年来,我找一找王夷甫。你不是很想当梁国的官吗?龙骧督护杨会刚刚交卸雁门太守之职,你若有心,便可去试试。”
  “雁门太守最紧要之事是什么?”刘群有些心动,问道。
  “安民、治军、屯田,无外乎这些事。”刘暾说道:“东莱刘氏不是有很多哀叹不得志么?让他们带着部曲庄客去雁门,现在仍会给官。”
  “叔父,雁门好像不是梁国属郡吧?”刘群想到一事,问道。
  “虽不是,但比上党、河东、平阳、陈留都更像梁国属郡,听我的没错。”刘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你也别多想了,这个世道如果不出意外,一切尽在梁王掌控中。真要有想法,也不是在梁王身上使劲,不如盯着几位王子。去吧,老老实实做官,先积攒实力再说。”
  “好。”刘群想到驿馆外一副四方来朝的景象,也有些泄气,应下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会见
  过年前三天,一辆马车驶进了单于台。
  看到大队亲兵抵达时,曾易等人立刻打开院门,并通知了蒲安、蒲罴叔侄。
  “拜见大王。”叔侄二人尽皆拜倒于地。
  “起来吧。”邵勋脚步不停,径直入了正厅。
  坐下之后,他指了指两侧的单人坐榻,然后又仔细打量了一番二人。
  蒲安二十多岁的样子,身形不是很高大,但四肢粗壮,孔武有力。
  还不到三十的人,脸上就有明显的风霜之色,甚至还有细小的伤口,却不知是哪来的了。
  身上裹着皮裘,看样子应该是沙狐皮制成,材质上佳,但做工一般。
  双目之中带着些许忐忑,以及一丝焦躁。
  邵勋初步得出了个结论:秦州苦寒之地杀出来的氐人酋豪,勇力过人,但头脑清楚,知道自家是什么处境,依附的刘汉又是什么实力,而他们的对手又是什么本钱。
  这种人能打、识时务,你若有本事,他就是忠臣良将,你若没能力,他不但不会帮你,甚至会反咬一口。
  至于旁边的小童么,方才已经了解了,蒲洪第三子蒲罴——后世还有个名字“苻健”。
  这也正常,不舍得把年岁稍大的长子、次子送过来,就把只有八岁的三儿子送来,死了也不心疼,大概这就是蒲洪的心理吧。
  八岁小儿其实看不出来什么,邵勋也没特别关注,只看着蒲安,问道:“率义侯而今屯于何处?”
  “屯于长安西。”蒲安说道:“久不得回秦州,将士皆有怨言。”
  “刘粲最近在做什么?”
  “经营卑移山,安定郡又增设一县。”蒲安回道:“北山一带亦有部落来投,去年封了十余将军、列侯。石勒伐朔方,小有斩获。”
  “真挺忙的。”邵勋笑道。
  “不过为王前驱罢了。”蒲安说道。
  邵勋惊异地看了他一眼,这厮会说话啊。
  “去岁兵出蒲关,长安可有反对之人?”邵勋问道。
  “有,但不多,盖因众人皆知大王破代后,必伐汉也。”
  “反对者何人?”
  “多为氐羌巴羯鲜卑豪右。”
  “晋人世家如何?”
  “与屠各子联姻者,赞同出兵,余皆默然。”
  “刘粲之军如何?”
  “其先有禁兵一万七千余众,后扩至二万有奇,由宗室分领。长安尚有六千侍卫,皆精选各部骁锐之士编成,剩下的就是部族军、豪族家兵了。”
  “设若伐汉,蒲将军有何良策?”
  蒲安想了想,只一句:“越快越好。每拖一年,匈奴就稳定一分,拖得越长,刘粲伪帝之位就坐得越稳。”
  “匈奴国中可有狼子野心之辈?”
  “有。”蒲安说道:“据我所知,靳准之辈就心思叵测。然其曾在大王手中吃过大亏,匈奴贵人时常拿这点攻讦于他。关西之地又是刘粲打下来的,准纵有野心,也只能蛰伏下来,等待时机。”
  “我若尽起大军以伐关西,此辈可能响应?”邵勋问道。
  “大王总得先赢个几场,方有成算。”蒲安答道。
  邵勋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大实话。
  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团。人一多,自然会有各自的想法,要想统一他们的认知,就需要外部局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