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957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5      字数:3493
  “应是了。”卢谌说道:“王太尉又有言,既有九品十八级官,不如勋官也设十八级,非十二级,即策勋十八转,非十二转也。”
  目前的勋官体系中,最高级为上柱国、正二品,最低的为武骑尉、从七品,即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十二级。
  王衍的意思是勋官体系和职官体系看齐,从正一品到从九品,正好十八级,一一对应,一转功换从九品,十八转功换正一品。
  道理是有道理的,但小心思也昭然若揭。
  “你替我带句话,勋官十八转我可以答应。但勋官需可参加吏部考察,勋官子弟入太学者同理。”邵勋回道:“至于之前已经发出去的,仍从旧制,飞骑尉官印并不收回。”
  “是。”卢谌松了口气。
  这个条件其实不难答应,盖因士人、勋官参与考察,出身、丰姿、仪容、学识、人品等是硬性条件。
  九成九的勋官出身很差,且不识字,更别说书法好坏了,光这一条就把绝大多数人挡在门外。
  即便有识字的,多半只是粗通文墨,不通公文写作,文采也不行,字估计写得很丑,又能淘汰一大批人。
  真正考察能通过的,怕不是士族家庭出身的武人勋官,说到底还是为他们准备的。
  当然,这是现在,以后则难说。
  当勋官家庭的第二代大批量长成后,肯定有很多人接受过教育,这其实变相扩大了梁王的选材范围。
  或许这就是他的目的之一。
  梁王做事,真的一环套一环。
  从人才角度来讲,其实就是勋官集团从士人集团那里抢得土地,然后有本钱教育自己的子女,天知道会多出多少读书识字又会武艺的人。
  到了那时,如果还有人咬死靠门第来选官的话,恐怕要犯众怒。说不得,就得提出另一种方法了,比如出题考试?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是个长期的过程。
  就短期来看,士族还不用过于忧虑,还有至少几十年的好日子过。至于几十年之后的事情,有那目光长远的士人看到了,可不敢管啊。
  人总是有侥幸心理的,还有几十年呢,那时候的事情谁知道,我犯得着因为这种事情现在就反对梁王吗?纵然跳出来反对,万一别人不支持我怎么办?那我岂不是家破人亡了?
  这就是士人面临的困境。
  卢谌其实已经看出来了,勋官这种事不可逆。有梁王护持着,再有二十年,就是一股庞大的势力了,便是士人也无法轻易扳倒,直到这项制度崩溃,府兵群体消亡,但那时候的士人会是什么局面?
  天下的激烈变革,总是让人雾里看花,难以窥其全貌。
  ******
  邵勋离去后,卢谌稍稍落后几步。
  卢薰会意,带着獾郎走了过去。
  “舅父。”獾郎先施一礼。
  “獾郎无需如此。”卢谌换上一副笑脸,将外甥扶了起来,然后仔细打量一番,笑道:“温润如玉一美少年,却不知道哪家女儿有这福分了。”
  一提这事,卢薰连连点头,道:“子谅,河北可有好人家?”
  卢谌摇了摇头,道:“河北不妥。”
  说完,卢谌沉吟一番,道:“我亦有河南知交好友,待我寻摸一番,定给獾郎找个好人家。届时你使些劲,让梁王同意即可。”
  此时习俗,儿女婚姻中,母亲的意见至关重要,卢谌这么说并非无的放矢。
  “那就拜托子谅了。”卢薰心下稍安,旋又道:“也不用找太高门第的,我担心大王疑虑……”
  卢谌无语。
  娶妻这么重要的事,岂能随随便便?没有助力,那娶妻作甚?
  “我就獾郎这么一个孩子……”卢薰又道,说着说着,不知想到了什么,眼圈都红了。
  卢谌重重叹了口气。
  自父亲去世后,河北士族士气低迷,萎靡不振,不得想想办法?
  眼见着清河崔氏频频活动,有挑战范阳卢氏地位的苗头,不更得想想办法?
  “大王方才说什么了?”卢谌压下心中焦虑,问道。
  “獾郎明年要去左国城……”卢薰简单地叙述了一下。
  “此乃大事!”卢谌说道:“放心,獾郎需要什么,我来想办法。你们把事做好就行。”
  卢薰叹了口气,显然没多开心。
  卢谌不理。
  难道经历过诸王混战的人,都怕了?
  “最近河北怎样?”卢薰问道。
  “勋官之事才刚传到河北,我亦不知。”卢谌说道:“想必会有很多人不满吧?唉,河北士人也是苦闷极了,就没吃上过肉。我也怕有人不晓事,轻举妄动。若有人造反,他们死不足惜,但却会坏了大事。”
  不知道为什么,卢薰竟然隐隐希望河北真的有人造反。
  “至于马耕——”卢谌压根没注意卢薰的表情,自顾自说道:“此事并不简单。今岁出征之时,大王曾令代国将军普骨闾施行马耕之法,不知他们试得怎么样了。我会遣人问问的。对了——”
  卢谌似乎想到了什么,高兴地说道:“我闻广宁乌桓乏耕牛,曾经试过马耕,一会便书信一封,找些乌桓大人问问。”
  “嗯。”卢薰微微点头,道:“麻烦兄长了。”
  “无妨,小事罢了。”卢谌说道。
  若说与胡人的联系,除了已经败落的太原王氏外,应该没人能超过范阳卢氏了。他们是真的与鲜卑、乌桓关系密切,而太原王氏主要与匈奴搅和在一起。
  而这个时候,卢谌才发现獾郎一直没说话。不过他显然在认真听着,倒还好。
  只是这性子有点闷啊,莫不是被妹妹惯出来的?
  “我不宜久留,先行离去了。”卢谌行了一礼,说道。
  除了秘书监日常事务外,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其中最重要的,乃是请梁王于幽州置府兵。
  幽燕之地,豪杰众多,挑选府兵很容易。若能置上五六个龙骧府,他便可说动范阳卢氏及幽州其他豪族子弟充当府兵,为梁王征战,立功受赏。
  既然没法阻止,那就加入!这是卢谌想到的办法。
  不过这事还得与幽州士族商议一番,不是他一个人能做决定的。
  第一百二十一章 馆驿
  “哗啦!”大风吹来,一座废弃已久的房屋轰然倒塌。
  司徒刘暾愕然,随即摇头叹息。
  久不住人,再好的房子也会损坏。洛阳周边诸县这样的房子太多了,最早的或许可以追溯到赵王伦时期,那会就有人决意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去他处避祸。
  放弃的宅院也不是没人住,军士、流民之类私自占据的很多,因为是临时居住,也不太爱惜房子,很多窗户、门板甚至被拆了烧火。
  久而久之,洛阳一片破败景象,城外除了少数庄园外,看不到太多人。
  “叔父,梁王是不是过苛了?至今不肯让人在洛阳占田,很多垄亩都荒芜了,全是蒿草。”刘群紧了紧身上的皮裘,问道。
  刘群出身东莱刘氏,乃前东莱太守刘巴之侄,先任郡府门亭长,后任县令,今为洛阳朝廷的太常丞。
  刘暾和刘巴、刘群等人关系一般,只能说都是东莱刘氏族人。
  刘暾出任司徒后,刘巴、刘群叔侄便攀附了上来,关系比以前密切了不少。
  此番前往平阳宣旨,太常几乎全体出动,刘群作为太常丞,自然也跟过来了。
  “梁王想定都洛阳,你还看不出来么?”刘暾坐在马车里,说道:“洛阳四周有山,但山水夹峙之间,却是上好的田地。或曰太少了,可这都是上田。即便不种地,你看这草长得也不一般。”
  刘群点了点头。
  荒郊野外还有人在放牲畜呢,那是梁王北伐代国的战利品,先转移至弘农,在那边养得膘肥体壮之后,再驱赶来洛阳。
  好好的膏腴之地,竟然成了牧场!
  “既要定都洛阳,便不会轻易把地给出去。王衍能得金谷园,真是……”刘暾脸上流露出无尽的羡慕,最后只悻悻道:“夷甫有好女儿啊。”
  “叔父,我东莱刘氏诗书传家,亦有美人。”刘群立刻说道:“男女皆美。”
  刘暾大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最后道:“休得乱言!梁王不好男风。”
  “说不定呢。”刘群谄笑道:“我以前也觉得自己不好男风,其实是没遇到那比女子还柔媚的男人,尝得个中滋味后,便无法舍弃了。”
  “闭嘴。”刘暾懒得多说了。
  “叔父——”刘群又道。
  “能不能闭嘴?”刘暾瞪了他一眼。
  “叔父,我是想谈正事。”刘群说道。
  刘暾不语。
  刘群自顾自说道:“此番加急送过去的天子仪仗,梁王会用么?”
  “用。”刘暾简略地说道。
  “直接用?”
  “总要上疏推辞一番,才能勉为其难收下。”
  “原来如此。”刘群暗道还挺讲究。
  二人说话间,远处一群人策马而过,直往新安县方向而去。
  “那是什么人?”刘群问道。
  “还能是什么人?朝贺之人。”刘暾说道:“多半是梁国哪个郡县的,结伴一起前往平阳。今年这场面,还真不小啊。”
  刘暾一行就这样紧赶慢赶,终于在腊月中旬抵达了平阳。
  ******
  “吁——”一群骑士急匆匆赶至。
  他们身穿皮甲,弓刀齐备,一副精悍模样。
  驿馆内外或坐或站着不少人,有人辫发,有人髡发,有人披发,还有的是晋人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