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970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5 字数:3843
“杀!”远处响起了冲天的杀声。
邵、庾二人都知道,那是府兵在与银枪军讲武,演练攻防套路。
这其实也是一种“细枝末节”,邵勋从第一天就开始玩了,人为施加压力。
“有没有人不满?”他问道。
庾琛看了他一眼,这还用问么?当然有不满,且还很多,只不过大多数人不敢跳出来罢了。
第一天搞了个王宠出来,结果有武人威胁要将他沉河。
胡人、寒素士人也连番驳斥他,其他人看在眼里,自然不敢公然反对了。
但他们不说话,不代表赞成,其实是一种沉默的抗拒。
至于说用道理说服他们,形成共识,那简直傻得可爱。
在利益面前,无理还要搅三分,何况士人并不是完全理亏。
退一万步讲,就算理亏又怎样?如果你不用武人施加压力,真的光明磊落和人家辩经,辩到最后就是王宠那样:我只要自己利益不受损。
在触动灵魂的利益方面,就不存在道理了,也不存在对错,更不存在共识。
平日里辩论其他事务能心平气和,光明磊落认输的人,在这个时候不可能认输,死也要和你犟到底,最后结果只会是一地鸡毛。
说穿了,这不是学术辩论,而是利益之争,心服了口也不会服。
“有平原华氏子弟认为他们屡次出兵出力,功莫大焉,当存其安身立命之本。”庾琛说道:“只有一两人附和。无人搭理后便消停了,午后似是游览晋祠去了,并未出现。”
“随他去,容许别人发牢骚的肚量还是有的。”邵勋说完,又看向儿子,道:“梁奴,记住了,以后遇到此类事,如果他人的牢骚无碍大局,就随他去。为君者肚量不能太小。但如果他的喋喋不休会影响大局,那也别手软,从速处置即可。”
说完这段话,邵勋顿时后悔了。
妈的,说得太快了,有些东西没过脑子,随口就说出去了。
庾琛却眼前一亮,“为君者”?
梁奴有些懵懵懂懂,只问道:“阿爷,如何分辨会不会影响大局?”
“问得好!”邵勋说道:“方法很多,也很复杂,难以一一说清。就今日之事而言,但观有几人响应便可。若群起响应,那便要拿出雷霆手段,若无人响应,就算了。”
“还有一事。”邵勋想了想,又道:“能好好说话就不要动刀兵。动刀兵是会上瘾的,也未必多有效。刀在鞘中,你手握刀柄,这时候能吓人。可若抽刀而出,他人别无选择,没有退路之时,你一定能赢吗?”
“况且,今日我杀你,明日你杀我,杀来杀去,杀个没完,这不是煌煌正朝该有的气象。杀得越多,争斗双方对武人竞相收买,则将益骄、士益堕,最后只能一起死。”
“文武之道,贵在平衡。我提携武人,也只是因为兵家子的地位实在太低了。切记,切记。”
“嗯。”梁奴小大人一般用力点了点头,让邵勋、庾琛二人都笑了。
对外孙满意的同时,庾琛也对邵勋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知道,方才那番话有一部分是对他说的,即“文武之道,贵在平衡”。
梁王其实是告诉他,我不是特意针对士族,只不过在重新分配好处罢了。士族同样是制衡武人的重要力量,文武不可偏废。
“南阳那边又打起来了。”邵勋提起了另一个话题:“义阳、随二郡国拉锯多年,民不聊生,尤为惨烈,随国更是两易其手。王师败退时,迁民而走。王敦败退时,再迁民而走。义阳东边几个县几成白地,实在难看。”
庾琛静静听着,他知道女婿不会无端提起这个地方。
“汉钟武县故地(今信阳)甚为关键,我欲置一龙骧府。”邵勋说道:“府兵就从洛阳禁军中抽调一千二百人,部曲则由我家在汝南的庄客充任,剩下的庄客则分批发往彼处,建堡屯驻。”
邵勋在汝南是有田庄的,庾文君嫁给他时带过来的嫁妆,后期又添了不少安平百姓。地方还不小,庄客更有数万人之多。
汝南是梁国属郡,度田大背景之下,自己也要做出表率,于是便动了心思:抽出万余人给府兵当部曲,剩下万余人别立一堡。
“此地府堡相连,互为依存。”邵勋继续说道:“坞堡民屯垦之余,则往附近山中移栽茶树。”
“这是打算以茶获利?”庾琛一愣,问道。
邵勋点了点头,道:“只是聊为尝试,以为表率。一旦真能靠种茶获利,便能引得他人效仿。”
“茶之一物,确实不多。”庾琛说道:“便是公卿士人欲买,也得等待多日。”
说白了,市面上不一定有现货,你要和人讲好了提前预定。
可见饮茶之风仍局限在上层圈子里,目前才开始慢慢向中层扩散,但并未普及,虽然这会已经有很多士人写过饮茶诗了。
“如此甚好。”邵勋说道:“庄园若能成功产茶,我便分赐将吏。持之以恒之下,我不信饮茶之风刮不起来。”
暴发户新贵们总是喜欢模仿上层的生活,那就让他们模仿,越附庸风雅越好。
“你为了这个天下,可真是操心。”庾琛苦笑道:“不过种种奇思,往往发前人之未想,仔细一琢磨,未必没有可行之处。”
“妇翁如此赞我,可使不得。”邵勋开玩笑道。
笑完,又看向梁奴,道:“吾儿可知东吴旧族为何喜欢割据一方?”
梁奴摇了摇头。
邵勋摸了摸他的头,笑道:“其实很简单,他们对北人不了解,充满隔阂。可若通过做买卖联系起来,往来多了,隔阂渐消,便会大为改观。设若江南有一茶园,其茶主要卖到洛阳,那么你觉得园主愿意割据吗?”
“不愿。”梁奴说道。
“一般而言是这样的。”邵勋说道:“南北本为一体,便不该有隔阂。待我击破司马睿,全取江东之地后,北人大举南下,圈地置庄园。其人在北地有亲戚,还和北人做买卖,那么就不会那么容易割据。另者,我也是在为南下的北人趟路,为他们想出赚钱的法子。如此,将来北人南下,便不会那么抵触了。”
“切记,将来做什么事,一定要易地而处多想想别人的难处,并尽可能化解。千万不要随心所欲,总是只考虑自己,不念他人,这样迟早会出大事。”
“好。”梁奴再次重重点了点头。
庾琛看得颇为满意。
女婿这是真的在培养太子啊,善哉。
第一百三十四章 无奈的转变
五月十三,晋阳论道进入第四天。
因为邵勋连续两天没参加,士人们也没啥精气神了。
吵得再多又有何用?除非大家联合起来,一起造反,才有可能耗死邵贼。
无奈心不齐啊。
青徐士人如果要造反,琅琊王氏首先就不同意,这一下子能影响好多人的态度。再加上徐州老乡在官场上的发展实在不错,这又少了一大批人。
到最后,“顽固分子”也很绝望,偃旗息鼓了。
幽州、冀州士人造反?
暂时不太可能。
三年大水期间,梁王不辞辛劳,从河南调发无数粮草前来赈济,在河北威望不低,冀州士人于情于理都反不起来——纵有部分人想反,但还有很多人不想反,形不成合力,镇压起来也容易。
幽州则面临着鲜卑的严重威胁,权衡利弊之下,没有反梁王的理由。
并州?士人的力量衰微已极。
真正的看点在司、兖、豫三州,这三地的士人反不起来,那就真的没人反抗了。
目前看来,庾氏、裴氏在忙着灭火,羊氏也不支持叛乱。到最后,可能也就一些愣头青会傻乎乎跳出来,被人当枪使,试探邵勋的态度,一如当年刘秀度田故事。
灰心失望之下,不少士人干脆离开了会场,在晋祠、汾水附近游玩。
黄头军副督刘灵等武人也在晋祠内闲逛,见得一群士人进来,顿时指着院中一池沼,大声道:“晋祠多鳖,缩头缩脑。”
其他人有的跟着哄笑,但大部分人没有笑。
刘灵不悦。
怎么那么多人对士族有种发自骨子里的敬畏、仰慕呢?
王浚门第高不高?连自裁都不敢,被老子杀的时候满脸恐惧。
卞滔远远听得,冷哼一声。
华俊扯了扯他衣袖,卞滔醒悟,不再作色,一群人到另一边捞鱼去了。
华俊则稍稍落后几步,待众人远去后,来到刘灵面前,行了一礼,道:“刘将军别来无恙?”
刘灵抱着双臂,瞥了他一眼,问道:“汝何人啊?”
“平原华俊。昔年曾带庄客转输粮草,与将军有过一面之缘。”华俊笑道。
“华敬则之子?”刘灵想了想,问道。
“将军好记性!”华俊赞道:“听闻将军出身阳平刘氏,而阳平、平原二郡地相连接,自应多多走动。”
“平原华氏,好高的门第!”刘灵用夸张的语气说道:“有阳平刘氏这个家族吗?”
“自然是有的。”华俊脸上笑容不变,道:“阳平刘氏乃平原刘氏支裔,乃汉室宗亲、贵胄之后。”
“哦……”刘灵恍然大悟,旋又问道:“那我少时怎么那么穷?”
“一时穷困,只不过磨练心志罢了。将军之才,便如锥处囊中,迟早要青云直上的。”华俊说道:“今果应验——”
“我是妖贼。”刘灵打断了他的话,道:“当了妖贼才青云直上。”
“将军真会说笑。”华俊哈哈一笑,道:“明明是遇到梁王后才大展宏图。”
“你说得也对。”刘灵点了点头,道:“梁王擒了我,我便服他,其他人算什么东西?”
华俊脸上的笑容渐渐有些维系不住了。
他自失一笑,道:“今日还有事,改日再与将军痛饮。”
“有事?抓鳖么?”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刘灵指着池沼边的卞滔等人,问道。
“远近池沼之内,多鮆鱼(ci,黄河刀鱼),食之无腥骚,味甚美。将军若喜欢,一会遣人送几尾过来。”华俊试探道。
“免了。”刘灵摆了摆手,径自离开了。
跟他一起闲逛的众人也各自离开。
华俊脸上笑意渐渐消失,收拾心情之后,来到了池沼边。
“早劝你不要搭理他们,有用吗?”卞滔看着木桶内不停跳跃着的鱼,说道。
“你不懂。”华俊摇了摇头:“刘灵不上道,其他人则未必。”
“你家打算与武人联姻?”卞滔又问道。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