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010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5      字数:4461
  也怪邵勋,一开始还在教训这女人呢,被她带着孩子哭诉一通后,心软了抱了抱她。
  抱着抱着,呼吸粗重,又解开她袍服嘬了几口,和儿子抢食吃,于是这女人便得意了。
  方才骂得这么凶,晚上别猴急得爬我身上来——不过,王氏暗道那个刘野那姿色也很出众,狗男人还真不一定。
  “有人去过卑移山么?”邵勋站定了,看向众人,问道。
  “大王,我去过。”前年还在五原放牧的纥豆陵部大人窦勤起身说道:“昔年攻伐刘虎,一路追至朔方,其一部南窜卑移山,仆亲自带人追击,前后月余。”
  “此地如何?”邵勋问道。
  窦勤想了想,道:“其时八月,大风劲吹,沙尘漫天。仆细细观之,风沙多为卑移山所阻,黄河两岸风不大,土人甚至种地植果,怡然自得。”
  邵勋一听,便笑道:“窦将军果然去过。卑移山西有大山阻隔风沙,东有黄河流过,水泽遍地,宜牧宜耕。别处苦寒,此地却未必。”
  “卑移山多草木,远远望去苍翠如染,可放牧,可樵采。”
  “山下沃野千里,水甘土活,种粟麦可得大利,甚至连水稻都可种。”
  “南缘山林草泽间,黄羊成群、野鹿遍地,豺狼虎豹居其山,有射猎之趣。”
  “又多奇木、异卉、良药、竹林,此皆资财也。”
  “野马、野猪、雕、鹘随处可见,随便进山一趟,鹿皮、马革、白羽、乌羽、白胶、杂筋唾手可得。哈哈,说得我都想去驰猎一番了。”
  说罢,他拍了拍手,让人拿来地图举着,然后指着上面几字形的黄河,道:“河南地大着呢,盛乐左近是一处好地,五原、朔方亦是好地,但都不如卑移山。昔年贺兰部便在此地驻牧吧?若非与拓跋氏联姻,想必也不会北上、东进。这是好地方啊,不愧‘塞上江南’。”
  “塞上江南?”众人都有些惊讶。
  “我还能骗你们不成?”邵勋脸一落,不高兴道:“若不信,遣人去一趟意辛山,问一问贺兰氏的人便知。”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那么,呼和浩特所在的前套、巴彦淖尔所在的后套,以及宁夏所在的西套,到底哪个好呢?邵勋觉得西套更好。
  因为黄河流经这里时,开渠引水灌溉,多为自流渠,无需建提水车,而土壤肥力又很不错,西边还有贺兰山阻挡风沙,条件是真的好。
  历史上另一个小冰河期,即五代宋初时,党项人便在这里耕牧。
  西夏立国后,更是种了许多水稻。由此可见,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牧区,宁夏真的是得天独厚的宝地。
  至于鲜卑人么,他们从未涉足过此地。
  后汉初年,刘秀内迁了许多乌桓部落,各分派牧地给他们,因为彼时盛乐、五原一带被朝廷直接掌控,故没有划分出去。
  东汉的边防体系收缩之后,便放弃了盛乐、五原,于是这两地便成了势力真空。恰好拓跋鲜卑南下,抓住了时间窗口,抢在乌桓人、匈奴人之前,将这两地夺了下来。
  盛乐可以说是拓跋氏的“龙兴之地”,但他们日渐强大之后,首先把目光放在同样被汉朝放弃的平城,即东进,而不是西进。
  彼时羌乱多年,三辅都混乱不已,东汉朝廷在西边、北边早扛不住了,崩溃式收缩,关中更是一大片胡人,鲜卑人可能觉得南下接触关中没什么意思,不如吞并乌桓王库仁的地盘,通过太原与中原接触。
  所以,他们至今都没考虑过清理整个河南地,一统各色杂胡部落。
  邵勋给出了另一个思路:别老想着祸害中原,去河套地区作威作福不好么?
  呃,对鲜卑贵人们来说,还真不太好。因为那些吊部落野蛮愚昧,还挺凶的,没那么好打。
  如果光凶悍野蛮的话,倒也不是不能对付,问题是那些部落穷啊,抢不到多少东西,没劲,还不如“南图”。
  当然,现在南图也很困难,盖因中原出了个邵贼。
  真真左右为难。
  邵勋一看他们表情,就粗粗了解了其心思。
  想了想后,只听他说道:“河南地广阔无比,水草丰美、宜牧宜耕之所不知凡几,我只取上郡一地,余皆可付予诸君。打了胜仗,地是你们的,朝廷会下旨册封,我亦有布帛赏赐。若觉得资粮不足,还可拿人丁来换。”
  人丁换粮食?众人心神大震,这是怎么个换法?梁王到底是什么目的?
  第一百七十一章 议定
  夜宴结束之时,邵勋召集幕僚议事。
  王氏也召集了辅相王丰、羊真段繁、云中太守王昌等心腹之人,秘密议事。
  “段公。”王氏朝老资格的段繁点了点头,示意他先来。
  段繁咳嗽了一下,道:“臣先前查访了下,新旧归附诸部,连带着山南三郡,不过十万帐、五十万人。”
  “猗卢盛时,拓跋十姓便有二十多万人,其余执掌部落、城邑之姓氏六十余,有众五十万,四方诸部则有三十余万人丁,合计百余万。”
  “而今过去也就十年,连番混战之下,拓跋十姓止有众十余万,盟誓部落尚有四十姓,有众三十万,四方诸部大多离散,仅有寥寥数万人仍遣使入贡。”
  “十年混战,少了一半人。而今只能出得十余万骑,而当年控弦之士不下三十万,相去太远了。”
  “诸部离散之事,尤以近两年为重。不告而别者不知凡几,轻视代公者亦不知凡几。若再不扭转颓势,恐要步匈奴后尘。”
  说到这里,段繁顿了一顿,给在场数人消化的时间。
  片刻之后,他才继续说道:“先前老夫遣子侄辈携带财货至岢岚贩卖,一路观来,触目惊心。”
  “彼时秀容县在审案,许百姓旁观。县令乔豫责问一部大为何杀人,部大答曰‘所杀者,家中奴婢耳’。老夫从侄探问左右,得知所杀之人并非奴婢,乃部落氏族头人。该部不大,只有五姓,一姓乃部大所宗,一姓便是被杀之人。”
  “至于为何被杀,具体缘由不甚了了,只从审问来看,被杀之人不愿尊奉部大号令,说自家牧地乃朝廷划分,每年往返于山中牧地与山下农田之间,就连种植之术都是朝廷所教,与部大并无关系,更无须向部大纳贡。”
  “部大恼怒无比,责其违背祖先盟誓之语。被杀之人毫不退让,最后酿成打斗,死伤多人。”
  “秀容令乔豫判部大斩刑,胁从不问,其子侄赔偿牛羊若干。”
  此言一出,众皆动容。
  部落之所以成部落,便是由多个氏族组成。
  以拓跋十姓的普部为例,除世袭部大之位的普骨氏(亦称普氏)之外,还有普乃、普屯等氏族。
  氏族少则数百人,多则一两千,氏族围拢在你身边,你才是部大,氏族散了,你就降格成氏族头人了。
  乌桓人由于汉化较久,没有那么严密的部落组织了,整体豪强化,但对外时仍以部大相称,氏族头人依然存在,有点类似汉地的宗族。
  秀容县令插手部落内部事务,是对部落大人权力的侵蚀,毕竟部大最初可是由部落断事官演变而来的。
  县令都能裁决部落内部争端了,那么还要你部大做什么?
  “部大被判斩刑,其部众就没造反么?”王丰忍不住问道。
  “五个氏族中,一个与部大有仇,两个劝和,只有两个群情骚动,但加起来不过数百人罢了。老夫从侄离开秀容时,尚未听到有人造反。”
  “其他部落呢?难道不兔死狐悲?”
  “或有。”段繁沉吟了下,说道:“但刀尚未砍到他们脖子上,总存着几分侥幸。再加上梁王威势日盛,如果实力不足,造反了也是死,最终没敢。”
  众人闻言久久不语。
  岢岚郡如此,代、云中、马邑三郡就不是如此吗?虽说现在主官都是自己人,但有些佐官却不是,时日长了,必有隐患。
  王丰想了许久,喟叹道:“而今还不能太过忤逆梁王之意,唉。”
  段繁捋了捋胡须,道:“代郡迟早要交出去,届时威望或要受损,还得梁王撑腰。所幸我等对梁王还有用处,匈奴所议之事,绝不能答应。盛乐所擒匈奴使者,可送交梁王,以结其欢心。”
  王丰缓缓点头。
  拓跋鲜卑对梁王有什么用处?当然是打仗了。
  说实话,梁王现在倚重的骑兵多为羯人、段部鲜卑或匈奴。
  三者里面,也就段部鲜卑能让他们高看一眼。
  刘汉被他们压着打的货色,只让人发笑。十年以来,大小数十仗,刘汉就赢过一次,还是靠着拓跋普根孤军深入、粮草不济赢的。
  羯骑战斗力也很差劲。当年石勒一万羯骑直接被段部鲜卑冲得稀里哗啦,最后靠挖洞这种诡计才打赢了。
  但也不得不承认,以上党太守刘闰中为首的羯人骑兵战斗力这几年取得了相当的进步,或许能与段部鲜卑掰掰手腕了,但与拓跋鲜卑还是没得比。
  这就是他们值钱的地方,也是梁王想用他们的地方。
  当然,雁门关以北梁王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法直接统治,只能找合作者,这也是一个原因,但前者才是主要原因。
  “都辩明了?”见众人无话,王氏问道。
  王丰、王昌、段繁等人对视一眼,最后由王丰出面说道:“有些事,一个人想不明白,几个人议一议,往往豁然开朗。”
  王氏点了点头,道:“那就这么定了。遣人知会一下车焜氏,尽全力击溃‘来犯’匈奴之兵。代郡之地愿意走的军民,尽数迁徙,趁着梁王还在,尽快交出去。若有动荡,也好借梁王之威镇压。”
  “翳槐那边怎么办?”王丰突然想到了一事,道:“先前遣人追杀他,那些人多虚应故事。刘路孤追过去后,贼已有备,败于白道口,而今再想拿下却不容易了。”
  “他有人保了。”王氏叹了口气,道:“先放下吧,不然恐要遭罪,以后暗中想办法。”
  段繁点了点头,道:“可敦英明。而今当镇之以静,慢慢料理国中事务,积蓄元气。”
  “先前羊真所言岢岚之事,诚可警觉,但亦是一离散部落之妙法。”王氏又道:“昔年后汉、曹魏内迁部落,动辄十余万、数十万人,然并不多加管制,以至功败垂成。今可习梁王之法,以耕牧之法教授诸部,缓缓图之,或有奇效。”
  后汉、曹魏管理过内迁的部落吗?除了派校尉之类的官员监视外,几乎可以说没有。
  他们压根就没正视过这些人,当然不会下大力气同化了。
  有事时让你卖命,没事时就不闻不问,所以二百多年过去了,该怎样还是怎样。
  想要同化,首要任务是瓦解其基层的部落组织。
  邵勋有瓦解部落的需求,王氏其实也有,而对于这一套,已经经历过这么一遭的广宁乌桓再熟悉不过了。
  他们部落是怎么瓦解的?从定居开始。
  新平普氏这种大部落已经尝到种地的甜头了,那么他们就会有定居下来的冲动。
  这便是机会。
  但这个过程,焉知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呢?王氏当然能想到这一点,但她也没办法,因为部落的独立性太强了,随时可能背叛她。
  “若梁王强迁部落入中原,怎么办?”云中太守王昌突然问道。
  王丰脸色一变。
  中原天子可是特别喜欢内迁胡人部落啊,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段繁想了想,道:“这么些年,梁王只内迁过两个部落,乃幽州羯人及段末波所部。羯人而今不知在何处,似不在汴梁了,段末波所部似乎还在,但不知还有几人。”
  “他不敢的。”王氏笑了笑,道:“他喊出‘夷夏俱安’这句话的时候,就注定了不能再像后汉、曹魏那样随意驱使诸部,甚至打了仗也不给钱。苏恕延、段末波、段文鸯等辈,皆有官身。麾下将士立了功,一例受赏,形同晋人。气魄是有了,但好处却掏出去不少。上党刘氏之类的虏姓门第,可不是评定一下就算的,还得选官,得一视同仁。不然的话,你以为今日哪来这么多羯骑?”
  为什么这么笃定?因为她问过啊,但那个男人退缩了。
  五十万鲜卑入中原,你要不要征发他们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