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088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6      字数:3462
  “是。”刁协叹道。
  琅琊王确实宽厚仁和,又谦让冲退,大家都很喜欢。
  可有时候演戏演起来,真的让人吃不消。
  都以为北伐之事了了,琅琊王有了台阶,也就顺势登基了,可没想到他还要演!
  真真尔母婢,让人火大。
  “玄亮且先退下,此事老夫来处分。”王导深吸一口气,上前几步,对着司马睿说道:“大王,臣闻尊位不可久虚,万机不可久旷。虚之一日,则尊位以殆;旷之浃辰,则万机以乱。自西朝为篡,天下嚣然,迄今两月矣。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忠义之人,尽皆秣马厉兵,以讨国贼;有识之士,莫不翘首以盼,愿为臣妾。天祚大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大王而谁!臣请陛下以社稷为务,不以小行为先;以黔首为忧,不以克让为事,进位大宝。如此,则神人获安,无不幸甚。”
  王导一出面,司马睿不说话了,只慨然流泪。
  王导示意了一下,司马睿的僮仆立刻调转车头,往宫城方向而去。
  百僚追了上来,上气不接下气。
  有那年岁大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心中一急,爆发医学奇迹,追到了这里,此时听说琅琊王不归国了,心头一松,直接晕倒了过去,又弄得现场鸡飞狗跳。
  车辚辚,马萧萧,建邺将吏冠歪甲斜,做了一趟折返跑,又簇拥着司马睿回了宫殿。
  呃,连殿都没有,就是前代东吴皇室在苑囿度假时的精舍院落罢了。但不管怎样,把琅琊王弄回去了,可以接着进行下一步。
  片刻之后,不大的院落内外站立了百余人。
  一阵难堪的沉默之后,王导也来了一把舍我其谁,当先劝道:“今邵勋窃弄神器于西北,陛下却欲高让于东南,此所谓揖让而救火也。事已至此,陛下当屈己奉公,进皇帝位,昭告天下,号召二十一州忠忱之士起兵,共讨国贼。”
  呃,这就“陛下”了?
  司马睿听到这里,反倒又哭了起来,连连摇头。
  “陛下。”有一个就有第二个,却见刁协跳了出来,大声道:“勋本贱奴,一朝得志,逞凶河南,其行可鄙,其罪难堪。陛下当进位以正视听,使六合革面,遐荒来庭,万不可令宵小得志。”
  “陛下。”卞壸清了清嗓子,道:“晋祚存续,全赖陛下一人。促之则得,可以隆中兴之祚;纵之则失,所以资奸寇之权。”
  司马睿眼皮子一跳,哭声稍止。
  卞壸的意思很清楚,你若退了,跑到江南来的各路宗王可不一定有这个能力顶上来,毕竟他们可没执掌幕府这么多年,必然会离散很多人。
  若慨然而进,甚至可以中兴。
  这句话不可谓不重,说到这里,司马睿也不敢再作了。
  “陛下,臣夜观天象,知天命无改,历数有归。值此之际,当进皇帝位。”
  “请陛下速登坛场,柴燎上帝,以应天命。”
  “陛下,邵勋凌迫宗室公卿,逼辱天家眷属,此国仇家恨,不可不报!”
  “陛下……”
  众人都在察言观色,看到司马睿表情变动之后,不再犹豫,纷纷劝进。
  “孤乃宗室疏属,江东尚有名王子息,诸公自可寻其来此,拥立为帝。”司马睿看着众人,声音哽咽道。
  卧槽!这是要大家当面表态啊。
  “陛下。”顾和上前一步,道:“渡江以来,诸般艰难,皆由陛下平之。大宝之位,舍陛下何人?”
  这是江东大族表态了,司马睿已经不流眼泪了,心下大安。
  “陛下。”西阳王司马羕出列道:“陛下不登位,上逆天命,下违人望。仆已求得江左宗室联名劝进表,陛下无忧也,宜速正大号,宗人幸甚。”
  司马睿沉默许久,就在众人等得都快不耐烦的时候,长叹三声,道:“罢了。孤愿效魏晋旧事,先登晋王位。异日若有宗室负天下之望,孤当去此王号,以避贤路。”
  众人面面相觑。你能不能干脆点?
  不过这样也行,以江南之土为晋国,不称帝,只称晋王,实际上没有多少差别。
  而且,很显然这只是临时的。
  过一阵子,就要由晋王变成晋帝了。
  “茂弘。”司马睿擦了擦眼泪,道:“诸般仪典,还得靠你。”
  “臣遵旨。”王导应道。
  好一番折腾过后,这场闹剧终于结束了。
  大梁开平元年(327)、大晋神龟十一年腊月底,司马睿即晋王位,以司马裒为王太子,以明年为建武元年,矢志北伐,诛除国贼。
  另大赦天下。大赦范围还特别强调了一下:国贼邵勋及其父母、妻孥不在赦免之列。
  这一年最后一天,漕运令史淳于伯突然“失心疯”,驾着牛车冲上大街,后为建邺北部尉贺隰率兵捕获。
  淳于伯被捕之时,当街大声喝骂:“我无罪也,乃王导传命不发粮草。”
  “司马睿、王导,匹夫!不敢担事,却诿过于人,此等做派,有何面目为君为相?”
  “卖我以塞天下之谤,如鬼神何!行事如此,望有后乎!”
  “司马睿,汝妻女尽将为邵勋所掳,赤身侍奉,你等着。”
  淳于伯当天就被杀了,罪名是不发粮草,阻挠北伐。
  毕竟司马睿那天是真的全军缟素,意图北伐了,最后却草草结束,总要有个说法的。
  淳于氏只是济北小姓,甚至连士族都称不上,早早南渡,但因为门第太低,这么大的早渡优势也只得一曹令史。
  他就是个小人物,拿他来背锅再合适不过了。
  新年很快到来,一切尘埃落定,一切都被掩盖在了风雪之中。
  第三十章 第一次朝贺(上)
  建邺上下劝进,司马睿顺势称王,置百官、立宗庙社稷之时,洛阳上下则迎来了开平二年(328)的正旦大朝会。
  这是邵勋称帝以来首次以天子身份举办大朝会。
  天还未亮,阊阖门便已经大开。
  来自狼盂龙骧府的右金吾卫府兵们举着火把,仔细核查每个入内之人的身份。
  马车、牛车一辆辆驶入,至止车门暂歇。
  端门依然紧闭。
  文武官员分列左右,一边跺脚搓手,一边窃窃私语,更远处还有几位已经离宫别居的皇子,身边也簇拥着一群人。
  武官序列中,羊冏之、陈有根、糜晃、裴廓等人位居前列,地位最高。
  文官班次中,则以丞相王衍、潘滔、裴邈、刘翰等人位次最高。
  姚弋仲是宁朔将军,本身又是南安太守,站在武官众人之中。
  门楼之上,火光之中,数面大旗迎风飞舞。
  梁!
  姚弋仲眯起眼睛,凝视许久。
  江山已经易主,他们不再是晋人,而是梁人了。
  过往点滴涌上心头,大梁朝对他产生的冲击,可比大晋朝大多了。
  从今往后,他就在梁这口大锅里吃饭了。
  他的一切都与大梁朝相关,包括身家性命、宗族富贵乃至世代跟随他家的部落老幼。
  他对大梁天子兴不起抵抗的念头,他很愿意在大梁朝谋取富贵——至少目前是这么想的。
  收回目光之后,姚弋仲又看向其他人。
  他罩着一件火红色的狐裘,十分扎眼,透过人群缝隙,看到了对面正与人谈笑风生的侍中刘闰中。
  此番来洛阳,途经长安时,他听说刘闰中新纳一夫人,乃太原王氏女。
  这个家族曾被天子狠狠收拾过,一部分族人跟随匈奴西渡至关中。刘汉灭亡后,家势愈发不振,倒让刘闰中捡了便宜。
  若在以往,这厮哪有这个可能?
  在这一刻,姚弋仲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什么是改朝换代。
  真的不一样了,有人下,有人上,没抓住这次机会,就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了。
  太平时期的上下更替,总是非常缓慢的,总没有这种改朝换代来得激烈。
  对面也有人在往这边看,却是吏部尚书毛邦,姚弋仲注意到了。
  这人还不到四十,却已执掌机要,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驾驭得住那帮大大小小的豪族官员了。
  见毛邦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姚弋仲回了个笑脸。
  老羌非常识实务,南安郡今年可察孝廉一人。没说的,老羌举贤不避亲,准备直接报自家子侄,但终究还得吏部核准,人也得来洛阳一趟,吏部是可以卡下这个孝廉名额的。
  对官面力量薄弱的姚氏来说,每一个官位都十分重要,少掉一个都十分肉疼,得罪不起。
  毛邦立于人群之中,满脸肃然。
  没人和他交头接耳,可能他上任不久,大家都不太熟悉吧。但他很清楚,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好在他以前经常找司空刘翰请教学问,有半师之谊,借此结识了很多同窗。而这些同窗也会把他介绍进自己的圈子,再加上他的身份地位,久而久之,交往也就多了起来。
  邵师私下里和他说过,需要一个连接武学生和士族圈子的人。
  两个圈子不能太密切,但也不能泾渭分明。
  越是泾渭分明,越容易误判,越容易不信任,最终就是对抗,坏了国事。
  但中间这个度的把握并不容易,他也在思考,也在调整。
  前方传来了一阵呼喊声。
  毛邦扭头一看,原来端门开了。
  众人精神大震,终于不用在寒风中苦等了,于是跺脚哈气,排成队列,按次序入内。
  ******
  天空依然黑沉沉的。
  寒风将火盆里的烈焰吹得东倒西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