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127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6      字数:3794
  很快,桅杆上升起了两面旗帜。
  部署在雷部两侧的寻阳周氏、山阴谢氏兵马开始了移动,竟是要左右包抄许柳,利用人多的优势吃下这支叛军。
  战斗并没有结束,还早着呢。
  陆玩冷静地看着,并不为雷部兵士成片成片倒下而产生任何心理波动。
  “嘭!”就在周、谢两部前出,准备转向的时候,正面战场上雷爽的将旗轰然倒地。
  宗党情义、少年热血在这一刻终于消耗殆尽。
  雷氏子弟大哭着抱起中箭倒下的雷爽,向后退去。
  雷氏部曲没了指挥,再无坚持下去的勇气,乱哄哄地溃退。
  无数人丢下一切能丢的东西,纵身跃入水塘,向对面游去。
  雷氏子弟很快被许部军士追上。
  有人咬牙反冲锋,试图断后,但只稍稍阻挡了片刻,很快又被击溃。
  雷部溃兵哭喊连天,散得到处都是。
  许部军士追杀了一阵,不过很快便听到了收兵的鸣金之声,盖因其左右两翼正有三四千敌军杀来,而他们本身阵型稍稍有些凌乱,之前又厮杀良久,体力大降。
  收兵的过程有些混乱,甚至被包抄而来的周、谢二部咬住了一块,但许柳非常果断,直接放弃追杀,且战且退。
  “贼兵要退,传令追剿,务必不能让其跑掉。”陆玩下达了今天第三道命令。
  命令下达之后不久,有人匆匆而至,禀报雷爽死于乱军之中。
  陆玩叹息了一声,没多说什么。
  是日,祖约部先锋许柳道途遇敌,浑然不惧,直攻晋军本阵,斩晋将雷爽,率胜兵千人而还。
  晋军也认为自己胜利了。
  他们把战死的许部军士首级尽皆斩下,悬于船舷外侧。
  大军继续向前,沿着南淝水,浩浩荡荡,直奔成德县而去。
  六月初二,晋军于成德县西遇祖约部万人,互有胜负,于是对峙了起来。
  第六十六章 风格迥异的对手
  六月初四,合肥城外的河道、湖池内,船只停得满满当当。
  县令何充几乎看呆了。
  各种物资不要钱般地往这边运,几乎都存放不下了,于是只能征发老人健妇,临时修建更多的仓库、邸阁。
  操着各种口音的兵士也在往这边聚集,一营又一营,规模浩大。
  老实说,以往江东北伐,各地豪族就像打发叫花子一样,给个仨瓜俩枣,征发少许兵丁送往朝廷,基本就差不多了。
  但这一次“北伐”,总体而言还算是慷慨,几乎又恢复到当年晋廷还在时,各路大族老老实实凑钱粮布帛,给洛阳上供的状态了,甚至犹有过之。
  山遐山彦林带着五千禁军在合肥上岸。
  跟随他而来的还有西阳王司马羕部水陆军士一万六千余,其中,水军一万、步军五千、骑兵一千,外加数百亲兵甲士。
  兵力构成还是那么头重脚轻。
  只能往好的方面想了。孙权时代,水军上岸当步兵是常规,但很显然不如真·步兵专业,攻个几千人把守的合肥都费劲得要死。
  司马羕部还有六千人屯于巢湖之上。没办法,船太大,贸然进入南淝水有点风险,先留在后边转运粮草军资了。
  山遐部五千禁军倒都是步兵,训练正规、器械精良、成军年头也不算短,但有个巨大的缺点:战争经验少。
  这种大军,优缺点非常明显,邵贼看了都挠头。
  山遐没在合肥逗留多久。
  他将所有水军大舰编为一组,包括滞留在合肥附近陂塘、河道中的船只,交由老将、句容许朝统率,总计一万二千水军,翼护巢湖、合肥一线,并接应仍在往这边赶的部队——许朝曾为周访、甘卓部将,二人先后病故后,转任东关水陆都督,其家本为汝南人,汉灵帝中平年间南迁江东,其妻葛氏是葛洪的姐姐。
  六月初五,山遐抵达成德县附近。
  此时,聚集于此的晋国水陆兵马已不下三万五千。
  “拜见大都督。”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时,诸将纷纷来拜。
  山遐扫了一眼,顿时生出了一股豪迈之气。
  不过,他首先需要解决现实问题。
  “祖约在成德?”山遐看向略显破败的城池,问道。
  “大都督,祖约部应不下万人,分屯城内和城外两处。”陆玩指着远方,介绍道:“城东立一营,约有五千众。城中之兵略多,应在五千至七千之间。城、营相互援应,猝难攻取。末将至此,与其战了数场,没能占到便宜。”
  “想当年祖士稚在淮阴招揽流民,熔炼兵器,彼时多嘲笑之。”山遐叹道:“然多年下来,其部已精锐敢战,俨然强兵。士瑶,吾自洛阳得一兵书,乃邵贼所撰,授予诸武学教授门生弟子,其中颇多可观之处。邵贼打仗,必明敌我优劣,以今观之,祖约强在何处?弱在何处?我军强弱又如何?”
  陆玩想了想,道:“祖部军士征战多年,此一强也。”
  “其部金鼓齐备,号令严明,其二强也。”
  “祖约擅蛊惑军士,故士气犹盛,此三强也。”
  “祖部军士家眷多在徐州,此一弱也。”
  “祖兵局促一处,资粮不足,此二弱也。”
  “祖兵无端作乱,行悖逆之事,诸县黎庶无人应之,此三弱也。”
  山遐听了,觉得挺像那么回事的,遂赞道:“士瑶真乃良将。”
  “我军之强,在师出有名、在水军劲悍、在资粮充足。”陆玩继续说道:“我军之弱,则在步军——
  “其一曰‘习气颇多’。军士不可谓不敢战,技艺也可圈可点,然散兵游勇习气极多,须得大力整顿。”
  “其二曰‘互不统属’。甲部两千、乙部三千、丙部四千,如此种种,凑在一起。江南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如此散乱,难以并肩协力。战事顺利时乱打一气,战事不利时一哄而散,无人断后,此乌合之众也。”
  “其三曰‘历战过少’。朝廷公卿但在建邺安坐,终日袖手清谈,不务正业。多年以来,江淮之间全靠搜刮流民成军,令其卖命,然却不管不问,仿佛江北乃化外之地。长此以往,祖约等辈说反就反,此太阿倒持也。”
  山遐听完,仿佛被雷劈中了一般,久久无语。
  司马羕听了,苦笑道:“士瑶所言并非无的放矢,但严重了,却不知孙吴之世如何应对的?”
  “汉建安二十二年春,丹阳贼帅费栈(原山越首领)受曹操印绶,煽动山越,以为内应,与曹军南北夹击。曹军无功而返之后,孙仲谋遣我叔祖(陆逊)及会稽贺公苗(贺齐)领兵征讨,大破费栈,收捕山越宿恶,以强者为兵、羸者补户,遂得精卒数万人。”
  “此前一年,鄱阳山越宗帅尤突受曹操印绶,诸县山越民应之,同样是我叔祖及贺公苗讨平,得兵八千。”
  “更远之时,周公瑾以江东六郡,以当中国百万之众,军中更是颇多山越。”
  司马羕一听就明白了。
  汉末三国之际,如果说哪里豪族势力最强的话,那肯定是东吴了。
  孙策、孙权想要编练自己的军队,却苦于户口不足,于是在无法直接抢豪族丁口的情况下,征讨山越就成了必然。
  因为山越“无主”,谁抢到归谁,等于是孙氏和江东豪族一起出兵,胜利后“分赃”。
  以山越成军,严加编练,这就是孙氏自己的部队,和豪族无关。
  当然,终东吴一世,这样的军队还是太少,到最后都没能压制住江东旧族,但确实是一个思路。
  陆玩提起这事,就是告诉他们,如今的北方流民就是曾经的“山越”,是大晋朝廷唯一能掌控的户口,结果你们却漠不关心,将他们拦在江北,存着让其与邵贼互相消耗的龌龊心思,大错特错。
  好在如今已经有所转变了。
  侨郡、侨县起了个头,说明朝廷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假以时日,流民中羸弱者编户落籍,变成为朝廷提供资粮的户口;健壮者编练成军,严加操训,并配以精良器械,说不定将来就能成为一支横扫北地,击破伪梁的北府劲旅。
  只是没想到啊,东吴都亡国几十年了,而今定都建邺的大晋朝,还是面临东吴一样的情况,要走一样的老路。
  “此事容后再议。”山遐出面终结了这个讨论,转而问道:“如今该如何破敌?”
  陆玩想了想,叹道:“水军破不了城。若强行攻打,只能损兵折将,届时大军掩杀过来,恐不利也。”
  “什么?哪来的大军?”山遐惊道。
  “末将昨日捉了几个出外樵采的祖兵,方知邵兵已渡过淮水,进驻寿春。”陆玩说道。
  “邵兵有众几何?”
  “说两三万的有,说三五万的有,甚至有人说邵兵不下十万。”
  “怎这么多?”山遐不淡定了。
  即便按最少的两万人算,也足以决定整场战争的胜负了。
  恰如陆玩所言,你即便把眼前这三四万水陆兵马全部压上去,围攻成德县,也不一定打得下来。师老兵疲之时,邵兵自寿春南下,里应外合,得胜不难。
  他突然就觉得此战前景黯淡了。
  “大都督,也不是没有胜机。”司马羕见山遐脸色难看,宽慰道:“苏士高、刘越石一路……”
  山遐脸色稍缓,但还是忧心忡忡。
  ******
  寿春附近其实还有三千祖家兵,但被张硕打发出去了:由祖涣统领,一路向东,收取粮草。
  其实希望不大。祖家军这种外来兵马,未必能让正婴城自保的诸县降顺,即便他扯出了大梁的虎皮。
  张硕已经在寿春待了好几天时间了。
  他点计了一下手头的兵马,大致有——
  银枪中营六千屯于寿春城内;
  质子军四千在八公山布防;
  左飞龙卫一部四千八百已经渡河完毕,屯于寿春城外。
  为这一万五千人服务的还有汝阴、陈、梁、南顿、新蔡五郡丁壮万余。
  另外,苻洪部三千人接替了东西二硖石山的防务;
  左飞龙卫一部四千八百人东进到了涡口,监视义成方向——淮南郡在淮水北岸有三县,即下蔡、平阿、义成,其中,下蔡、平阿经多年拉锯,早就被吴兵放弃,迁走了百姓,唯义成县仍在其手。
  最后便是数千水师了,不过张硕压根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因为杨宝怂到只敢在河里下木桩,而不敢主动寻找江东水师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