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156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7      字数:3429
  “代国难道都行跪拜?”邵勋笑道:“起来吧。”
  中原也有跪拜之礼,但不是任何场合都跪拜。平日里君臣见面,简单行个礼就行了。
  邵勋刚上完厕所回来。呃,胃口大开。
  童千斤最近研究了新菜谱,将春笋切成细丝,与新收的菘菜一起炖煮,味道还不错,此刻石桌上就摆了几盘。
  邵勋坐了下来,道:“春笋在广成泽价甚廉,数钱即可买一篮子。置于瓦罐之中,与饭同蒸,最是可口。”
  他的鞋靴上沾了点泥,似乎早上出过门。
  荀序知道,昨晚皇后说要吃春笋,于是陛下一大早就起来了,瞒着皇后,亲手采挖嫩笋,然后亲自生火、煮饭,不借手他人。
  皇后起来后,大长秋禀报此事,多日未露笑容的皇后终于展颜。
  当时荀序就暗暗感慨:陛下能有今日,不是没有原因的,哄女人是有一手。
  邵勋此时也让众人分食春笋蒸饭。
  吃完之后,照例端上带货意味极浓的义阳茶漱口。
  待所有餐碟都撤下后,他才看向达奚贺若,问道:“去淮南数月,可有所感?”
  达奚贺若闻言,立刻说道:“陛下若想得淮南之地,须得水陆、步骑并进,单靠骑兵千难万难。”
  说白了,要兵种配合,还要有相当规模的兵力,光靠骑兵那是送人头。
  “你部遇到了什么难处?”邵勋问道。
  “河溪太多了。”说这话时,达奚贺若眉头紧锁,道:“刚刚上马没走数里,便是一条河拦路。河上只有一条狭窄的木桥,若有人据桥而守,便要下马厮杀。幸那会吴人未敢出战,故得顺利通行。”
  邵勋想了想。
  他记得后世二十一世纪江北、淮南已经开发得非常成熟了,但乡村之中,依然河流遍地。
  一南一北两个村只隔数百米,往往每个村前后都有一条东西向的小河。
  村子两侧甚至还有稍大一些的南北走向的河流。
  村中整不好还有几个池塘。
  这是开发过的,如果没充分开发过,可想而知那是什么景象。
  其实这会徐州南部诸郡就很典型了。沼泽遍地,百姓挖河底淤泥垫高一部分土地,形成一个个岛屿状的高地。高地上种满了粮食,人来往各处高地全靠小木船。
  或者通过长围圈出一部分水域,然后将水排干,开辟成农田。
  一辈辈人经营下来,洼地慢慢变高,沼泽渐渐消失,环境就是这么改造过来的。
  所以后世江北、淮南那片地方,出现了无数以“圩”、“埭”、“垸”为后缀的地名——这三个字,都是堤岸的意思。
  在这样的环境中打仗,说实话步兵比骑兵好使,哪怕是冬天。
  如果有敢战的步兵,完全可以利用地势围困住一部分骑兵,主动出击,将其消灭。
  即便不敢战,先据城而守,任你来打,拼着地方损失严重,在撤退的时候追击,也能斩杀一大部分骑兵——甚至是马匹已经大面积病死,全靠徒步撤退的“骑兵”。
  说实话,邵勋以前还有些怀疑,现在基本信了。
  历史上南朝能守住半壁江山,一次次击退规模庞大、兵力是他们几倍的北朝入侵,不是没有原因的。
  南朝最后其实是死于消耗战,叠加内乱之后,扛不住了。
  “吴兵战力如何?”邵勋又问道。
  “守城尚可,野战不行。”达奚贺若说道:“若阵列而战,末将纵骑围射,定能令其全军大溃。”
  邵勋对他自称“末将”十分满意,笑道:“那看来还是要围城。拔掉他们的城池,吴人就只能一步步退守。”
  “陛下还是要治水军。”荀序在一旁说道:“昔年曹孟德下荆州,第一件事就是治水军。陛下若得江夏、江陵,需得招募土人,大治水军方可。”
  也就是说,要把战线推到长江边上,然后组建水师,如此才有可能攻取吴地。
  邵勋点了点头,又看向达奚贺若,问道:“吴人将帅如何?”
  达奚贺若有些无奈地说道:“只会耍阴谋诡计,诱我部军士上当。都是穷惯了的人,见不得那许多财货,一上来就吃了亏。”
  邵勋哈哈大笑。
  自古以来,这一招屡试不爽,敌人越穷越有效。
  有人还往战场上扔金银呢,然后敌人真就去捡了,最后被人反杀,捡到的金银也没了,还奉上人头。
  两军阵列厮杀,真不知道扔金银是怎么回事吗?但将领知道没用,士兵忍不住啊。
  “山遐此人如何?”邵勋继续问道。
  “没见过。”达奚贺若摇了摇头,道:“这人一开始不知道龟缩于何处,任我部驰骋。最后忍不住了,有部大禀报看到了‘山’字大旗,他应是来了。”
  “你部最远到达何处?”
  “一部往巢湖走,远远看到了东关城。巢湖结了几天冰,但也只有岸边结了,湖中未结冰。”达奚贺若说道:“一部向东南跑,冲到历阳城外,吴人惊慌失措,城门紧闭,并未出战。还有一部突入庐江,深入到寻阳、庐江二郡交界处。”
  “跑得真远。”邵勋赞叹道:“后来都回来了吗?”
  “没有。”达奚贺若摇头道:“万骑出击,收兵回寿春时,只有七千骑了。没了的那三千人,或死或降或病,如此而已。”
  “还敢再去吗?”邵勋问道。
  达奚贺若迟疑了一下,道:“陛下有命,末将愿往。”
  其实就是不愿意了。
  “听闻你们还俘虏了几百吴兵?”邵勋问道。
  达奚贺若一惊。
  “你俘虏的,就是你的人,朕还没那么小气。”邵勋说道:“怎么俘虏的?”
  “突袭冲散了一队吴人。”达奚贺若说道:“末将打算带回东木根山,以其为守卒。那边现在不是很太平。”
  邵勋惊了,不过也不觉得奇怪。
  吴兵肯定比鲜卑人、乌桓人擅长守城,只是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不过仔细一想,好像也没太奇怪。
  拓跋焘的御用南方菜大厨师毛修之不就是么?他还统领吴兵俘虏攻河陇、征辽东,北伐草原打柔然。达奚贺若这么做,属实先行者了。
  “征战数月,辛苦了。”邵勋说道:“前日太夫人王氏求请,言鲜卑壮士南下辛苦,请厚赐之,朕准了。令拨绢帛五万,发放抚恤及赏赐。为朕征战,不能流血又流泪。”
  “末将谢陛下厚赏。”达奚贺若一听,拜倒于地。
  “起来。”邵勋亲自将他扶起,道:“此王夫人之功也。今后你要尊奉号令,富贵无忧也。”
  达奚贺若闻言,顿时指天发誓:“末将只奉陛下血脉为主。”
  邵勋微微有些尴尬。怎么都知道了。
  不过他还是很高兴,道:“卿若有得力子侄,可遣其来中原,朕量才授用。”
  “谢陛下隆恩。”达奚贺若大喜。
  “再说说东木根山。”邵勋又道:“听闻人心有些离散,何也?”
  达奚贺若愣了下,又看了眼邵勋,道:“多为拓跋翳槐所诱。”
  邵勋听完,不置可否。
  当然,他知道达奚贺若说的很可能是真的。
  当初不许王氏对拓跋翳槐、贺兰蔼头追杀,乃存着制衡的心思,现在看来,有些失策了。
  在不少比较传统的部落看来,拓跋翳槐的正统性已慢慢超过了拓跋什翼犍。
  毕竟翳槐是真正当家作主,而什翼犍已沦落为傀儡。
  这件事,王氏也说过,邵勋当时没给出回答。
  王氏是聪明人,她看出了自己的纠结心理,于是就没多说。
  “回去之后,多多宣扬见闻。”邵勋说道:“今秋朕要发一万代骑。许有一些人不识天数,滋生怨言,你要谨遵王夫人及代公号令。”
  “遵命。”达奚贺若应道。
  三月中的时候,王银铃带着鲜卑骑兵返程回代国。
  邵勋于回洛阳的路上传令:河州、凉州、沙州,令秃发、乞伏、乙弗、折掘、卢水胡等数十部落出兵二万,五月中出发,前来洛南。
  又令雍秦二州杂胡出兵万人,六月出发,前来洛南。
  关东地区的氐羌、幽州杂胡、并州诸胡合兵一万,六月底出发,前来洛南。
  算上代国的鲜卑、乌桓人,合计五万胡兵,八月秋收之际大会洛南。待到深秋天寒之际,便会同征调的汉兵,一起南下襄阳。
  当然,命令是下发了,各部可不一定都能来,整不好还会有叛乱。
  有些人嫌麻烦,但邵勋不怕,镇压就是了。
  尤其是河陇那些山高路远的土皇帝,他倒要看看谁不听号令。
  张骏可刚刚被整垮,谁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服,那就下令周围诸部落分食之。
  就不信他们互相猜疑之下,敢冒这个风险。
  而且,他都不能让这些部落听令的话,等到儿孙辈的时候,没那份威望,岂不更难?
  有些刺,或许可趁此良机,提前为子孙拔掉。
  第九十二章 登,金币拿来
  三月底的洛阳,一派热闹景象。
  曾经的范阳王府内,宾客盈门。
  及至傍晚,一场隆重的婚礼如期进行。
  冗从仆射唐剑带着宫廷执戟武士在此维持秩序。旧地重游之时,颇多感慨。
  想当年,陛下就在此处——好像是他小小的“失误”。
  南阳王妃自关中来,为司马黎讨要家财,结果家财没讨到,反倒失身怀了景福公主,这事情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