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199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7      字数:3871
  他之前曾打算忽悠一批商人去建庄园,如今看来,商屯更好。
  生意就是生意,盈亏自负,比强迫别人去开发荒地强多了。
  当然,就庾彬带过来的这批人来看,土豪们应该也没想在粮食买卖上赚什么钱吧?
  这种地方开荒,三年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也就是说,三年以后才能有余粮出售,才能开始赚钱,这还没算中间死人的损失呢——肯定会有人死于开荒,无非多少罢了。
  这些商屯屯主们起码要在江夏、南郡坚持七八年以上,才有可能回本。
  这个买卖风险相当不小,若无回赐土地、评定门第等配套措施,怕是无人愿来。
  另外,北方度田的大背景不能忽视。
  正因为要度田,这些没什么背景的土豪们保不住自己趁乱得来的土地和人口,才想着要来搏一搏。
  没有北方那头的强烈挤压,也不会有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南下,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邵勋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商屯大业。
  他愿意支付对价,不仅仅是用三倍市价购买粮食,还可支付土地、官职以及屯主家族未来当官的可能性。
  这些不是“钱”,但在屯主眼里,这恐怕才是真正的“钱”。
  “蔡洲苑这边,你看着经营吧。”邵勋指了指蔡洲岛,说道:“蔡氏大宅定期洒扫,你可选取部分屋宇改做衙署、粮仓、武库。”
  “是。”
  “不要饮生水。死水塘尽量填平。”邵勋拍了拍庾彬的肩膀,说道:“朕在岛上住了一阵子,河面上风不小,夏天或没那么湿热,你——好生保重自己。若有个三长两短,朕如何向你姑姑交代?”
  庾彬闻言心下一热。这就是被当做自己人的感觉,他分外享受。
  蔡洲苑他会好生经营,商屯那边他也会主动关注,并想办法动用庾家的力量,为屯主们提供一定的便利和帮助。
  姑夫的大业,不能出岔子。
  邵勋没注意小伙子心里怎么想的,他只看到童千斤快步走来,低声禀报道:“陛下,巴东那边打起来了。”
  他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李成的胃口还真是不小,选取的时机也非常恰当,李雄是有点本事的。
  “给魏兴郡传令,选取精干兵卒,伺机袭扰成国。”邵勋下令道。
  第一百三十三章 预演
  有人请托到庾氏那里,当然也有人请托到其他家族那里,甚至请托到邵勋身前的。
  不过,这些人就不是商屯了,而是正儿八经建庄园。
  其实,无需请托,到官府那里登记一下就行了,没人拦着你开荒。但有些人就觉得请托了以后能得到照拂,降低开荒难度。
  天光已经大亮,又是君王不早朝的一天。
  南风徐徐,轻轻推开了没有紧闭的窗棂,将阳光洒落榻上。
  淡金色的绒毛纤毫毕现,在清风中细微摆动着。
  樱唇微张,充满着健康的红润,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鼻梁高挺,偶尔轻皱一下。
  深深的眼窝中,眼睑微微闪动着,预示着主人即将醒来。
  片刻之后,女人茫然地睁开了眼睛,先发出几声无意义的呻吟,婉转娇媚之处,浑然天成,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却最是动人。
  将在胸前抚摸揉捏的手挪开后,女人翻了个身,抱住了男人,轻声道:“陛下……”
  邵勋嗯了一声。
  刘野那欲言又止,似有些犹豫。
  “可还是那件事?”邵勋问道。
  “嗯。”
  “黄头才十岁,急什么。”邵勋轻轻拍了拍刘野那的大臀,静静感受着手掌心里传回来的晃动,道:“你兄长真准备派人南下?住惯了上党的人,可未必能忍受江夏、南郡的天气啊。”
  “他想好了。”刘野那说道:“他现在儿子太多了……”
  邵勋听了也无语。
  当年在河内与刘雅厮杀的时候,刘闰中才三个儿子,还战死了一个。这才过去十来年,听说刘闰中已经有不下十个儿子了,简直离谱。
  女儿数量还稍多。前些时日,说他有几个女儿已经长大了,问邵勋要不要纳入后宫。
  尼玛!我拿你当舅子,你想当我岳父?
  刘闰中这些年确实“堕落”了。
  生活愈发奢华,屋宇金碧辉煌的程度,不下世家大族——就是还缺乏一点美学鉴赏能力,总有点暴发户的味道。
  上党、新兴、岢岚大大小小的“刘系”部落,皆向他进献嫡女。
  刘闰中就在美酒、美食、美宅、曹丕的堕落人生上一去不复返,若非中间有几次率军出征,邵勋都怀疑他还记不记得如何打仗了。
  儿子多了,刘闰中便开始未雨绸缪了,要为他们安排出路。
  他分派了两个稍大的儿子去岢岚、新兴,投靠兄长和姐夫,还安排一个儿子入洛阳太学。至于南方新得之地,自然不会放过。
  有些人觉得这里是蛮荒之地,但在财力充足的人眼里,这里是家族的未来。
  土地,只有土地才能延续一个家族的辉煌。
  开荒的奴隶,要多少有多少。不够的话,刘闰中还能通过老关系采买,所以在梁军大败晋国之后,他便动了心思。
  再者,之前他刚刚默许麻秋出任襄阳郡都尉,并将该部有功将士的家眷送到襄阳,授田落户。有这一条在,想必南下圈地之事便不会存在太多阻碍。如果再趁机让妹妹吹吹枕头风的话,把握就更大了。
  其实,刘闰中完全多虑了,邵勋巴不得他们南下圈地建庄园呢……
  “多大点事,让他来吧。”邵勋说道:“从杨口向东、向南,或者从华容向南,他若能开荒置宅,朕就敢给他地契。如果他敢去猪口(夏水入沔水处),我甚至能给他一些农具、种子、耕牛。”
  “猪口?”刘野那一怔。
  邵勋在刘野那身上画起了地图,道:“此为岘山,此为鹿门山,两峰突起,沔水出其中。下流至猪口时,汇夏水,故古来也称猪口以下河段为夏水。夏水入长江处曰夏口。”
  “猪口附近山林茂密,卑湿无比,时常泛滥。若自竟陵攻夏口、武昌,便要经此地东行、南下。吴人弃守猪口,而守西南边的沔阳城。你兄长若能于猪口垦荒,我可将此地全赏给他。”
  刘野那没回话,因为她脸上已经飞起了两朵嫣红。
  邵勋还在那说:“其实,朕就希望北地豪族南下。嫡子、长子舍不得,庶子呢?一个个姬妾数十,那么多儿女,为何不安排下?”
  世家大族不是每个人都过得很好的。人口多了以后,那就是一个小社会,即便是同族之人,也分三六九等。
  嫡子、庶子、长子、幼子能继承的家产定然不一样,时间长了以后,支脉、偏房便形成了,经济状况天差地别。
  讲究一点的大家族会给较为贫穷的族人兜底,让他们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如果此人将来发达了,还可以反哺家族。
  不太讲究的就不好说了。邓艾也是新野邓氏族人,过的什么日子?
  “轮番遣子侄辈南下,带着部曲僮仆,驱使庄客开荒。如此数年,粗粗整饬一番后,便可派人常驻了。刘闰中那么多儿子,正好先遣人南下,经营十年八年之后,儿子也成家立业了,便可将其分给诸子,开枝散叶,这样不好吗?”邵勋继续说道。
  说完,有些奇怪,刘野那半天不说话了。
  “陛下,猪口军情紧急。”扭头过去后,只迎上刘野那水汪汪的眼睛。
  深棕色的眼珠滴溜溜转动着,瞟向被窝之内,然后伸出手,轻轻一握。
  “这……”邵勋倒吸一口冷气。
  “陛下既已军次猪口,缘何逡巡不进?”
  “贼势滔天……”邵勋拉了拉被子,将女人搂在怀里,说道:“别闹了。你已怀了孩儿,勿要轻举妄动。”
  “就是怀了孩儿,才有些忍不住。”
  “好了,我还要起身批阅奏疏。巴东军情更为紧急,明日就要班师了。”
  刘野那这才安静下来。
  男人有正事时,她不会闹的,虽然这可能只是个借口。
  “诸葛恢会不会插手巴东战局?他女儿诸葛文彪是琅琊王妃,诸葛氏勉强算是——”说到这里,刘野那猛然瞪大了眼睛。
  提到“琅琊王妃”四字时,猪口附近猛然军威雄壮,好似从数千羸兵变成了八十万水陆兵马,实力强硬得吓人。
  她有些震惊,更有些受伤。
  邵勋尴尬一笑,道:“军情不急。起来吧,我陪你去院子里走走,那边开了海棠花。”
  ******
  邵慎已经收拾完毕行装,准备南下了。
  临行之际,恰好江夏太守李充也要南返,于是便一起乘船,自襄阳南下。
  沔水之上,还有一支规模不小的运粮船队,直趋竟陵、杨口。
  战争结束后,这些船队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蔡洲那边甚至在清理航道,之前为封堵晋军水师造了多大孽,这会清理起来就有多苦逼,但这是必须的。
  武昌换帅之后,形势似乎起了微妙的变化。
  李充有些不解,但邵慎这种高层一清二楚:诸葛恢可能不会那么有攻击性,他只想着守御,而不是主动进攻,恢复失地。
  至于他为何这么想,当然是从天子的只言片语中琢磨出来的——当然,主要靠幕僚们的分析。
  他也在考虑去南郡办商屯。地点都选好了,江陵县东南部的云梦泽西部边缘地带,与吴人控制下的监利县隔着烟波浩渺的湖沼。
  这个环境,看似危险,实则——呃,一点也不安全。
  不过那是以前,现在他信心大增,决定从宜阳、新安招募一批坞堡民子弟。说实话,云中、甘城等六大坞堡他管理多年,还是有相当影响力的。而且经历了多年太平生活,即便迁出了相当户口,六大坞堡还是有不少富余丁口可供招募。
  他们能分到的地是越来越少了,毕竟宜阳、新安地处山间河谷之内,平地是有数的。
  当然,商屯肯定不能由自己直接出面,那样吃相太难看。从旧部或妻族中找几个人帮忙管理,似乎是最合适的。
  他之前已经与宜阳杜氏、杨氏等大族商议过了,他们也愿意派人南下,或置庄园,或办商屯。
  天子都公开鼓励北地豪族南下了,将其视作南征晋国的第一笔红利,大家多多少少给个面子。怕自家子弟水土不服,没关系,可以先派不太重要的族人南下嘛。庄园整饬完毕后,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就可以派族中重要成员南下巡视了。
  如果满意,那就分家,不满意另说。
  这就是荆州之战结束后产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