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251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7      字数:3444
  桓温有些焦急地等着。
  这些开国勋贵说话做事想得太多,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各种利益算计,唉。
  片刻之后,何伦召来一人。
  “军师。”这是一个小年轻,进来便行礼。
  “此为吾儿奋,你唤他‘五郎’便可,之前在洛阳为官,今为江陵幕府外兵掾。”何伦介绍道。
  桓温遂与何奋见礼。
  “五郎。”何伦看向儿子,说道:“你带着为父三百亲兵西行,将右骁骑卫拦下来。”
  “是。”何奋干脆利落地应下了。
  右骁骑卫二千四百战兵,加上部曲便是四千八百人,步骑两便,是一支非常强悍的力量。
  吩咐完儿子,何伦又唤来军师祭酒(原军谘祭酒),让他策马前行,找到飞龙山镇兵,让他们去南浦县集结。
  桓温越听越兴奋,但也微微有些失落。
  他手头只有一千五百兵,算下来根本占不到大头,这个功劳注定还是让何伦乃至右骁骑卫、飞龙山镇将或别的什么人拿了,他只能分得一杯羹罢了。
  不过转念一想,若非他是天子最喜爱的景福公主的驸马,有资格上桌吃饭吗?
  何伦黑心一点,直接把你排除在外,又能如何?
  “若毌丘宗旷能够证实,便出兵奔袭宕渠。”何伦再度看向桓温,说道:“此战以右骁骑卫将军段良为都督,五郎、你、陈赤特副之。毌丘府君那边,最好也派人加入,没他们不行的。”
  好家伙!何伦儿子和亲兵、府兵右骁骑卫、飞龙山镇军、巴东郡兵外加襄阳度支运兵,人马上万,竟是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何伦这是在拉关系还是打仗啊?
  不过,桓温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或许,有些时候人情就是这么攒下的。他都可以想象,一旦奔袭成功、何伦奏捷的时候,那份立功受赏的名单还有玄机。
  桓温第二天早上赶回了南浦。
  十五日,飞龙山镇军兼程赶来。
  十六日午后,巴东太守毌丘奥终于回来了。
  当天下午,朐忍县賨人酋豪徐氏带着两千丁壮赶来,毌丘奥令其子毌丘愔带着一千郡兵加入。
  早就等得不耐烦的右骁骑卫将军带着四千八百府兵(含部曲)、飞龙山镇兵三千、何伦亲兵三百、襄阳运兵一千二百、徐氏賨兵两千、巴东郡兵一千,战辅兵总计一万二千余,离开南浦北上,赶着大批骡马,进入山中。
  第一百八十九章 “双向奔赴”
  残阳照在刀刃上,给这些战场凶器染上了一层暗红。
  远方的山脊高高耸立,恍如死去的巨人尸体。
  山道在林木乱石间蜿蜒盘旋,直被扭成了一条灰褐色的肠子。
  长长的队伍像是垂死的千足蜈蚣,在山道上缓缓蠕动着。
  风很大,拂过山峦之后,吹得柳枝松柏哗啦啦作响,就像坟头吟唱的招魂幡一样。
  罗演喘着粗气,坐到了一块大青石上。
  他后悔了,不该带辎重车辆上路的。
  路况太差,颠簸不平,一路之上损坏遗弃掉的牛车、马车太多了。
  最坑人的是,有些山道实在太过狭窄,牛车根本通不过去,不得不临时开路,这些都极大耽搁了行程。
  他现在算是理解当年邓艾偷袭阴平时,数百里挺进的艰难了。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八个字说起来简单,可实际做起来时简直想死。
  那个狗屁大晋朝活该亡国!
  天下太平之时不知道平整一下道路吗?不知道重新勘探、开辟一下道路吗?
  说起来可笑,而今大部分路其实是因为战争需求而修建、开凿的,真打起来,哪怕开山凿石修阁栈也要通行,一旦战事结束,连现有道路修缮都不太愿意弄……
  “唉!”休息完毕之后,罗演在亲兵的搀扶下,拄着一根木杖,继续前行。
  在他身后,队伍一眼望不到头,拉得极长。且因为地形的限制,有些时候明明听到那边有鼓声,却一个人影都看不到,这让罗演微微有些忧虑。
  但——没办法了。
  正如他因为役畜严重匮乏不得不大量携带牛车一样,要想抄小道迂回截断梁军粮道,就必须承担这样的风险。
  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全军停止前进。
  罗演在山谷中见到了一位送粮食牛酒而来的白虎夷酋长。
  不过对方却不怎么客气,将补给送到后,直接转身离去,临行之前,还补了句:“今日我未见到罗公,后会无期。”
  说罢,一行人悄然消失在了暮色之中。
  诸将脸上皆有忿色,罗演扫了下,觉得应该鼓舞下士气,于是招呼众人过来坐下,笑道:“不识天数之人罢了。”
  诸将脸色稍缓。
  罗演又道:“想当年,范目募发賨民为汉高帝征战,入关中后大破三秦王,得封侯,此即‘亡秦范三侯’,战后高帝免除七姓賨民租赋,板楯蛮之名响彻关中,所至之处,关西秦军闻风而逃。”
  说起祖上的光辉往事,诸将听得大为振奋。
  听闻早些时候,秦王并巴中后,为了安抚賨民,“世尚秦女”。
  原来他们也这么勇猛过,连秦王、刘邦都要哄着他们卖命。
  “后汉永初年间,羌人数入汉中,板楯兵破之,羌人畏忌,号为神兵,传语种辈,勿复南行。”
  “建和二年,羌复大入,板楯兵复连连摧破之。”
  “若微板楯,则蜀民皆披发左衽矣。”
  “板楯七姓,自牧野之战始,至秦世建功,破三秦、通夜郎、灭劳深、降滇王、杀羌虏、克妖贼,无役不与。秦兵、西南夷、羌人、天师道徒、曹军、晋兵,哪个没打过?”
  “今梁贼复至,我看不过尔尔,诸将但击之即可。”
  说完这些话,板楯蛮将校们的情绪明显上来了。
  从牧野之战征讨纣王开始,賨民就是一支劲旅,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整个就是一部征战史,而今这世道和秦汉时变化能有多大?
  杀敌就对了。
  在山谷中休息一晚后,十二月十七日,大军继续前行,此时的板楯蛮先锋离汉丰县不过百余里。
  ******
  晨光熹微之时,山谷之中一派人喊马嘶。
  斥候在山间纵跃不定,时而劈开前方的灌木枯藤,快速前行;时而抓着裸露树根的岩石攀爬而上,艰难跋涉。
  第一营人马已经起行了,这是来自朐忍徐氏的賨兵,或者白虎夷蛮兵,与巴西板楯蛮是一族,有时候他们也被称为广义上的板楯蛮,而不谓之白虎夷——狭义上的板楯蛮不过巴西七姓耳。
  徐耀祖踹开了缠住戟杆的野藤,目光幽幽地看向那些挥舞旗号的梁军斥候。
  空气中到处都是汗馊味,夹杂着枯枝败叶的腐烂霉味,冲入鼻腔之时让人“精神大振”。
  他又看了看自家的队伍。
  整整两千人,其实不全是自家的部众了,还有母亲家族的、自己妻族的、妹夫家族的,既要能打仗,还要熟悉道途,更要在汉丰乃至更西北方向的部落中有熟悉的人头。
  他们家其实是从蜀地跑回来的,原本居于巴郡枳县,与巴东郡朐忍徐氏是本家。
  蜀汉延熙十三年(250),大姓徐巨反,车骑将军邓芝讨平之,乃移其豪徐、蔺、谢、范(范长生家族)五千家于蜀,为猎射官。
  李成入蜀后,徐耀祖父亲带着部众跑回了枳县老家,投奔晋益州刺史罗尚(罗宪之侄)。
  成军奔巴郡而来,眼见不能敌,于是又去巴东投奔亲族,及至今日。
  徐耀祖的整个青少年就是在蜀中度过的,而今已年近五旬的他愈发怀念那散发着意气的青年岁月了。
  “嘣!”前方响起一声脆响,打断了他的回忆。
  徐耀祖抬头望去,却见一名刀牌手在砍荆棘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石头,将环首刀崩裂了一个口子,顿时大为心疼。
  他叹了口气,没说什么。
  賨民队伍穷啊!
  大部分人穿着草鞋或麻履,有的鞋底都快磨穿了,只用东西裹住。
  一把制作精良的环首刀,在部落里真的很值钱,想必那厮也心疼得无以复加吧。
  身后响起了一阵喧哗声。
  片刻之后,数十人簇拥着一青年军将赶了过来。
  “桓校尉。”徐耀祖立刻行礼。
  桓温很客气,回了一礼,道:“徐公。”
  寒暄间,他看了下徐耀祖的部队。
  最显眼的便是一支支矮马组成的驮队了,除粮食外,它们驮载最多的便是箭匣。
  賨人善弩射。
  汉时赤甲军就以賨人为兵,蜀汉时诸葛亮发涪陵賨人三千家至汉中,以为连弩士。
  晋初又发巴郡弩士至冯翊郡莲勺镇守。
  关中的巴人,就是自汉以来一代代征兵迁徙而形成的。
  河东巴人统帅董武就是其一,曾被刘汉镇压的关中巴酋徐库彭亦是此类。
  他们使用的弩种类众多。
  秦时还在用竹弩,随着一代代给中原王朝当雇佣军,弩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良,甚至连庞大的元戎弩都有,只不过此番出征没带罢了。
  唯一还保留着賨巴传统的大概就是药弩了,这也是他们的制式武器。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支以刀牌手、长戟士和连弩士为主要兵力构成的民兵部队,就是不知道其真实战斗力如何了。
  若还可以,桓温建议天子招募一部分人远戍凉州、沙州、河州、代国乃至辽西,至少他们守城时劲弩连发,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