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298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8      字数:4259
  “你比力真聪明。”邵裕大笑道。
  代景站在姐姐身后,轻轻咬着手指,一脸懵逼样。
  “你小字是什么?唉,阿爷孩子太多了,我有时候也弄不清楚。”邵裕蹲下来,看着代景的大眼睛,轻声问道。
  “他小字‘圆月’,因出生在月圆之夜。”元真招了招手,圆月立刻迈着小短腿过去了。
  “力真也有兄长的模样了。”邵裕揉了揉他的脑袋,笑道。
  “四兄,你是不是要成婚了?”元真问道。
  “是啊。”邵裕说道:“你听谁说的?”
  元真眨了眨眼睛,道:“六兄说的。”
  “哦?哦!”邵裕说道:“看样子六弟很早就为我准备贺礼了啊。”
  “我也要给四兄送礼。”元真说道。
  “真的啊?那太好了。”邵裕状似高兴地笑了,道:“你有多少钱啊?”
  元真张了张嘴,卡壳了。
  “你啊……”邵裕捏了捏元真的胖脸蛋,道:“你家内史我认识哦,太原郭氏的。明年就九岁了,虽然在洛阳读书,可也要多多关心封国诸事。”
  “知道了。”元真点了点头,说道。
  “阿爷起了吗?”邵裕压低了声音,问道。
  “早就起了,还练武了呢。”元真说道。
  邵裕想了想,恍然大悟。
  “虎头,还不滚过来。”膳房外出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手里还拿着两块饼。
  “阿爷。”邵裕行了一礼,然后一溜小跑过去。
  邵勋递给他一个蒸饼。
  父子二人就站在屋檐下,一边嚼着热气腾腾的饼,一边说话。
  力真、阿六敦、圆月三人远远看着,不过很快就被王氏遣人喊了回去。
  “护鲜卑中郎将府有几个官了?”邵勋问道。
  “七八个了。”邵裕三下五除二吃掉一个蒸饼,然后走进膳厅,又拿了两个出来,递一个给邵勋,自己啃另一个。
  “羊忱选的,还是你选的?”邵勋问道。
  “羊公点了几个豫兖士人,儿选了几个幽州豪族子弟。”
  “为何?”
  “燕地还是得用燕人,不然一无钱、二无人,难以施为。”
  “除了找大族筹集钱粮外,你有没有想过其他办法。”邵勋问道。
  “宇文氏一些相熟的贵人给儿送过牛羊马匹。”
  邵勋沉吟许久,道:“这却是为父的疏忽了。你从来没有主政过一方,便是苑林都没有。”
  说到这里,叹了口气,问道:“你这性子,有利有弊。为父都能想象得出来,你与幽州豪族甚至宇文鲜卑贵人相善,他们给你钱粮牛羊马匹,让你把护鲜卑中郎将府的局面打开,你与他们来往颇多、过从甚密,为父不禁要问,离了他们,你可有别的手段?”
  “屯田。”邵裕说道。
  “那你为何不做?”
  “儿只是护鲜卑长史。”
  “虎头。”邵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如果我在那个位置上,都能想到不止一个办法。比如慕容、宇文打得那么激烈,就没有溃散逃亡的牧人吗?肯定有。若将其收拢起来,屯于一处耕牧,两年了,总有所得。”
  “你打小聪慧,这些道理你其实知道。为父听闻你巡视食邑时,劝胡人少年读书。你看,你什么都懂,但你就是不愿意去做,不屑去做。怎么?男儿驰骋疆场是快意之事,屯田放牧、积蓄钱粮就不是了?”
  “王夷甫有假清高的毛病,你也沾染了。食邑至今没厘清,漠不关心,王府是否入不敷出也不关心。有点钱都赏赐下去,结武人欢心,然后带着他们深入草原,刺探敌情,很好玩对吧?”
  “为父以前还觉得在婚事上亏欠了你,现在想想,哼哼,糜子恢的孙女正适合你。”
  邵裕一开始还在连连点头,做受教状,听到最后一句,感觉不对,小心翼翼问道:“阿爷,糜氏女……”
  “她可是自小就跟着宗族耆老学习货殖之术的,可谓锱铢必较。也管过庄园,打理得井井有条,不是那种面团似的柔弱性子,你以后慢慢体会吧。”邵勋摆手道。
  说完,还是忍不住道:“为父就要治治你这种臭毛病。从今日起,幽州采访使罢了,护鲜卑长史暂留着,再兼一个渔阳国大农。记住,主要精力放在渔阳大农任上,我倒要看看你如何收拢亡散、编户齐民、且牧且耕、积蓄粮草。”
  “有些时候,为父都觉得你若分一点武勇、军略给念柳,念柳分一些抚民、理财之术给你,都会大得其利。汲郡赈灾完毕后,念柳行至各乡,劝百姓抢种黍豆。九月初陆陆续续收了,虽亩收不过一斛五斗,但多少是个进项。他愿意做这事,你就不愿意。”
  “好在你们都还小,还能改正。去了渔阳国后好好干,王府护兵可以带上,渔阳国军已经有眉目了,你也不用操心。专心农事,深固根本,做好分内之事。年前——回洛阳。”
  “是。”邵裕老实应道。
  邵勋说完一大通,才将蒸饼往嘴里放,不料却已经凉了。无奈之下,又去灶间蒸笼里取了个热乎乎的,吃掉一半后,才问道:“宇文十二部,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像拓跋鲜卑一样逐步料理?”
  “阿爷,乞得龟那厮现在真和乌龟一样,我看活不了几天了。”提起这个,邵裕一下子来了兴致,说道:“朝廷要做好准备,一旦宇文氏内乱,就拉拢诸部,封官授爵。辽公之职,可授予宇文逸豆归。”
  邵勋默默盘算着。
  宇文乞得龟其实还是大梁册封的辽公,他若死了,按道理来说该由其子袭爵。但即便对宇文十二部内情不是特别了解,邵勋也知道乞得龟这个名声是真的臭,连带着他儿子也没戏——懦弱是原罪,尤其是在慕容氏虎视于侧的情况下。
  宇文逸豆归与乞得龟血缘关系较远,只能说算是同宗,甚至有人说逸豆归是冒姓宇文,实则非宇文氏血脉。
  但这个人目前是东部大人,还是有点威望的,手里也掌握着不少军队。
  另外就是在秦王府当官的宇文悉拔雄了。
  他的名声其实还可以,而且是乞得龟的亲侄子,血缘关系较近,也是一个可供考虑的对象。
  但这两人说实话都不够正统,一旦被册封为辽公,宇文十二部肯定没法齐心,甚至会爆发内乱。他俩要想稳固局面,必然需要大梁朝廷帮助。
  邵勋想了想后说道:“待你六弟来了再说。悉拔雄一并至此,朕看看此人如何。”
  “阿爷英明。”邵裕笑道。
  “别和我嬉皮笑脸。”邵勋板起了脸,片刻之后,又摆了摆手,道:“罢了。说得多了你未必听得进去。大梁面临的局面可不简单,为父忙活一辈子,真的担心——算了,可能是我要求太高了。”
  “羊督身体如何?”邵勋转而问道。
  “可能不太行了。”邵裕说道:“今年冷得太早,他已不怎么视事了,父亲需早作准备。”
  邵勋缓缓颔首,旋又道:“这几日你去平城转转。渔阳国毕竟是拓跋鲜卑的旧地,你多结识些熟悉民情之人,做好心中有数。”
  “是。”邵裕应道。
  邵勋不再多说,走了出去,临到门口时,转过头来看向邵裕,脸上的笑容一瞬间有些温暖:“你方才和元真三人在院中笑闹,很好,是个当兄长的样子。”
  第二十五章 猎场
  邵勋在高柳镇待了几天后,又返回了平城,并罢遣第二批部队,令其班师。
  九月二十一日,他抵达了平城西边的武周镇,大酺全军。
  同一天,秦王邵瑾自岢岚北上。
  刚刚自河西清剿杂胡部落归来的左长直卫、黄头军第四营及河东、平阳、西河杂胡骑兵计三万余人,与其在遮虏城汇合,然后向北进入马邑郡地界,再折入西北方山中,直趋武周镇。
  途经马邑县时,新任太守羊权出城相迎。
  此郡已经正式划入并州,成为自太原、乐平、西河、上党、新兴、雁门、岢岚之后第八个属郡,辖马邑、桑干、阴馆、河曲四县,将并州的西北地界大大前推了一步。
  当然,马邑四县、岢岚七县都是羁縻县,在官制、赋役、军政上有很大的不同——岢岚郡这两年增设一县,即草城县,至此共辖静乐、秀容、岚谷、合河、宁武、保德、草城七县。
  不过草城县与岢岚郡似乎关系不大,名义上是一个县,但实际上大片的河谷平地以及丘陵湖泊、牧场、山林被划给了明年将要设立的一个军府:遮虏龙骧府。
  此府治理遮虏城,是太原以北区域第八个军府。
  邵勋自东木根山班师后,便对侍中刘闰中提起明年要在并州再建一个龙骧府,地点就选取在水草丰美的草城川一带,就连军府治所都是现成的:当年为伐代而修筑的遮虏城。
  刘闰中知道天子在料理完拓跋鲜卑后,开始整顿并州北部这一片胡汉交杂区域了,并且盯上了刘家经营多年的岢岚七县,于是很爽快地表示:当年妹妹给了两千户羯人给刘昭,而今还回去合情合理。
  当然,昔年刘昭一开始是在新兴,当时手头有六千户羯人,其实也是天子从俟伏侯手里撬过来送给他的,现在还回去一部分又能如何?
  遮虏龙骧府一千二百府兵构成大体是左飞龙卫余丁六百、禁军子弟四百、北巡辅兵丁壮佼佼者一百,另外再给上党刘氏一百个名额,让刘闰中自己指派去遮虏城报道。
  所需三千六百户部曲,除那两千户羯人外,再从岢岚七县划拨一千六百户牧奴。
  要说没有情绪,那是不准确的。
  刘闰中很清楚,天下大定后,他们这些跟着打天下的老兄弟越来越碍眼了。天子四十五岁了,要给儿子铺路,只能对他们这些形同藩镇的老兄弟动手了。
  不过总体而言,天子还算厚道人,没有动不动给你安个谋反的罪名。南方批地、北方收地,这是大趋势,也是天子的赎买方案,你就说接受不接受吧。
  刘闰中“欣然接受”,没有半句废话。
  新兴三府、雁门二府、代、广宁、岢岚各一府,总计八府九千六百府兵将被编为“右龙虎卫”,连带着太原八府,这近两万府兵便是直面原拓跋鲜卑的主要作战力量了。
  他们的战斗力是单于府辖下的二万四千步骑难以媲美的,不在一个层面上。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又知道呢?
  三十年之后,单于府辖下的边军大概率还是打不过这两万府兵,六十年后可就难说了。
  那会府兵大概还能用,还能厮杀,但却达不到精锐的程度了,只能做做地方守备部队,只有少许精锐可堪野战。而现在的府兵,那是标准的野战部队,冲锋陷阵脚不旋踵。
  当然,世间之事谁都说不准。
  若二代、三代皇帝好大喜功,过度使用府兵,又或者受灾时朝廷赈济不足,导致府兵生活困难,则是另一回事了。
  二十五日,三万余人直趋武周城下,带来了五万斛粟麦、十万匹绢、三十万束干草及一批军资器械。
  ******
  武周川河畔,邵裕远远出迎。
  “六弟统三万大军,实在让人惊叹。”虎头看着山野中就地扎营的军士们,颇为羡慕地说道。
  作为邵家子弟,谁不想带兵征战呢?便是素以温文尔雅著称的赵王邵勖,听闻也在汲郡招募灾民精壮,编练成军。
  他的文雅,和江东士人的所谓文雅比起来,又不值一提了,甚至可以说疑似有点武人。
  他们都深受邵勋的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
  “弟如何能统御三万大军?”邵瑾听了就有些苦笑,道:“各部自有军将,我只是与他们同行而已。”
  下马之时,邵瑾眉头微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