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327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8      字数:3792
  山宜男笑了,上前一步,为司马裒整了整衣袍,道:“陛下富有四海,如何吝啬些许官爵?做君王就要大气一点,如此臣子们才会卖力。”
  司马裒微微点头,又问道:“苏峻会听话么?”
  “会的。”山宜男说道:“苏峻部足有七千人,至少有三一之数的家眷在堂邑二侨县内。陈严帐下兵马在挺县杀戮甚众,苏峻便是为军心计,也会攻陈严的。陛下又封赏如此之厚,他没有理由不听令。不过——”
  “不过什么?”司马裒追问道。
  “若有人在陛下耳边提及召苏峻之兵南下平叛,万勿答应。”山宜男说道。
  司马裒恍然大悟,道:“朕还是不能信任苏峻?”
  “陛下信你家娘子就行了。”山宜男笑着挽起司马裒的手,说道。
  司马裒摇头失笑。
  这个娘子虽然没甚情趣,让人厌烦,但做事一板一眼,甚有章法,不知道省了多少心。
  江南的局面,在她和王导的操控下,似乎渐渐稳定了下来,甚好。
  ******
  淮阳丘的战斗已经展开,最先抵达战场的是西曲阳屯军杨韬部。
  一群杂胡轻骑穿梭于历阳、淮阳丘之间,继续隔断交通。
  张硕接到命令后,没敢耽搁,亲自抵达全椒,部署作战。
  谯郡太守桓宣带着本部郡兵围攻义城,数日即克,然后挥师直抵钟离城下。
  正月底,谯郡丁壮数千人抵达,加入围攻序列。
  但桓宣还是觉得速度太慢,不停催逼。
  汝阴郡丁壮接到张硕命令,配属桓宣指挥,誓要拿下晋人的这个淮水重镇。
  钟离常年驻有三千兵,大战开启后,临时征发了一千多丁壮,粮械充足,短期看是可以坚守的。
  但守将比较悲观,因为他只能断断续续得到外界的消息,士气有些低落。
  之所以还没投降,便是想着守到河水化冻,对外联络比较畅通的时候。
  说白了就是观望,如果长期得不到援军,他也没有太多坚守下去的信心了。
  汝南氐羌万人直奔庐江,目标是郡城舒县。只不过他们还在赶路,大概要二月中下旬才能抵达战场。
  周谟刚刚在舒县以北区域被庐江何氏的兵马击败,损失数百人。
  骑军快速驰援,贼人又退了回去。
  由此可以看出,经历多年拉锯,庐江地方豪族的战斗力和警觉性是相当可以的,不动用大军别想轻易占领。
  弋阳太守樊峻投降,举兵东攻安丰郡,解除淮南大军的侧翼威胁。
  寻阳周氏开始大肆征兵,修缮舰船,准备与梁军死战。
  整个江北的战局,开始进入加速状态。
  二月初一,下邳城外。
  寒风吹动着北宫纯的须发,年近六旬的他带着先行集结的前线戍兵,兵分两路。
  一路自淮浦南下,原祖逖旧部、牙门将童健率两千北府兵及两千土兵投降,接应大梁王师。
  另一路自下邳南下,直趋重镇淮阴,北府从事中郎韩潜在城内举兵降梁,为部将刺杀,余众紧闭城门,死守待援。
  北宫纯的目标就是这些人。
  “都督但南下击贼,仆自下邳征集兵员、粮械送上。”太守缪恺躬身行礼道。
  “昔年李公表你为下邳太守,我不如他,没法让你再往上一步,但挪个地方,下邳换成广陵,却不无可能。”北宫纯一边往浮桥走去,一边说道。
  缪恺乃文学世家出身,但在下邳镇守多年,与吴人真刀真枪干了不少回了,已经习惯武人的这种说话方式,闻言笑道:“若能换成丹阳太守,岂非更妙?”
  北宫纯哈哈大笑。或许这只是玩笑之语,短期内没法打过长江去,但并不妨碍他们畅想一番。
  “刘遵镇盱眙,帐下有劲兵数千。朝廷数次招降不果。都督攻打淮阴之时,小心此辈乘船拊背。”缪恺又提醒道。
  北宫纯脾气不错,点了点头后,便登上了吱嘎作响的浮桥。
  桥面之上,一队队军士正在南行。
  他们愁眉苦脸,一副根本不想打仗的模样。
  他们要么是世兵,要么是田舍夫,本来就不可能做到闻战则喜。依着他们的心思,最好不要打仗,安安静静过完这一生。这会被强逼着南下,心中苦楚可想而知,家里春耕怎么办哟!
  但没人在乎他们的想法,一队队、一营营如同犬与鸡一样被驱赶着前往淮阴。
  北宫纯敏锐地嗅到了军中士气有些低落。
  如何鼓舞士气呢?他在凉州那种狂野之地带了半辈子兵,经验太丰富了,立刻遣人沿途宣扬:南下广陵之后,可大掠女子、金银、财货,有事他担着。
  全军士气大振!
  二月初二,邵勋在广成泽收到了“更新后”的第二份军报,稍稍得知了一些江南的乱局。
  在这一刻,他更加无奈了。
  若能将水师主力从巴东、巴郡及南郡瞬移到广陵就好了……
  “传令诸营加快进军,死死看住江北贼军,不令其回援江南。”
  毫无疑问,这是想尽得江北之地,打成历史上后周、北宋对南唐的局面。
  至于下一步能不能自此渡江直取建邺,邵勋其实没什么信心,因为北宋推到了江北,经营不少年了,仍然不敢自瓜步一带直取建邺,而是从上游湖北偷渡过江。
  “河阳诸渚、汴梁沙海还有多少舰船。待江河化冻之后,悉数调往寿春。朕知其屡战屡败,不是吴人对手,兵部会同供军院拨发赏赐,以激励士气。”
  这批人在黄河及汴梁湖泊里再练五十年也不是江东水师的对手,寿春大战时拙劣的表现已然说明了问题。且精锐早就抽去江陵担任水师的军官及基层骨干了,留下的战力不行,只能说聊胜于无,寄希望用重金激励士气,逼他们去死战,创造可能的战机。
  “尽力救援金城,将伤兵、俘虏撤下来,再增派援军。城池给我守住,战后自有厚赏。”
  金城在蒲洲津上。渡江就那么几处地方,晋人也主要防守渡口,金城虽不是什么好渡口,风高浪急容易出事,但却是大梁唯一掌握在手中的渡口,没别的选择了。
  “传令禁军各营、府兵各卫、诸州,二月——”
  说这句话时,他想了许久,最后说道:“战事频繁,还是先准备春耕吧。一俟春耕完毕,分批出征,协助攻取历阳、合肥、广陵、寻阳。”
  “另,朕手书一封,着鸿胪寺选取能吏携至武昌。琅琊诸葛氏与朕乡里比邻,相望咫尺间。既为比邻,情谊自深。道明之才干,朕素知之。若举州降顺,不失公侯之赏,台阁重臣虚位以待,决不食言。”
  “就这几份旨意,即刻发出。”
  第五十三章 各怀心思
  进入二月之后,春水逐渐泛滥,大地渐渐解冻。
  虽然偶尔还来个倒春寒,比如二月头上江南就下了一场大雪,两三天后气温回升,初四夜又来一场雪,随后寒冬好似消耗尽了能量一般,不可阻止地转暖了。
  “府君,若误了春耕,秋冬之际恐无以为食。不如先把人放回去,春耕完了再征发不迟。就这么点人,去了金城也是白费。”淮水(秦淮河)之畔,丹阳郡丞杜乂轻声说道。
  “若不能攻取金城,万一贼人大举南渡,则——”山玮摇头道。
  “府君,有水师在,何忧也?”杜乂笑道:“梁人水师远在荆州,过不了武昌。便是来了也能将其舰船尽数击沉,江防是无碍的。打退梁贼攻势后,日子还得过,春耕万不能停。”
  “唉。”山玮长叹一声,道:“赵胤不知道打的什么仗。北府兵轮番戍守淮水,与梁贼厮杀多年,自夸强兵,五千人上来,也被贼骑打得站不住脚。罢了罢了,这两三千人我看去了也是白费。先春耕吧,二月下旬再去。”
  “府君英明。”杜乂赞道。
  山玮看了他一眼,笑问道:“说起春耕,你家庄园春耕了吗?”
  “已准备好种子、耕牛、农具。”杜乂说道。
  “这两年你家产业打理得愈发兴旺啊。”山玮说道:“现在有几户庄客了?”
  “已有千户了。”
  “真不少。若梁军南下打到此间,庄园能保住么?”
  “府君这是什么话?”杜乂惊愕道:“北人骑马,南人操舟,各有所长。有无敌水师在,梁贼如何能打过长江?”
  山玮笑了笑,只道:“世事变幻,谁又能算尽?光图(山世回)去年从左骁骑卫长史转任蜀公师,官是升了,但权力似是小了许多。将来能不能得他转圜,还很难说哦。”
  “府君何如此悲观?”杜乂叹道。
  山玮摇头不答。
  杜乂也不知该怎么接话了。平心而论,他与山玮相处愉快,关系不错,平日里也有相当的默契,能拉他一把的话肯定会拉一把的,也算不负这么多年的交情。
  山玮这人,造反不敢,更不能,他不是那种丧心病狂的狠人。
  所以他就悲剧在这里。
  明明已经看透了很多事情,但囿于种种原因,他几乎没有选择。
  杜乂自认为已经能比较良好地把握山玮的心态了。
  就像方才把召集起来的两三千丁壮解散,令其回家春耕之事,自己做了,山玮不会过于反对。
  金城那边,其实也打不动了。
  攻了那么久,死伤已超过五千,而今各处还在不断征集丁壮输送过去,却不知还要死多少。
  赵胤似乎失去了信心,而今但以围困为主,将大营立到了金城对面的南山上,隔着一条河与梁军对峙,防止其纵骑直冲,然后不断派出人马攻打城池。
  杜乂觉得这很危险。
  他不知道城中还有多少粮草,但真到了危急时刻,守军先吃人,再杀马充饥,怕是能坚持很久。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赵胤久攻不下,急的是南朝重臣,关他什么事?
  ******
  时已是二月初八,冰雪渐渐消融。
  一大早,王述便来到了从叔王遐府上。
  “唉,没想到这时候了,居然要当真县令了。”王遐苦笑道。
  怀德县化虚为实是去年就定下的事情,只是没想到在当下这个节骨眼上,居然要正式施行了——划江乘、句容各一乡入怀德县,王遐为县令,尽快组织人手,支援金城战事。
  王遐没法拒绝,只能赴任。但在赴任之前,却还有一些事情要做。
  “怀祖在会稽的庄园如何了?”王遐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