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394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9 字数:4450
******
七月中旬以后,诸子陆陆续续回京。
邵勋又带着他们一起来到仙居殿,看望祖父祖母。
邵母刘氏被宫人从榻上扶了起来,颤颤巍巍坐在院中,看到儿孙满堂之时,脸上绽放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她也不说话,就静静看着儿子与诸孙,仿佛这样就无比满足了。
“金刀,你选东莱郡黄县为海浦,为父当初同意了,今还想问一问理由。”邵勋看着长子,说道。
“阿爷,黄县东北海边有一内凹之处,水比较深,正合船队碇泊。钟离克六月率第一批船队起航,抵达此处后都说好。”邵璋说道:“站在岸上高处可看见海中一连串小岛。钟离将军说七八月间就遣人上岛,修建营房,囤积资粮器械。”
“北上可有损失?”邵勋问道。
“有,不多。”邵璋说道。
邵勋点了点头,那地方就是后世明朝的登州港了,其实不是一个优良的海港,因为淤塞较为严重,但这会似乎还可以,黄河还没来得及输送大量泥沙过去。
邵勋同意在此处建港口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离辽东半岛近,中间还有一连串的岛屿作为中继,对航海技术低下的这个年代十分友好。
问明情况后,邵勋便不再废话,直接道:“金刀你且在京休养两三个月,十月出任青州观察使,兼领东莱太守,开始囤积资粮。冬日无农事,你可先操练丁壮。”
“是。”金刀应道。
说这话时,他的神色坦然,也没太过在乎他人尤其是太子怎么想,反正就这样了。
舅舅写给他的信早就烧了。就像父亲说的,你连家事都不能理,还能理天下?
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想法后,感觉焦虑少了很多,与刘氏姐妹相敬如宾,不知道多快活。
就连父亲交给他的差遣,也办得妥妥帖帖,青州诸官对他刮目相看。
邵勋随即看向老二、楚王邵珪,道:“獾郎,这几年苦了你了。”
邵珪脸上没有太多表情,道:“些许微劳全仗父亲指引。”
邵璋看了二弟一眼,心中暗哂:二弟啊二弟,你就不能实诚点么?终日套话、假话。
“都水监确实苦,为父也没指引你什么,自己的功劳就是自己的。”邵勋不轻不重地点了一句,然后说道:“你巡视荆北诸郡之余,还做了不少货殖之事,很有成效,不错。接下来——回京吧,都水少监之职继续领着,不过在汴梁办公,多陪陪你阿娘,她前天感染风寒,身体不适。”
“能侍奉娘亲晨昏定省,实乃儿之夙愿。”邵珪说道。
邵勋欣慰地点了点头,然后又看向三子邵勖,道:“念柳,之前在汲郡做得不错,可敢去河西?”
“为阿爷分忧,有何不敢?”邵勖说道:“却不知是何处?”
“凉州。”邵勋说道。
“正愿去见识下大漠风物。”邵勖笑道。
“你知我让你去做甚。”邵勋笑道。
“莫不是通商?”邵勖问道。
“就你聪明。”邵勋忍不住笑了,道:“兹任你为河西安抚使,领武威太守。首要之事便是通商,朕总觉得西域商途还不够通畅,你去好好整顿一下。另,安抚诸部的事情也不要落下了。”
“是。”邵勖应道。
太子邵瑾适时说道:“三兄,此去保重。”
“六弟且放宽心,定弄回来许多财货。”邵勖笑道。
邵瑾也笑了,道:“一言为定。”
邵勋看向老四邵裕,道:“虎头,听闻你近来用心了许多,王府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便不错嘛。看来你是会的,只是不屑于做。你这惫懒性子啊,唉!不过为父还有些不放心——”
“阿爷尽管吩咐,儿照做便是了。”虎头说道:“今日还带了纸笔,阿爷说了什么话,儿可当场记下。”
“你是不是还要裱起来?”邵勋笑骂道。
虎头嘿嘿一笑,然后收起笑容,认真道:“阿爷,今年以来我在燕山苑住了数月,一起垦荒,颇知农人不易。阿爷你说吧,儿记得呢。”
“幽州采访使仍留着,再领北平太守,好生做事。”邵勋说完,顿了顿,又道:“也别急着现在就去。九月再走。先陪陪你母亲,她虽然嘴上不说,但其实很想你。走的时候来见下阿爷,有东西给你。”
“好。”提到母亲,虎头神色有些怔忡。
邵勋最后看向五郎邵彦,道:“春郎,听说你在弘农查余丁时很强势啊,谁的账都不买?”
邵彦心下一突,老老实实道:“阿爷,我……我其实也是硬着头皮做的。怕稍一软弱,就被人轻视,我做错了吗?”
邵勋大笑道:“没错,你做得很好,让阿爷对府兵家庭户口、田地有了了解,不被诸卫那些账本上的数字糊弄。但你以后做事要有技巧,不要一味强硬,有时候稍稍变通一些,手腕灵活一些,别人也不一定就轻视你,相反可能会很感激你,让事情做得更好、更圆润。”
见父亲没有全盘否定他,邵彦脸上浮现笑容,点头道:“阿爷,我知道了。我会请教杨公的,其实他提醒过我,但我听不进去,回去就向他道歉。”
“真是痴儿……”邵勋满意地笑道:“弘农查完,就回京交卸差事。”
“是。”邵彦大声应道,惹得其他人都笑了起来,就连老二楚王都不觉莞尔。
第一百一十七章 家宴
交代完任务后,邵勋便与孩儿们在院中吃饭。
母亲没法亲自做咸菹了,但仙居殿内依旧有不少坛坛罐罐,都是她让宫人做的,预备孩儿们过来吃。
只不过很多都快放坏了也没人来吃,最后只能送给宫人。
“这秋鲭六月做的,现在刚刚好。”邵父坐在邵勋身旁,咂了一口酒,说道:“沙海里的赤头鲤子,用上好的秫米饭、盐、酒糁了一个多月。”
邵勋夹起一块,发现味道有些苦重,不过反倒让他找到了年少时的感觉,吃得很是欢快。
太子邵瑾坐在他旁边,吃的时候稍稍顿了一下,不过很快咽下去了。
邵勋知道,母亲让人做的秋鲭未必就是最好吃的,甚至手艺上多有瑕疵,但他已经习惯了,对他来说也是最难得的美味。
太子等人从小锦衣玉食,可谓食不厌精,以前也没吃过老家的秋鲭,可能下意识觉得不好吃。
“阿娘为何想到做秋鲭?”邵勋放下筷子后,问道。
“少府监蔡小郎君亲自送来的。”邵父说道。
“蔡承么?”邵勋有点想笑。
在父母眼里,蔡承还是当初那个年轻的亲军督,为他们搭过胡瓜架子,刨过地,不管他现在是什么官,都是那个“小郎君”。
“今年少见蔡承啊。”邵父说道:“一共也没来几回。”
“他现在事多,这个月又出去了。”邵勋说道。
“去哪了?”邵父问道:“你娘说要送几坛秋鲭给他。”
“去左国苑了。”邵勋说道。
本来不想解释过多的,考虑到太子在身旁,便多说了几句:“去岁秋天在焉支山、渔阳国、马邑郡总共种了十余亩黑麦,五月间收了二十余斛。今春在左国苑春播了一亩黑麦,雕阴郡山间种了半亩,他要去看看收成。”
“他这么大官,还要管种田?”邵秀问道。
“此物有所不同。”邵勋说道:“若冬日极寒,麦苗可能会被冻坏,此物不会,故用处极大。”
说到这里,邵勋看向太子邵瑾,道:“梁奴,你可知辽泽?”
“知道。”邵瑾应了一声。
“阿爷,我还去过辽泽呢。”虎头端了一笼蒸饼过来,挨个分发,随口说道:“绵延千里,水陆夹杂,沙洲之上多柳树,水畔牧草鲜嫩,牛羊喜食。夏天看着甚是喜人,然入秋后就十分危险了。有时候八月间就来雨雪,颇让人吃不消。雪还好,若是雨夹雪,沾之浑身难受,别说打仗了,能完完整整退回去就不错了。”
邵瑾想要起身帮忙。
虎头避开了,笑道:“六弟,你是太子,不该做这些,安坐即可。”
邵瑾神色一怔。
邵勋拉着他坐下,道:“虎头说得没错。君臣有别,以后还要管你的兄弟姐妹呢。你啊,要学的还多着呢。”
虎头递了一个蒸饼给邵瑾,道:“你最喜欢的干枣馅的,阿婆特意给你留的。”
听到祖母还记得他喜欢吃什么,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沿着十字默默掰开,露出了里面深红色的大枣。
虎头笑了笑,又去给其他人分发蒸饼了。
“辽泽便如虎头所说,冬日天寒地冻。其南半部分还好,中原之人过去后还能勉强适应,北半部分就难了,是正经的苦寒之地。”邵勋说道:“但那又是上好的土地,千百年来甚少有人耕作,无数草木、树叶、人畜腐烂其间,甚是肥沃。人迹罕至之处,似阿爷这等体型之人踩上去,那些腐殖之物几乎能没过脚踝。”
“阿爷你是说地种得越多就越痩么?”邵瑾问道:“我观河南农人年年种地,依旧能亩收三四斛。”
“地如人,都是需要调养的。”邵勋说道:“河南百姓年年采集河中淤泥,覆于粪便之上,反复搅拌,待其堆熟后撒入田间,这便是养护。若不如此,地就是越种越痩,甚至田土越来越薄。再说回辽东,昔司马懿屠戮、迁徙辽民,令当地一片荒芜。鲜卑趁机侵占魏晋之土,但他们不事农桑,也就晋末中原板荡后,去了二十万中原百姓,才开始农牧并举。那些荒地一开始收成不高,因杂草多也。但地里养分很足,慢慢去除杂草之后,亩收就高了。”
“如果只种不养,会不会把地种坏了。”邵瑾问道。
“会。”邵勋点了点头,旋又笑道:“但你这辈子应该看不到了。”
“竟如此之肥?”邵瑾震惊了。
邵勋大笑,道:“不知道积攒了多少年的肥力了,你以为呢?三皇五帝时,中原的地也很肥,现在却不如辽东了,只能时时养护。”
“原来如此。”邵瑾点了点头,道:“这便是父亲找寻黑麦的原因?”
“是,也不是。”邵勋说道:“在辽东种地,也不一定就要黑麦,但黑麦更抗寒,不易被寒风、大雪摧坏却也是真的。如果运气不坏,春天种下穄,四个月后收,也能安安稳稳收下一季粮食。但你可知拓跋鲜卑却霜之事?”
“知道。”
“问题就在于此了。”邵勋说道:“辽泽水汽不少,再来一场寒风,很容易就把今年的庄稼毁掉大半,还不如放牧呢。”
邵勋记得后世辽国上京临潢府位于今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一带,与锡林郭勒大草原仅隔着一道大鲜卑山。在辽泽退化之后,临潢府很多土地淤积了出来,种植业非常兴盛,主要农作物就是穄(糜子)。
只不过后来不知道是气候变迁还是人为开发过度,辽泽退化后的很多土地变成了半沙漠,殊为可惜。
“如果有黑麦,麻烦就少了许多。”邵勋说道:“今黑麦不多,待过几年你就知道了。去岁焉支山、渔阳国、马邑郡各种四亩黑麦,都是较为寒冷的山间河谷地,皆安然过冬,茁壮成长,五月时一亩收二斛。而在此之前,这三处地方的百姓从来不敢种任何越冬作物,你说此物好不好?”
“若有此物,辽东大可占得。”邵瑾说道。
“善。”邵勋笑道:“今后若中原土地不够,百姓困苦,大可徙其前往辽东。这是阿爷留给你的礼物啊。”
其实黑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顶过接下来的小冰期。
等到隋唐暖期,渤海国甚至能在东北种水稻,不断征服黑水靺鞨(女真先民)、室韦诸部(蒙古先民),以一个农牧混合国家打得这些游牧部落狼奔豕突,称为“海东盛国”,鼎盛时期人口三百万,国祚近二百三十年。
如今的高句丽差不多同样性质,虽然屡次被慕容鲜卑击败,但慕容氏也没能力灭掉这个国家。人家虽然种地,骑兵规模并不小,依托山地层层抗击,步骑配合,倒也能坚持下去。
父子二人又说了一会,很快便吃完了饭。
邵勋来到了母亲身旁,陪她说会话。
“小虫,你是不是又要出征了?”刘氏轻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