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476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9      字数:3970
  这样的生活好像也不错,和姐姐在一起,朝夕相对,没什么烦忧,还能帮父亲传递消息,稳固家业。
  要是能一直下去就好啦。
  至于代价,诸葛文豹的目光又落在男人身上。她是女官,协助天子处理日程琐事,难免挨挨碰碰,一开始还是隔着衣裙,现在都发展到伸进去摸了……
  诸葛文豹脸有些红,那个会不会很痛?
  山宜男一边记录,一边暗暗猜测这些逸闻都是哪来的?莫不是高句丽?
  不过记在《世说新语》里倒无妨。天子提倡实证,没有证明的事情尽量少说,但《世说新语》这种杂谈,本来就是供人消遣的,连署名都是笑死人不偿命的“泰山笑笑生”,鬼知道谁写的,便是知道了也不承认。
  况且,从字里行间应该可以猜得本书出自女人之手。
  甲板上的声音还在继续:“有大岛、小岛若干,岛上有人,并无文法,形同部落。地去京师一万五千里。三面阻海,多沮泽,有鱼盐之利。地气早寒,每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于其上,以践层冰,逐其奔兽。俗多狗,以其皮毛为裘褐。胜兵数千,南与肃慎相连,未尝通聘中国。”
  “其土俗之物多为海兽皮、鲸、沙金、鱼、毛皮、海象牙。海兽数量之多,直让人咋舌。晴天之日,海岸边、浮冰上多海兽,不下百万。虎头说在丸都缴获了千余张海兽皮,过些时日给你们做冬衣,又轻薄又保暖。北地可能还感受不到,设若去到建邺,阴冷潮湿之地,此物大妙也,盖因其还防水。”
  众人听得半信半疑。
  邵勋左看右看,微微有些失望,都当故事听呢。也罢,将来航海技术发达后,若谁真信了这些故事,驾船去看一下就知道了,也算是埋下了一个种子吧。
  唔,一会得指导山宜男画个简略的地图出来,搞得像模像样,看起来就像真的——其实也是真的。
  不知道中国将来能不能出现对海兽皮的巨大需求。
  北方有市场,但不一定有人有能力驾船出海,南方多世家大族,航海这种“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活动兴许有人搞吧。
  他管不了那许多了。
  “以前——”段氏突然出声,见众人都看了过来,有些不自然,不过在邵勋鼓励的目光下,便道:“以前有肃慎酋长来棘城,提及过北边之事。那些土人连马都不会骑,兴许没见过马,但会操舟于近海航行。”
  邵勋点了点头,肃慎与高句丽不和,经常互相攻伐,他们去到棘城找外援很正常。
  “那是桦皮舟吧?”邵勋问道。
  “也有兽皮舟。”段氏说道。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那些愚昧落后的土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选用桦树皮和兽皮造船,在近海或内河航行。满清没入中原之前,就曾派四百兵登上库页岛,嘱土人纳贡,当时便是乘坐兽皮舟。
  “记上。”邵勋扭头对山宜男说道。
  山宜男微微颔首。
  邵勋又“一本正经”地对段氏说道:“我们都是一家人,以后你要多多参与进来。”
  段氏有些羞赧,而这种情绪一上来,之前那种恶心的感觉再度泛起。
  她心下一凉。作为过来人,如何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这两个月,次数她都数不过来了,被灌了一肚子种子,而今生根发芽了。
  月上中天之后,邵勋带着众人散去,夜宿于船上。
  海风轻拂,涛声阵阵,倒也别有一番意趣。
  第二天,他又在船上召见慕容皝父子。
  慕容皝、慕容遵、慕容霸三人入内坐定后,邵勋等了一会才来,然后仔仔细细看了下父子三人。
  最后叹了口气,道:“君又是何必呢?”
  童千斤、常隆二人一左一右,按刀侍立。
  邵勋坐下后,又有数名甲士立于其身后,对父子三人虎视眈眈。
  慕容皝先四处打量了一下,没发现旁人,便看向邵勋,道:“成王败寇,皝无话可说。然辽东之局,非皝一人之妄念!慕容氏世代居此寒苦之地,西有宇文,东有高句丽。皝若不自立旗号、厉兵秣马,慕容部早成他人俎上之肉!”
  “都到这份上了,还嘴硬呢。”邵勋笑道:“妻孥尽在我手,则何如?”
  隔壁舱室内,段氏等人默然坐着,听着隔壁的对话。
  慕容皝一瞬间血往上涌,似欲发怒,但想到全家老小的性命仍操于邵勋之手时,又生生按捺住了,旋又想起段氏昨日那下意识的动作,便又恨得不行。
  想到此节,仿佛为了保全面子一般,道:“妇人罢了。段氏既无殊色,又无才具,也就占了个段部贵女的身份,余不足论。高氏除了性子温婉,一无可取。公孙氏倒是精擅舞乐,不过我早看腻了,陛下若喜欢,径自拿走便是,何惜哉?”
  “至于子女,我闻梁帝宽宏大量,并不害人子嗣,想必不会为难他们。”
  邵勋听完,勃然作色,斥道:“朕本以为你是个人物,奈何如此浅昧。尊夫人自入我军中,时时为你求情,朕亦叹服,本欲杀汝,终为其情所感,特宥你等。如此贤惠之妻,却遇人不淑,着实可惜。便是高氏、公孙氏,亦为你照拂家眷,哺养子女,在你眼里便是这般?也是,大丈夫何患无妻,对吧?与大业相比,女人何足道哉?草原上的大英雄,厉害。”
  说罢,摇了摇头,叹息不已。
  隔壁的段氏听了,身躯微微颤抖。
  恶心的感觉一阵接一阵,她死死咬着嘴唇,手不自觉地抚到小腹上。
  公孙氏、高氏亦眼圈微红,茫然地看着地毯。
  “罢了,朕在成皋给你划一片田宅,以后躬耕自食吧。”邵勋挥了挥手,道:“带走。”
  说这话时,最后看了眼慕容霸。
  这还是个十一岁的孩子,看不出什么特异之处。失去慕容鲜卑的平台,大抵是没有用武之地了。
  末了,他又补充了句,道:“也就朕心善,再奉告你一句。昨夜收到军报,慕容彪已降,慕容儁走投无路,急于自效,二人已率精骑追蹑高句丽而去。朕打算赦免二人,不过一样得迁来中原。就这样,免得你挂念。”
  童、常二人见邵勋转过了身去,便将慕容皝父子三人押走。
  邵勋看了一会风景,遣人将诸葛甝唤来,道:“新船造了几艘?”
  “一共两艘。”诸葛甝说道:“其中一艘在夷洲毁掉了。”
  “怎么毁掉的?”邵勋问道。
  诸葛甝解释了一番。
  原来两艘船造完后,便开始出海试航,行至夷洲(台湾)附近时,靠岸取淡水。
  不料前面几艘平底海船顺利靠岸了,其中一艘新船却不慎触礁,吓得另一艘没敢驶入浦口。
  邵勋听完后便明白了,新船吃水深,容易搁浅或触礁。
  有些港口,平底船随时都能驶入,但尖底海船却要趁着涨潮时才能进入。
  “接下来还要试么?”邵勋问道。
  “此船还有需要改的地方。”诸葛甝说道:“明年或可再造两艘,边试边改。”
  邵勋点了点头,这是正常的迭代流程,不可能一下子臻至完美状态。
  “好好改。”邵勋说道:“你可在张硕幕府中领左长史一职,兼晋安、建安太守,二郡人力物力,君可一言决之。”
  “臣遵命。”诸葛甝应道。
  幕府左长史,又领二郡太守,几乎没有任何掣肘,这是全力支持了。
  天子真的很重视造船。
  此番征辽,纵然损毁了一些船只,但海运真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水师也用实打实功劳让满朝上下为之闭嘴。
  你有本事将十万斛粮食运到丸都城下试试?除了水师,其他的真的很难做到,代价也很大。
  另外,如果海运真的更加安全了,便可学当年汉武帝遣七千人渡海登陆乐浪。朝中总有些人说这两个郡孤悬海外,以后救都没法救,纵然发兵救了,也补给困难,不如放弃。
  可若真能稳定海运粮食过去,这些还是问题吗。
  天子如此重视海事,依诸葛甝的理解,便是将以前偶然的成功变成必然。
  这或许会改变很多事情,永久地改变。
  “新船建造之法,尽快成文,发往番禹船屯。”邵勋又道:“交广之间,陆路山高林密,只能走海路,公私往来乃至货殖运输,皆靠此道。交州不比以往了,土人日渐开化,早晚生事,航海安全了,交州便安全,卿多多用点心。”
  “是。”诸葛甝应道。
  邵勋摆了摆手,令其退下。
  九月中旬,大部分征辽兵马陆续退到了北平、辽西。
  与他们一同来的,还有扶余国的使者。
  邵勋寻了个风平浪静的日子,于船上置宴,大会群臣。
  第二百章 海天盛筵
  “好热闹!”从临渝山到碣石山二百里,一路之上驻扎了大批部伍。
  远远望去,旌旗林立,营伍连绵,好不壮观。甚至于,晚来的部队驻扎不下,便移师北边的山谷,弄得群兽奔走,躁动不休。
  巨鹿郡王邵慎抵达之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场面,故有此叹。
  新任玄菟太守刘佩紧随其后,面色拘谨。
  他有好几年没来辽西了。在之前的印象中,这里临散居住着不少部落,除部分慕容鲜卑外,还有与他们交好的段部鲜卑、乌桓、匈奴乃至羯人,汉民着实不多,毕竟当年王浚实在不是人,段部鲜卑也不是什么好货,他们一天也不想在这里多待,故河北流民多奔昌黎,甚少有在此停留的。
  而今百姓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是那些人,就是更加零落了。很多以前有人放牧的地方,完全就是一片荒芜,草密实得像八百年没人来过一样。
  战争是主因。
  双方互相抄掠的地方,什么样的人才能长久生存下去?
  “停!”前方冲来了一支骑军,皆身着精甲,手持大槊,见到来人后,大声呼喊。
  单于府东曹掾毌丘愔面色不悦,远远上前,道:“没见到大都护来赴宴么?还不将槊收起来?”
  他没有说“招讨使”,而是提“大都护”,并非无因。
  挡在他们面前的人是先期从辽东撤回来的是东木根山附近的铁骑营,乃单于大都护正辖兵马。
  不料这些人却不买账,只道:“需得验明正身。”
  毌丘愔提高了声音:“大都护每年都要巡视东木根山,你等竟不识?”
  “远远见过,看不真切,需得验明正身。”铁骑营的军士们坚持道。
  毌丘愔正待说些什么,邵慎却策马上前,道:“够了。”
  说罢,挥了挥手,让从事中郎季真取了印信、虎符、节钺上前,一一验看。
  “大都护……”后方又奔来一队骑士,及近,远远下马,为首一手躬身行礼。
  “娄国贞,听闻天子赐你裘珠数十、美姬一人,以彰功绩,厉害了啊。”邵慎亦下马,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