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478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9 字数:4121
杨家则是从中原迁徙过去的,先读书治产业,后来由文转武,创立私兵部曲,与折家联姻,杨业杨无敌之名响彻河西、契丹。
这些家族往深里说都是独立藩镇、国中之国,但在有外部威胁的情况下,他们本身需要朝廷支持,包括但不限于钱财、粮食、武器等,除非脑子抽了才会造反。
而且,朝廷只是在关键时刻支持,平时大部分成本还是他们自己承担了,就像折家说的,从唐末开始,他们家迎战外敌捐躯的子弟数都数不清了,连祖坟都被西夏刨过,如果朝廷自己来管这片地界,要花多少钱?钱能花出这个效果吗?
所以,邵勋不想动侯氏。
什么地方都要中央集权,那是不现实的,也没必要。
但居庸侯氏他可以让步,其他地方的可就不一定了,比如——
邵勋心念电转,又看向武强镇将呼延简,谓左右笑道:“呼延卿年逾五十了,攻棘城时还亲自擂鼓助威,衣不解甲,实在勇健。”
侍中羊曼凑趣笑道:“呼延将军乃匈奴名门,武风颇盛,令人赞叹。”
御史中丞陆荣亦笑道:“呼延将军实乃武夫楷模。陛下或可奖掖之,以为天下表率。”
邵勋一听便放下了酒杯,状似很感兴趣,道:“如何奖掖?”
“呼延将先攻棘城,复率部东进,数战有功,陛下可擢其官爵,让天下人都知道有功必赏。”陆荣说道。
“如何赏之?”邵勋问道。
“右骁骑卫将军段公东征染病,不良于行,已上表请辞。”陆荣说道:“不如就擢升呼延公为右骁骑卫将军。从镇将直升一卫主将,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
邵勋又问道:“呼延卿本是县子吧?”
众人都看向呼延简。
呼延简心下大喜,立刻说道:“臣在国初就封县男,后数立战功,进爵阳新县子。灭晋之后,臣已收了两年粳米了。”
“粳米还算可口?”邵勋笑问道。
“可口。”呼延简说道:“臣拿来赏赐部将,人皆称颂。”
邵勋大笑,道:“满饮此杯。”
呼延简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邵勋稍稍抿了一口,笑道:“阳新县子只有五百邑户,却太少了也。呼延卿为朕拼杀半生,县子着实委屈了,今可进爵阳新县侯,食邑千户。”
众人都有些惊讶,平白无故怎么赏这么多?就算此番征辽他出力了,但说实话也没那么大的功劳,升个官、加个一两百户食邑顶天了。
邵勋放下酒杯后,突然有些皱眉,道:“武强镇尚有男女老少两万口人,少了呼延卿,如何管治?”
话音刚落,呼延简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陛下,这有何难?”黄门侍郎梁综说道:“呼延公拼杀半生,也该放下庶务享福了。武强镇地处冀州腹地,既无外患,又无内敌,百姓却需时常操练,乃至出征厮杀,上下咸苦之。不如裁撤此镇,将两万镇民编入郡县,令其脱离苦海,岂不美哉?呼延氏子弟有才具者,大可录用为官,如此也不算亏待了呼延氏。”
邵勋“唔”了一声,然后看向呼延简,笑问道:“卿意下如何?”
有那么一瞬间,呼延简只觉自己的脑子都要烧掉了。
入朝当一卫将军,听着威风,其实没啥屁用,平日里能管的就只有兵籍罢了,都接触不到本卫军士的日常操练、器械发放、官员迁转。
便是出征了,一卫也不一定全部出动,指挥大军的更不一定是本卫将军,而是朝廷委任的都督、招讨使之类。
右骁骑卫将军,也就说出去好听罢了,其实没多少实权的。
爵位倒是比较实惠的赏赐,但比起武强镇四千余户居民来说,又不太够了,总之怎么都是亏,不划算。
不过他很快又想起路上见到的被押来的高句丽王太后、王后,心中暗叹一声,和今上硬顶是没有好处的,于是装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哽咽道:“臣喜不自胜,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邵勋看着众人,打趣道:“呼延卿高兴坏了。”
众人纷纷凑趣笑了几声。
邵勋恍若未觉,只吩咐道:“尽快打制官服、印信,再行文汴梁,将食邑民户选定。”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看向呼延简,道:“朕还要在幽州巡视一段时日,卿就跟在朕身边吧。武强镇那边,大可书信一封,遣亲信送回去就行了。”
“臣遵旨。”呼延简应道。
这个时候,他只觉嘴里的酒有点苦。
如果没猜错的话,罢镇这事应该绸缪很久了,只待平定慕容鲜卑就开始着手施行。
说不定这会朝廷使者已经在路上了,武强镇附近或许还有朝廷兵马,而他和镇内主要官员又被迫跟在天子身边,什么招都使不了,如之奈何。
什么海天盛筵,明明是鸿门宴啊,今上是真的黑啊。
武强镇尘埃落定,在座诸人也差不多都明白了。
禁军、府兵将领幸灾乐祸地看着一大群镇将、镇副、长史、司马之类的官员,暗笑攻打慕容鲜卑、高句丽时这些人打头阵,精兵强将死伤惨重,这会又被天子要求罢镇,想死的心都有了吧?
更有人精光四射地看着一干镇将,暗暗琢磨班师的路上会不会还有战功可捞。
群龙无首之下,打一群精锐尽出的留守羸兵并不难,可谓白捡的功劳。
另外,天子似乎将诸镇兵马都安排在北平和渝水一带,各自离着百余里。尔母婢,这是早就做好了准备啊,没说的,若有人不同意,这会就可击鼓聚兵,出动平叛了。
军镇官员们也感受到了禁军、府兵大将们若有若无的目光,纷纷心中一凛。
邵勋将众人的目光尽收眼底,笑了笑,又道:“易京镇兰卿亦劳苦功高——”
“陛下,臣愿入朝。”镇将兰武很是光棍,直接出列。
“卿何急也!”邵勋笑道:“也罢!卿可任前军将军一职,进爵垫江县侯。”
“臣谢陛下隆恩。”兰武大声道。
“蒲阳山镇……”邵勋接着说道。
第二百零二章 事了拂袖去
武强、易京、蒲阳山、飞龙山、上白等七八个军镇,挨个点名。
此时此地,没有人会反对的,不然他今晚就要参加辽海潜泳大赛了,家族也将被治罪。便是心中再不满,也得先脱离了这条船,回到军中再说。
吃完酒后,邵勋带着众人来到甲板上,看着海上渐渐升起的明月,感慨道:“朕起兵三十年,东征西讨,致有今日。三十年间,因交兵、疾疫、天灾、冻饿而死之人何止百万。今朝之一切,来之不易啊。”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静静听着天子讲(装)话(逼)。
“平慕容氏后,天下已然大安。此等局面,乃数百万人用命换来的,我等须得珍惜。”邵勋又道:“谁作乱,谁便是天下公敌,人人得而诛之。”
这话让不少人面如土色。
天子把事情上升到这个高度,他们若反,那可真是里外不是人。太多功勋大将想在家享福了,镇内军民也烦透了沉重的赋税、兵役,难矣。
当然,上面这两条其实都不是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天子兵多将广。
直到攻慕容氏这会,禁军、府兵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让人心中畏惧。要知道,这些部队创建时间不短了,人员都换过一半以上了,依然军纪严明、号令如初。
他们,依然是这个天下最会打仗、最能打仗的人,河北诸镇加起来也有五万上下的兵马,可比起大梁王师就不够看了,况且此番损失不轻,内部人心也不齐。
邵贼你说啥就是啥吧,我们听着便是。
“今日把话说开了,我等君臣可共享此太平盛世。”说完,邵勋笑道:“河北之粟、河东之盐、关西之羊、辽地之海货、江南之柑橘、交广之奇物,还不够你们享受的吗?人生短短数十春秋,拼杀了半辈子,够了。若还嫌不足,吾闻赵女多情,多置办一些,以娱晚年,岂不美哉?”
“陛下说得是。”呼延简心气已经慢慢顺过来了,道:“这便遣人置办舞姬。”
邵勋大笑:“朕从掖庭中拣选士家妇数人赐你,免得你置办不好。”
“多谢陛下厚赏。”呼延简心情又好了一些。
总体来说,天子收买他们的条件算是厚道的。
升官、提爵、赐美人,尽矣,至矣。
“言尽于此。”邵勋摆了摆手,道:“今日便到此吧。”
众人齐声应了,各自散去。
亲兵、宫人们分别入内,打扫船舱。
邵勋让人取来一张案几、两枚蒲团,在甲板上盘腿而坐。
片刻之后,有人端来茶水,又将扶余使者请来。
行完礼后,徐蔚战战兢兢地坐下。
“大梁开国九年了,扶余王为何一直没有遣使入贡?”邵勋问道。
徐蔚恭敬答道:“国中丧乱,诸事繁杂,一时耽搁了。”
“为何丧乱?”邵勋明知故问道。
徐蔚迟疑片刻,还是老实回道:“数败于高句丽、慕容鲜卑,王出奔的出奔,自戕的自戕,实在没有心思做其他的。”
“真是够乱的。”邵勋感叹道:“令尊非先王子嗣吧?”
“非也。”徐蔚回道。
邵勋“哦”了一声,那就是趁势而起的部族领袖,取代了原本的王室,怪不得这么乱呢。
不过对扶余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
在早些年,国王还需要诸部贵人选举呢,理论上来说这王位谁都可以坐,体制、文化、风气不一样,导致国家的政治伦理也不一样。
邵勋不想过多纠结扶余国的内部事务,他只想扶持一个代理人,既然现任国王徐玄派他儿子徐蔚来了,那就他们家吧,于是说道:“汝既献上国书、贡品,便是诚心的,朕不介意帮上徐氏一把,让你们坐稳王位。今只想问一句,扶余国第一要务是什么?”
“整顿朝堂。”徐蔚答道。
邵勋沉吟片刻,这倒也不算错。扶余国内部混乱太久了,导致国力衰微已极,往常还能出动三四万大军呢,现在能调集到一两万稍微能打的兵就不错了。
不整顿内部,扶余王就无法有效调动国内的资粮、兵力,就还是有一大堆人与高句丽勾勾搭搭,无法胜任大梁朝给他们的定位:与宇文鲜卑、高句丽互相牵制。
于是他点了点头,道:“朕会派个使团去扶余王城,助你父子稳固局面,然舍此之外呢?可还有其他要做的?”
这次徐蔚没有犹豫,直截了当地说道:“秣马厉兵,积蓄钱粮,以备高句丽。”
“还有宇文鲜卑。”邵勋毫不避讳地说道:“他们也劫掠过你们吧?”
徐蔚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邵勋哂笑,狼怎么可能不吃肉呢?慕容鲜卑能劫掠扶余,没道理宇文鲜卑不动手,虽说这两家关系还不错,但边境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
“高句丽为大梁王师击败,其使者已出襄平,正往此地而来。”邵勋说道:“高钊五万骁锐,前后损失近二万三千。经此一遭,想必也无余力侵掠你国了。他们现在和扶余一样,首要之急在于整顿内部。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喘息之机,希望你们用好了。”
“是。”徐蔚毕恭毕敬地说道。
邵勋看着远处的月色,不想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