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太子妃 第308节
作者:安绵绵      更新:2025-09-10 12:16      字数:2969
  收尾上,陆凉川发话了。
  他看向裴佑年:“你现在把我给你的这一迭册子,粗略都看一遍,有什么不懂的,现在可以问问我。”
  裴佑年苦着一张脸:
  “大哥,真不用这么急。”
  陆凉川:“让你看你就看。”
  裴佑年见陆凉川生气状,硬着头皮哦了一声,把册子放到一侧的茶几上,一本一本的开始看。
  对面,楚羡过来,坐在茶几的另外一边,和他一起看。
  裴佑年看到什么,不时的问一句,陆凉川回答。
  等对面院子熄了灯,他们这边,都还没有看完。
  此时,京城。
  宫中御书房,灯火通明。
  皇帝正在和穆云期下棋。
  他悠哉悠哉的喝着茶,等着穆云期落子。
  李元齐一走,他感觉空气都清新了许多,之前那些战战兢兢的状态也完全消失。
  这才发现,李元齐究竟给他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这些日子,自己还是太优柔寡断了些,这样的人,早该处理了才是。
  这李元齐就是一只狼,留在身边说不好什么时候就会让自己一命呜呼。
  还好李元齐这个时候已经出宫了,接下来,他就不用整日担忧。
  今日,为了预防上次那样的刺杀事件发生,这一回在李元齐说要出京的时候,他早早的就派人守在自己四周,哪儿都不去。
  别说御花园,上朝都没去,直到确认李元齐真的出了京,才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穆云期落子,看皇帝十分有耐心,也推测出了他现在的心理。
  随口说了几句话,说到了丹药。
  说到上次的延年益寿丹,还缺一味药材,皇帝二话不说,让李公公带着钥匙去库房取。
  今日,李元齐一走,他便找来了钱太医,把自己身上的毒给解了。
  这些日子,再调养几日,便能开始服用丹药。
  李元齐不在,自己的日子过得舒心又顺利,皇帝心中对李元齐的厌恶愈发明显,心中琢磨着:
  现在李元齐已经出去了,那便让他和大周太子斗上一斗。
  若被大周太子杀了最好,若是他赢了,那在回京的路上,直接伏击,解决了李元齐,如此,他后面的日子便都可以高枕无忧。
  想到这里,皇帝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就在这时候,外头内侍来报:
  “皇上,大理寺卿林大人求见。”
  皇帝眉头一拧,好好的林望甫怎么来了,而且这个时间来,难道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传。”
  对于林望甫,皇帝很是信任,这个时候进宫,定然是有事的。
  很快,林望甫便进了大殿,见着皇帝行了大礼。
  皇帝见着林望甫,面色缓和,摆了摆手:
  “林爱卿起来吧,这个时间入宫,可是发生了什么?”
  林望甫面色严肃,起身上前一步,压低声音对皇帝说道:
  “启禀皇上,确有大事。
  “属下在城中和京城外都发现了一些士兵行动的痕迹,怕是有人要对京城不利。”
  “什么?”
  皇帝大惊:“什么叫在京城内和城外都发现了士兵的痕迹?”
  士兵?……
  “有人要造反?
  “谁?
  “大周太子吗?”
  皇帝面色震惊,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看向林望甫。
  他当初起兵生事便是如此,城里城外都预备着人,只待时机成熟,便一举掌控京城。
  现在听林望甫这么说,整个人一下就警惕起来。
  林望甫:“回禀皇上,微臣几日前就已经发现了,但是不敢确定,直到今日才确定,那些就是士兵,而且是训练有素的士兵。
  “皇上知道,之前礼部何文通敌卖国之事,微臣也跟了许久,没有确凿的证据都不敢轻举妄动,如今也是如此。
  “具体是不是大周太子的兵不好说,但是卫城发现了,今日齐王离开之后,城中的一处粮铺,运了十来车的粮出去。
  “微臣让人跟着那批粮,见那粮并没有运往其他地方,而是运到了京城周边的山林中。
  “一处一车,分开运的。
  “运粮的车夫,微臣抓了问话,车夫只说是掌柜命他们把这些粮运在此处,具体是给谁,他们并不知道。
  “而微臣查了,这些粮是齐王名下的粮食铺子运出来的。这是那些车夫的供词。”
  林望甫一边说,一边递上了一份证词。
  然后退了回来等着。
  前几日,他收到了一封信。
  是太子妃的亲笔:
  若事情顺利,要一份皇帝拥护大周太子登基的折书,和皇帝自己的罪己诏。
  若不顺利,便拿到罪己诏,说明当初的事情,是自己一手策划陷害大周皇帝。
  他现在,一步一步都是按照太子妃的指引。
  对于太子妃的计划,他没有半点怀疑。
  这些日子的每一件事,都在证明太子妃运筹帷幄手眼通天。
  而他,只要扮演好这个传递的角色。
  第213章 好,朕写
  粮食确实是齐王的铺子里运出来的,只是命令却不是齐王下的,而是其他人去买的。
  铺子打开门做生意,有人买粮要送到哪里,他们自然是送到哪里。
  只是,当这件事跟京城外有大量兵卫行动放在一起说,还和齐王有关,很容易让皇帝怀疑,从而生出危机感。
  这种事只要细查,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但是那么紧要的事,皇帝不会查,查了粮铺也不会承认。
  对于皇帝来说,如何保全自己的安全,比真相更重要。
  林望甫要做的,就是要皇帝一步步把李元齐放到他自己的反面。
  怀疑一旦产生,罪名就会成立。
  更何况皇帝对李元齐向来不满,有了这个前提条件,这件事只要一说出来,立马就会在皇帝心里种下一个心锚。
  皇帝看完,拿着证词的手,颤抖着怒喝:
  “逆子,这个逆子,他竟然企图弑君。”
  林望甫:“齐王这……也不是第一回 了。
  “皇上,齐王这一次这么容易就出京了,定然有万全的法子可以对付大周太子。
  “所以才在京城布下天罗地网,一旦边境事了,下一步就要把矛头对准皇上,皇上不得不防啊。”
  之前李元齐在,他说话需要注意影响,但现在李元齐不在,皇帝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他自然是能怎么煽风点火就怎么加大力度。
  力求把这把火烧起来,且烧得旺旺的。
  皇帝一把将证词拍在龙案上,双手负于身后,在大殿中走来走去。
  “此事当真。”
  林望甫斩钉截铁:“是皇上,千真万确,那些就是训练有素的士兵。
  “皇上,不若派人去查一查,可以知道更清楚,此时城里是不是多出了许多人?而城外是不是日日都有人徘徊?”
  林望甫十分有底气的说出这番话,一是因为皇帝身边,大部分都是他们的人。哪怕真的有其他管道去查,查出来,这件事也是真的。
  只不过那些兵不是齐王的,而是大周太子的。
  因为皇帝对李元齐早就不信任,是以,他如此张冠李戴,皇帝哪怕有疑惑,也只会想到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而不是若真的有那些兵卫,是不是李元齐的。
  皇帝:“不必,眼下最主要是如何应对,爱卿可有好方法?”
  对于皇帝来说,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这件事哪怕是假的,他们做好准备,做好应对,也没有任何损失。
  但如果是真的,晚一步就会有大麻烦。
  在这个时候,查真相反而是其次,重点是预防后果。
  林望甫听着这话,就知道皇帝已经信了七八分。
  他面色为难:“皇上,微臣虽然知道城外有私兵,却不知道具体有多少,这一点很被动。”
  林望甫平平常常的一句话,主要是为了说出“私兵”这两个字,来给皇帝暗示,那些就是齐王的私兵,让皇帝对李元齐的忌惮更深一层。
  皇帝面色凝重:“整个京城如今有多少兵力。”
  林望甫:“回皇上的话,京城大理寺刑部兵部京兆尹城卫司御林军禁军,这些通通加起来,总共的兵力不到两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