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太子妃 第309节
作者:
安绵绵 更新:2025-09-10 12:16 字数:3281
“如果真的和对上,还有各府的府兵侍卫可以用,但加起来也只是堪堪两万出头。
“我们不知道对方多少兵力,就无法作出准确防御。
“而且如今城里城外都有敌军,就怕对方里应外合,让京城陷入大乱。
“千里之堤溃蚁穴,皇上,这件事,需要慎重才是。”
皇帝的脚步走得更快,可以看得出来,心中又急又慌。
“废物,一群废物,那么多人,连个京城的安慰,都保护不了。”
林望甫:“皇上,并非将士们保护不了京城,而是因为现在事情都凑在了一处。
“有个齐王,还有个大周太子,一方对上另外两方,怎么都是吃亏的。
“除非,可以拉拢其中一方,才能转变局势。
皇帝停下脚步,看向林望甫:
“拉拢其中一方?”
他沉思着,琢磨林望甫这句话。
林望甫说得对,他一方对上另外两方,怎么都吃亏。
只有二对一解决另外一方,再来跟这一方打擂台,才是上上策。
林望甫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把皇帝接下来会说的话先说了,预防皇帝直接拒绝:
“不过这个方法太冒险了一些,无论跟任何一方合作,都不异于与虎谋皮。”
林望甫按照信中的指引,说着这些话,一句“与虎谋皮”,无意之中,又把李元齐放在了皇帝的对立面。
皇帝开口道:
“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冒险不冒险的。
“若朕什么都不做,就只能坐以待毙,这些士兵已经埋伏到了京城中和京城周边,眼下已经到了该冒险的时候。”
林望甫一脸不解,用指引的话问道:
“皇上的意思是:和哪一位合作?”
皇帝目光看向窗外,没有即刻回答,似乎是在想跟谁合作胜算更高。
林望甫开口:
“若是跟大周太子合作,大周太子和大魏是敌对关系,虽然私底下多番明争暗斗,但明面上还算过得去。
“跟他合作先让齐王出局,以后和大周太子也免不了一场恶战。
“到时候,所有的战争便从暗地里推到了明面上,如此,我们也不好说自己有多少胜算。
“若是选齐王殿下,他若杀了大周太子,留皇上安然在的可能不大。
“因为皇上不在了,他才可以顺利登基。”
“如此,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便准备了私兵在城外候着。
“风险也很大。”
林望甫说完,便低着头,默不作声,一副沉思的模样。
皇帝听着这话,心中琢磨开了。
林望甫分析得十分到位。
李元齐在周围设下了兵力,明显就是要对他动手。
一旦大周太子那边得手,他绝对不会放过京城。
只要大周太子一死,宫中皇帝再出事,李元齐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登基。李元齐没有半点要让他活着的动机和可能。
但是大周太子不一样。
和大周太子已经是敌对关系,但好歹大家都要维持表面的平和。
若真的到了最后一步,剑拔弩张,双方两军对垒,大周太子到了京城,那也得有好一阵周旋。
就像林望甫说的那样,战场从暗地里到了明面上。
暗地里他斗不过大周太子,明面上怎么都还有一线生机。
如此算起来,他跟大周太子合作胜算会更高一些。
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心中很快就有了定论。
至于大周太子的兵,他半点都不担心。
一是边境太远,二是大周太子若带着兵大举进京,意同谋反。
不仅给了他名正言顺打回去的借口,而且大周太子还会被天下人所耻笑,大周太子一定不会这样做,要不然也不会等到现在了。
所以他确定,跟大周太子的结局,就是:大周太子回京,双方在明面上来打擂台。
皇帝做了决定,长舒出一口气。
“就选大周太子,不过……如何合作,大周太子又如何会同意合作。”
林望甫也面露难色。
只开口道:“我们现在跟大周太子合作,最重要的目的,是护住京城。
“齐王离开的时候,特意交代,他人离开京城,但是名义上他还在京城,还在齐王府,被关了禁闭。
“微臣之前觉得,齐王此举的用意,是为了迷惑大周太子。
“但是现在感觉,或许并不是。
“因为京城的消息,没有那么快传到边境,他们是快马加鞭一路疾驰去到安城,等他们到的时候,京城的消息一定还没有传过去。
“所以就不存在这个消息是为了迷惑大周太子,而是为了迷惑皇上。为他后面的行事做准备,若不然,这一出实在是多此一举……”
林望甫一口气说了一堆的话,现在消息还没有到边境,这里是他自己说的。
太子妃在信里交代了,这个时候,有什么说什么,最好是模棱两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只要能加深皇帝对李元齐的厌恶和忌惮都可以。
因为这件事有漏洞。
比如:哪怕皇帝什么都不做,按照事情进展,李元齐现在去了安城,和大周太子对上,大周太子一定会无所不用其极的杀了李元齐。
比如:边境是大周太子的地盘。
比如:大周太子也一样希望皇帝能死,若有李元齐在前面冲锋陷阵,对于大周太子来说,是更好的事情。
人只有在感觉到极度危机的时候,才容易一叶障目,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而作出错误的决定,错误的判断。
这样的错误,当时不容易发现,但是在事情的危机过了,就会很容易察觉,今日他一番话,处处都是漏洞。
逻辑和因果关系上都不通。
他刚刚从进大殿开始,到现在说的话,把整件事情串成了一条线,听起来十分合理,也充分调动了皇帝最怕的心事,从而指引皇帝:
走到他们想要让他走的那一步。看到他们想要让他看到的东西。
若是平时,如此偷梁换柱的说法,自然不能用,因为后面不能自圆其说。
但是现在不一样,皇帝没有发现真相的机会了。他根本等不到危险解除的那一日。仟仟尛哾
“现在齐王已经离开,皇上得尽快做决定才是。”
皇帝皱眉:“那该如何做?”
林望甫:“想要和对方合作,主要就看对方想要什么。
“他想要的,我们便给他。他想要大周,我们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但是却可以在表面上蒙蔽他。
“我们跟大周太子斗了这么久,都是在暗地里背着行动,无论是他对付我们的事,还是我们对付他的事,皆是如此。
“说明起码在表面上,大周太子也不想跟我们撕破脸,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皇上,微臣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皇上听听行不行,若不行我们再想别的,若可以我们就这么办。”
皇帝看向林望甫:“说。”
林望甫开口道:
“皇上,既然大周太子想要恢复大周的国号,那皇上不妨写一封退位让贤的诏书,表示只要大周太子平安归来,皇上便可退位做太上皇,把这江山让给大周太子。
“为了让大周太子相信皇上的诚意,诱使他回京,皇上还可以写一封罪己诏,说明当初大周天子遇害的真相。
“大周太子会不会感念皇上的真诚不好说,但起码给了他面上一个绝对好下台阶的理由,只要他还不想跟皇上正面对上,他就一定会接受皇上的好意,也一定会回京。
“等他到时候入了京,是死是活,一切都由皇上说了算。
“等他发现这是一个局,便已经晚了。
皇帝琢磨着林望甫的话,脸上并不情愿:
“但若朕这样说,以后跟天下人如何交代?”
林望甫开口:“皇上,等大周太子不在了,退位书自然做不得数。至于那封罪己诏,到时候只说是大周太子自己发出来的。
“皇上对大周天子确有愧疚,知道大周太子对皇上有误会,便没有及时澄清。
“皇上,成王败寇,只要最后赢的是皇上,如何对百姓交代,史书如何书写,都是皇上一句话的事情。
“现在重要的,是要解除皇上的困境,是要大周太子消失。
“为了大局着想,皇上便受些委屈,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被冤枉,又有多少人被平反,能赢到最后,才是我们唯一要在意的事情。”
林望甫一边说一边看向皇帝,见皇帝还在犹豫,多补充了一句:
“皇上,退位诏书一下,齐王无论如何都不敢对皇上动手,因为只要皇上出事,大周太子就能名正言顺的登基,他不仅不能动京城,还要护着京城,只有皇上在,才有改诏书的可能。”
皇帝听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长长的吐出来:
“爱卿说的是,朕,这就写。”
皇帝走到案台前,提起笔略想了想,便开始写。
一封退位诏书,一封罪己诏,写完之后,盖上了皇帝的大印。
而后交给了林望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