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作者:
时不待我 更新:2025-09-11 09:38 字数:3271
梁靖这个时候需要大哭一场需要把心底的痛苦完全宣泄出来,要不然他这么大点年龄,一直憋着,时间长了,怕是要把人憋坏。
萧宴宁回到宫里,一脸闷闷不乐。
秦贵妃知道他和梁靖关系好,叹息一声,吩咐宫人不要前去打扰萧宴宁,让他一个人静一静。
秦贵妃又吩咐宫人,这几天多备点可口的素食。
不知道是胃口不好,还是萧宴宁真有那份心意,这几天萧宴宁都在吃素。
朝堂上因西疆战事一片压抑,虽是太子监国,朝政处理起来没那么多人相互扯皮,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这期间没人敢提温允叛国投敌之事,和温家有关的人都被打入了天牢等待皇帝发落。
皇帝病好心里还在琢磨着要怎么处置温家这些人,义勇侯府的侯爷季堂和侯府世子季洛允入宫面圣,季侯爷这次前来是为温允作保。
他也知道这个时间点提起温家的事不对,但要是再不提,温家众人都要被斩杀殆尽。
明知会惹圣怒,季侯爷和世子还是想搏一搏。
果不其然,皇帝一听温家之名,脸色瞬间难看起来。
季侯爷忍着惧意道,他看着温允长大,温允为人忠心耿耿,是个侠肝义胆之辈。
这些年温允一直守着西疆,其他家人留守京城,季侯爷相信他绝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背叛大齐,更不会同外敌勾结埋葬大齐数万大军。
其中定有问题,说不定是有人诬陷温允。
“季卿也知那是数万大军。”皇帝根本不想听这些,他咬牙切齿质问道:“他温允的命是命,梁家父子的命不是命?西北数万将士的命不是命吗?”
皇帝很怀疑这老侯爷是为了故意气他才来的,皇帝现在一听到温允的名字就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如果不是温允联合外敌,青州城如何会失陷,青州城内得有多少人遭难!
他这个皇帝在位不过十一年,别说开疆扩土了,祖宗留下的基业他都给丢了。这让他以后有何颜面去祭祖,去和列祖列宗开口说这些事。
后世史书之上,还要留他一笔无能。
一想到这些,皇帝恨不得把温允杀千百次才好。
他半世帝王英明毁于一旦,季老头怎么敢替温允喊冤。
“皇上,臣愿以项上人头做保。”义勇侯府世子季洛允一脸郑重道。
他和温允年幼相识,两人名字最后都是允字,可见关系之好。
只是后来温允戍守边疆,他留在京城,这些年两人还一直有书信往来,从信里都能看出温允对西疆的看重和心忧。温允是什么样的人他了解,性格慢慢吞吞,但打起仗来毫不含糊,为朋友可以插刀,恨不得吃西羌人的肉,恨不得咬死他们。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做出叛国投敌之事,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季洛允不怕人心易变,但他怕温允蒙冤而亡,世上已无梁将军,无论如何,他都要为温允争一次。
哪怕皇帝因此震怒降罪义勇侯府,季洛允还是同父亲一起冒死面圣想拼一拼。
“你的人头还是留着吧。。”皇帝怒气腾腾地坐起身,神色扭曲:“徐夏带回来的有温允亲笔所书的书信,证据确凿,朕难道要因为你一个保证就寒了边关将士们的心吗?数万人,血都染红了西北,你让朕如何能饶过他。”
季洛允抬头:“皇上,只有书信,无人证。”
皇帝冷笑三声:“的确没有人证,看见他斩断退路的人都死在了安山谷。但字迹已鉴定,就是温允所书。”
季洛允:“皇上,青州城上下未曾见温允带兵前去围城,若是有人冒充他的字迹呢。皇上允臣一月,臣愿即刻前往西疆查明此事,若真是温允所为,臣愿亲手砍下他的人头。”
“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皇帝气红了眼:“你若想去,朕便让你去,但查案用不着你,你就在旁边看着。等抓到温允,朕让你看着他死无葬身之地。”
季洛允还想说什么,皇帝冷冷盯着他:“今日看在安怡的份上,朕不和你计较。你们义勇侯府家规甚严,大是大非上还是不要有太多私心的好。”
说完这话,皇帝再也不想搭理季洛允,直接让他们退下。
要不是季洛河是驸马,皇帝早就让人把他们赶出去了。
叛国者死!!
季洛允离开皇宫后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行李前往西疆。
临走,季侯爷看着他:“凡事不可徇私枉法。”
季洛允目光沉沉:“父亲,如果真是他所为,我一定会亲手将他带回京城交给皇上处置。”
季侯爷点了点头。
叛国者哪怕为敌人立下天大的功劳也不受人待见,季洛允刚到西疆,就听说温允被西羌给放弃,如今在西疆四处逃窜。
季洛允在西疆带了半个多月,终于听到了温允的消息。
等柳总派人和他一起赶到时,季洛允只看到了温允提酒坐在大门前,他这些天一直东躲西藏,头发凌乱身上很脏。
柳宗命人搜查,现场找到了温允亲笔所写的认罪书。
书上未写叛国的原因,只是说辜负了至交好友的信任,事已至此,他无力挽回,罪该万死。只是温家他人对此毫不知情,一切都是他一人所为,千刀万剐不为过,望皇帝怜悯之,能网开一面。
柳宗拿到书信,冷着脸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京城。
季洛允最终崩溃,从此绝口不提温家之事。
随着造成梁家父子身亡,西北数万将士埋骨他乡的罪魁祸首温允的死,温家其他人都在天牢等死。
若非有群臣上奏阻拦,皇帝怕是要诛温家九族。
不过即便是这样,温家的家门被砸了,坟墓被人撅了,列祖列宗当众被鞭尸。
西疆战败的消息传到四海,南疆和东海同时有异动。
好在平王果断,当时便挥兵,几个来回后,平王把东丽摁住了,东丽船只被烧无数,东丽国主忙派人求和。
至于南诏,安王在当时表现非常英勇,在对战时一马当先,直接斩杀了南诏一员大将,安南军士气大增,很快控制住了局面。
南诏一看情况不对,立刻退兵。
一开始没人觉得安王会上战场,即便是上了,那肯定还需要别人的照顾。然而经过一次苦战,安王名震安南军。
东海和南疆边境太平下来,只可惜柳宗虽收复了西疆其他失地,可青州城却未能收回。
三面受敌,大齐粮草供应不足,西北大军需要休养生息,京营也不能长期留在外地。
柳宗带兵回京时,朝青州城看了许久,最终打马离开。
明明胜利了,将士们的士气低落,一路上都没什么言语。
和西羌的征战可能还要持续数年之久,只是现在两国边境暂时得到了平息。
未来某天,大齐和西羌大抵还会有一战。
也许很快就有,也许要很长时间。
再怎么悲痛,时间还是一天一天的过着。
对外人来说,悲痛的时间并不长,随着时间缓慢而坚定的流逝,再想起那场悲壮的战事,也只得到一声叹息,梁家满门荣耀,如今留下一稚子,实在让人叹息。
因为平王有平乱之功,皇帝允其万寿节入京。
兄弟多年未见,皇帝也想见见平王,蒋太后以前还提过平王入京来看她,这次皇帝同意了,她却没了当初那股兴奋之情。
过年期间,皇帝想给萧宴宁另外找个伴读,梁靖身上有孝,不适合入宫做伴读,只能令寻旁人。
不过这个提议被萧宴宁给拒绝了,萧宴宁说再过几年自己就要出府了,还要什么伴读。
主要是找一个比他还小几岁的伴读,学识又比他好,他真心受不了。
萧宴宁说这话时语气和表情都很诚恳,知道他是认真的,皇帝更加难受。
皇帝很想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学,平日里多用功少捉点虫少逗个鸟肯定能比过那些伴读,那到时也不会觉得丢人了。
但看萧宴宁那样子,皇帝怕他从他嘴里说出来的答案自己受不了,愣是没问出口。
找伴读的事暂时作罢,不过皇帝还是想着年后把这件事落实了。
哪有皇子没伴读的。
萧宴宁可不知道皇帝的想法,知道了他也不在意。
年后,平王入京前,萧宴宁终于有机会去见梁靖了。
自打梁家父子出事后,梁家大门紧闭,至此不见客。
霍氏不见客,萧宴宁也不好大张旗鼓敲梁家大门。好在他知道梁靖的住处,很顺利的找到了外墙。
这么多年的锻炼,萧宴宁体格不错,在砚喜等人的帮助下,萧宴宁提着糕点顺利爬了上去。
刚露出个头,萧宴宁就看到梁靖在练武。
春寒料峭,梁靖身上的衣服明显湿了,可他还没停下,一招一式都很沉稳。
“梁靖。”萧宴宁坐在墙头上小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