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作者:
时不待我 更新:2025-09-11 09:40 字数:3322
“就算退一万步说,若真有人敢对孤出言不逊,那就是我大齐的铁骑没把他们给打服。拳头够硬,你说屎是香的,他们都不敢说是臭的。”
萧宴宁这一顿输出把百官都给惊呆了。
尤其是那些文人,他们在这个朝堂上气极了也撸起袖子吵架,也争辩,甚至称呼对方竖子等。只是他们吵起架来那都是引经据典,有时把人骂了,那人估计半夜才能反映过来。
像萧宴宁这般直白的话,他们几乎不说。
秦追抿了抿嘴,默默站回原地。
看来没他发挥的余地。
萧宴宁站起身:“身为臣子,多操心操心怎么把这个国家治理好,想想上面传达的命令下面的人会不会执行,手底下那些官员有没有人阳奉阴违,自家的亲朋好友有没有品性不行的人,会不会拖你们后腿。不要每天闲着没事蛋操心,每天在那操心孤今日礼节到不到位,明日有没有多学两个典故。操心这个也不会让田地里的庄稼长得更好,更不会让百姓家里的米缸多出几斗米。把自己的官当好,别光盯着孤看。”
借着这件事,萧宴宁也趁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他是个务实的人,官当的好,他就用,当的不好,他就撤,谁也别想在他面前扯什么关系。
没用。
说罢这话,萧宴宁甩袖离开,留下一群面面相觑的大臣。
然后大家又看向人群中的秦追,秦追很想扶额,看他有什么用,难不成还想让他去劝萧宴宁。
真以为萧宴宁喊他一声舅舅,他就真把自己当盘菜了。
萧宴宁走到今天,可是一点都没靠他们秦家。
的确,那时情况特殊,萧宴宁一举一动都备受人关注,他这么做也是不想连累秦家。然而,秦家和萧宴宁本来就是一体,本来就该共进退。
萧宴宁没用秦家,那也是不想未来被血缘和秦家的辅助所挟持。
日后秦家老老实实当官,那萧宴宁就用,要是有人不老实,那萧宴宁就弃。
秦追要是看不透这点,他还怎么当这个首辅。
有些事,从来都是看破不说破。
想到这些,秦追也只能一脸歉意地朝同僚笑了笑,然后踱步离开。
秦追心里其实也有点纳闷,不知道萧宴宁这性格怎么养成的。从小就不爱读书,天天懒懒散散,怎么就养成了走一步看三步的性子。
瞒过了秦贵妃不说,皇帝对此还一无所知。
最后秦追摇了摇头,心道,也许萧宴宁天生就适合玩弄权术,就适合当皇帝。
皇帝很快得知了萧宴宁的所作所为,不是他派人监视了萧宴宁,而是文俊文大人带着朝臣来告状。
以前皇帝装重病不能动弹不能张口时,都有大臣前来告状,现在皇帝能说能听能动,这些大臣认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不前来告状才怪。
皇帝这些天本来就没什么精神,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儿。
他好像陷入了某种倦怠期,每天动都懒得动一下。
结果被大臣这么一告状,皇帝只觉得血往脑门上冲,恨不得立刻召萧宴宁到跟前,问问他到底想做什么。
那些道理谁不懂,朝堂之上,说话就不能婉转一点,文雅一点吗?
看着痛哭流涕的大臣,皇帝忍着不舒服,温声道:“你们都是朕身边的股肱之臣,太子年幼,心性不定,说话做事难免有些偏激,你们要好生指引和教导。”
几位告状的大臣:“……”
哭不下去了,萧宴宁都二十多岁了,不是两岁,怎么还能说年幼呢。
这让他们怎么接话,皇帝明显是太偏心了。
见几人不说话,皇帝又趁机劝说了他们几句。
也暗示性地表示,自己这个皇帝在,他们现在还能告告状说说委屈,等哪天萧宴宁坐上那个位置,他们就没法做这些事了。萧宴宁毕竟是未来的新君,他们这些人还是要压压自己的性子,不要总和萧宴宁起冲突。
文俊等大臣这一状告的心里哇凉哇凉。
他们看明白了,皇帝帮亲不帮理,还觉得他们对萧宴宁不够尊重。
等把这些大臣劝走,皇帝道:“太子呢?”
明雀低声道:“太子怕是出宫了,皇上可要召见太子?奴才这就出宫去找。”
东宫还未重新修整完毕,萧宴宁最近这段时间还住在福王府。
皇帝来回深吸几口气,把心底的火气给压了下去,他才道:“算了,都是不省心的。”文俊这几个臣子,并不是睿懿太子的人,但都对他称赞有加。
他们看惯了萧宴瑾这样举手投足都矜贵无边的人,遇到萧宴宁这种不按常理出来的人,心里难免会做比较,心情也会不一样。他们真想把萧宴宁改成睿懿太子那样,那是不可能的事。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萧宴宁的脾气这辈子都改不了了,总归还是要那些臣子做出改变。
要不然未来前途如何,谁也说不准。
明雀低眉垂眼,安静地退到一旁。
皇帝嘴上说得好听,心里还是有点气儿,气萧宴宁也气那些大臣。
晚上出了一身汗,竟给退热了。
退了热,脑袋不再浑浑噩噩,皇帝精神头又回来了,心道,一个朝臣一个心眼,朝堂上站着百官,京城外还有无数官吏。萧宴宁还年轻,做事肯定会有疏漏,他还是得从旁照看着些。
当然,皇帝舒服了,还是把萧宴宁给召到跟前骂了一通。
都是当太子的人了,哪能跟小时候一样,把屎挂在嘴边。
萧宴宁:“……”
他也万万没想到,自己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被皇帝当三岁小孩训。训斥就不说了,皇帝还把当年自己三岁时让几个哥哥比赛吃屎的惊人壮举拿出来,说他从小说话就粗鄙,大了该改改说话风格了。
萧宴宁能怎么样,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不过很快,朝堂上就没人关注萧宴宁了,西北那边传来好消息,柳宗带着西北大军彻底把西羌给打趴了。
西羌一分为二,一部人王室成员带着残余之力逃走了,另一部分奉上投降书,表示愿意归顺大齐。
消息传到京城,皇帝大喜,说了声好。
萧宴宁则看了眼安王和梁靖,这份荣耀也属于安王,也属于梁靖,属于所有在西境流过血的将士。
作者有话说:
本来想一鼓作气写到萧宴宁当皇帝的,有事要出门了,先更吧。
还有,那啥,不会突然完结,还有点内容,┭┮﹏┭┮
第161章
西北大捷,皇帝不只是高兴,简直可以称之为兴奋。
当初皇帝执意同西羌开战收复青州,自是有一番雄心壮志。大齐同西羌这一仗打了数年,数年之间人力物力源源不断往西北运送。安王因种种原因回京前已经把西北打了个半残,只是西羌到底还剩一口气。
皇帝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看不到西羌投降,西羌半死不活不再敢骚扰大齐边境也算达到了他的目的,没想到在他有生之年大齐还是把西羌给灭了。
皇帝有野心注重名声,有时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睡梦中醒来都要掐自己两把,每次都得问明雀这些贴身内监,西羌投降是不是真的。每每听到肯定的答案,皇帝恨不得仰天大笑几声。
太痛快了。
这可以说是太子病逝后,皇帝心情最好的几天。他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润了起来,也不再唉声叹气没精打采了。每天生龙活虎的上朝,整个人好像有使不完的牛劲儿。
面对皇帝这转变,最高兴的是萧宴宁,有皇帝在,他就不用天天面对百官的逼逼叨叨。
萧宴宁不像萧宴瑾当太子时那样温良儒雅,一举一动都是太子风范。
有皇帝在,萧宴宁第一时间选择摆烂,朝堂上的事他能不参合就不参合。皇帝端坐在龙椅上问他有什么意见时,他就说全凭父皇做主,自己没什么意见。
人心可能永远都得不到满足。
以前萧宴瑾为太子时,每当皇帝问他的意见,看到他侃侃而谈,所说的话都能得到群臣的赞同,皇帝心里莫名有些不是滋味同时还有些心慌,总觉得天下已经不是自己的天下,朝堂也不是自己的朝堂。
皇帝当然不会因为这些事情故意对萧宴瑾这个太子发难,没事找事去责备他,心里总归有些不舒服。
但是现在,看到萧宴宁这个太子两手一摊,啥事不管的模样,皇帝看着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都成太子的人了,做事还和当王爷时一样懒散,一点太子的样子都没有。
皇帝越想心里越是愤愤且委屈,萧宴宁都这么大的人了,天天上朝最后一个来,下朝第一个走,万事不管,一点都不知替父分忧。凭什么呢!!!就凭他懒他不想动?
皇帝心道自己都这么大年纪呢,还能帮萧宴宁几年,要是以后自己不在了,萧宴宁镇不住朝臣,那以后还不是任由人拿捏。皇帝想这些事,很自然的忽略了萧宴宁成功当上太子的原因,他是那种愿意被人拿捏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