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作者:海青拿天鹅      更新:2025-09-11 10:53      字数:3710
  
  司马隽“嗯”一声,却道:“用兵乃讲究知己知彼,若连对手究竟是何人也琢磨不清,便已是犯了大忌。在查清祝阿深背景之前,这剿匪之事,我无从指点。”
  “这……”刘柯似乎很是错愕,从缝隙里看出去,孙微发现他忽然侧头,看了看旁边。
  那里似乎站着什么人。
  司马隽显然也发现了他这个微小的举动。
  片刻,孙微听到他开口道:“刺史身旁这位,想来是刺史府中的将官。”
  刘柯忙道:“正是。这位是广州参军梁温。”
  说罢,他向身后道:“快来拜见世子。”
  只见一名年轻的将官走上前来,向司马隽行礼:“广州参军梁温,拜见世子。”
  司马隽道:“刺史身边人才辈出。梁参军年纪轻轻,便得刺史如此器重,想来必是难得的才俊。”
  梁温谦虚地说:“刺史日不暇给,令在下监始兴军事,在下不过尽绵薄之力罢了。”
  “世子有客人?”
  梁温话音才落,忽而听到外头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
  众人皆讶然。
  司马隽望去,只见孙微不知何时离开了屏风后面,在堂前出现了。
  众人都知晓这是豫章王妃,连忙起身。
  孙微笑盈盈地从外头进来,对司马隽道:“妾眼见到了用午膳的时候了,世子还在会客,便知道是必是要紧的贵客。既是贵客,自当佳肴款待。妾已经令庖厨备宴,特来告知一声。”
  司马隽对孙微道:“这是广州的刘刺史,听闻我等来到此地,特来拜会。”
  孙微看向刘柯,和气地说:“原来是刘刺史。”
  刘柯忙上前见礼。
  孙微还了礼,看向他身后的梁温,忽而定住。
  那目光直勾勾的,很是清亮。梁温愣了愣,连刘柯看着,也不由地面露异色。
  司马隽知道孙微并非会在人前失态的人,她如此异样,必有缘故。
  “不知夫人可有见解?”他问道。
  “不过略算了一卦。”孙微说罢,转向梁温,“未知这位将官名姓?”
  “在下广州参军梁温,见过王妃。”梁温忙行礼。
  孙微颔首,又看了看梁温,道:“想来,梁参军家中,东南角是一片空地?”
  梁温有些错愕。
  “禀王妃,正是。”他答道。
  “那便是了。”孙微叹一口气,看了看司马隽,道,“幸好妾今日见到了这位梁参军,否则,无以知晓他竟有血光之灾。”
  梁温面色一变,刘柯也有些不可置信。
  司马隽:“……”
  梁温忙问道:“请王妃指点!”
  孙微缓缓道:“妾方才见梁参军面相,印堂有晦,觉得不祥,在心中暗算一卦。而后,参军说家中确有如此一方空地,那便是有了九成把握了。参军家中那东南角的空地之下,原本埋着一座水神的石神主。此物就不见天日,阴气极重,若不将其及时取出,不久便要降下杀身大祸。”
  梁温面色不定,看上去已然有些慌。
  他本就是个信鬼神的人,这位豫章王妃的本事,他也是早听说过的。如今她刚见到自己,不但说出了他家宅的格局,还预言了灾祸,让他的一颗心瞬间提到了高处。
  司马隽在一边看着,接话道:“以夫人之见,此难可有解法?”
  孙微道:“此灾既因石神主而起,自也唯有石神主可解。梁参军只消即刻回家,将石神主取出,再立一祠堂,将其供奉起来,便可消灾解难。”
  说罢,她望了望外头天色,又用手指掐算一番,严肃道:“今日恰是吉日,往后两个月之内,再无日子。此事拖不得,今日就做最好。可是番禺路远,今日必定回不去……”
  梁温大惊:“若退而求其次,是否有他法?”
  孙微想了想,道:“我倒是听父亲说过,始兴城东有个土神庙,颇为灵验。若退而求其次,参军便亲自请七七四十九位法师做法三日。趁着这空档,参军赶紧回番禺,将那石神主挖了,可保无虞。”
  “七七四十九位?在下去哪里请这么多的法师?”
  孙微道:“始兴虽小,却是南北要道,寺庙不少。只要参军足够心诚,总能凑齐的。总之需得在天黑之前凑齐人数,开始做法,还有半日,参军不可耽搁。”
  梁温听罢,赶紧向刘柯告假。
  刘柯只道人命关天,请他速速去办。
  看着他的背影迅速消失,刘柯脸上的惊诧之色仍在。
  “早听闻王妃有通天晓地之才,未想今日一见,竟大大领教。”他向孙微拱手道,“苍梧鲁氏,果然名不虚传。”
  孙微笑了笑。
  司马隽却对梁温道:“如今此处,并无别人。刺史有话,不妨直说。”
  刘柯愣了愣。
  “下官……”
  “方才妾的话不过只说了一半。”孙微在一旁道,“刺史亦有血光之灾。而下手的人,便在刺史身边。”
  刘柯色变:“谁?”
  “刺史心中应当有数才是。否则,以刺史之聪慧,为何在区区参军跟前犹豫不语?”孙微道。
  司马隽淡淡地对刘柯道:“刺史若不肯说,我也只好送客了。”
  只片刻,刘柯忽地跪倒在地,道:“世子救我!王妃救我!”
  孙微松一口气。
  广州这锅乱局,终于要清晰起来了。
  ——
  “世子可知南海区氏?”待重新坐下之后,刘柯向司马隽问道。
  司马隽道:“岭南一带皆以本地豪族唯马首是瞻,例如南海区氏、麦氏,高凉冼氏等。区氏的势力,在南海郡可谓数一数二。”
  “正是。”刘柯道,“区氏是南海第一大豪族,其族长,名唤区康。祝阿深去劫世子的道,让世子知难而返,就是区康的意思。”
  司马隽与孙微相视一眼。
  “我与他无冤无仇,他为何劫我的道?”司马隽道。
  “区康痛恨所有北边来的朝廷命官。”
  “为何?”
  “因着前些年,宁将军为了让流民屯田,增加官粮,强占了区氏的田庄。区康因此怀恨在心。从那时起,他便联合了一众南海豪族,处处与官府作对。甚至有人说,要光复前汉赵氏的南越国。”
  第201章 求救(下)
  司马隽道:“如此说来,此事,是当年宁将军作为不当?”
  刘柯苦笑:“在下劝过宁将军,只可惜没劝下来。”
  司马隽道:“区康这等举动,与谋逆无异。为何不曾见刺史上书朝廷?”
  “世子都看见了。”刘柯摇摇头,叹道,“下官四周皆是区氏的人,他们连我何时起夜都知晓,我若上书,又怎能瞒过区康?区康又如何放过下官?”
  司马隽露出了然之色:“刺史之意,梁参军是区氏的人?”
  “若非如此,下官又何须事事询问他的意思?”刘柯道,“不瞒世子,下官此番来见世子,本就是区康的意思。吴奋确实对世子耿耿于怀,已经在大庾岭南麓布下天罗地网。他手上的兵马,并非五万,乃有十万之众!区康令在下说动世子去剿匪,届时广州诸将只是作陪,只要世子入了圈套,便会撤离。世子只有用手上的三百人,对上吴奋的十万人,可有赢面?”
  “如此说来。”司马隽道,“我倒是要谢刘刺史方才一番做戏,让我起疑,免去那真正的血光之灾。”
  “下官岂敢邀功。”刘柯忙道,“在下久慕世子英明,当今天下,万不可失了世子。在下所作所为,不仅是本分,亦是顺应天道!”
  “可如此一来,刺史就坏了区康的安排。事败之后,刺史回去后待要如何与区康交代?”
  刘柯叹息:“这些年,下官为了自保,装无能装惯了。一如方才。此事便是事败,区康也必定觉得是下官无能所致。不过下官也知道,区康已经渐渐对下官没了耐性,此举,既是救世子,也是为了求世子救下官一把。”
  司马隽颔首,道:“刺史以为,我该如何施救?但说无妨。”
  “下官愿与世子联手捉拿吴奋。只要吴奋到手,供出区氏为主谋,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朝廷可籍着此事,顺势对几大豪族敲打一番。如此一来,广州的燃眉之急也得解,岂非大善?”
  “可广州守军只五万,”司马隽道,“照着刺史方才所言,百万流民南下,光是应付日常所需已是捉襟见肘,刺史又能从这五万人中抽出多少与我去剿匪?”
  “下官最多可以抽出三万人,其余兵力,还请世子设法调兵驰援。此事着实关系重大,若由着这十万三仙教乱党扎根岭南,豪族勾结,乃后患无穷。到了那时,整个岭南也难保了!”
  刘柯有几分激动,眼神满是急切。
  孙微看了看司马隽,只见他仍波澜不惊。
  “刺史与吴奋认识么?”他忽而问道。
  刘柯满脸难以置信:“世子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