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作者:积羽成扇      更新:2025-09-15 10:04      字数:3299
  “明日再说,先睡吧。”
  顾至就此沉沉睡去,一觉睡到第二天。
  正如顾至与荀彧所想的那样。因为难以和外人说道的顾虑,在向荆州寄出劝降的书信,且接到“刘琮”这一方的回复后,曹操没有亲自前往荆州,也没有让自己的长子曹昂前去。
  而是派遣义子曹真,族子曹休,族兄弟曹洪,带着路招、冯楷等将领,率领大军前往荆州。
  行军前,曹操也曾动过让顾至领兵,全力夺取荆州的心思。
  但在曹操开口之前,顾至已捂着胸口倒下,被正巧在旁边的徐质扶住。
  “承蒙主公厚爱,臣……”
  “行了,剩下的你不必多说。”曹操摁着突突直跳的青筋,毫不犹豫地打断。
  原本身体梆硬,当场表演了一个尸僵状态的顾至立即站得笔直,恢复如常。
  他倒不是不忘初心,牢记“原则”。
  如果是其他战役,他未必会拒绝。唯独这一次,他实在是不想蹚荆州的浑水。
  曹操瞧着他生龙活虎的模样,忍着这几日被刘协等人激出的烦躁,极力维持着仅有的耐心:
  “倘使让文若一同前去……”
  不等顾至回答,曹操已主动蹙眉,
  “罢了。”
  顾至不知道曹操为什么改变主意。
  望着曹操颅顶花白了一片的头发,他悠悠忽忽地失了神。
  曹操示意徐质先行退下,只让顾至留在原地。
  “孤曾以为,明远与孤,最为相似。”
  还在因为时过境迁而走神的顾至,当即被曹操的这句话吓得恢复清醒。
  “司空莫非是在与我玩笑?”
  曹操没有回答,只在书案前坐下,展开竹简:
  “确是一时戏言,明远不必当真。”
  顾至还在琢磨曹操那句话的含义,便见曹操开始专心地处理公务,将他忘在一旁。
  直到吃晚饭的时候,顾至仍然没想明白曹操口中的“相似”到底指的是什么。
  横看竖看,他和曹操都没有半点相似之处。
  ……总不是在说身高吧,他好歹比曹操要高半个头,180左右的身高怎么也称不上矮。
  想了许久,顾至也没想出答案。
  他翻阅着手上的卷宗,回忆着祢衡往日没事找事的性子,决定拿着公事去曹操面前问问,顺便旁敲侧击。
  刚回到司空府,靠近大堂,还未让门人通报,顾至就凭借着远超于常人的耳力,捕捉到屋内的纷争。
  “我不曾指望你创下无人可比的惊天伟业,只盼着你不要惹祸,将家族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苍老的,略有几分熟悉的男声让顾至停下脚步,自然地转身,往另一侧走。
  他转向廊道的另一侧,耳中仍捕捉着屋内的动静。
  通过辨认,他确定刚才那个苍老的男声出自曹嵩,曹操的生父。
  如此微妙的场合,实在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多做打扰。
  “莫非在阿父心中,我便一直是闯祸的性子?”
  入耳的话语,让顾至想起曹操的过往。
  年轻时的曹操,出自宦官之家,却不愿与宦官同流。
  他与士人结交,多次为了世情与法度,得罪掌权的宦官。如果不是他的祖父曹腾靠着一辈子的经营留下了大量人脉,如果不是他的父亲曹嵩一直在为他扫尾,到处横冲直撞的曹操,兴许还未等他找到一展宏图的办法,就已死于十常侍与权贵之手。
  在原著中,正是因为曹操早年的行止,让曹嵩对他颇有怨言。
  “你出自权宦之家,这本就是你的出身。一只通体漆黑的野凫,为何非要挤入白鹄之中?”
  这是曹嵩曾经询问曹操的话,曹操并未回答。
  如今,曹嵩带着昔日绵延的惊怒与困惑,对着曹操再次发问。
  “昔日你未曾登高,尚且无法把天捅破。如今,你莫非要效仿王莽,置我曹氏于万劫不复当中?”
  第149章 碎玉
  顾至听得认真, 不知不觉已转过廊道的拐角。
  他正要放慢脚步,佯装欣赏廊下的兰草,冷不丁地在花丛间看到一头硕大的身影。
  “……”
  张燕蹲在一棵桃树的后头, 鹖冠上飘着两瓣桃花,蹲在树后,不知在做什么鬼祟的事。
  两个偷听的人当场撞破彼此的偷听之举,各自陷入沉默。
  屋内,你来我往的谈话还在源源不断地传来。
  顾至无声地吁了口气。
  也不怪他和张燕听墙角。
  汉朝的房屋, 隔音效果不佳。如果现在路过这儿的是别人,倒未必能听见里头的动静。只是他与张燕的耳力远超于常人,屋内那些本就没有克制音量的争执, 就这么主动钻入他们的耳中。
  两人一起听着墙内的纷争, 相顾无言。
  张燕扯了扯唇, 无声地张口:
  “顾将军好兴致。”
  顾至亦是无声回应:
  “张将军不遑多让。”
  彼此四目而对, 各自留了一部分注意在一墙之隔的堂屋之内。
  比起抑扬顿挫,不断质问的曹嵩,屋内的曹操格外平静。他既没有怒声反驳曹嵩, 也没有想方设法地为自己解释。
  不知是放弃了辩解,还是因为觉得解释这一行为毫无意义。
  或许早在曹操年轻的时候, 这对父子就因为立场的不同, 产生了不可化解的隔阂与偏见。
  他无法获得儿子曹昂的理解, 也同样不被父亲曹嵩理解。
  炽烈的阳光照入眼中,不知为何,在顾至的心中激起一丝烦躁。
  顾至不合时宜地想起曹操几个时辰前说过的话。
  [孤曾以为, 明远与孤,最为相似。]
  曹操口中的相似,难道是指……
  无法被人理解的孑然, 对世情百态不满,却始终找不到出路的求索?
  想起过去的种种,顾至仅失神了片刻,就打消了心中的动摇。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他和曹操都不可能是同一类人。
  何况,“不被所有人理解”“孤身一人”的人,绝对不包括他。
  文若,奉孝,阿兄……还有彼此之间以诚相待的其他人。
  即使拥有不同的脾性,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无法完全共鸣,他们仍然对身边的人披心相付。
  至于世情百态……
  正如文若说的那样。世人贪婪竞进,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有放任自己的私欲,肆意践踏功令,将公正怜恤踩在脚底的人。
  再完善的法度,再公正的督察,也无法将这一类人完全杜绝。
  作为不愿随波逐流的“异类”,他们能做到的,就是恪守本心。或持着一盏灯烛,为后人照亮丁点前路,或栽植树种,为后世庇荫。
  不让那些以身殉道,将自己的热血用作灯油与养料的亡者白白抛却热血。
  而他,顾至,从来都不是一个至公无私的人。
  他曾坚守本心,接过前人留下的烛火,也曾因为对世态的厌烦,任由世界堕入全然的黑暗之中。
  他没有宏伟的抱负,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
  他只是希望自己在意的人能好好地活着,如果留有余力,那就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那些闪闪发亮的灵魂,值得拥抱更好的世界。
  游离的思绪被一道黑影中断。顾至抬眼,看着遮挡在眼前的那道魁伟的身影。
  张燕抱着肘,站在他的面前,垂目提醒:
  “再不走,就要与屋内离开的人打照面了。”
  屋内的争执声渐低,似乎有谁撞翻了屏风,正拄着杖往门外走。
  顾至当即转身,当自己只是路过,快步离开廊道。
  张燕紧随其后。待到两人绕过月门,来到另一处空旷的院落,才稍稍放缓脚步。
  “方才在想什么,这么入神?”
  张燕随口询问,见顾至没有回答的意愿,他也不在意,随手掸落冠上的桃花:
  “一起到志才家喝一杯?”
  “以你的身份,贸然去阿兄家,可会给他带去麻烦?”
  顾至问得极为直白,没有半点含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失礼。
  但这毫无客套的话语,反而让张燕放松了背脊,言辞间少了几分试探。
  “我‘初来乍到’,想要给自己找一些‘门路’。今天拜访戏志才,明天拜访董公仁,后天拜访贾文和,有何不可?”
  顾至难得地失了语。
  却听张燕再次叹了一声,“我倒是想拜访司马家,杨家,荀家等世家大族,怎奈出自黑山,不好冒昧攀交,只好从曹公身边的心腹下手了。”
  同时拜访这几人,曹操只会当他急功近利,浮躁短视,即使多疑猜忌,也不会猜想到他真正的用意。
  顾至没有多问张燕去戏志才家的缘由。他与张燕一同离开司空府,看着他到市肆买了些物件当拜访礼,大摇大摆地到戏志才的住宅前敲门。
  过于响亮的敲门声在僻静窄小的屋宇前显得格外突兀,不多时,一人拉开门闩,厚重的木门被打开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