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作者:黄金三两三      更新:2025-09-16 09:41      字数:3356
  扶荔诱惑道:“那就尝尝。”
  寸心迷迷糊糊地点了下头,又猛然反应过来,刚要开口,就听扶荔说:“对了,帮我办件事。”
  小粉龙立刻就忘了兔子,元气满满地战得笔直:“女君请吩咐!”
  “别那么严肃,只是一件小事……”说到这里,见小粉龙脸上有些失望,扶荔话锋一转,“不过对我来说,这件事很重要。”
  寸心满血复活:“您吩咐。”
  “你们西海都有哪些漂亮的贝壳?一样帮我拿一支过来。”
  “唯,臣立刻就去办!”说完就“嗖”的一声遁走了。
  “诶?”扶荔想告诉她,可以用手机的传送功能,却架不住她速度太快。
  但哪吒却很高兴:“终于忽悠走了,继续二人世界。”
  第215章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正轨,除了扶荔和哪吒出入时,身边总跟着一个皮肤雪白的彪形大汉,和一个喜欢穿粉色裙子的秀美小姑娘。
  哦,还有一点和以前不一样。
  那就是扶荔和哪吒夫妇,好像在某个瞬间打通了某条经脉,一下子就放飞了,完全脱离了从前“卷”的状态。
  现在的两人,对从前热衷的事业只掌总,再定时查看进度,除了底下人遇到了难以跨越的瓶颈,他们几乎不再亲力亲为了。
  对此,准备十八岁就成婚亲政的嬴政:“…………”
  ——踌躇满志要努力奋斗的寡人,显得好傻呀。
  可若让他因此改变定下的目标,他会更难受。
  又是一年十月一,按照此时的历法,十月初一就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嬴政的生辰。
  过了这一天之后,嬴政就正式跨过了十六岁,迈入了十七岁。
  他委托郑措做使臣,宗室长者渭阳君和蜀国学子杨攀为副使,带领秦国使团跋涉入蜀,向蜀王求取贵女,聘为秦国王后。
  虽然中原和蜀中的学子多次往来于群山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但正式派遣使臣建交,秦国是第一个。
  哪怕郑氏已经失去了川藏地区大部分的控制权,正在焦头烂额之际,锦官城君臣还是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拿出了蜀国的最高接待规格。
  秦国的正使是蜀国人,两位副使中也有一个是蜀国人,另一个乃是秦国宗室,可谓是给足了蜀国颜面。
  虽然蜀国在文化和经济上都强于中原,看待中原时总有些居高临下的意味。
  但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的蜀国又到了王朝的末期,正是最为虚弱的时候。九龙、泸定、金川一线往西已成割据之势,嘉陵、南充、苍溪、剑阁等与秦国隔山毗邻的地区也逐渐失控。
  郑氏王族可谓是威严扫地,来自中原强国——秦国的重视,不免让蜀王郑锦心生感慨,觉得秦国还算厚道。
  但她很快就收回了这份感慨。
  ——秦国哪里是厚道,分明就是来趁火打劫的!
  一个才继位不久,尚未成年的秦王,竟然敢派人到蜀中撒野,公然求娶蜀国王室贵女!
  别以为他们蜀国不和中原建交,就不知道中原的规矩。
  ——诸侯娶九女,作为嫁女的一方,不但要把出嫁公主的两位庶出姐妹陪嫁为媵,还要有三位堂姐妹,三位同性诸侯国的宗氏女,皆陪嫁为媵。
  听说有一次齐国嫁公主,因宗室里和公主同辈的凑不齐合适的,连公主庶出的姑姑都陪嫁过去了。
  虽然郑锦能够理解,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两国的利益。
  但他们蜀国女子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哪一个都有机会变成国家栋梁,又岂能任秦国如此折辱?
  蜀王郑锦当堂色变,左右两班文武纷纷起身,指着秦国的使臣就开骂。
  这时候的文武,只是职责上有所不同,都是自幼文武双修的人才。能站到朝堂上的,无论是心性、能力还是口才,都是经过重重考验的。
  郑措和杨攀还好,她们都是官宦世家出身,俩人自幼耳濡目染,对蜀国朝堂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来之前就做好准备了。
  渭阳君嬴傒虽然也被她们俩提醒过,可人绝对想象不到自己没见识过的事,导致他准备不足,很快就被骂得满脸通红,双手掩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特别是听见其中有一人冷笑着问:“既然要结两国之好,何必非得我蜀国宗女出降秦国?我听闻秦国宗室人口众多,正好我王后宫空虚,不如就由贵国挑选几位宗室美男送来蜀中,我蜀国也愿意以后位相待!”
  在继承方面,中原和蜀国互相觉得对方倒反天罡。
  蜀国宗室女子,就等于秦国宗室男子。
  渭阳君只要想想有人敢去求娶秦国宗室男子,就觉得气血上涌。代换到如今的境地,也更觉得无地自容。
  郑措倒是有心解释,但蜀国那边人多势众,你一言我一语,叽里呱啦形成声浪,根本没有她下嘴的机会。
  甚至还有人拉着她任刑部尚书的母亲,让郑尚书出言教训她。郑尚书苦笑连连,只推说郑措出使乃是公职,她不好以私情裹挟。
  郑措见此,只好摆出一副从容淡定的样子,内心苦笑地站在那里挨骂。
  杨攀也和她差不多,三个使臣中真正觉得羞愧的,唯有真正的秦国人嬴傒。
  好在没过多久,就有内臣通报,说是王后来了。
  蜀国文武不好在王后面前失礼,便都恶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朝着内殿的方向躬身拱手,迎接王后。
  片刻之后,一个身姿高挑,容颜端华俊美的男子前呼后拥,自内殿走出,上前拜见了郑锦,又回身免了文武多官的礼,笑吟吟地问郑锦:“大王,这三位便是秦国来的使臣?”
  “不错。”郑锦扶着他一起落座,指着郑措说,“那位正使王后也该见过,还是咱们属国宗室女呢。”
  王后便仔细看了一眼,恍然道:“原来是阿措姐姐,怎么和大家吵起来了?”
  一句话就把过错推到了秦国这边,实在是太会说话了。
  郑措苦笑着拱手施礼:“王后有所不知,不是我秦国使臣失礼,而是蜀国君臣太过心急,根本不等人把话说完。”
  ——是我们要吵的吗?明明是你们蜀国文武发力太快。我们秦国可是礼仪之邦,诚心前来建交,怎会主动发生争执?
  郑锦这位王后,郑措还真认识。
  他出身沙氏,乃是前朝王族之后。沙王后父族的家宅,和郑措家的相去不远。
  认真论起来,两人也算是青梅竹马。
  只不过,郑措比他大了五六岁,她成婚的时候,沙王后还没成年呢。
  婚姻就是一道分水岭,就算年龄相差不大,成了婚的人和没成婚的人,也会自然而然被分成两个圈子。
  因此渐渐的,双方就不怎么在一起玩儿了。
  沙王后嘴上不留情,郑措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反击了回去。
  “哼!”礼部尚书周澜冷笑道,“你们秦国一开口就要求娶我蜀国王室贵女,唾沫都吐到我王脸上了,我等为臣者若还不发作,等着我王唾面自干吗?”
  唾面自干这个词,也被扶荔从宋朝带到了先秦。
  只不过,先秦时期无论男女,个个都有烈性、有血气。唾面自干放在这个时候,可是个妥妥的贬义词。
  郑措不慌不忙地说:“我家大王既是诚心求娶,自然不会有意折辱。此次外臣入蜀,只想为吾王求娶一位蜀国王室女为后,岂敢再有他求?”
  此言一出,蜀国那边就冷静了下来。
  虽然蜀国女子当家作主,少有外嫁的先例,王室女更是从没有过。但人家秦国的王是个男人,总不能再娶个男人做王后吧?
  如今人家都愿意舍弃“诸侯娶九女”的中原古礼,只求娶一位,还是聘做王后,绝对是诚意十足了。
  只是,蜀王郑锦一共姐弟三人,妹妹郑钰如今在秦国做官,且已经聘了秦国王氏旁支子为男君;弟弟郑纬也化名郦雍,陪伴在秦赵太后左右。
  她上哪再去找个妹妹嫁给秦王?
  这种情况,郑措身为宗室女,自然是知道的,也和嬴政商量过,她是有备而来的。
  “大王。吾王听闻,宜阳侯有女年方十八,仪容端丽,身负锦绣才华。特此诚心求娶,共治江山。”
  宜阳侯神情一愕,万万没想到是冲着她女儿来的。
  “不行,不行。我儿已与钱氏子有婚约,明年三月既行嘉礼,岂可出尔反尔?”
  她年方十八的女儿,只有次女郑嘉。虽然不是承宗祧的长女,却也是自幼精心培育的,哪舍得送到秦国去仰人鼻息?
  “宜阳侯此言差矣!”杨攀笑着接口,“
  蜀人自来先公后私,二姑娘只是订婚,又没成婚。想来钱氏也非公私不分之人,只要双方坐在一起说开了,为国家之计,对方岂有不愿退婚之礼?”
  蜀国并无腐朽之风,退婚而已,根本影响不了男女双方各自嫁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