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作者:黄金三两三      更新:2025-09-16 09:41      字数:3328
  “这……”宜阳侯张口结舌,她此时才明白秦国派遣蜀人为使的险恶用心。
  ——蜀人熟悉蜀国一切风俗制度,她想编个瞎话糊弄过去都不行。
  见双方僵持住了,渭阳君嬴傒就知道该自己出场了。
  他上前一步,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先对蜀王拱了拱手,又对宜阳侯行了个礼,笑道:“诸位且听傒一言。既然讨论的是郑二姑娘的婚事,不如就把郑二姑娘请过来。
  若她实在不愿意,我们秦国也不会强人所难,就请蜀王再寻一位愿意的贵女就是了。若是郑二姑娘愿意,宜阳侯却擅自推掉了,岂不影响母女感情?”
  秦国之所以选中郑嘉,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郑措虽是远支宗室,但她母亲郑尚书是宗室里少有的才能出众者,嫡系和近支都很乐意和他们家交好。
  双方走得近了,自然就有机会了解彼此的性情。
  据郑措所知,郑嘉的才能远胜其姐郑疾,心中对母氏把大部分资源倾斜在郑疾身上颇有不服。
  只是碍于礼法,她不好在母亲面前表露出来,却没少在交好的友人间抱怨。
  嫁到秦国做王后,做小君,和留在蜀国只能得到小部分的资源,说不定还要经历乱世,改朝换代之后不得不退隐。
  郑措相信,郑嘉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个使臣的角色都是商量好的,渭阳君身为秦人,完全可以装作对蜀国的风俗不熟,大胆提出让郑嘉自己决定。
  宜阳侯果然没有起疑,她自信自家女儿不会甘居人下,立刻就请蜀王传召郑嘉前来。
  郑措微微垂眸,眼中笑意闪过:成了!
  第216章
  在等郑嘉的间歇,蜀王郑锦命鸿胪寺给秦国使团安排住处,又命光禄寺准备夜宴,款待三位使臣。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用香草沐浴过后的郑嘉穿着吉福前来陛见。
  她知道今日秦国使臣入都,却不知道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来的路上也不是没向内官打探,但那内官觉得秦国的求娶对郑嘉来说是奇耻大辱,怕她知道了半路上捣乱不来,便憋着一个字都没说,直接把人引了过来。
  ——只要郑嘉进了怀英殿,后续的事就跟她这个引路的没关系了。
  拜见过蜀王之后,郑嘉当然要问召她前来有何要事。
  她可不觉得自己的才能已经足够上达天听了,毕竟她去年才考中举人,要等两年后中了进士才有资格站在金殿上。
  不等蜀国这边开口,郑措抢先道:“二姑娘,此事与我秦国有关,还是由我秦国官员来说吧。”
  蜀国官员正不知该如何开口,见她主动把事情揽了过去,自然求之不得,便也没人制止。
  在场的除了郑措的亲娘郑尚书,唯有坐在上首的沙王后熟悉她的秉性,知道她绝不是单纯的好心。
  可无论是郑尚书,还是沙王后,都不会在此时点破。
  毕竟如今的郑氏政权,是真的不容乐观。蜀王郑锦只是比较清醒自律,本身才能并不出众,更不是那种能力挽狂澜的明主。
  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婚至今都没有子嗣。宫中医官每日都会为他们夫妻检查身体,他们两个都没病,但就是生不出孩子来。
  这不得不让人多想:难不成是天意?
  还有宗室,郑氏当政这么多年,宗室分流的支派不知凡几,人口也有十万左右,人才爆出率却低得惊人。
  子嗣凋零,人才难出。和当初的戴氏与沙氏何其相似?
  这就是标准的末世景象呀!
  若是能得到来自秦国的支持,说不定就能为郑氏的政权续一波命。
  沙王后已经想好了,两三年内郑锦再无孕信,他就准备劝她,把远在秦国的郑钰的长女抱回来立为太子,说不定就能培养出一位明君。
  所以,沙王后心里是盼望此次联姻能成的。
  至于郑尚书?
  反正要嫁的也不是她女儿,相反她女儿是秦国使臣,早就在秦国站稳脚跟了。
  就蜀国如今的形势,说不定等她老了之后,一家子就都得归隐了。到那时候跟着次女郑措,家族在秦国还能有一条出路。
  若是死磕蜀国,他们家是宗室旁支,改朝换代之后连个爵位都捞不着,管那么多干嘛?
  出于个人和家族的考虑,郑尚书没有帮着郑错,就已经很有良心了,哪会出言提醒给自己女儿使绊子呢?
  郑嘉认出了郑措,顿时眼睛一亮,拱手道:“真没想到,原来秦国的使臣竟是故人。”
  她早就听说郑措去了秦国,混得还不错,就连大王的妹妹郑钰都去投奔了。
  若不是母亲宜阳侯压着,郑嘉也想离开蜀国,到中原去闯荡一番。
  听说中原连年战乱,到如今有七个大诸侯国,还有一些零星小国如秋后枯草,摇摇欲坠。
  若是她到了中原,一定要把七国都游历一遍,一来增长见识,二来也是看看有没有能和秦国抗衡的国家。
  如果有足以抗衡秦国的,她就去想法子自荐,和郑措、戴璇等人在中原过过招,看谁辅佐的君主能一统天下!
  但她母氏不让,她一没家族支持,二又没考中进士,就把想法暂且按耐了下来。
  如果秦国使臣不来,再过两年她考上了进士,心里底气足了,一定会带着男君偷跑到中原去的。
  不想今日见到了郑措,郑嘉觉得十分惊喜。若不是场合不对,她真想拉着对方好好叙叙旧,顺便打听一下中原的事。
  “故人重逢,自然不胜欣喜。”郑措笑道,“不过如今不是叙旧的时候,我这次归来,代表的是秦王,为的是和你商议一件大事。”
  “和我?”郑嘉反手指着自己,又是惊诧又是疑惑。
  她已经预感到了事情不简单,连忙看一下自己的母氏,目露询问之意。
  宜阳侯正要开口,郑措抢先道:“的确是你。嘉妹,我知你生来便是千里驹,不肯骈居于槽枥之间——那也太委屈你了。如今的蜀国,并不是你发光发热之所,秦国才是。”
  郑嘉疑惑道:“难不成你在秦王面前举荐了我,他特意让你来请我去做官的?”
  虽然宗室子弟里才高的不多,但她连进士都还没考中呢,就算郑措举荐了她,秦王也不至于为了她派一个使团过来吧?
  她是觉得自己比大姐强,却还没自负到这种程度。
  郑措道:“请你到秦国去,非是为臣,而是为君。”
  郑嘉的脸色立刻就变了。
  就像郑蜀有宗室一样,嬴秦亦有宗族在,是绝不可能请一个外人去做秦王的。
  既然不是国君,那就只能是小君。
  也就是说,是让她充做公主,嫁到秦国去。
  郑措根本不给她反应的时间,噼里啪啦一顿输出:“当今秦王年方十七,其师乃我蜀国人。他自幼便心慕蜀国文化,一心想求娶一位才德俱佳的蜀国贵女,与他共治秦国,一统天下。”
  郑嘉脸上的愠怒慢慢褪了下去,仔细思索了片刻,脸上露出了含着野心的笑容。
  一切都不出郑措所料,比起留在蜀国前途未卜,她更愿意做秦国的王后。
  至于充做公主出嫁是折辱?
  比起光明的未来,这点折辱又算得了什么?她权当那秦王是家中独子,自己是入赘去了。
  见她明显意动,宜阳侯叹了口气,明白在朝堂上说出去的话,是不可能收回了。
  =====
  三个月后,蜀国的送嫁使团,就和秦国使团一起翻山越岭,从川蜀来到了关中。
  秦王政派遣左右相邦带领百官,出城十里相迎,给足了蜀国颜面。蜀国送嫁使见此,脸色好看了许多。
  同年五月,秦王大婚,聘蜀国贵女郑嘉为后。秦王特意为王后兴建未央宫,就在章台宫正后方,两宫有门户相连。
  蜀国的陪嫁团里没有媵妾,却有十二位良医,六女六男,女医擅妇科,男医长男科。
  自两人成婚之后,每日里都有良医替他们把脉,制定食谱药膳,确保两人的身体都处在巅峰状态,能生出健康的孩子。
  秦国人哪里见过这架势?
  他们也终于明白,为何蜀国贵族联姻,只用嫁一个儿子了。有这医疗水平,根本不愁生不出继承人,也就不用浪费子嗣资源了。
  大婚之后,嬴政正式亲政,吕不韦虽有不甘,但有戴璇制衡,嬴政在朝堂上又有大量拥趸,他也不得不退了一步,眼睁睁地看着权柄转移。
  只是政客失去了权力,就像鲜花失去了养分,不过短短数日,吕不韦却憔悴得像是老了十岁。
  嬴政见此,心有不忍,便请戴璇前去相劝。
  可戴璇劝了没用,她说的那些道理,吕不韦比她都明白。但明白归明白,就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儿。
  直到扶荔看不下去了,出面替自家徒儿解忧,约吕不韦一起喝了一回茶。
  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谈了什么,反正吕不韦从扶荔府中出来的时候,两个人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红光满面,精神抖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