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作者:
指尖上的行走 更新:2025-09-16 10:11 字数:3763
还有宁王以前没办过差,这第一次难免有疏漏,五十杖搞不好会打残的。
有人要捣鬼,防不胜防,这事其实怪不到宁王身上,说不定就是有人故意针对宁王……”
他企图吊儿郎当地将此事拉扯到太子身上,挑拨皇帝疑心太子要弑君。
“住口!”
皇帝突然勃然大怒,似刚刚一直在隐忍什么般,“忠良早逝,损的是江山的根基,你再维护他,他越发不成样子。
还有你,身为亲王,毫无建树,一个个不成器,无人替朕分忧,都给朕滚出去,再多言,朕连你一起打。”
宁王从未见过皇帝这样发怒,他有些害怕,担心梁王再激怒皇帝,将梁王拉了出去。
梁王心中愤愤,回去便召了死士出来,让他传信给禁军统领。
屋里只剩帝后和太子三人时,皇帝问太子,“霆舟真的牺牲了?”
他看了尸体,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痛失良将,他很痛心,但还是觉得事情有蹊跷,而这蹊跷应是霆舟自己所为。
因为逼梁王造反,是他和霆舟共谋的计划,当事人最容易做手脚。
太子颔首,神情悲哀,“他牺牲了,为了大渊,为了皇家。”
死后连正经坟冢都没有。
而世子之所以选择与战士合葬,是因要将身份给他。
从他顶替谢霆舟这个身份起,他便发誓,要将谢家霆舟的荣耀还给他。
当年战死真相不能再提,但如今,谢家霆舟为救陛下,救祭祀台所有官员而死。
他们所有人,欠他一条命,包括他。
这些人的存活,维持了朝廷运转,保住了大渊江山,谢家霆舟于大渊,于谢家皇室有不世之功。
“父皇,这不是霆舟第一次救儿臣,儿臣恳请父皇准许儿臣即刻送霆舟回京,亲自向忠勇侯报丧。”
皇帝沉默片刻,允了。
又叫来陈伴君,让他通知下去,明日重新祭祀,后日銮驾回京。
今日爆炸失败,梁王只能起兵,他不会错过这次机会的,否则等帝后回到京城,梁王想逼宫就没现在容易了。
而太子此时离开,名正言顺,还能麻痹梁王。
儿子没明说,皇帝却懂了儿子的意思,见他腿上也有伤,便道,“你也回去休息吧,其余事让雷策和李相国去查。”
其实没什么要查的,除了谢霆舟的死,其余都在他掌控之内。
便见太子跪了下来,“父皇,当年忠勇侯府老侯爷为大渊立下赫赫战功,被仁昭帝赐国姓。
如今,谢世子两次救儿臣性命,英年早逝,儿臣恳请父皇同意儿臣延用谢家霆舟姓名,带着他那份赤胆忠心一起活下去。”
第233章 造反了
“你要更名?”
皇后身子微微前倾。
太子点头,面容坚毅,“霆舟自小有报国之心,言行合一,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令儿臣敬佩,这样的人不该被世人遗忘。
忠勇侯此生只得他一个亲生血脉,儿臣怀疑柳氏和舒六娘对他做过什么,往后未必还能再生。
忠良无后,令人痛心,儿臣延用霆舟姓名,以此慰藉忠臣。”
帝后听懂了。
太子这是不但要改用谢霆舟的名,还要继承谢霆舟的爹,替他尽孝。
两人对视一眼,皇帝来不及反对,皇后开口了,“你父皇同意了。”
皇帝,“……”
儿子和妻子一样,不能轻易外借啊。
何况,这是太子,难保将来不被人猜忌他们结党营私,扰乱朝纲。
皇后知他担忧,叮嘱太子,“君臣到底有别,你父皇虽同意你更名,但你亦莫忘了自己储君身份。”
与谢邦保持君臣该有的分寸,对两人都好。
太子明白其中道理,道谢后离开了。
皇帝无奈看向皇后,“你又惯着他。”
“陛下,你没看出儿子这是与你亲近了吗?”
“此话从何说起?”
皇后温柔笑道,“先前臣妾就从霆舟身上看到昭儿的影子,才屡次试探。
今日之事本在你我掌控,唯有霆舟出事是意外,臣妾本就觉得蹊跷。
可刚刚儿子告诉了我们答案,霆舟的确死了,不过不是死在刚刚。”
皇帝亦反应过来,“刚刚死的霆舟是假的,而先前混到武德司的一直是昭儿。
怪不得我们遍寻不着,小混账原来就藏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试探过……”
皇后笑着打断,“儿子打小就随了陛下聪明,他在外头多年,自有遮瞒的手段。
自然,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儿子回来了,且愿意将秘密告知你,你说,他是不是与你亲近了?”
皇帝被皇后带着思路走,非常赞同地点头,“你说得对,若孩子不想我们知道,无须这个时候要求更名。”
从前,太子可是很防备他的。
这样想通,加之连带着被皇后夸,皇帝高兴了,但很快,他又想到一个问题。
“谢邦知道霆舟是昭儿假扮吗?”
老小子该不会也帮着小混账欺瞒他吧?还是说老小子还不知自己儿子没了?
思绪还没展开,眼睛被人蒙上了,耳边是皇后的轻声细语。
“陛下,别多想,陛下只需知道,谢邦是忠臣,而谢世子极有可能是为救昭儿而死。
就算不是,他让昭儿顶替他身份,没被那些人所害,这对你我夫妻便是天大的恩情。
陛下,昭儿此生苦难,都是臣妾这个母亲带给他的,若他有个闪失,臣妾是没脸活的。
而忠勇侯无论知不知情,他都保护了我们的儿子多年,等于救了臣妾的命。”
“好了,好了,朕不想就是了,你也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昭儿的事不是你的错。”
皇帝握住皇后的手,忙安抚,“你说得对,谢邦是个忠的,这就够了,朕其实也不是那么小气的人,此事翻篇,翻篇了,翻篇了。”
心里则在想,他真的不适合做皇帝啊,幸好皇后不祸国,否则他定会为了皇后做个昏君。
安抚好皇后,他亲手写了一道圣旨,大致内容是他要求太子更名,以铭记忠臣之恩,再让太子亲自送谢霆舟回京。
太子主动要求更名,虽能让世人称颂储君知恩图报。
但弊大于利,定会让朝中老狐狸猜到真相,以此忌惮太子和侯府亲近,从而加以谋害。
他将事情揽过来,便能给太子少许多麻烦,至于太子的声望,只要他好好为储为君,有一辈子的时间积攒这些。
太子,哦不,我们的谢霆舟接到圣旨后,便借着给谢世子收拾遗物的机会,去了听松居。
扶光,邢泽,叶桢,殷九娘都在。
谢霆舟拍了拍扶光和邢泽,“往后你们便跟着郡主,务必护好她。”
他如今是太子,谢霆舟的护卫自不能再跟着他,正好他放心不下叶桢,便将两人留给了叶桢。
邢泽很不舍,“主子,您也是,万事要小心。”
又忍不住追问了句,“属下什么时候能回到您身边啊。”
怕叶桢误会,他解释,“郡主,属下不是不想跟您,属下是舍不得主子。”
殷九娘笑,“简单,等你家主子娶了我徒儿,你们不就又是一家人。”
一家人这个词温暖了邢泽。
殷九娘出身江湖,没多少等级观念,只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而被她喜欢的她都会护着。
谢霆舟朝她郑重一礼,“今日之事多谢师父。”
邢泽扶光亦跟着拱手行礼。
太子回归,谢世子就得消失,为了逼真,必须要有个人扮作谢世子,在众人面前被炸死。
为了不泄露秘密,还能扮得像世子,此人必须是谢霆舟的亲信,邢泽和扶光争相牺牲。
谢霆舟不愿任何一个下属,为了他平白丢命,他收服了江湖上的穿山太岁。
让他在极短时间内,从后山挖出通往祭祀的密道,再抓了康乐的一个死士藏在密道,以备爆炸时,将死士丢向火药,而扮作谢世子的人则被穿山太岁及时从密道带走。
这样扮作谢世子的人虽能安全撤离,但他们却无法保证死士被炸死时会毁容。
若没毁容,就无法瞒过世人。
殷九娘得知后,用玄音阁秘法,直接剥了死士身上皮肤,又做了一张谢世子面具,彻底焊死在死士脸上。
这才叫大家对谢世子牺牲的事,深信不疑。
“不过,我要求更名,帝后应是已经猜到。”
谢霆舟将此事告知几人。
他这样做,的确是想带着好友那一份活下去,更有试探之意。
回京后,他以武德司指挥使身份接近皇帝,总觉得皇帝对太子的态度,并非他以前认为的那样。
这次太子回归,他这种感觉越发强烈,和叶桢商议后,决定试探皇帝态度。
虽是皇后先答应的,但他看得出来,皇帝对他是维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