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作者:指尖上的行走      更新:2025-09-16 10:11      字数:3753
  
  这话信息量太大。
  众人恍然。
  原来是萧佐看上了叶桢,上门求娶不成,这才设法接近。
  也有人觉得,男女授受不亲,萧佐这样实在冒犯。
  但萧佐提前安排了人,他们都称赞萧佐有情有义,又说他爱而不得地隐忍痛苦。
  不知情的百姓最是容易被带动,纷纷跟着感动。
  饮月挽星当即冷了脸。
  男女风月事,最是容易传着传着就变了味,姓萧的这是想坏了小姐名声,好逼嫁。
  两人正欲呵斥,叶桢开了口,“萧公子既是诚心答谢,本郡主再推辞便显得矫情。”
  叶桢自马车出来,“只是到底男女异群,这礼本郡主自己收不得。
  不过,本郡主正在筹备慈善堂,用来收留天下无家可归之人,正需钱财。
  饮月,将萧公子的礼拿去当了,换做金银将来用作救助之用。
  记得账目登记清楚,日后好刻在慈善堂前的慈善碑上。”
  又看向萧佐,“萧公子,本郡主将你的谢意换做善心,用之于民,不知可否?”
  萧佐脸色有些难看,他只是想逼着叶桢当众受礼,并非真心送礼。
  因而准备得很随意,匣子里是只最普通不过的玉簪,若真被拿去当了,自己今日就要成笑话了。
  他忙收回手,想将匣子藏起来,可饮月速度太快,一下将匣子拿了去。
  匣子被打开,饮月将玉簪拿了出来,朗声道,“慈善堂收萧公子玉簪一只。”
  话落,便朝旁边的当铺走去。
  众人看清那玉簪,神色古怪。
  这样高调答谢救命之恩,就送那么普通的一根簪子,这也太没诚意了。
  “郡主,我……”
  萧佐想描补说自己拿错了。
  叶桢打断他的话,“萧公子知恩必报,义重如山,本郡主替慈善堂众人感激萧公子。
  想来有不少人同萧公子一般,想谢本郡主当日相救之情,又不好当面感谢,烦请萧公子代为转告,请他们直接捐助慈善堂便好。”
  “你这话是何意?”
  萧佐急了。
  报恩只是他随便找的一个由头,可叶桢现下说这话,又故意抬高他,若其他人不感谢,就是忘恩负义。
  那些人要感谢叶桢早登门了,如今被他弄的不得不感谢,届时,必定恼上他。
  萧佐后背有些发寒,就见饮月大步走来。
  “小姐,玉簪当了一两,奴婢已登记在册。”
  “噗!”
  不知是谁带头笑了起来,萧佐脸色涨红,叶桢坐回马车,待马车驶离众人视线,叶桢吩咐,“饮月,盯着些李承海,看看他几时去见叶正卿。”
  李承海倒是对叶正卿长情,如今叶正卿都残了,还时不时去见他。
  萧氏想逼她嫁人,她自是要回敬一二。
  就让萧氏看看,她的好大儿和叶正卿之间荡气回肠的爱恋情缘吧……
  第248章 敢跟爷抢女人,阉了
  萧佐借报恩之名,送叶桢礼物的事,在京城传开。
  谢霆舟当即派人给叶桢送去两箱珠宝,说是感谢她在皇庄护驾帝后。
  还派人分别去了宁王和云王府,让他们也记得报答人家救命之恩,别还不如个萧佐。
  宁王本就愧疚谢霆舟之死,他又是个豪横的性子,要送三箱过去,还是管家提醒,不可越过太子,他才亲自送了两箱去侯府。
  云王被太子点名,自也不能落下。
  叶桢也不客气,笑眯眯地全部收下,并如她在街上所言,全记在了慈善堂的账册上。
  太子带头,两位王爷都送礼感谢,其余人想装聋作瞎都不能。
  最先带头的是沈氏,她直接捐了五千两银票。
  五千两不少,可若是用来酬谢人家救相府全家性命,那就显得微不足道。
  谁敢说相国府的主子们性命不值五千两?
  第二家上门的是王御史家,王夫人亲自来的,也是五千两,还带来了王老夫人的三千两。
  王老夫人当日没去皇庄,她的这三千两是捐给慈善堂,让叶桢用来行善,为谢世子攒功德。
  老人家还没从谢世子的牺牲中走过来,这些日子人都是蔫蔫的。
  王夫人孝顺,日日跟前伺候,因而才来晚了些。
  叶桢记挂王老夫人,让饮月将账册记好,就打算和王夫人一起去看望王老夫人。
  只人还没出门,萧家来人了。
  来的是萧佐和他的母亲。
  萧夫人亦是拿了五千两银票,另加一个小匣子,“郡主莫怪,佐儿见郡主心切,那日拿错了匣子,这个才是要送给郡主的。”
  说罢,她抬了抬下巴,让人打开了匣子,是块上等暖玉。
  那姿态像极了施舍。
  叶桢还没开口,王夫人先怒了,“萧夫人慎言,郡主与令公子不熟,萧夫人这话平白叫人误会,有损郡主名节。”
  萧佐拦车送礼的事,她也听说了。
  都是千年的狐狸,萧佐这举动她脑瓜子一转,就明白是为了什么了。
  故意让人误会他们的关系,好坏叶桢名声,逼叶桢不得不嫁。
  但萧家为什么要娶叶桢,她倒是一时没想明白。
  还是老爷帮她分析了。
  萧家虽是国公府,但爵位到这一代就没了,萧国公都快七十了,底下子孙没几个有出息的。
  萧国公又是个爱挥霍的,将个姨娘宠上了天,如今府上早已是空架子,这些年全靠女人们的嫁妆补贴家用。
  等老国公一蹬腿,萧家差不多也能退出权贵权了。
  而叶桢是陛下亲封的郡主,背靠忠勇侯,又有钱,在萧家看来可不就是香饽饽。
  就是太上不得台面,想娶人家,还妄想用那一两的簪子糊弄人家。
  丢了脸,倒是会来找补了,可说的话却实在令人讨厌。
  果真一代不如一代,就这样的还肖想叶桢,就算叶桢答应,侯府和她家老太太都不会答应。
  萧夫人本就不愿儿子娶叶桢,是被公爹婆母逼着来的,被王夫人这样说,脸当下就沉了。
  “一回生,二回熟,郡主与我儿见了多次,早已是朋友,郡主还没说话呢,王夫人可莫要多事。”
  萧佐适时将盒子递给叶桢,神情缱绻,“这是我亲手刻的,最适合女子佩戴。”
  他是真看上叶桢这脸了,他也打听过了,叶桢还是处子之身,倒也不是不能娶。
  萧夫人也对叶桢道,“郡主时运不济,新婚丧偶,我儿心慈,怜惜郡主寡居不易,他素来又是个福气好的,你们若能成,我儿必定会福泽郡主,往后你们和顺富贵。”
  在她心里,叶桢侥幸得封郡主,但到底出身不明,是王氏偷来的野孩子。
  又是乡下庄上长大,能有什么教养,将来娶回家,指定还要连累儿子被人取笑。
  所以她故意提叶桢寡妇身份,以此打压叶桢,也抬高萧佐头婚的优越感。
  叶桢怎会听不懂她的话,淡淡看了眼萧佐手里的匣子和婢女手中银票,没接。
  “皇庄相救一事,萧家已经谢过,一两银子也已登记在册,没必要再谢一次,因本郡主不会再救萧家第二次。”
  叶桢笑了笑,“我家舅母说得对,我们不熟。”
  萧氏觉得叶桢那话就是说,他们萧家所有人的命,只值一两。
  虽然她也不舍得一下子送出去五千。
  奈何街上的事,实在有失萧家颜面,听闻沈氏送了五千来,公爹婆母逼着她也拿出五千补救。
  可萧家公账根本拿不出五千,最后还是她从嫁妆里拿了两千,又让婆母和几个儿媳各出了点,凑齐五千。
  叶桢不要,她自然高兴,但叶桢的话却叫她很生气。
  “郡主莫要不识好歹,我儿看上你,是你的福气。
  你身为郡主,得封地,受万民供养,抵御叛军乃职责所在,却挟恩图报,以此敛财,也不怕传出去不好听。”
  王夫人气笑了,撸起袖子叉腰挡在叶桢面前,“你脑子没病吧?
  不是你儿子上赶要谢郡主救命之恩?不是你儿子求着郡主收他的谢礼?
  还装出一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架势,好似其他不答谢的,都是忘恩负义之辈。
  感情你们就是拿那破簪子装装样子,拉踩其他人家,给自己家博名声啊。
  如今看人家实打实送谢礼,你又不愿被比下去,拿着不知道哪里凑来的银票,搁这羞辱谁呢?”
  王氏就爱打抱不平,何况叶桢还叫她一句舅母呢,她能看着小辈被欺负?
  她是真气到了,也知今日还会有人上门,因而嗓门超大。
  但却不提萧家欲娶叶桢之事,免得坏了叶桢名节,只说萧家拉踩其他府邸。
  萧氏没什么脑子,但也知王氏用意,外头已有人对儿子不满,若这些话传出去,那些不情愿答谢叶桢,又不得不答谢的人,必定恨死她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