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 第100节
作者:
希昀 更新:2025-09-16 10:12 字数:4291
明怡也起了几分兴致,绕过人群,探头看向那个盒子。
只见沈燕小心翼翼将锦盒里那件白袍子给捧出。
明怡瞅了一眼,只觉领间纹路有些眼熟,下意识伸手去翻,不料沈燕慌忙躲开,嗔了她一眼,“你别碰!”
明怡被她唬了一跳,“怎么碰不得?一件衣裳而已,不至于碰了就碎了。”
沈燕不惜得说她,目光移至谢茹韵身上,解释道,“你记得我曾与你提过,除夕夜,蔺昭哥哥一人挑下肃州军十八悍将的事?”
谢茹韵神色郑重颔首,“我记得。”
沈燕往怀里的袍子努了努嘴,“当年他穿得便是这件白衫,郎艳独绝,世无其二,这袍子被他扔在擂台一角,是我捡来的,衣裳还沾着西风烈的酒香呢,不瞒你说,我至今未曾下过水。”
就着这句话,剜了明怡一眼,“所以才不叫你碰。”
“………”
明怡看着那件衣裳,嫌弃地错开几步。
第68章 相认
那厢谢茹韵已喜笑颜开地将衣裳接过, 重新塞入锦盒里,忙不迭将之合上,随后交给身后的丫鬟, 生怕沈燕反悔似的,“多谢你了, 这份厚礼无以回报, 总归往后有我谢茹韵在的地儿,一定罩着你沈燕。”
沈燕眼巴巴望着那锦盒,不舍地将视线收回, “得了吧,就你那点本事,咱俩谁罩着谁还两说。”
好似为了安抚自己, 她又装出一副大度的架势, “其实蔺昭哥哥的衣裳我家里还有两件, 不然我也舍不得匀一件与你。”
谢茹韵一时不知说她什么好。
陆陆续续又有人赠了贺礼,谢茹韵都客气地收下,最后见明怡一直杵在那没动, 扬声道,“仪仪, 今日是我的好日子, 你送我些什么?”
不等明怡说话, 青禾先一步往前, 从兜里掏出一样东西递给谢茹韵,“呐,这是我和我家姑娘给二姑娘的寿礼。”
这是一个小小的礼盒,看个头并不大,谢茹韵接过, 好奇打开瞄了一眼,是一枚闪晶晶的金锭,看工艺明显出自内廷,所以这是将御赐的宝贝送了她?
“就这?”谢茹韵不满意,瞪了明怡一眼。
明怡无语凝噎,上前指着方才那堆锦盒道,“怎么,银子不比那些吃不着摸不着的玩意儿好?”
“你懂什么?”谢茹韵白了她一眼,隔着长条案抬手拽住她,将她拽至后方游廊一角落,低声斥她,“仪仪,你太不够意思了,旁人绞尽脑汁搜罗他的东西赠我,你倒是好,拿一锭金子打发我?你什么身份,你那儿的哪样不比他们给的贵重?”
言下之意明怡手里肯定不缺李蔺昭的遗物。
明怡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我手头就我哥哥留下的双枪莲花,那玩意儿你要不?”
“我告诉你,你还别嫌弃,这是我最后一锭金元宝,换做旁人,我还不舍得送呢。”
谢茹韵嗫着嘴娇嗔她一眼,丢开她往回走,明怡追过来,绞尽脑汁劝她,“那衣裳你扔了,也不嫌味儿。”
谢茹韵没好气道,“我闻过了,没有。”
“你马上要成亲的人,拿着别的男人的遗物像什么话,你把它给我。”
“你这么喜欢衣裳,我脱一件给你,我身上这件是裴府掌针娘子的新品,工艺外头可没有,你也能穿。”
“你再废话,我把它转赠给裴萱?”
明怡倏忽闭了嘴。
不一会梁鹤与到了,大包小盒送了一堆,且件件拿出来价值不菲,大家伙笑他,莫不是将府上库房搬了来,梁鹤与笑而不语。
快开席前,门前宽道忽见一列侍卫骑马而来,很快将府前给围住,将闲杂人等给驱离,紧接着四名内侍高举仪仗至门前驻足,分列两边,面南侍立,十几宫人簇拥一辆宫车缓缓停下。
谢家诸人闻讯,纷纷迎了出来,立在阶前跪下,“臣等叩请公主殿下金安。”
不多时,车帘由人掀开,七公主携着一老态龙钟的老妪下了车来。
谢礼等人目光落在那老妪身上,皆是一震。
此老妪身着一件深湛色的缂丝褙子,拄着一方拐杖,额尖覆着一块素面抹额,那张脸早已瘦得只剩皮包骨,两颗发灰的眼珠嵌在那瘦骨嶙峋的脸上,恍若蒙了一层尘,即便如此,那一身却干干净净,立定时有如一颗遒劲的老梅,不失风骨。
正是李襄之母,李老夫人。
整整三年,这位君侯府的老安人该是一次门也没出,今日却驾临谢家,很令谢礼动容,连忙下阶来迎,躬身长揖,“老太太大驾光临,谢府铭感五内。”
李老太太眼神模模糊糊,已瞧不清对面人的面目,却通过声音能辨出方位来,朝谢礼笑道,
“当年圣上赐婚李家与谢府,结了这段善缘,可惜我们蔺昭没有福分,没能迎娶茹韵过门,我这心里头一直很遗憾,今日替我家蔺昭,特来做个了结。”
模样虽消瘦不堪,开腔却极有中气,一字一顿,无端叫人心生敬重。
谢礼感激往里一比,“老太太请。”
七公主搀着老人家跨过门槛,门庭内的贺客纷纷注目,神色里多少带着钦佩好奇惋惜,却又顾念着李家的罪名,不敢上前寒暄,只无声拱袖算是行过礼了。
老太太也不介意,随着谢礼往堂上走。
正厅廊庑下,谢茹韵及谢夫人等女眷已闻讯赶过来,先给七公主行了礼,定定看着颤巍巍的老人家,均红了眼。
“老太太,何德何能劳您大驾。”
李老太太常年深居简出,连皇后做寿都不露面,今日却为她而来,谢茹韵心里如下油锅似的,感激涕零。
这些年谢茹韵时常去李府探望,老太太与她感情其实很要好,冲着她露出几分怜爱,“今日是你的好日子,我岂能不来,再说,你父亲前不久替肃州军平反,我今日过府,也是有相谢之意。”
身侧的谢礼惭愧道,“这是分内之职,不敢当老太太一个谢字。”
老太太没说话,只是行至台阶处时,拐杖没拄稳有些打滑,眼看人要往前栽,忽的一只极为有力的胳膊伸过来,稳稳扶住了她。
老太太心神一震。
眼前那道身影无比模糊,只能辨出个大致的轮廓,身形是陌生的,身量似乎更高了,扑鼻而来的气息也干干净净,没有半丝酒气,可人的直觉有时就是那么玄妙,老太太本能觉着是她,不由自主反手去握她,摸到一半意识到场合不对,又生生克制住,任由她与七公主掺着,蹒跚往前去。
“哪里,老身替肃州军三万男儿谢首座大人恩情。”
谢礼苦笑不已,腰弯得更低了,“害肃州军蒙冤多年,谢某失职。”
老太太不再多言,而是紧紧拽着那只手臂,来到主位落座。
面朝前方,铿锵道,“诸位,我今日来一是贺谢家小女芳诞,二呢,也是想当众说明白,茹韵与蔺昭的婚事早已解除,还望茹韵能放下心结,寻个如意郎君,早日过顺遂日子,也好叫我家蔺……心。”
她说到最后二字,重重握了握明怡的手腕,尾音近乎发颤。
谢家诸人忙哽咽道是。
老太太言尽于此,不再多留,便起身要去后院。
时值正午,谢家招呼客人开席就座。
谢夫人与谢茹韵迎着七公主与老太太去后院上房。
期间行至垂花门附近,明怡不得不松开老人家去花厅吃席,老太太与七公主则被迎进正院的上席坐着,可惜没坐多久,老太太便借口如厕邀谢茹韵将她领出,行至转角,她牢牢钳住谢茹韵,
“茹韵,方才扶我的是她吗?”
谢茹韵真没料到老太太这般敏锐,回想方才二人对面相逢而不敢相认,心酸地滑下一行泪珠,掩唇道,“……
“快,带我见她!”老太太声线都在颤抖。
“好!”
谢茹韵果断领着老太太去自己的闺房,又吩咐心腹丫鬟去请明怡,明怡交待青禾打掩护,迫不及待跟着那丫鬟往谢茹韵院子去。
行至穿堂,但见偌大的绣苑静谧无声,只谢茹韵一人期期艾艾立在廊下,早哭成了泪人儿。
“仪仪,你快进去,快进去……”
思及她们祖孙多年未见,谢茹韵心痛如绞,连连往里指。
明怡视线往正屋移去,心跳也隆隆,恨不得施展轻功飞进去,却还是兀自克制住情绪,朝她镇定点头,大步掀帘进了屋,明间空无一人,越过博古架,只见里面暖阁的罗汉床上枯坐着一道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熟悉的是她确认那是她嫡亲的祖母。
陌生的是多年未见,老太太模样早已大变,哪有当年半分矍铄风采。
明怡方才在正厅就不敢认了,看着祖母瘦到这个份上,只觉心口突突一阵狠疼,疼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泪水不知不觉模糊了视线,酸楚滚过喉间,她强自咽下,郑重地来到她跟前,掀开衣摆,跪了下去。
“祖母,孙儿来迟了!”
老太太听见这道熟悉的嗓音,强装许久的镇定终于在这一瞬间破了功,迫不及待张开双臂,哑着嗓唤道,“我的儿,快些上前来!”
明怡挺直腰板往前,用劲扑在她怀里,老太太扔开拐杖颤抖着搂抱住她,不敢置信地抚着她后脑勺,“真的是你吗,我的孩子,你还活着?”
明怡哽咽回道,“是我,没错。”
嗓音始终铿锵坚定。
没错,是她的娇娇儿。
老太太纵声大哭,这回将她搂得更紧,似要摁在心口,怕再度失去,“我的娇娇,祖母为你哭瞎了眼,老天爷终究是不负我,将你送了回来。”
祖孙俩狠狠抱住哭了一场。
半晌哭得力竭,老太太才舍地松开她,将她从怀里拉了出来,粗粝干瘦的指腹慢慢覆上她的面颊,先是摸了一手的泪,替她将泪拭干,“祖母养了你这么多年,还是头回见你哭,我有心将你养娇气,偏那混账要将你送去莲花门,叫你吃那等苦。”
老太太嘴里的“混账”,自然是李蔺仪之父李襄。
明怡失笑,忙替自己爹爹辩驳,“真的不怨爹爹,是莲花门的人相中了我根骨清奇,非要收我为徒,又以将双枪莲花撤出边关为要挟,迫得爹爹答应将我送进去。我呢,越学越上瘾,此生不悔入师门。”
莲花门收徒极为严苛,五位长老为了寻到合适的接班人,寻遍大江南北,层层选拔挑出最出色的弟子,倘若根骨不合格,心性不够坚韧,是宁缺毋滥。
她与莲花门大约是有天生的缘分,无意相逢,一眼被对方相中。
老太太知道说不过她,丢下这个话茬,指腹慢慢往上,好似攀住了一个发髻,神色倏地便亮了,失声道,“仪仪,这是梳了发髻?嘿哟,这是一支簪子吧……”
老太太稀罕极了,一点点在她发梢髻尾描摹,从簪子摸到别在发髻上的珠钿,再至耳珠处那颗珍珠耳钉,笑得见牙不见眼,又从发髻摸到她肩头,恍惚摸到了一点真章,高兴地问道,“莫不是穿了裙衫?”
明怡看了自己衣摆一眼,窘着一张脸解释道,“就是件月白的圆领窄袖袍子,胸前绣了一团花,镶着竹纹边儿,穿起来利落大方,并不繁复。”
老太太怜爱地抚着她的面颊,模模糊糊地望着她眉眼,喃喃开口,“一定很好看,带出去,定是上京城最俊俏的女……
“就是可惜,祖母瞧不见了。”
第69章 捎上双枪莲花,今晚劫人……
老太太又往她身上乱摸一气, 摸到那瘦韧的腰身忽然想起什么,忙松开她,往怀里藏着的香囊一掏, 翻出一个粉嫩的荷包,高高兴兴塞给她,
“宝儿, 这是祖母给你绣的荷包,里头有我在大相国寺求来的平安符,我们宝儿系在腰间带着, 可好?瞧,你平安归来,可见大相国寺的菩萨是灵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