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作者:初点点      更新:2025-09-16 10:50      字数:3624
  
  菜上了一半,宴席尚未结束时,白玉麟突然站起身,走到了主位,向雍王行礼。
  他声音高且急:“王爷,我是阿宁的舅舅!”
  众人都看向他。
  戏台上恰好青衣唱文戏,咿咿呀呀,不太吵,故而他说话的声音,骆宁这厢都听到了。
  她与不少女客都伸头去看。
  骆崇邺已经不悦。
  “……我想带我妹妹回余杭。湖州的钟神医,医术了得,不过他不肯外出治病,都要亲自去他的湖心小岛求他。
  我妹妹的病尚有药可依,她一直念叨着要回去。侯爷不同意,说没有这个规矩。
  求王爷怜悯您岳母,帮着说说情。我带了她回去,治好了病再送回。”白玉麟一口气说。
  骆崇邺向雍王赔笑:“王爷,我这便请他下去。”
  雍王眼眸微动。
  他摆摆手:“这是阿宁的舅舅,也是我长辈。”
  白玉麟诧异看向他,又看骆崇邺。
  “岳母的病如何?”
  “沉疴难愈,只得静养。大夫都说了,别折腾,安心养着,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雍王看向白玉麟:“湖州的神医,真有希望治好岳母?”
  白玉麟急忙答:“是,他医术了得!”
  骆崇邺却不同意:“侯爷,没有这样的规矩。侯府事忙,我也不能陪内子去治病。”
  白玉麟保证:“我带着她,不用妹婿操心。”
  雍王沉吟:“这是家务事,本该你们自己商量……”
  他话还没说完,坐在旁边的骆宥,已经站起身。
  少年人虽然长高了个子,可肩膀单薄,十分文弱。
  “不可!我娘经不起任何车马劳顿。有个万一,舅舅担不起责。舅舅如此自私,只顾自己,不顾我们骆家。”
  他的嗓音清亮了很多,中气又足,说话穿透力无比强,盖住了戏台上的声音,女客那边也听得一清二楚。
  骆崇邺似左右为难。
  骆宁静听。
  雍王与骆崇邺低声说了几句。
  骆崇邺便叫一个倒酒的丫鬟,去趟女客席。
  片刻后,丫鬟回来,高声回禀:“老夫人说,人命关天,比什么都要紧。要是舅老爷能有办法治好夫人的病,就让他带夫人回去吧。”
  雍王:“规矩就放放,治病要紧。”
  骆崇邺只得松口。
  此事当着所有人的面,终于落定。
  很快,盛京城都知道:第一,王妃的母亲还没死;第二,白氏病重,她兄长大闹骆家,非要带她回余杭。
  骆家众人反对,却碍于人情和面子,只得答应。
  将来白氏死在路上或者死在余杭,都跟骆家无关,是白玉麟的责任。
  小小插曲,无人敢当场议论,事后肯定要说的。
  结束后,骆宁与雍王回府。
  “王爷,我爹爹自作聪明,利用了您。”骆宁很是歉疚。
  白氏与邱士东私通之事,萧怀沣都知道。骆宁没瞒他,把什么都告诉了他,他还叫骆宁别心慈手软。
  所以,白玉麟的目的,萧怀沣很清楚。
  白玉麟是白氏家主,他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本身又市侩,他不可能抢这么大的担子。
  是骆崇邺逼得他站出来,主动接过镇南侯府的烫手山芋。
  白氏肯定会死。
  她的死,经此一闹,全是白玉麟的责任,把骆家摘清。
  萧怀沣是被利用了。
  “无妨。侯夫人也是你的心病,能解决掉,你也安心了。”萧怀沣说。
  他从不讲“孝道”那一套。那是用来约束百姓的。孝,便是忠。
  萧怀沣信奉“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三日后,白玉麟租赁了一条大船,带着白氏南下。
  骆崇邺相送。
  骆宁与萧怀沣乘坐马车,从另一条路,赶去了通州的码头;车上还有骆宥。
  骆宥把什么都告诉了骆宁。
  这是他与大嫂的谋划。骆宥的办法比较激进,大嫂不同意,她把骆崇邺算计进来。
  骆崇邺果然更想白氏死。
  “……我怀疑人已经没了。”骆宥说。
  他没什么感觉,却偷偷拿眼睛看骆宁,怕她难受。
  白氏只要出府,就是死。骆崇邺不可能放任她离开。
  白玉麟必须做这件事。
  他是白氏的兄长,又是她和邱士东私通的帮凶。不管是侯府还是雍王,都饶不了他。
  白家是余杭大族,阖族几百人,白玉麟不担责,全家遭殃,他是真的怕。他顾虑太多。
  只要承担骂名,而不用被问责,他知道怎么选。
  “阿宥,你以为我们去通州码头做什么?”骆宁语气幽静,“我们去烧一炷香给她。”
  骆宥:“……”
  萧怀沣端坐,静静看一眼她。
  白玉麟的马车入了夜才到,骆崇邺也跟着;骆宁等人稍后一步,马车停靠在暗处。
  看着众人忙忙碌碌收拾,又把一个大箱笼抬上船,还假模假样搀扶一个包裹得很严实的女人,冒充白氏。
  骆崇邺表情轻松。
  白玉麟肩背佝偻,又胖又颓靡。
  大船从岸上离开。
  骆宁烧了纸钱,又点燃香,冲着大船远去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娘,生恩已还。人死万事空,我们与你的恩怨,就此了结。下辈子,别做这样的冤家。生生死死不复见。”骆宁轻声说。
  骆宥听了她的话,也慎重磕了三个响头。
  骆宁站起身。
  运河宽,河边的风潮湿又冷,骆宁不自觉打了个寒颤。
  也许是白氏的鬼魂,在他们耳边咆哮。
  白氏肯定不甘心。
  可无所谓,鬼什么都做不了,比河风更轻。
  骆宁抱着胳膊。
  萧怀沣解下自己的风氅,披在她肩头。
  骆宁抬眸看一眼他。
  有月,夜色不算浓,他眉目在夜穹之下深邃,无半分情绪。
  他是这个世上唯一知晓骆家所有秘密的外人。
  他也是骆宁的主子、她的前途。
  “多谢王爷。”
  “别难过。”萧怀沣道。
  骆宁道是。
  坐在马车里,骆宁放空思绪。白氏死了,那些恨都消失了般。
  骆宥见她一直沉默,问她:“大姐姐,你想什么?”
  骆宁:“我在想,她到死都没有偏爱过我。”
  父母缘的空缺,一直都在,哪怕尽力去忽略,骆宁也知晓自己身上有个洞。
  在寒冷的日子,冷风就会从这些洞里,往她心上钻,叫她刺骨颤栗。
  也许将来某一天,她能得到更多,慢慢把这个洞填上。
  也许一辈子都在,直到她百年临终时,还在想父母这辈子都没在意过她。
  她不知道。
  白氏一死,前债了结,所以在这个夜里,骆宁有些空虚。
  第213章 王爷难成眠
  马车回去。
  从盛京城到码头,约莫一天路程。没什么急事,萧怀沣吩咐不用赶夜路,在小镇客栈歇脚。
  客栈里外都是雍王府侍卫,做普通随从打扮。
  三人下了马车,侍卫提前叫店家准备好了宵夜。
  “……王爷,我有件事想跟您说。”骆宁突然开口。
  方才在码头,可能是寒风冻了,也可能被鬼魅魇着,骆宁生出一种“人生无趣”的沮丧。
  直到半碗热汤面下肚,她又恢复斗志。
  很多事要操心。
  “说吧。”萧怀沣一边吃面,一边回答她。
  声音平稳。
  “我想让阿宥从春山书院离开。”骆宁道。
  骆宥和萧怀沣从面碗里抬头,一起看向她。
  “我知晓春山书院不错,将来有机会踏入麓山书院。可麓山书院是裴家的,我想阿宥能清净念书,不受琐事干扰。”骆宁说。
  远离裴氏,是骆宁所虑之一。
  她之所以这么决定,还因为雍王登基后会开科举。
  到时候,书院的举荐就没那么重要,各凭本事。当然,书院的学子们还是占优势,因为他们的学识更扎实。
  骆宁是希望弟弟做文官。
  想要振兴门庭,武将的路更难走。
  手握重兵的,除了雍王自己,就是他大舅舅,以及郑皇后的亲叔叔申国公。
  ——将来,一个是他母舅,一个算是他外族,没有太多机会给骆宥。
  反而是文臣,不少人被破格提拔,比如说不到三十岁的丞相谢筝庭。
  骆宥又不讨厌念书,这条路他走得通。
  他没必要守在书院。
  他的丫鬟春芝是死在春山书院门口的。
  骆宁有时候想想,若是她遭遇这件事,每次进出书院,心口都会疼一下。对骆宥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折磨?
  他懂事,知晓机会难得,又盼着出人头地,将来不再受人欺辱,故而什么都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