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作者:初点点      更新:2025-09-16 10:51      字数:3635
  
  想了想,又道,“可能像我二舅,身上有文人的柔软和酸腐气。”
  骆宁:“……”
  崔正卿又给家族抹黑了。
  “宫里几位公主,只静乐公主及笄了。如今内廷风波四起,我有些担心她还是难逃被牵连的命运。”骆宁说。
  萧怀沣:“阿宁,母后会考虑的。若她没考虑到,便是不重要。”
  又低头,深深看向她,“不是你的责任,就不必背负在身上。一个人的坚强,不单单是承担自己的责任,也是要避开不属于自己的重担。”
  骆宁一怔。
  她细品这句话,点点头:“是,我懂了。”
  静乐公主的前途,是太皇太后、太后她们操心的,轮不到骆宁去思考。
  多情的人,也是软弱的人。看似什么都想要管,却又什么都管不了。
  马车回到了雍王府,已经深夜。
  夜穹澄澈,城里又有烟花,这样的热闹会持续到正月十五。
  骆宁便说:“今年的元宵节,咱们去看灯王?去年的灯王,我愣是挨到了盂兰盆节才看到。”
  一般而言,一年的灯王会在元宵节展示;而后两个需要点灯的大节,也只是把元宵节的灯王搬出来应景。
  今年是骆宁重生后第三个新年了。
  第一年的时候忙着内斗,第二年缩在家里待嫁,也许今年可以赶个元宵节的热闹。
  其实做鬼的时候,看过无数次的热闹。
  可人和鬼不同。鬼摸不到、闻不到,在热闹里,又在热闹外。
  “这几日不忙,我再替你做个小号的灯王。”萧怀沣说,“正好再练练丹青。”
  骆宁:“不忙?郑家的事……”
  萧怀沣握紧她的手,“这些交给幕僚们去应对。”
  骆宁很识趣,没有扫兴:“那我等着,上次那盏花灯就很漂亮。”
  马车回到了雍王府,夫妻俩一路说说笑笑进了内院。
  翌日,很多人下拜帖,要来给骆宁拜年,骆宁一概拒绝了。
  萧怀沣也拒绝了各处的拜会,陪骆宁回娘家。
  “阿澜,你今日也回娘家。年礼外院已经备好了。”骆宁说。
  崔正澜应是。
  陶伯也准备好了骆宁回去拜年的年礼,极其丰富。
  萧怀沣还特意准备了一杆长枪,送给骆宥。因此物算是武器,不好放在年礼的单子里,是周副将从角门直接送到骆宥院子里的。
  骆宥高兴极了。
  骆崇邺由人搀扶着,勉强可以下地,但说话不算清晰。
  很快,骆崇邺就累了,被搀扶着回去休息。
  骆宁在娘家度过了很舒服的一天。
  她陪着祖母说话。
  庶妹骆宣、堂妹骆宛都回来拜年了。
  她们俩皆有身孕,骆宣肚子大一些。
  骆宁也瞧见了骆宣的丈夫。相比较骆宛的丈夫,骆宣的这位木讷些。模样不丑,只是很拘谨。
  “你能在年初二赶回来?”骆宁问骆宣,“双身子的人,经不得颠簸。”
  “我们除夕守岁之后,就直接出发了,路上走得慢。”骆宣笑道,“等明年有了孩子,未必还能赶回来。”
  家里没了白氏,骆崇邺又不管事,骆宣一定要回来瞧个热闹,看看当年捆住她脖子的绳子全部断掉后,侯府是什么样子。
  果然好!
  处处都好。
  就连那些讨人厌的管事婆子们,面容都慈祥了很多。
  因家里热闹,骆宁和萧怀沣吃了晚膳才归。
  一连两日都尽兴,就把除夕夜的不愉快忘到脑后。
  正月前几日,骆宁很忙。
  雍王府初五设宴。在这之前,骆宁也需要各处赴宴。
  每家的宴席都繁盛喧闹,每次都要提到郑玉姮。
  初四是福清大长公主府的春宴,骆宁进门时,世子夫人亲自迎接她。
  没瞧见宋明月。
  骆宁还问。
  “……她待嫁,不叫她出来见客,安心关在院子里做针线。”世子夫人笑道。
  骆宁笑了笑。
  宴席上,还是说郑玉姮。
  “听人说,郑家把太后娘娘陪嫁的丫鬟,就是叫蝉夏的姑姑,遗体接了出来。她病死了。”
  “一个蝉夏,一个是当年的朝槿,太后娘娘最器重的两个女官,都没了。”
  “申国公府也是今日的宴席,听闻撤了。只勋国公府初六办。听说申国公夫人病倒了。”
  “太后娘娘又不是申国公夫人亲生的。这么说起来,郑家也挺复杂。”
  也有人向骆宁打听。
  骆宁一向不会在任何宴席上乱说话,她推说自己不太清楚,避开了话题。
  第414章 机遇又送上门
  转眼到了雍王府的宴请。
  这次,骆宁让大家过足了看热闹的瘾头。
  她把崔正澜带在身边,领着她待客,介绍“崔侧妃”。
  却没有见郑嘉儿和裴妤。
  “裴妤已死”的传闻,说了好些日子,只是无人证实;“郑嘉儿残疾”的消息,也说了大半年。
  骆宁这招,等于坐实了这些流言蜚语。
  她也是把雍王府跟郑家、裴家划清了界限。
  光这么一件事,足以叫众人津津乐道整个正月了。
  “……一切都按王爷的意思,把消息放了出去。”晚夕,散场后骆宁很累,换了家常衣裳,依靠着引枕和萧怀沣说起今日种种。
  她斜歪着,像是骨头都脆了,坐不起来。
  丫鬟端了燕窝给她。
  “这么累?”萧怀沣接过来,想要喂她,骆宁急忙坐正了。
  “我自己喝。”她说。
  又道,“我倒也不是很累,只是头饰太沉了,脖颈酸得厉害。一年中,也就进宫拜年和正月春宴需要盛装。今年熬完了。”
  萧怀沣:“……”
  骆宁慢慢喝完了燕窝,萧怀沣又端茶给她漱口。
  燕窝里放了冰糖,骆宁感觉自己缓过来几分,说起今日种种。
  “……阿澜差点跟我闹。”骆宁说。
  萧怀沣蹙眉:“她闹什么?”
  “她初二回娘家,看到了她哥的麒麟马。”骆宁笑道,“她形容的时候,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恨不能抢夺之。”
  萧怀沣:“……没出息。”
  “马场还有好的吗?”
  “去年有五匹不错的马驹,只是还没有训练出来。品相不比麒麟和玉狮子差。她要是能撑得住不死,明年就可以去挑一匹。”萧怀沣说。
  骆宁:“……”
  谁说做侧妃比上战场轻松?
  崔正澜一直想去戍边,殊不知她早已身处战场却不自知。
  “我同她说,叫她好好表现,别惹事,也别惹王爷生气,明年小马驹长成了,她第一个去挑。”骆宁说。
  萧怀沣并不是这个意思。
  不过,骆宁想做人情,他睁只眼闭只眼,微微颔首:“听王妃的。”
  到了正月初七,胡太太、窦太太带着自家女眷,一起来给骆宁拜年。
  这是初五春宴的时候约好的。初五那日太忙了,骆宁没顾上和她们说话,特意叫她们初七单独来吃饭。
  胡太太又把顾湛带上了。
  澄砚窦家来了三位太太,连连夸胡家的姑娘们漂亮。
  胡太太胖胖的,却也看得出眉目清秀,年轻时肯定是个美人;她的三个女儿、顾湛,一个赛一个精致,眉目如画。
  尤其是顾湛。
  她又丰腴了三分,脱了“瘦骨嶙峋”感,初具风华,人人都要赞她容貌绝俗。
  胡太太与有荣焉。
  私下里,胡太太有话和骆宁说。
  “王妃,能否麻烦您一件事?”胡太太态度诚恳看着骆宁。
  骆宁:“你先说来听听。”
  “我们与顾家议亲,当家的去了北疆。我去了趟顾家,顾家老爷子、老太太说,一切照旧俗来,照常议亲。
  只不过,顾家老太太说了,要接回顾湛。待嫁姑娘,肯定不能住在胡家,有损顾家声望。
  可您也知晓,顾家什么样子。阿湛这么一回去,还不知他们如何待她。顾院判的手,总伸不进内院。
  盛京城里的大族,规矩多,折磨人的手段也多。我是一万个不放心送阿湛回去。”胡太太说。
  说到这里,她眼巴巴看着骆宁,后面的话有些难以启齿。
  骆宁:“您是希望我把五小姐接到王府待嫁?”
  “是。”
  “可以。”骆宁说。
  胡太太大喜过望,就要跪下给骆宁磕头。
  骆宁没等她跪下去,搀扶了她:“别同我客气。”
  这些“小恩小惠”,骆宁还是愿意给胡家的。她要结善缘,不管将来她在何方,她的弟弟、她的家里人都在盛京城,需要人脉。
  “你看何时去接?”骆宁问。
  胡太太:“过完正月,您看行么?我们打算把婚期定在六月。六月当家的应该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