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作者:
初点点 更新:2025-09-16 10:52 字数:3622
“他安全吗?”
“他很好。若有不对劲,自然就有消息。他外出是制造郑霆绑架他的假象。目前大理寺还在拖延着审郑霆的案子,正卿不能露面。”辰王说。
“那表弟需得再过一年半载才能回来。”骆宁道。
萧怀沣看一眼她:“怎么总是问他?”
骆宁笑了笑:“咱们几个人,很沉闷。”
特别是最近。
骆宁喜欢听表弟插科打诨,说些趣话。
看他挨打都有趣——当然这只能娱乐她,表弟自己是不想挨打的。
三哥寡言、萧怀沣少语,骆宁与他们用膳都觉得气氛压抑。
“等事情忙好了,叫他早些回来吧。”萧怀沣对辰王说,“今年的芍药、牡丹开得都很好,没瞧见他簪花,的确像少了些什么。”
辰王:“等他真簪了,你又要骂他。”
“骂他是应该的。我又不会满大街寻个人去骂。”萧怀沣说。
骂他,都是他的荣幸。
辰王失笑。
这日夜里帐内,萧怀沣用力吻着骆宁。
他几乎精疲力竭折腾着她。
“阿宁,我怎样才可以让你不沉闷?我是个很无趣的人,是不是?”他问。
骆宁晕晕乎乎的:“不是这样算的。”
“那怎么算?”
骆宁没回答他,几乎累得昏过去了。
他的确沉闷,可骆宁不愿此刻扫兴。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他这样上进、专制的人,必定是稳重的。骆宁欣赏他优点,也要接受他的缺点。
缺点存在,无关痛痒,骆宁不愿意虚伪否认它,故而只是沉默着不答。
萧怀沣也没有再问什么。
朝堂上,气氛极其紧张。小皇帝又上朝了,被吓哭了好几回。
小孩子的哭声,与朝臣的争执甚至吵架声混合,让整个朝堂变得格外诡异。
郑家是怎么都不想让郑玉姮进宗正寺的,想要做最后拼搏,偏偏崔氏与裴氏等诸多朝臣,都压着。
他们也希望郑家先倒下。
还有两天,宗正寺的案卷就要整理完了,这个时候出了意外。
宗正寺卿被杀了。
他与朋友喝酒,在酒肆被卖酒女捅死了。
那卖酒女说他调戏她。
杀了人,卖酒女生怕要受酷刑,自己也抹了脖子。
此事一出,满朝哗然。
人人都知是郑家下手的,却又没办法。
宗正寺卿一死,要重新选人。朝臣的提拔也有规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定下的。
萧怀沣知道后,并没有大怒。
晚夕他回来,骆宁先给他倒茶,同他说:“这下,陆丞相应该知道如何站队了吧?”
“是。”
“怀沣,你知道郑家会刺杀宗正寺卿吗?”骆宁问。
萧怀沣:“知道,宋暮的情报窥探到了。不过我喜闻乐见,没有阻止。”
“陆丞相这些年是有些威望的,此举会激怒他,甚至会激怒麓山书院的那些学子们。”骆宁说。
宗正寺卿也是出身麓山书院。他们有裴氏的关系,却又与书院官员自成一派。
萧怀沣点点头。
郑家得罪了很多的人,刺杀只是饮鸩止渴。不过,却符合申国公的行事作风。
在北疆,阵前行刺,既可以乱军心,又可以让敌人失去大将,从而一败涂地。
可朝廷争斗里,这招是下下策。
郑家在做困兽斗。
越是这样挣扎,错得越多,最后一败涂地。
刺杀宗正寺卿是非常不明智的。这个时候宁可让郑玉姮先进宗正寺,低调隐忍。
如果真心疼爱她,她被废了,将来也可以用郑氏余威安顿好她;若是不在意她,趁机给她泼脏水,把所有事都推给她,置身事外。
两条路,都好过刺杀宗正寺卿。
郑家这个时候还没有明白,他们需要断臂求生。
既想要求生,还要保全中毒的臂膀,只会毒攻心脉。
必须取舍的时候,他们又不肯放手。
第451章 赏她一匹好马?
这个四月,风高浪急,没有半刻的宁静。
哪怕骆宁努力营造一切都很好的气氛,正院众人也很紧张。
流言蜚语会从各个角落漫进来,她们不聋不傻,自然听得见。
“申国公要是造反,城里会不会过兵?上次盛京城动乱,还是十几年前了。”尹嬷嬷说。
其他人更紧张了。
蔺昭便说:“他没办法造反。他手里虽然有麟符,却无法调兵。
他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办法用兵:第一,他本就在边疆,在驻军中一呼百应,顺便用个‘勤王’的名号,带着人打进京城;
二是自书我们王爷几条大罪,将他打成‘乱臣贼子’,跑去外地,借用一个亲王做傀儡,把他立起来,地方厢军投靠,再用厢军打进城。
这两条都不成。一则申国公就在京城,驻军他没办法调动,勤王也没名目;蒋王府‘败北’,各地亲王吓破胆,无人敢应和。哪怕应和了,厢军战斗力弱,而京畿营是崔将军执掌,兵马强壮、武器锋利,一个能打厢军十个。”
众人:“……”
桃叶:“蔺师父你说的啥?你简单说。”
蔺昭:“……”
孔妈妈做了点心,又沏了茶,端过来坐下跟她们闲话:“蔺师父你慢慢讲嘛,还挺有意思的。”
骆宁被她们一言一语逗乐。
蔺昭在内宅比较空闲,孔妈妈又很想听,她就说了。
骆宁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听蔺昭讲得头头是道。
大致就是蔺昭说的那些道理。
“……要是边疆有申国公的心腹,他会带人打进京城吗?”秋兰问。
蔺昭:“有可能……”
众人再次紧张。
骆宁便说:“王爷在北疆七年。虽然说申国公驻守日子更久,可他没有血亲在北疆。
王爷派了胡七山去北疆。他是马贼出身,你可知道边陲的马贼,就是万事通的意思,胡七山能掌控局面。”
一直不怎么关心、默默吃点心的顾湛也抬头。
“王爷派胡伯伯去边疆,就是提早防备?”顾湛问。
骆宁颔首:“战事有了苗头,就要先做准备。”
众人放下了心。
故而越聊越起劲。
孔妈妈觉得比听戏还有趣,要去再拿些果子来吃。
秋华说:“咱们王爷根本不怕申国公。”
“是怕的。因为怕,一直在做布防。如今真斗起来,也不是稳赢。”骆宁道。
众人再次精神一紧。
骆宁笑道:“对外别松懈,处处提防。”
看似挺累,可养成了习惯,往后对她们没有坏处。
众人应是。
晚夕萧怀沣回来,问骆宁今日在家里做些什么。
骆宁如实告诉了他。
“还好,蔺昭没把见识忘到脑后。”他道。
骆宁便笑道:“赏她一匹好马?”
“等她下次立功。”萧怀沣说。
无功不能领赏,这是他的规矩,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包括他自己。但骆宁除外。
“你答应了?”骆宁笑道,“那我告诉蔺姐姐,叫她好好表现。最近局势动荡,说不定真有她立功机会。”
萧怀沣点点头。
骆宁又问他:“今日朝堂上吵了吗?”
“还是那些事。”萧怀沣道。
郑玉姮暂时留在坤宁宫。
萧怀沣没有进一步动作,给申国公一种“他认输”的错觉,暂时麻痹他。
他细细把这些打算,说给骆宁听。
骆宁听得认真,偶尔说几句。
夫妻俩用过了晚膳,在庭院散散步,也是一边走一边说话。
宋暮却寻了过来。
他急慌慌进了内院,到处找人。他每次进内院,要么直奔临华院、要么直奔正院,对小径不熟,叫正院派个人带着他。
秋华自告奋勇,还好奇他包着的头巾。
不过,她学聪明了,没多问,只是暗中观察。
宋暮寻到萧怀沣时,没有多余寒暄,上前便说:“王爷,出了点事。”
萧怀沣看向秋华。
秋华很有眼色退后。
“王爷,我先回去了。”骆宁也道。
萧怀沣却拉住了她的手:“你不必回避。”
示意宋暮开口。
“裴家老太爷去世了。下午的事,裴家搭起了孝棚,已经在入殓,明日估计会各处报丧。”宋暮道。
萧怀沣沉默。
骆宁也沉吟:“宋先生担心麓山书院成为新的变数?”
“是。”宋暮如实道。
他们在对付郑氏,对裴氏、崔氏是纵容、拉拢的态度。尤其是对麓山书院,几乎不管不问,就是要学子们感念朝堂给的自由。
现在,裴家老太爷去世了,事情会是怎样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