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作者:不迁贰      更新:2025-09-18 09:41      字数:3276
  心中有淡淡的落寞,却也不声不响,只静静等候。
  黛玉起身,询问暗卫们修整得如何,又让宫人准备搬椅子到殿门外。
  待黛玉吩咐完毕,她才转过身,走到他面前,抬头望他:“只要能尽量减少宫中活尸,北静王便会自己出现。”
  裴石与她走到宫中的角落,黛玉一边道:“他用那种阴毒法子牵制京营的义军,便不会等到天亮他们重整旗鼓,定是会趁夜里拿下皇城,恐怕甚至会先想办法封闭宫门,我们还得替义军打开皇城。”
  二人避到殿侧僻静的角落,烛火摇曳,气氛反倒安静了下来。
  说着,她伸出双手牵住裴石的掌心,十指紧紧相扣,仿佛从这一握里才得到真实的心安:“我们终究避免不了正面迎上尸潮。我与你同去,只要那些王公愿意辅佐三皇子,你我也少一个敌人。”
  裴石蹙眉:“你陪着沅凌。我去把他提来杀便好。”
  “他心思深沉,身边守卫必然不像张才良那般松散,火中取栗不是易事,我不想让你处处涉险。”黛玉的声音柔和,却透着决意。
  裴石沉声:“我不同意。”
  两人互不相让,但黛玉的手并没有放,只是松了右手抬手揉了揉他的眉心,浅笑着没说话。
  哪个男人能抵挡女人的撒娇,更何况她已将一切布置停当,裴石向来拗不过她,这一次也注定如此。
  他只得退一步:“等我先清理殿外的活尸,你才能出去。身边还要有暗卫时刻陪着,不然这事你我都不要管了,我这就把你掠出宫去。”
  黛玉凝视着他,心头暗自一颤。他们所行之事,早已没有回头路,失败便是死路。
  她低声道:“裴石,我有些害怕。”
  裴石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只淡淡道:“你什么时候想放弃了,我就带你离开。”
  黛玉脚步一移,向前靠近,身子轻轻倚在他怀里。她没有抱他,只是用额头抵着他胸口,语声低低:“弃万事不顾,算话本里的私奔吗?”
  裴石怔了一瞬,发出一声轻笑,道:“你这样想,也可以。”
  黛玉抬眸凝望他,他敏锐地感受到黛玉的视线,两人距离实在太近,他稍微俯下头,脸上的笑意未退,哑声道:“别怕,我在。”
  黛玉是真的有点怕的。
  可看着他眸中的自己,心底那些恐惧与迷茫,似乎都被裴石历来对万事的不屑与冷傲一扫而空。
  无论从前风吹竹林的呼嚎,还是如今耳边活尸拍门的喧闹,他总是一副不过尔尔的神情。
  甚至,他曾不止一次说过,可以带她远走。
  “裴石……”
  黛玉定是被他眼神蛊惑。她微微踮起脚尖,却还隔着一线距离。
  裴石没有领会到黛玉无声的邀请,他只见黛玉唇瓣轻启,又欲言又止,便俯身去听:“怎么了?”
  他没听到回答,便被拉着堵住了嘴。
  那是个生涩的吻,带着一丝吃痛。
  黛玉头脑发热,几乎不知道自己方才做了什么,可裴石明白。
  他的手扣住她的后颈,收起了无所谓的伪装,郑重而克制地回应了她的青涩邀约。
  夜已过半,风雪压城,马蹄踏过尸血淋漓的宫道,黑甲兵列队逼近。
  冯紫英奉北静王之命,作为先锋领队在前。
  正殿前原本应是义军与活尸的喧嚣,如今却死寂一片。偌大空地上血流成渠,尸横遍地,不见活物。漫天雪屑卷起,白茫中只余血色与森寒。
  视线越过遍地尸首,中门大开的正殿前,一位身形单薄,姿容绝色的女子端坐椅上,侧畔宫人侍奉左右。
  正殿皇位前,本该争锋血战。
  冯紫英心头疑惑,士兵们也为这诡异一幕所震,止步不前。
  他曾听父亲神武将军说有前朝旧事。
  秦氏有开国护主之功,祖上承袭列侯累世不断,满门忠烈世代戍守北境。秦家除了能号令边城千军万马,最奇怪的是有一支暗卫专行刺杀奇袭之事。秦家暗卫皆戴罗刹恶鬼般的面具,父死子替,不被朝廷所控制。
  只是这秦家因叛国通敌而失边地,遭太上皇降罪祸夷三族。本是君王忌惮的存在,可秦家一旦消失,自此北境再不得安宁,兵荒民苦,直至今日百姓揭竿。
  从前在南山上簇拥于北静王身边的秦家暗卫,可如今,却护在殿前那女子四周。刀锋冷森,护卫森严。
  思及攻破宫门后,活尸涌入宫中如潮,,如今却横尸遍地而无一尸患,冯紫英心头骤寒。
  这般本该出现的血战如今偃旗息鼓,怕便是眼前人所为。
  冯紫英眼见此景,心神恍惚。
  宝玉素来不擅武斗,要寻人只得随军而来。见前队停滞,他策马靠近冯紫英。才要开口,冯紫英立刻抬手阻止。
  “宝玉兄,前方有异,恐有埋伏。”
  宝玉心下不解,漫步向前。
  抬眼望去,霎时瞧见黛玉。那一瞬,他眼神猛然亮起,急急策马而前,连身后的冯紫英都没能阻止他。
  “林妹妹!”
  宝玉踏过遍地活尸,直往黛玉面前才勒马。
  “你在这做什么?”黛玉一见来人,开口便是责问的语气。
  宝玉被这声责问所摄,不知为何有些心虚道:“我担心妹妹在宫中遭难,便随王爷入宫寻你……”
  黛玉心中一动,却并不示于颜色,只缓缓起身,拢袖道:“二爷有心了。王爷何在?”
  “林妹妹,你不要这样叫我……”宝玉轻声近前,却被黛玉身畔的罗刹横刀阻住。锋光冷冷,他再难踏近一步。
  “宝二爷,京城活尸与你无关吧?”
  宝玉一愣,神情茫然。黛玉见状,心底暗自宽慰。她不再逼问,只再道:“既如此,那便请告知王爷所在,我须见他。”
  冯紫英策马近前,带人赶到,问宝玉:“宝玉兄,她便是你口中那位林姑娘?”
  宝玉作揖道:“多谢紫英兄相陪,林妹妹安然无恙,我便放心了。”
  冯紫英淡声回道:“举手之劳而已。”话锋一转,打量黛玉片刻,“只是……宝玉兄,你当真糊涂了。”
  黛玉闻言心头不快,拂袖转身,欲入殿而去。
  这时冯紫英才意识到不对之处,厉声喊住她:“姑娘!此地为宫中要地,你为何在此!”
  黛玉脚步一顿,回首望他,语声清冷:“若宝二爷与这位公子都不肯告知王爷所在,那便请退下。”
  “林妹妹,王爷他在——”宝玉急急开口。
  却未及说完,冯紫英厉声截断:“姑娘!你先答我一句,你究竟是谁,又凭何坐在此处!”
  黛玉抬头看着冯紫英道,“连年饥荒,朝廷却昏聩,以致民不聊生。张才良领兵起义,攻占京城皇宫,屠戮皇族血脉。今日你们带兵进宫,若是为救唯一继嗣三皇子,尚算忠臣良将。可若是学那闯王,意欲夺社稷、窃天命,取而代之吗!”
  她没有一兵一卒,却握着最锋利的筹码——真正的皇子。
  她自然不会被动的祈求任何一个王公的支持,仰人鼻息求援,不过是自取其辱。
  她要的不是恩赐,而是他们主动以君臣之礼,俯首认正统。
  宝玉猛然怔住,眼神慌乱,喃喃靠近:“林妹妹……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黛玉却冷冷退开一步,目光中带着几分斥责:“宝二爷,虽说贾府因罪而落,然贾家从龙之功,曾赐一门两国公之名号,世代亦算忠烈。今日国威不振,社稷将覆,妖孽横行,你却安于祖辈荫庇,不思效忠报国,与你从前不屑乞降求宠的禄蠹,何异?”
  这话本是她在贾府中训诫奴仆时说过的,从前那些家奴们对黛玉管家不愿服从,也听不懂她这些话,如今再出口,却锋芒更盛。
  宝玉犹如一桶冰水浇灌全身,既*是醍醐灌顶,又是顾影惭形。
  这话落在冯紫英耳中,却觉得热血沸腾。
  他自随父护送唯一皇嗣出宫,与北静王共蛰伏山寺,忍受饥寒。所求的,不过是有朝一日能尽忠报国,扶社稷延宗祧。
  “姑娘所言极是!冯紫英翻身下马,肃然长揖,“我辈虽为王公之后,即便无官无职,也当随先祖父辈,尽忠义仁孝之心。未曾想姑娘所说竟非闺阁作风,令我等汗颜,吾等皆不如。”
  黛玉微颔首,目光一转:“未曾闻二爷这位友人尊姓大名?”
  “在下冯紫英,是神武将军之子。此番进宫是受北静王所托,铲除夺君权之虫豸,重修皇纲,与诸忠义共扶社稷。”
  黛玉瞥了他两眼,转身道:“公子来晚了,闯王已折于尸患,殿下亦被我等护出。只待忠臣良将,同心辅佐。”说罢便径直入了正殿。
  冯紫英心头一阵迷惑:他们明明是为剿贼、迎立皇嗣而来,怎地局势已被这女子先行掌握?他欲转问宝玉,却见宝玉神色惶惑,索性一咬牙,亲自率人随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