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100节
作者:非鱼2019      更新:2025-09-19 11:09      字数:3525
  纪为民没有说话,徐辉又问道:“二哥,母亲去世后,我给家里寄信,邮局说找不到收信人,把信退了回来。
  我知道你们搬了家,不知道你方不方便留个新家地址,以后逢年过节,也好上门看看爸。”见纪为民迟迟没有开口,徐辉有些尴尬,“当然如果不方便就算了。”
  纪为民摇头:“我们还住在原来的房子里。”
  “原来的房子?”徐辉有些不敢置信。“那你们为什么——不收我的信?”
  要知道他往扈城寄的信不是一封两封,从第一封信被退回来后他又陆续往扈城寄了好几封信,连着好几年都寄过,但这些信无一例外都被退了回来。
  徐辉很失望,后来才停止寄信。
  纪为民叹口气:“我没收到。”
  “不是我不想收,是我根本收不到。”
  “为什么?”
  纪为民道:“阿姨去世后,没多久,咱们家被人举报,全家都下放了。”
  “怎么会这样?”徐辉瞪大了眼睛。
  纪为民苦笑,“事情发生得匆忙,也没来得及给你寄信。再后来,我们每时每刻都有人盯着,怕连累你,也不敢给你寄信。”
  “总之,我们在乡下牛棚住了六年,直到七八年底,家里平反后一家人才回到扈城。”
  “回来后,我给你寄了信,然而信被退了回来。”寄信不通,他还想方设法给当地打电话,拍了电报,可惜都没有回音。
  他还以为徐辉记恨纪家当年逼他下乡,不愿意和他们联系,就此断了念头。转眼又是十多年过去,没想到两人就这样见了面。
  徐辉摇头:“可是我从来没有收到消息。”
  他想了想,突然反应过来,为什么他没收到纪为民的信。
  七七年恢复高考后,他和董桃花都参加了那一届的高考,桃花没考上,他很幸运,被一所大专录取。
  好在那时董桃花已经有妇联的工作,她一个女人带着个孩子住在乡下不方便,他们就搬去了县城租房住,而他自己则去大学读书。
  纪为民的信还寄到了下乡地,自然找不到他人。
  徐辉苦笑,竟然是这样的阴差阳错。
  他又想到继父:“二哥,爸身体还好吧。”
  “爸,十年前就已经离世了。”
  “为什么会这样!”徐辉没想到他下乡后纪家会有这么多变故,“父亲,父亲竟然这么早就去了。”
  刚开始他生气,悲愤,但后来他就想明白了,是人都有私心。
  和他相比,纪父更疼爱自己亲生的孩子,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把自己当成孩子。只是手有长短,总会有人是短的那个。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能自洽。
  只是徐辉依然不敢置信,“我记得爸的身体一向很不错啊。”
  “乡下日子不好过,熬坏了身体,回来后熬了两年就去了。”纪为民道。其实不止如此。纪父会那么早离世,除了下乡的原因外,还因为他心里自责内疚。
  纪父一辈子磊落,只在让继子下乡这一件事上动了私心。
  他为了自己的儿子,逼迫彼时年纪同样不大的继子代替他们下乡。他总觉得,只要他在,每年按时按点给徐辉寄钱寄物,徐辉就算下乡日子也不至于太难过。
  但他心里同样清楚,那不过是他的自我安慰而已。
  做城里人,还是做下乡人;做工人,还是做农民,就是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他给再多的钱物,也改变不了他改变徐辉一生命运的事实。
  更别说不久之后继母就离世了。
  纪父让徐辉下乡,继母没有阻拦,她应该是不愿意的,但纪家以养育之恩做要挟,所以继母只能妥协。
  纪为民私下听到继母和父亲争吵,她说她后悔了。
  如果当初刚丧夫时,不要图轻松日子改嫁,即便寡母带着独子日子过得艰难一点,可她儿子有工作名额,长大了就能进工厂上班,日子再难,熬一熬就熬出头了。
  她图轻松改嫁,最后却害了她儿子一辈子。
  这种纠结痛苦下,继母没多久就病倒了,很快离世。徐辉匆匆赶回来,见了继母一面,然后又匆匆离去。
  纪父很后悔。
  再后来纪家被人举报,一家子有工作没工作的都要下放,纪父曾经做的全都化作泡影。
  他自私的行为不仅害了一条人命,毁了一个少年的未来,也没能如愿让他的儿子们留在城里。
  被下放后,缺衣少食,再加上繁重的劳作,纪父得了很多病,他一直撑着,平反后,那口气松了,人就病倒了。
  他撑了两年,想让他三儿子回来看他一眼,但迟迟没能得到回信。
  纪父最后是睁着眼睛走的。
  他不知道徐辉不回信是因为他还在恨他,不愿意原谅他,还是因为那个同样叫他父亲的少年早已死在了下乡地。
  那些年,知青因为各种原因折损在下乡地并不是什么罕见之事。
  “都过去了。”纪为民从回忆里回过神,“老三,能再见你真好。”
  他抬起腕表看了看,快十二点了。
  “老三,中午去家里吃饭吧。我让你二嫂做你喜欢吃的八宝鸭。”
  “好,那我可不客气了,好久没有尝到知君姐的手艺了。”纪为民的妻子叫何知君,是他的青梅竹马,徐辉也认识。
  “多吃点,你知君姐肯定高兴。”纪家四兄弟,妻子最喜欢这个继弟。其他三个,不管是大哥,还是老四老五,她都不喜欢。
  三人打了辆车,没多久就到了一栋小洋楼面前。
  徐辉看着这栋熟悉的小洋楼,旧日的记忆一幕幕从脑海里划过。
  进了门就发现不一样了。
  和二十年前比,这里破旧了许多,院子里还有很多违规搭建的痕迹。虽然做了修复,但也不复曾经的模样。
  纪为民道:“家里现在只有我、你二嫂,还有你两个侄子侄女一起住。”
  “至于老大,还有老四老五都搬了出去。”
  徐辉松了口气,说实话他还不知道怎么和另外三个兄弟接触。
  第143章 房契
  “老三, 快尝尝,这道八宝鸭还是不是你喜欢的味道。”
  何知君热情地给徐辉夹了一块鸭肉。
  “谢谢知君姐。”徐辉夹起鸭肉,送到嘴里尝了尝。再次吃到这熟悉的味道, 他险些忍不住落下泪来。
  “怎么了?不好吃吗?”何知君说着, 赶紧夹了一块肉, 自己尝了尝,“还是那个味道啊。”
  徐辉摇头:“好吃,很好吃。”
  “我就是想到我母亲了。”
  何知君这才想起来,这道菜其实是丈夫继母, 也就是徐辉母亲王玫的拿手好菜。那是个很美丽也很温柔的女人,厨艺很好, 每次她做这道菜, 家里几个男孩子都要抢着吃。
  何家和纪家关系好,何知君也经常来纪家蹭饭。
  见她喜欢这道菜, 王阿姨便教了她。别说何知君还挺有厨艺天分的, 只做了几次, 就把王玫的手艺复刻七八成。
  “好吃就多吃点,看看我这道八宝鸭有没有做出王阿姨的精髓。”何知君说着, 拿公筷又给他还有徐荷叶各夹了一块鸭肉。
  “荷叶你也尝尝。”
  “好。”徐荷叶吃掉鸭肉,大口嚼着,然后对着何知君竖起大拇指,“鸭肉嫩滑, 一点腥味都没有。二伯母手艺真好。”
  “哈哈。”何知君闻言,眼角笑出了条条细纹, 连着给徐荷叶也夹了好几块肉。
  “多谢伯母,您别光给我夹了,您和伯父也吃啊。”
  “都吃都吃。”何知君看着徐荷叶很喜欢, 她只有两个儿子,就缺这样一个漂漂亮亮、聪明又可爱的小姑娘。
  吃过午饭,纪为民和徐辉去二楼书房说话。进了书房,纪为民打开一个抽屉,从里头拿出一沓书信。
  信封已经泛黄,可见这些信已经有些年头了。
  纪为民将信放在徐辉面前,“老三,这些都是那些年被退还回来的信,我都保留了下来。”
  徐辉接过信,一封封看去,寄信日期都在十年前,其中大部分是继父和二哥写的信,偶尔夹杂着大哥和老四老五寄出的信。
  徐辉看着这些发黄泛旧的信封,眼睛逐渐湿润,他眨了眨眼睛,拆开信封,一封封看去。
  徐辉看得很慢,一个小时后,他看完最后一封信。
  这是一封绝笔信。
  是继父临终前寄出的信。
  徐辉放下信,眨了眨泛红的眼眶,看向纪为民:“二哥,父亲还记得我。”
  知道父亲临终前依然惦记着他时,徐辉心底深处的怨恨也随之消散了。
  知道自己不是被抛弃的孩子。
  这就足够了。
  “那就好。”纪为民也红了眼眶。
  他又拿出另一封信,放到徐辉面前,“老三,这是父亲让我给你的。”
  “这是什么?”徐辉接过信封,打开一看,里头竟然是一张房契,房契上写着他的名字。
  徐辉第一反应是拒绝:“我不要。”
  徐辉很清楚,母亲名下没有房子。亲生父亲离世后,家里的房产赔偿金都被他亲祖父母还有那些叔伯们抢走了。
  他下乡时,母亲很后悔,说不该改嫁。但徐辉清楚,如果当时母亲没有带着他改嫁,或许他们母子都活不到他长大。
  亲生父亲那边的亲戚都如豺狼,没有纪家庇护,厂里答应给他的工作名额他们也保不下来。
  纪为民:“为什么不要?”
  “父亲平反后,家里原来充公的家产也还了回来。虽然没有全部返还,但是返还了大部分。咱们五兄弟,这套房子就是父亲亲口说要留给你的。”
  徐辉:“但这都是纪家祖产,我姓徐,我不能收。”他再厚脸皮,也不会惦记纪家的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