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101节
作者:非鱼2019      更新:2025-09-19 11:09      字数:3782
  纪为民生气了:“什么叫作你姓徐,这是纪家祖产,你不能收?难不成你不是父亲的儿子了,还是说你现在依然记恨父亲,不愿意原谅我们?”
  纪为民说着,嘴角露出一丝讥讽:“你记恨也是正常的。”
  “当年那事,是我们持身不正,做事偏颇。”也是讽刺,父亲逼迫继子是想着把所有儿子全都留在城里,可是最后他们谁也没有留下来。
  徐辉摇头:“二哥,你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这意思为什么不肯收?”纪为民态度强硬,“老三,你要是还认我这个二哥,认父亲是你父亲,那就收下。”
  徐辉将放弃装回信封里,推到纪为民面前,“二哥,我真的不能收。”
  “我不恨父亲,真的。但这房子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纪为民看着他,徐辉同样看着他,两兄弟都是犟种,半晌,还是纪为民败下阵来。
  “行,这套房产你不收。那这份你总该收下来。”纪为民说着,又拿出一张房产证明放在徐辉面前。
  “这是——”徐辉看着房产信息,满脸惊讶。
  纪为民点了点头:“没错,这是当初你亲生父亲被抢走的那间屋子。”
  “父亲平反后,家里被充公的家产大部分都还了回来。房产也有,父亲本来想从家里那些房产里拿一套留给你,但他怕是不肯收下。于是又想办法,把你亲生父亲名下的那套房子要了回来。”
  “二哥,我——”
  “别多想。”纪为民拍了拍徐辉的肩膀,认真道,“收着吧,我说明白点,这是父亲给你的补偿。老三,别让老人家到了地底下还闭不上眼。”
  “好。”这次徐辉终于松口答应了下来。
  徐辉看着这份房契,内心五味杂陈。
  他不可避免地想到了一年前,那时候他们夫妻还在为了荷叶落户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也曾想过如果父亲的房屋没有被抢走该多好。
  如今荷叶在董家落户,又给他们买了傍身房产,曾经被抢走的房子,兜兜转转竟然又回到了他的手里。
  客厅里,何知君也在问徐荷叶徐辉这些年的情况。
  “这些年都挺好的。”徐荷叶道,“刚开始在大队种地是很辛苦,后来妈妈抓住机会成了大队的妇女女主,再后来就进了妇联工作。爸爸呢,参加七七年高考,顺利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到我们县城高中,担任数学老师和班主任。”
  “那就好。”何知君稍觉安慰。
  徐辉过得好,老纪心里也不至于那么愧疚。
  徐荷叶:“爸爸很厉害,今年他带的毕业班高考,有好几位师兄师姐都考上了理想的高校,其中有一位还考到了咱们扈城呢。”
  “这么厉害?”
  “是的。”徐荷叶很尊重父亲,“他很喜欢老师这份工作。”
  “前几年,我们县城教育局还把爸爸借调过去帮忙,借调期结束后,教育局的领导邀请爸爸留下来,不过爸爸拒绝了,他还是更喜欢和学生打交道。”
  何知君有些讶异:“这样说来还真是巧。”
  “嗯?”
  “你二伯,原来也是做老师的。
  七八年底我们平反回来,你二伯恢复原有待遇,继续去钢铁十厂附中担任物理老师。教了三年书,然后被借调到咱们区教育局。
  和你爸爸不同的是,借调期结束后他选择留在区教育局工作,然后一直做到了现在。”
  “二伯也很厉害。”短短不到十年时间,就做到了招生办主任的职位。
  想到什么,徐荷叶又问道:“二伯母,您刚刚说二伯之前是在钢铁十厂附中当老师?”
  “对。”何知君点了点头。
  徐荷叶:“说来也巧,二伯母,我之前就在钢铁十厂附中读书。”
  “确实很巧。”何知君想到这兄弟二人的重逢,也不由得感慨一声巧合。
  若非老纪惜才,在这个小侄女上门办理遗失证明时没有一刀切地拒绝,也不会有徐辉父女上门道谢,兄弟重逢。
  徐荷叶想到吃饭时,父亲的表现,有些不好意思道:“二伯母,咱们中午吃的那道八宝鸭,您能不能教我做一下?”
  徐荷叶想试一试,学会了以后能做给徐辉吃。
  以前在老家,董桃花也做过八宝鸭,不过她不知道奶奶是怎么做的,试了好几回都做不出奶奶的味道。虽然不难吃,但到底没有父亲记忆里的味道。
  “可以啊。”何知君很爽快地答应了,“这道菜我本来就是从你奶奶那儿学到的,如今教给你也算是传承。”
  何知君拿了纸笔,很快将做法写了下来。
  八宝鸭是一道很经典的扈城名菜,用的主料是鸭子。配料则有鲜笋、肉、火腿、栗子、鸡肫、香菇、莲子、虾米、糯米等。
  嫩鸭洗净,焯水备用,鸭身抹上酱油腌制。
  其余配料都切成细丁,加绍酒、白糖、酱油、味精调好味,搅拌成馅,塞在鸭肚子里,鸭背朝上放入盘中,再入蒸笼蒸制三四个小时,直到鸭肉酥烂。
  最后一步熬酱汁,热锅下猪油,将虾仁滑熟取出,留底油,放笋片、冬菇,酱油调色调味,倒入蒸鸭的原汁,煮开后放虾仁和熟青豆,淀粉勾芡。
  煮出的酱汁色泽浓稠,滋味极其鲜美,将酱汁淋到鸭身上,这道菜就算完成了。
  这是一道非常讲究且富贵的菜。
  所以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想做这样一道菜很不容易,光是凑齐做这道菜的材料都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
  尤其是在计划经济年代,鱼肉蔬菜乃至米面粮油都是限量供应的时候。
  所以王玫做的是低配版的,馅料没有这么齐全,最主要的是她用的鸭子不是新鲜嫩鸭,而是腌制晾晒过的腊鸭。
  腊鸭经过腌晒,肉质变得紧实,有着独特的腊味,即便焯水蒸熟后,腊鸭肉也不会像新鲜宰杀的嫩鸭那般酥烂脱骨,吃起来反而更有嚼劲。
  后来她带着儿子改嫁到纪家,纪家条件比之前好,只是王玫还是习惯了之前的做法,用腊鸭做这道菜。
  倒不是说王玫的做法更好吃,只是这是母亲的做法,对徐辉而言,这里头有着藏着母亲的味道。
  徐荷叶将菜谱小心翼翼地折好,装到口袋里。虽然她看了一遍,大致做法已经记住了,不过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这时徐辉和纪为民也从书房下来了。
  徐辉很快提出了告辞。
  纪为民下午还要上班,家里就何知君一个人。虽然女儿也在,但他一个外姓继弟和嫂子同处一室还是不太妥当。
  纪为民也没有挽留。
  侄女已经在扈城,父亲给老三的房子也交给了他,将来老三夫妇肯定还是会回扈城,不缺团聚的机会。
  夫妻俩一起把父女二人送到门口。
  “老三,回头带上弟妹,一家三口来家里吃饭。”
  “放心吧。”徐辉回头摆了摆手,徐荷叶也跟着向二伯母挥了挥手。
  她看着手里的大包小包,对这位首次见面的二伯母好感满满。她决定了,回家就给母亲寄钱,让她买一些赣省特产寄过来送给这位二伯母。
  他们赣省经济是没有扈城这么发达,但是很多好东西,还确实只有原产地才能买到最好最正宗的。
  第144章 祭拜
  回到出租房后, 父女俩看着桌上的房契和存折面面相觑。
  “爸,这是什么?”
  “是你爷爷给我的房子。”
  “那这存折?”
  “这些年两家失去联系,你二伯父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回来, 就把屋子租了出去, 这存折里存的是租金。”
  徐荷叶看着这两样东西, 只觉得人性太难捉摸。
  父亲是怎么下乡的,她一清二楚,本来以为父亲继父家也和董家一样难言,可——那位继爷爷平反回城后, 又费心巴拉地给继子准备了一份家业。
  这么多年两家一直失联,二伯父也没有私吞房产, 还费心帮忙把房子租出去, 收回的租金也好好地存了下来,双方刚一重逢就交给了父亲。
  徐辉看着徐荷叶:“荷叶, 爸想去看看你的两位爷爷, 还有你奶奶, 给他们上上香,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
  “去, 当然要去。”徐荷叶站起身,“爸,现在就去吧。”
  “好。”父女俩去买了香烛、纸钱,然后辗转去祭拜徐荷叶的奶奶还有两位爷爷。
  先去公墓, 亲奶奶和继爷爷都葬在公墓。
  不过两人没有合葬,亲奶奶自己单独一个墓, 继爷爷则按照约定和他原配一起合葬,这是他原配离世时,就已经说定的。
  徐辉没什么意见, 毕竟这事母亲自己都不在意。
  王玫和继爷爷结婚时就已经知晓这个约定,她并不在乎,毕竟嫁给老纪就是图个搭伙过日子,什么爱不爱的,葬不葬的,她根本没想过。
  谁知道死了之后是什么样的?眼睛一闭不知身后事,葬不葬一起又有什么关系?
  没准那时候她还不想和老纪一起过日子呢!
  至于和前夫合葬,她同样没想过。
  前夫死后葬在徐家祖坟,如果和他合葬,将来成了鬼还得和徐家那伙人打交道,她不乐意。除了前夫,整个徐家她没一个看得上的,一群不是人的玩意儿!
  再者就算她想和前夫葬在一起,徐家那边也不会同意。所以活着时,她就说好了,死了后要单独一个墓,她要一个鬼单独住。
  徐辉边烧纸,边和女儿说着这些旧事。
  徐荷叶看着坟墓上已经有些褪色的刻字,在脑海里想象着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祖母。
  二伯母说她性子温柔善良,做得一手好菜。父亲口中的祖母洒脱放达,俏皮又灵动。
  父亲长得像祖母,小圆脸,皮肤白皙,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睫毛,笑起来还有梨涡,徐荷叶越想越觉得熟悉。
  徐辉看向女儿,笑道:“荷叶,都说我像你祖母,其实你才是真的像。”同一张脸,男人和女人再像也不一样。但女儿,却是真的像她祖母。
  徐荷叶这才反应过来。
  说怎么熟悉呢!
  原来她想的,竟然是她自己的模样。
  上完香,把墓碑上的落叶杂草清理一下,二人接着去祭拜继祖父。
  徐辉看着墓碑,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头,“父亲,我回来了。”
  “谢谢您为我费心。您放心,将来几个兄弟有事需要我帮忙,我绝对不会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