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102节
作者:
非鱼2019 更新:2025-09-19 11:09 字数:3952
照旧把墓碑上的落叶杂草清理一下,等香烛燃灭,徐辉看向女儿:“荷叶,走吧。”
从公墓出来,二人转了三趟公交,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才终于抵达亲爷爷老家,上山前,徐辉特意去附近的农具店买了根锄头。
亲爷爷去世得早,没有设墓碑,二十多年过去,整个坟地都变了样。
如果不是坟头高大入云的柿子树,怕是徐辉这个亲儿子都找不到亲爹的墓在哪儿。
坟头上杂草丛生,青黄交错,厚厚一层,可见这些年都没什么人打理。
徐辉沉默着拔着坟头上的杂草。
他这个儿子其实也挺不孝顺的,这么些年,也就早年母亲在时,经常跟着她过来给亲爹上香。
后来下乡了,回来不易,每次回来都有事情,也没想着来给亲爹理理坟。只每年三节,在扈城老家对着牌位简单祭祀一下。
隔了这么远,他烧的香烛纸钱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收到。
徐荷叶看得出父亲的难过,没说什么,只陪着他一起拔草。杂草拔完后,徐辉又用锄头在旁边的地上挖了些新土覆盖上去。
理完坟,徐荷叶才问道:“爸,我亲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辉摇了摇头:“说实话我也不了解他。你亲爷爷离世时,我才三岁,还未记事。就记得有一年,好像是下雪的时候,有个身形高大的男人抱着我,在街头买了一根糖葫芦。”
“我就啃了一口,糖葫芦就掉地上了。我哭得特别难过,他把糖葫芦捡起来,说洗洗还能吃。他用热水洗的,洗完,糖衣全洗掉了,吃起来又酸又涩,一点都不甜。”
“我让他再给我买一根,他答应了。”徐辉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可惜没过多久他就去世了。过了这么多年,我对父亲的记忆就剩下这么一根还没吃到的糖葫芦。”
至于王玫,她很少在徐辉面前说起前夫。她已经改嫁,时时刻刻在儿子面前说起亲生父亲,只会让他更难融入新家庭。
徐辉说着,语气平淡。
徐荷叶却知道父亲的难过。
抱着孩子买糖葫芦,听着就知道她这位亲爷爷是个很疼爱儿子的爸爸。
“爸,放心,回去我就给您做个糖葫芦。”
“行,那爸爸就靠你了。”父女俩笑着把烛火灭掉,然后下山。
回到市区,徐荷叶说到做到。
除了山楂,她还买了葡萄、梨还有苹果。买不到竹签,她去小吃摊上点了一把烧烤,肉菜拆下来,竹签洗干净煮水后照样能用。
梨子苹果削皮切成小块,葡萄洗净剥皮,用洗干净的竹签串好。冰糖加水,熬成糖稀,淋在串好的水果上,再借杂货铺的冰柜冻上半个小时。
夜幕降临时,徐荷叶拿着一大把水果糖葫芦回到出租屋。
“爸,您的糖葫芦。”她把这一大串糖葫芦送到父亲面前,“快尝尝味道怎么样!”
徐辉看着女儿晶亮的双眼,心头一热,他接过糖葫芦,咬了一口。
很甜,很好吃。
曾经亲生父亲没能做的事情,隔着几十年的时光,由他的亲孙女完成了。
糖葫芦做成了,让徐荷叶厨兴大起,第二天一早她就去菜市场买了只腊鸭。她打算趁着父亲还在的这两天,誓要把有祖母味道的八宝鸭复刻出来。
连着做了两天,煮毁了三只腊鸭,连带若干配料后,徐辉终于撑不住,买了火车票准备回赣省。
离开前,徐辉还在交代孩子,“荷叶,学厨不能好高骛远,八宝鸭这种经典扈城名菜实在太为难你了。
咱们有时候该放弃还是放弃,不必死磕。你呢,好好读书,好好经营工厂。至于做饭嘛,爸自己学。”
“回头等我学好了,我做给你吃。”
第145章 亚运会 九月一日,开学日。
九月一日, 开学日。
徐荷叶带着遗失证明、各种身份证件,带上报名费去敬业中学报了名。
她中考成绩好,被分到了一班, 也是实际上的清北冲刺班。
开学后, 徐荷叶就发现班上同学的学习氛围和原来初中截然不同。
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 划区招生。生源有好有坏,有热爱学习的,自然就有不爱学习混日子的。
高中却不同,能读高中的必然都是通过高中录取分数线的, 有中考这道线的筛选,来的都是各个学校成绩优上的学生。
能来敬业中学, 能进一班的更是优中之优, 这些优等生,个个都是不缺天赋和努力的天选之子。
没人再无聊地关注班上同学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来的, 大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有好多同学甚至为了节省那点早晚上下学的时间而选择在校住宿。
同学你追我赶, 分数咬得很紧。
徐荷叶要想保持曾经的名次,必须付出比之前更多的努力才行。
生活很平淡, 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时间一晃而过,眨眼间就到了9月22日。
这天,班上气氛罕见的热闹, 大家叽叽喳喳说着话,就连老师看到了也不像往常那般厉声呵斥。
这是个特别的日子, 是京市亚运会开幕的日子。
下午三点多,全校师生齐聚大会堂,大会堂中间摆着几台电视, 这几台电视是从校长还有几位校领导家搬来的,专门用来转播亚运会开幕式。
四点,工人体育场上响起了轰隆隆的鼓声,会场北侧的巨钟长鸣11下,声震长空,万众欢腾,预示着开幕会的开始。
《欢庆锣鼓》《碧水风荷》《中华武术》《童星闪耀》《体坛英姿》《亚运之光》……,大会堂里鸦雀无声,数千师生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专注地看着亚运会开幕式上的每一个项目。
没有人说话,大家都专注地看着这场由华国举办的大型体育盛会。
徐荷叶看过有关亚运会的报道,她很清楚,为了让这场开幕式完美呈现,整个华国付出了多少努力。
二人上肩前倒前翻滚,掀板抛挺身跳,滚动虎伏燕式跳……由八套动作组合而成的大型团体操《体坛英姿》表演难度非常大,那些动作只有国家级三级以上的专业体操运动员才能完成。
为了在开幕会上完美呈现这套体操,从数万名士兵中精挑细选的千名士兵,从接受任务开始,便开始每天长达十四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人人带伤训练,最后才成功完成这场《体坛英姿》的表演。
分镜里的跳伞表演,难度极大,风向、天气稍微有偏差,就可能发生跳伞运动员无法顺利降落在体育场内的严重事故。
藏族少女,手持火把采集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的神圣之火,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手持火炬跑进了会场,伴随着亚运会会歌响起,亚运圣火在工人体育场被点燃……
徐荷叶脸上一热,她伸手去摸,才发现自己竟然已经热泪盈眶。
她看向四周,无论师生,皆满眼晶莹。
从1896年被骂东亚病夫,到90年第一次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华国人用近百年努力,用一曲《亚洲雄风》告诉全世界华国人不是鹰国人口中的“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
第二天是周末,徐荷叶开学以来第一次去了工厂。
董桃花激动地找到徐荷叶:“荷叶,稳了,咱们厂生产的卫衣和运动服成功搭上亚运会的东风,已经卖疯了。”
徐荷叶点了点头,并不意外。
他们这次拿的料子,可以说是完美地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不过,她更关心的是厂里这次做的新款。
“小姨,新款预定得怎么样?”为了给新款预热,这次来厂里定运动服的零售商,徐荷叶要求厂里给他们每个人都送一份小册子。
亚运会十月七号才结束,有关亚运会的话题起码能延续到91年。但是他们手头的卫衣运动服还是太过单薄,她估计能卖到十一月中旬就算不错了。
所以冬装新款能不能顺利打开销路,才是工厂后面能不能顺利发展下去的关键。
董桃花道:“冬装册子是送给那些零售商了,大家都挺感兴趣的,不过目前还没有人下定。”
天气还热,这些零售商们不会这么早定冬装。估摸着要到十月中旬,大家才会来定冬装。
徐荷叶点了点头:“小姨,您统计一下,看下大家更喜欢哪一套。”
“定得多的,咱们可以考虑多囤些货。定得少的直接砍掉,没人要做出来也是浪费人力物力,还占库房。”
“我明白,你就别操心了。”
董桃花又说起一件事:“对了荷叶,你之前不是说了要找厂房嘛。”
第146章 赠送
“中介小吴给我打了个电话, 她给我们找了两个厂房。一个距离江城服装厂近,也是服装厂,厂子挺大的, 但要求咱们把设备一起盘下来。要价不菲。”
“另一间是个空厂房, 也挺大, 但是位置比较偏僻,在扈东那边,租金相对便宜很多。”
徐荷叶点了点头:“小姨,那您和小吴姐联系一下, 咱们今天就去看看这两间厂房。”
“好,我现在就去。”董桃花说着, 去办公室给中介公司打了个电话。
徐荷叶在厂房里转了转, 车间干得热火朝天,全都是在赶制运动服和卫衣的。
这两版衣服都以简约大方为主, 和之前的套装比还算是好做, 不过这次的订货量可比之前多得多。
除了现货, 还有很多预定单子。
《公关小姐》这部剧确实很火爆,也掀起了一波制服热, 但这波热度说实话还是更聚焦在都市男女身上,但亚运会不一样。
这是一场全民盛宴。
整个华国,男女老少,除了还在襁褓里只会吃奶的小婴儿外, 所有人都会为亚运会的举办而激动。
去不了京市看亚运会,能拥有一套熊猫火炬的运动服或者卫衣, 也是一份参与感。
看到徐荷叶来了,厂里的工人师傅都有些激动,好几个都在给他们的小组长使眼色。
“小老板。”被组员催促着来的小组长叫住徐荷叶。
“有什么事吗?”
小组长拿出帕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子, 有些不好意思道:“小老板,厂里师傅们想买运动服,您能不能便宜一点,以出厂价给我们?”
“不用。”徐荷叶一口拒绝,在小组长有些失望的眼神中说道,“不用你们买,我送你们,每人一套。不过大家的衣服,需要等顾客订的货都发出去后才能给你们。你们可以提前商量好是要运动服还是卫衣,到时候厂里统一给你们做。”
徐荷叶话音落地,所有人都激动起来。
“太好了,多谢小老板。”
“不客气,你们认真做,争取早日穿上自己的衣服。”
徐荷叶说完,去办公室找到董福运,让他接预订单时注意留出百来套运动服面料。
董福运疑惑:“留这么多面料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