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74节
作者:
桃梨不言 更新:2025-09-19 11:23 字数:4085
真是一想就会眼前一黑的程度。
汤婵由衷对宛姨娘道:“实在多谢你了。”
宛姨娘掩口一笑,“夫人太客气了。”
她实在没想到,夫人私下里竟是如此……大胆,但仔细想想夫人的性子,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不过好笑之余,宛姨娘心下不免有点疑惑。
夫人为什么会需要这些?
难不成是二爷……
咳,宛姨娘赶紧打住,禁止自己胡思乱想。
送了东西,宛姨娘就准备告退离开。
正好此时解瑨回来,恰好同出来的宛姨娘交错而过。
宛姨娘停步福礼,“见过二爷。”
解瑨颔首稍作示意,往前的脚步未停,只是心中生出些许疑惑。
刚刚宛姨娘看来的眼神,似乎带着几分微妙……
是错觉吗?
第63章
二月,乍暖还寒,京城悄悄有了春意的时候,太夫人的娘家妹妹终于到了。
解府留在码头的人赶紧往府里报信,解瑨收到消息,亲自出门去接人,在驿馆见到了面。
“见过姨夫、姨母。”
这是解瑨第一次见到两人,沈姨夫五十多岁的年纪,看着不像什么风度翩翩、高雅洒脱的文人墨客,反而气质朴实无华,略带沧桑之色。这是因着沈姨夫做了多年亲民官,农时会亲自前往田头地垄视察,调查山上夷民也是亲力亲为,这才落下满脸的风霜。
沈姨妈比沈姨夫略小两岁,但外表瞧着比沈姨夫年轻不少,想来这些年应当生活顺遂舒心,才有这样轻松的神态。
解瑨帮着姨夫姨母在驿馆安顿下来,他英俊挺拔,行事又沉稳,沈姨夫见到这样亮眼的后生,不由在心中暗暗点头,沈姨妈更是眼前发亮,拉着解瑨止不住地夸赞,“……都不敢认,生得这样俊,又有这样大的出息!”
她说着话里就带了点酸,“你娘倒真是有大福气……哎,说起来你爹走之后那两年,咱们两家还差点结亲呢,如今回头看,倒是我有眼无珠了……”
“……”
这话解瑨不知道怎么接,还是沈姨夫越听越不像,赶紧打断对解瑨道:“晦之外甥,咱们是不是该往吏部去了?”
进京述职或面圣的官员抵京之后自然要通知吏部,一般官员到了驿馆,吏部也就能收到消息,但沈姨夫因为路上生病耽误了日子,觉得还是要亲自前往说明一番才好。
等解瑨应下之后,沈姨夫转头悄悄瞪了一眼沈姨妈,交代道:“你先在这儿歇一会儿,等我们回来就一同去拜见姨姐。”
沈姨妈撇了撇嘴,应了下来。
只不过等沈姨夫跟解瑨离开,沈姨妈呆了一会儿就坐不住了。她时不时往窗外看上一眼,干等也不见沈姨夫他们回来,最后索性叫上婆子丫鬟,还有着跟她一起上京的小女儿,先行直奔解府而去。
解府,汤婵这些女眷都在太夫人房里,一边说话,一边等着解瑨带人回来。
结果下人来通传,沈姨母甩下另两人,自己先过来了。
太夫人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无奈的头疼表情。
“请进来罢。”
她犹豫了一瞬,转过头对汤婵道:“我这个妹妹,性子有些鲁直,等会她若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你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见太夫人特意给她打预防针,汤婵笑着应是,心中不禁对沈姨妈生出好奇。
上回太夫人收到沈姨母来信的时候,汤婵就发现太夫人态度的态度有些微妙。后来她私下里跟何妈妈打听了一番才知道,这位沈姨妈与太夫人不是同母姐妹,而是太夫人的继母所出,自小没少跟太夫人呛声,只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对这个妹妹,太夫人伤了不知多少脑筋,但与沈姨妈一母同胞的弟弟却很是明理,与太夫人关系不错,太夫人看在这位弟弟的面子上,便对沈姨
妈多有忍让。
后来二人各自出嫁,沈姨妈嫁到了平阳府,太夫人则是随着丈夫进京,相距千里之遥,就没有再见过面,但二人也没断了往来,年节会互相走礼,直到八九年前沈姨父调任云贵,交通实在不畅,才逐渐没了联系。
汤婵也是这时候才知道,太夫人的生母早逝,父亲续娶的妻子对太夫人并不是很好。
怪不得她嫁进来之后,太夫人暂时没让她养孩子,原来是有继母ptsd……
等思绪转完一圈,沈姨妈已经进门了。
沈姨妈个子不高,脸颊圆圆,与太夫人长得并不像,看着比实际年龄小些,但比起闺中时自然多了岁月的痕迹。
太夫人一下子就回忆起还未出阁时的过往,心中百感交集。
结果情绪还没怎么酝酿,就见对方盯着自己愣了一会儿,开口便酸溜溜道:“长姐这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不成,怎么这么多年过去,都不见变老变丑的?”
沈姨妈一进来就瞧见了端坐在炕上的人影,她心中也挺激动,刚想嚎啕抒发一番想念之情,结果看清太夫人的一瞬间,她就跟吃了酸果似的,什么话都忘了。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人怎么可能不老,只是岁月不败美人,即便生出皱纹,长出白发,太夫人也是优雅端庄,气质从容,看着比年轻时候也半点不差,甚至更多了岁月沉淀出的风韵,看得沈姨妈好生不是滋味。
说起来无论是相貌还是亲事,沈姨妈都自认是所有姐妹里的头一份——只除了太夫人这个长姐。自小方方面面都被长姐压一头,结果到了老还是比不过,想到这儿,沈姨妈心里更酸了。
太夫人万没想到沈姨妈第一句会说这个,一腔见到故人的复杂心绪都被堵了回去。
“都多大年纪了,哪还有不老的,你当我是妖怪不成?”她无奈道,“你好不容易来一次京城,就是为了跟我说这个?”
“当然不是为了你,”沈姨妈立即撇了撇嘴,给太夫人行了礼后自顾自地坐下,“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没进过京呢,都这个岁数了,不知道哪天就被家里头那些不孝的气死,再不来见见世面就来不及了。”
她接过丫鬟奉的茶,把后半截话咽回去——本来也想着来瞧瞧长姐过得怎么样,万一……咳咳,自己能超过她呢?
结果就不必说了……唉,不会到死都会被压一头吧?
沈姨妈在心里酸不溜丢地嘀嘀咕咕,而太夫人听她提起儿女,轻轻皱了皱眉。
她看了一眼侍奉在沈姨妈身旁的小姑娘,问道:“你儿子儿媳没跟你一同上京?”
沈姨妈回过神来,听了问话,神情就露出不满和不喜。
她那个儿子,用广府人的话讲,真是生他不如生块叉烧。当年他不同意她给说的亲事,非要娶一个同窗家的妹妹,闹得她不得不同意。等新媳妇进门,沈姨妈就难受了,虽然有孝道压着,儿媳表面恭敬,但她还是能感觉到儿媳打心眼里瞧不上自个儿,儿子呢,娶了媳妇忘了娘,心底对自己也越来越不满。
也就是这时,沈姨妈才意识到,儿子早就被她宠坏了,但这时候已经晚了。
她懒得在家讨嫌,干脆就撇下儿子,到沈姨夫任上照顾老头子去了。
想着这些,沈姨妈不由自主地就想要跟太夫人抱怨两句。结果旁边的姑娘见到她的神情,赶紧偷偷扯了一下沈姨妈的衣角。
沈姨妈感觉到姑娘的动作,这才想到什么,顿了一下,不甘不愿地道:“他在老家里读书呢,儿媳也陪着在老家,不方便一起来。”
姑娘这才悄悄松了口气。
所谓家丑不外扬,哪怕是亲姐妹面前,也不好一见面就说这些。
“对了,这是八娘。”沈姨妈被小姑娘提醒,把她拉到身前跟太夫人介绍道,“她生母命薄走得早,我就把她接到正院养了,倒还算是乖巧贴心。”
八娘十五六岁年纪,看着很是沉稳,估计也是被她口无遮拦的嫡母历练出来了。
她恭恭敬敬给太夫人行礼,“见过姨母。”
太夫人笑着点了头,拿出备好的礼物送给她。
沈姨妈这时候也转而打量太夫人一边的人,看到汤婵,又看到年岁差不多的于氏,脸上露出疑惑。
这哪个是外甥媳妇?怎么感觉年纪对不上?
太夫人指着汤婵跟沈姨妈介绍道:“这是老二媳妇儿。”
沈姨妈这才弄明白,随口感叹了一句,“外甥媳妇儿看着可真年轻啊,跟才二十的小姑娘似的!”
屋里一静,汤婵眨么眨么眼。
有没有可能,咱就是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呢?
太夫人这才意识到什么,沈姨妈还不知道解瑨和离的事,以为汤婵是先头的许氏呢!
她连忙跟沈姨妈含糊解释,“……去年老二和离新娶的,过完年才二十一。”
“什么?”沈姨妈惊讶地语音都高了一个调,“瑨哥儿和离了?”
“哎呀!”她遗憾地差点就要拍大腿了,“瑨哥儿续娶,怎么不考虑自家人?先来信问问我呀,八娘年纪正好呢!”
沈八娘闻言,尴尬得脸都涨红了。
感觉到汤婵这位表嫂微妙的视线,沈八娘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母亲能不能不这么不着调啊啊啊!
太夫人毫不客气地堵了回去,“当年我也问过你,你不是说不愿姑娘远嫁吗?”
沈姨妈一噎。
当年谢阁老去世,太夫人带着解瑨、解桢还有德音回乡守孝。解瑨十六岁那年,太夫人开始给解瑨相看亲事,她也想着先从自家人里找,想到沈姨妈的长女与解瑨年岁相仿,又暗下打听了一番,听娘家一位婶婶说早年偶然见过一面,是个蕙心纨质的姑娘,便给当时家在隔壁平阳府的沈姨妈去了信。
结果沈姨妈当时看不太上略显冷清落魄的解家,也想不到解瑨能早早就重振门楣,便以不愿女儿远嫁为由,婉拒了太夫人。
沈姨妈今日一见解瑨,想到往事便已经生出悔意,而如今得知她又错过了一次机会,心里就更难受了。
这么想着,沈姨妈就不由用格外挑剔的视线打量着汤婵。
怎么看怎么觉得平平无奇,运气可真够好的……
她脸上藏不住事,太夫人瞧见她的眼神就想叹气。
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一点长进也没有,和未出嫁时简直一模一样。
按说沈姨父官位也不小,后宅夫人交际的时候,她这性子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第64章
太夫人接着向沈姨妈介绍了于氏和德音,还让住在她院里的徽音跟桓哥儿露了个面。
沈姨妈这才放过汤婵,挨个给了见面礼,得知于氏怀孕之后,沈姨妈兴奋起来,说起了养胎育儿经。
后宅妇人说起孩子,那是一时半会儿说不完的,只是当沈姨妈对于氏说些什么“我这个偏方好用得很,保管你一胎得男”,而于氏一脸为难却不好拒绝长辈时,太夫人出面,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引到了沈姨妈在云贵的经历。
沈姨妈很快就被转移了注意力,回顾起这个,一脸都是忍受不了的表情,“……刚去的时候完全受不了,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
于氏不着痕迹地松了一口气,听沈姨妈继续道:“……地方贫瘠,民风也刁蛮,哪像这京里,哎呀,真是人文荟萃,物华天宝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