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75节
作者:
桃梨不言 更新:2025-09-19 11:23 字数:3821
说着,沈姨妈眼珠转了转,故作叹气道:“唉,要是这次进京,能留在京里就好了,实在不成,调任到富庶些的地方也好啊……”
沈姨妈也是在进京路上才知道,解瑨这个外甥如今能耐得很,不到三十岁就做到了三品,这升迁速度,不是皇帝私生子也差不多了,对比之下,沈姨夫五十有五,才不过是个四品知府而已。
更别说沈姨夫提过,当年解瑨的主考官杨阁老如今已
经官拜吏部尚书,出任内阁首辅,若是解瑨能帮着疏通关系,还愁沈姨夫升不了好缺?
她这样明显的话中有话,在座众人都能听出来。
然而太夫人却只作不知,微笑着道:“妹夫这次立了功,皇上心中定然自有安排,你不要着急。”
“立了功又有什么用,”沈姨妈幽怨道,“他那个性子,跟笨木头一样迂,如今这官场,若是没人跟上头说好话,又不知道要被一杆子支到哪个穷乡僻壤去!”
“这话有失偏颇,”太夫人耐心道,“妹夫是认真做实事的好官,皇上英明,是金子总不会被埋没的。”
沈姨妈一噎,心里气恼地想,你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见太夫人一味打太极,就是不搭这个茬,沈姨妈一急,干脆就要挑明着说,却听汤婵突然开了口。
“母亲,快到用膳的时辰了,不过二爷跟姨夫还没回来,要不差人去问问?”
沈姨妈话被堵在嘴里。
太夫人顺着汤婵的台阶下来,转移话题问沈姨妈道:“旅途劳顿,你今日到现在还未用膳罢?”
沈姨妈再迟钝,也知道汤婵这是故意打断她的话,不由愈发着恼,暗中瞪向汤婵。
“等他们回来再说罢,我还不饿呢。”
沈姨妈不愿轻易放弃,又要把话题往回拉,结果这话刚落下,外头便通传,沈姨父跟解瑨被人绊住,要在外头吃酒应酬,晚些再回来。
沈姨妈噎住,太夫人心中好笑,赶紧让汤婵传膳。
沈姨妈只好把话咽了下去,打算之后再找机会说。
等饭菜摆上来,众人入座,太夫人照常让汤婵坐下,不必伺候。
沈姨妈本以为太夫人只是客气,结果见汤婵真的坐下,沈姨妈不禁瞪圆了眼睛。
她看看太夫人又看向汤婵,“你……这……”
于氏有孕在身也就罢了,可这汤氏又没怀,怎么都一点儿不懂规矩的?
“长姐对儿媳也太宽容了些,”沈姨妈忍不住说,“哪有儿媳不伺候婆婆的?”
“……”沈八娘已经要尴尬地晕过去了,汤婵余光看见沈八娘的表情,又是好笑又是同情。
太夫人只是笑笑,“我们家里不讲究那些。”
“这哪里行?”沈姨妈皱着眉,“咱们又不是那等没有规矩的人家,怎么……”
太夫人看了沈姨妈一眼,打断她的话,“好了,先好好吃饭罢。”
这一个眼神瞬间让沈姨妈回想起闺中时被太夫人制裁的日子,下意识就闭上了嘴。
等反应过来自己干了什么,沈姨妈涨红了脸。
汤婵像是没看到一般,笑着打圆场道:“这道酸汤鱼是特意寻来云贵出身的厨子做的,姨母和表妹尝尝。”
她给二人各自盛了一碗汤,沈姨母回过神,清了清嗓道了谢,沈八娘也连忙站起接过来,气氛总算恢复了正常。
等吃完饭,解瑨和沈姨父终于回来了。
众人又是一番见礼寒暄。
沈姨父是个一点架子都没有的长辈,进退有礼,举止有度,汤婵在一边瞧着,觉得他倒比沈姨妈靠谱许多。
“时辰不早了,”太夫人说,“客院已经收拾好了,你们一路舟车劳顿,还是早些去歇息罢。”
沈姨妈兴高采烈就要应下,沈姨父却先婉拒了,“怕是要辜负您一片心意了,圣上随时可能会传召于我,我们还是回驿馆休息为佳。”
沈姨妈想说那她留下,却被沈姨父一个眼神制止,沈姨妈只好把话咽下。
“也好,宫中传召是大事,确实不好耽误。”太夫人对解瑨道,“送送你姨夫姨母。”
解瑨应下。
沈姨妈一路拉着脸回到了驿馆,等解瑨一走,沈姨妈就不满地对沈姨父道:“为何不同意我留在解府?我还指着给你拉拉关系,让外甥给你谋个好缺呢!”
“你不必做这些,”沈姨父摇头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已经同外甥说了,不必替我疏通。”
“什么!?”沈姨妈瞪了眼睛,嗓子高了一个音调,“你疯了,难道你还想回那个穷乡僻壤不成?”
她不甘道:“你瞧瞧解家,再瞧瞧这京里的富贵,你就不想留下?”
“你可省省吧!”没想到沈姨夫毫不犹豫地说,“就你这张嘴,留在京里,人都要被你得罪光了!”
沈姨妈差点气个倒仰,“你什么意思?”
沈姨父瞧了她一眼,“你什么性子,你自己心里没数吗?”
什么都要管两下,什么都能说两句,沈姨妈这张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惹了事。他在外地任官的时候,好歹是那一片儿官位最大的人之一,人家还能冲着他的面子不太计较,可在京里这种地方,一块砖下来都能砸到几个贵人,若是沈姨妈不慎得罪了人,他哪能收拾掉烂摊子?
见老妻一副怒发冲冠,立马就要爆发的模样,沈姨父赶紧放缓语气道:“再说穷乡僻壤也没什么不好,能为百姓做点实事,我这多年圣贤书才不算白读。”
他顿了顿,握了握老妻的手,“就是辛苦你跟着我受罪了。”
早年沈姨父在外地任官,沈姨妈留在老家替他侍奉老母,后来怀孕生产、教导儿子,沈姨父也都缺席,以致于儿子长歪,甚至对母亲都不够孝顺尊敬,沈姨父一直觉得有自己一份责任在。
“嘁。”
过了好一会儿,沈姨妈才斜着眼睛开口,“我真是倒了霉才嫁给你……算了,我不跟你争。”
沈姨父笑了笑,“过些日子姨姐就要过寿辰,礼物可备好了?”
“还用你说,出发前就备好了,上京一路都盯着的,出不了差错。”
“嗯,别的明日再说,早些休息吧。”
另一边,解府,汤婵也在同解瑨聊天。
汤婵打趣解瑨道:“您这姨母的性情,可真是出人意料。”
解瑨静静地看她一眼,“只需以礼相待即可。”
汤婵有点意外,“您不担心姨母会出什么幺蛾子?”
“有姨父约束,不会。”解瑨说,“再说还有母亲在。”
汤婵想了想,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反驳,不由失笑,把这事略了过去。
“对了,”汤婵想起另一桩事,“太夫人交代说她今年过寿不办宴,只自家人一起吃个饭。”
她有点犹豫,“会不会太简陋了?”
解瑨摇头道:“母亲喜清静,父亲过世之后,这些年寿辰都很少办宴,听母亲便是了。”
汤婵这才应下。
二人又讨论该给太夫人备什么礼物略过不提。
自这日之后,沈姨妈成了解府的常客,几乎天天都要来解府说说话。
虽然沈姨父交代让她行事低调,但沈姨妈哪里肯放弃。只是她对京中不熟,本想跟着解府的女眷出门混一混京里那些最顶级人家的宴席,结果解家这几个女人,一个比一个淡泊名利,全前都不愿意出门交际。
沈姨妈只好等太夫人过寿这个机会,结果很快得知,连这种大事,解家也不办宴席。
满怀期待落空,沈姨妈张口结舌之余,试图指控汤婵这个儿媳不用心,结果叫太夫人不留情面地怼了回去。
寿辰当天,沈姨妈送完礼物,坐在太夫人屋里没精打采地说话。
“太夫人,”何妈妈打了帘子进来,脸上带笑地通传,“庆祥侯世子来了。”
“逸哥儿来了?”太夫人脸上也带了笑,“快让他进来。”
她对沈姨妈道:“逸哥儿是我外孙,你也顺便见见。”
沈姨妈稍微打起了一点精神,没一会儿,庞逸就笑容满面地进来了。
他一见太夫人就利落地磕了个头,恭恭敬敬地道:“祝外祖母春秋不老,福海寿山!”
太夫人笑着点头,庞逸又送上了寿礼,笑嘻嘻道:“外孙亲手给您做的小玩意儿,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个人,没用别人插手,就是不怎么值钱,还请您不要嫌弃。”
他最近喜欢上了玩泥巴,亲手给太夫人烧了一套陶制的茶具。别说,庞逸倒真有点天分在里头,虽然初学者的作品不免有些粗糙,但造型别有几分巧思,让人眼前一亮。
感受到庞逸一片心意,太夫人笑意更深,“你有心了。”
她当即就让何妈妈用上了新茶具,庞逸见了,心里也高兴。
太夫人向庞逸介绍沈姨妈,“这是我娘家妹妹,你叫姨姥姥便是。”
庞逸就笑呵呵跟沈姨妈问好,“见过姨姥姥。”
他长相白净,笑容讨喜,性子又体贴,想讨一个中老年妇女的喜欢还是挺容易的。
沈姨妈笑容可掬地拉着庞逸问话,“
今年多大了?”
庞逸挠挠脸,“十七了。”
“说亲没有?”
“还没有。”
沈姨妈笑容更明显了,没说亲好,没说亲好啊!
显然,庞逸的讨喜程度似乎有点过头,沈姨妈想起八娘,不由得动起招女婿的心思来。
这可是庆祥侯世子呢,以后就是侯爷!八娘出身是低了点,不过这不是自家亲戚么,汤婵那般出身都还能嫁给外甥呢。再说,这次老头子总能再升一升,到时候也就差不离了……
沈姨妈心下不住地琢磨,想到汤婵是从庆祥侯府出嫁,跟庞逸一个屋檐下相处了许久,眼珠子一转,趁着庞逸跟太夫人说话,就来找汤婵了。
此时的汤婵正在收礼。虽然解府不办宴席,但各家该送的寿礼是不会少的。
即使不是送给自己的,但汤婵对收礼物这件事情很是兴致勃勃。正整理着礼单,沈姨妈来了。
“在忙啊?”沈姨妈热情地打招呼。
汤婵一时摸不清对方为何态度转变这样大,心中谨慎,客气笑道:“姨母有事?”
“来跟你打听点事。”沈姨妈十分亲热,凑近了汤婵神神秘秘问道,“我是想来问问,你对庆祥侯府的世子知道多少?”
汤婵一愣,“姨母问这个干什么?”
“你看你,”沈姨妈嗔怪地看她一眼,像是觉得她怎么会想不到,小声道,“你八表妹跟庆祥侯世子年纪差不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