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作者:飞耳      更新:2025-09-19 11:28      字数:3278
  他不想一辈子耗在京城。
  他不想一辈子耗在这个步履维艰的时代。
  他也清楚黎源一直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黎源很是坦然一笑,“难又如何,可是珍珠在身边呀,只要珍珠在,哪里都不辛苦。”
  春末的风已经带着暖意,将两人的衣袍吹得搅动在一起。
  犹如黑色大海翻出细白的浪花。
  又如月华浸染的多娇山河。
  戚旻是劈开混沌的剑,冲击淤泥的河。
  黎源便是托举利剑的鞘,也是让长河奔涌的山。
  第111章 连锁店
  五月份,一批番邦咖啡豆被运到大朝。
  原来跟黎源商定的那位西番人并未前往非洲,而是在锡兰那边找到品质统一不错的豆子,决心冒险赌一把。
  对方的要价比阮保高,但黎源不让步。
  他的店只会越来越多,大朝一日不种植咖啡豆都无法解决豆源紧缺的问题,如果商人抓住他这点命脉,甚至以后作为要挟,那会非常被动。
  面包的大受好评也让商人敏锐察觉到,即便没有咖啡豆,黎源也有很多其他方法将喜茶店经营下去。
  几番谈判下来,黎源只多支付2%的运输费,可谓将抠门发挥到极致。
  但西番商人私下也是满意的,大朝有钱,出的价钱比锡兰高许多,这趟买卖他也赚了不少。
  有了第一次合作,下一次便好说。
  两人约定豆源品质和数额,西番商人在大朝挥霍十日后再次起航,有利益可赚,动心的就不是一两个番邦商人,京城不会只有一家喜茶店,就算京城市场饱和,大朝还有许多许多大型城池,这里面的利益可想而知。
  终于在这一年,除去香料宝石是番邦人能拿得出的交易物品外,一项饮品的豆源进入商人的视野,并在日后疯狂的增长,不止这个豆源,后来涌入大朝的外来物品越来越多……
  不过这一切都跟黎源无关。
  趁着豆源充足,第三家喜茶店隆重地在中轴大道的街道上开业,这家店占据整整一层,装修风格比肩最阔气的茶楼,全中式风格,但又不同。
  地面全绿釉花砖,内里收银台和操作台三家店统一。
  还有就是堂食的杯碟依旧是那种花里胡哨的风格,外带依旧是大朝人觉得有些土的‘一次性’土陶杯。
  但是土陶杯能外带呀!
  五个不同花纹的土陶杯还能兑换一杯饮品,何乐而不为。
  就在还有人以为这家店不过是海市店和学院店的大集合时。
  中轴店推出冰拿铁和珍珠奶茶。
  以此为基底各自配制出十款全新饮品。
  已经爱上喜茶的老饕很快发现冰拿铁除去制作方式不一样,它最吸引人的是其独特口感的豆源。
  而中轴店没有煮制喜茶,只有手冲喜茶。
  并将不同豆源分呈在古色古香的木盘上。
  且备注不同的名称和产地,让客人自行选择想喝的品类。
  享誉世界的咖啡终于在大朝提前登上历史舞台。
  并像大朝人喜爱茶饮一样,分出不同的品类。
  在制作器具不足的情况下,黎源用豆源的丰富性取代后世咖啡制作工艺的五花八门,提前进入精喝阶段。
  不过更多人还是更惊异于拿铁的口感和能外带的冰饮方式。
  珍珠奶茶本来不让人惊艳,大朝早就盛行乳茶。
  各式各样的喝法都有,夏天也有冰镇乳茶。
  但是,冰块撞击杯子时发出的哗啦声莫名的悦耳动听。
  要知道每杯饮品都有冰块那可是大手笔。
  还有黑黑的像糯米汤圆的珍珠,吸进嘴里嚼嚼嚼的时候,再繁重的工作和学业,都减轻不少。
  而且许多饮品都自带雪顶或者奶盖。
  可以先舔一口再喝,可以搅拌后再喝,可以喝一半再搅拌,也可以先吸珍珠,还把可以把珍珠留在最后面一口倒进嘴里,反正光是喝法就千奇百怪,店里墙面上还悬挂着各种喝法小提示呢!
  至少那个夏天,几乎每个行政部门的人都要点一杯冰拿铁或者珍珠奶茶。
  时不时就能看见走在路上的人拿着一杯冰拿铁。
  海市那边的食品加工厂又增加了四间仓库,除去制作面包的,还有专门负责打发奶油和硝石制冰的。
  冰的需求量特别大,整个加工厂异常忙碌。
  制好的冰装进保温木桶,由专门的小货车快速运往各个门店。
  推车上不仅有喜茶的小狐狸图标,运货的汉子也各个精瘦能干,他们不似码头搬运工那般强壮,但是推点冰和奶油没问题,仔细辨认,能认出他们中不少都是当初蹲在码头捡些零碎活的工人。
  现在他们已经是喜茶专属的外送员。
  除去运输面包坯、奶油和冰,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外送。
  喜茶自己的外送员是单独收取费用的,但是十杯以上免费配送,若低于十杯就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大夏天,稍微有点钱的哪些想跑出去买东西。
  因没有网络下单方式,喜茶的外送采用订货方式,以一旬为一个周期,提前接受订单,每日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送货上门,类似黎源后世预定鲜奶的方式。
  “硝石的用量还需持续扩大,矿场那边供应量问题不大,但是要做好运输安全工作,我与司狱所那边沟通过,会在西门开放一条专用通道走硝石。”
  黎源正跟负责运输这块的董社说话,他曾介绍自己在码头搬运过货物,虽然身躯高大,肌肉硬邦邦的,可这敏捷的思维,周全的考虑方式,自是有别的本领,黎源也是用人不疑,已经升了他做运输部的经理。
  天气有些炎热,黎源看了看天气,“你让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过来,我们开个小会。”
  大多数时候,主要负责人都在海市仓库这边。
  其中一间仓库已经改造成办公区。
  不用黎源预估,所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要不了多久喜茶就会把这片区域的仓库都拿下来,那不是租的,是买的。
  董社正要离开,就听见两个声音从另一面传来。
  一道声音有些尖细,听着就不像好人,笑嘻嘻地说,“哎哟,哎哟,居然叫珍珠奶茶,是哪个珍珠,哎哟,哎哟,这珍珠还挺好吃的……”
  董社想笑又忍着,大家都慢慢知道黎源的爱人叫珍珠。
  这珍珠奶茶要是没点啥意思,大家真不信。
  何况黎源那句‘等一个人的喜茶’都传到番邦去了。
  黎源无奈挠头,他确实没有别的意思,后世真的有款很出名的饮品叫‘珍珠奶茶’,这真是没法解释。
  他要真的解释了,珍珠那里估计又要闹了!
  一转眼,他眷念的人一脸傲娇的小表情走出来,身上的月光锦在仲夏的午后犹如浮光掠影。
  戚旻径直朝黎源走来,“哥哥,现在大家都知道我叫珍珠了。”
  贾怀跟董社对视一眼悄悄离去。
  将这难得的闲暇时光留给两位忙碌的人。
  这个夏季,喜茶再一次成为人人议论的王牌店铺。
  它的流量不限于销量、议论度、生活方式的改变,还有许多因为喜茶而再上一个台阶的行业,例如瓷窑、纸行、矿场等。
  这个夏季包括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每个人聊天的内容都会cue到喜茶。
  京城商行终于傲慢而迟钝地朝黎源发出邀请。
  黎源手一拱:宋兄麻烦了!
  宋文彩最喜欢这种场合,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兴高采烈地带着秘书跑去商行开会。
  有了这三家店打底,第四家第五家……后面的连锁店开起来就完全没有压力,核心经营模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一些人性化个性化的东西。
  像喜茶的拥趸者就会每家店都去打卡,因为他们认为每家店的特色都不一样。
  其中有一家只为女子服务,店员也全是女子。
  这家店一开,京城所有有钱人有权人家的小姐姐们终于可以穿得漂漂亮亮地出来喝喜茶了,那叫一个美呀!
  后来有些适龄的男子就去附近的酒楼茶肆蹲守,看能不能见到一两个合心意的女子,虽然闺阁女子都戴着面纱,但是他们的仆从马车好认呀!
  再就是让家里的姐妹去打听,不消片刻就能知晓对方是哪家的女子,不成想这样最终结成连理的还挺多,据说婚姻颇为幸福美满。
  大家便觉得‘喜茶’这个名字取得极好。
  于是前往喜茶的人更多。
  黎源在连锁店模式搭建稳定后,正式开启读书考学模式。
  宋文彩和花三来找他分钱,这人都没空。
  皇家学院的招生细则越来越完善,黎源不敢托大。
  他给梨花村去过一封信,不多时,乡长就将他当年提高亩产量并被县衙记录在案的文书拓印出一份,再将种植灵芝的事情也手书一份,盖上自己和县府的印章,一起寄给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