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作者:
纱荔 更新:2025-09-22 08:56 字数:3411
张居正垂眸看着他,微微颔首:“是老夫的主意。陛下年轻气盛,又极为聪明,这导致他有些刚愎,这满朝文武,他所信任之人不多,你是其中之一,老夫这才安排你进了都察院,好在有事之时,你能及时劝诫陛下。”
闵悉心想,这是把自己当刹车使呢?他能说什么?只能说:“承蒙阁老信任,下官自当全力以赴。”
张居正眼中浮出一丝笑意:“南洋大陆的事,你们只管放手去做。小友与令兄皆堪当大任,老夫深感欣慰,终于可以放心离开了。”
来自大佬的肯定,让闵悉头皮有些发麻:“下官会加倍努力,不让大人失望。”
张居正又问起了朝堂上的事,闵悉想起来一件事:“这两年女真可有什么动作?”他跟张居正聊过大明的未来,想的就是让张居正能够想办法对付女真各部,毕竟大佬的能力可不是盖的,不说灭了女真部,至少能够削弱女真各部。他问女真的动向,事实上就是想问朝廷有没有对女真采取什么措施。
张居正叹道:“辽东苦寒,路途艰难,想要平定女真各部极其困难。因此目前也只能设法分化女真各部,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其难以和睦相处。”
闵悉点头:“那就静待效果吧。”
他在心里快速盘算,目前女真各部对大明来说还只是个潜在的威胁,朝廷还顾不上处理它,如今大明天威犹在,尚能震慑住周边各国,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内忧问题,才有余力去考虑其他问题。至少张居正还是把他提过的话题放在了心上,已经遣人去做一些事了。
闵悉又把自己曾经和云霁讨论的怎么解决女真和倭国的法子跟张居正提了几句,张居正听着他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并未觉得他不着调:“听起来似乎不可行,事实上,也并非完全没有操作性。可惜老夫垂垂老矣,无力再绸缪,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闵悉跟张居正聊了许久,直到张家的人来催张居正用膳,闵悉才意识到自己和他聊了多久,他俩聊得太投机了,以至于忘记了时间。
“小友同我一起用膳吧。”张居正留饭。
“那下官恭敬不如从命了!”闵悉笑道。
张居正的饭非常简单,真正的粗茶淡饭,因为太过油腻荤腥对他的肠胃已经无法承受。而闵悉的饭菜十分丰盛,鸡鸭鱼肉都有。
两人互不干涉地慢慢吃饭,一边继续着之前的话题,相谈甚欢。
三日后,闵悉得到消息,张居正病逝,那个春日午后的言笑晏晏,竟成他们的诀别。
第505章 纪念
曾经权倾朝野的张居正去世,从庙堂到陋巷,整个北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全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全都是张居正。
中国人常说盖棺定论,但有许多时候,就算是盖棺也未必能定论,何况是张居正这种争议性极强的人。
出于对帝师的尊敬,万历罢朝三日,亲自上门吊唁,以示尊敬。
皇帝已经作出了表率,满朝文武,不管是盟友还是政敌,全都亲自登门吊唁。
闵悉和云霁自然不例外,与其他人相比,闵悉对张居正离世的哀恸之情是情真意切的。
一代名臣张居正,在他活着的时候,遭受了无尽的质疑、非议与诋毁,人人都说他专断独行,玩弄权术。却不知他在大明即将末路的时候,力挽大厦于将倾,在滚滚的历史河流中逆流而上,踽踽独行,为大明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世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闵悉是后来者,他看得更清晰。张居正纵使有缺点,人无完人,瑕不掩瑜,他的卓越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闵悉上张府吊唁的时候,被张家的仆从叫住了:“闵大人,我家夫人有请。”
闵悉忙起身:“那就有劳带路了。”他心里有些疑惑,高夫人找自己有什么事呢?
家中办丧事,高夫人作为遗孀,并未在后院,而是在前院的一间偏厅里,时常需要接受宾客们的慰问。
闵悉见到高夫人,恭敬行礼:“见过夫人!夫人请节哀!前几日我才见过张阁老,还同他说了那么多话,没想到竟这么快就走了,实在难以令人接受。”
高夫人形容憔悴,眼泡红肿,显然这两日哭得不少,听闵悉这么说,喉咙止不住又肿胀起来,她竭力憋住哭腔:“是啊,那日晚间他还同老身说,朝中出了闵大人这样的青年才俊,是咱们大明的幸事,谁知他竟这么快就走了。”说到这里,已经哽咽得不行了。
闵悉便只好坐在一旁陪着,想起张居正当时的音容笑貌,眼睛也有些涩:“夫人节哀!张阁老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官,为朝廷和百姓谋福祉,他的功绩,世人会永远铭记在心的。”
高夫人哽咽了好一会儿,才控制好情绪:“老爷临去之前吩咐过,待他走后,想给闵大人留一两件他的东西做纪念,如若大人不嫌弃的话。”
闵悉忙起身:“这是下官的荣幸!”这种事他怎么可能会嫌弃呢。
高夫人用手绢将眼泪印去,说:“那就让张福领你去老爷的书房看看,有中意的,挑选一两件。”
“谢夫人!”闵悉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夫人,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高夫人用朦胧泪眼看着闵悉:“闵大人但说无妨。”
闵悉说:“阁老生前树敌太多。现在他去了,那些敌人怕是都按捺不住了。夫人还是命家人谨言慎行,节俭低调一些,尽量少被人抓住把柄,误了阁老的生前名。”
高夫人惊愕地看着闵悉,嘴唇有些抖动:“陛下应该会看在我家老爷的面上不会同意吧!”
闵悉压低了声音:“圣心难测。不过张阁老对朝廷的贡献有目共睹,大家应当不会坐视不理的。”
高夫人抽噎一下:“那就多谢闵大人为我们操心了!”
闵悉跟着仆从张福去了张居正的书房,满屋子都是书本、字画和文房四宝。闵悉翻看了一下书桌上的书本,有张居正自己写的手稿,有他平时闲暇看的书。
闵悉看到一方磨得快见底的砚台,能把砚台用得这么厉害,想必是用了许多年了:“这是阁老用过的砚台?”
“是,这是老爷在家用的最后一方砚台。足用了七八年之久。”张福介绍。
闵悉说:“我能要这方砚台吗?”
张福点头:“自然可以。夫人说了,您用得上的只管拿。”
闵悉也觉得这高夫人未免太大方了,要知道,这书房里可有不少前朝名人的字画,以及不少孤本。但他也并不贪心,要了一方张居正常用的砚台,又从桌上拿了一份张居正的手稿:“我仰慕张阁老已久,如今他已驾鹤仙去,想留一点他的东西做念想。烦请你跟高夫人说一声。”
张福点头:“小的会如实禀告夫人的。”
从书房出来,到了前厅,找到正在等待自己的云霁,两人与主家道别,又跟前来吊唁的同僚们打了一下招呼,这才转身离去。等出殡那日,他们再来送张居正最后一程。
上了马车,云霁才问:“同高夫人说了什么?”
“也没说什么,就是慰问一下她。她让我带了两件张阁老的东西做纪念。”闵悉把砚台和手稿拿给云霁看。
砚台是端砚,装饰花纹极为大气简朴,大约是出自名家之手。
手稿是张居正写的,关于大明周边各外族的政论,不是严谨的策论,有字有图,涂抹圈点皆不少,应该只是他的草稿,这样的手稿弥足珍贵。
云霁看完手稿,说:“张阁老真是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还在为社稷江山筹谋,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闵悉颔首:“可不是吗。今天来吊唁的人那么多,张府那么热闹,我却看出了一丝衰败之感,我担心这是他们最后的热闹了。”
云霁抬眼看向闵悉:“你担心那些事还是会发生?”
“潘阁老迄今还未被正式任命为首辅。我觉得陛下还是在考量。明天就要上朝了,且看看朝堂上大家的态度。”张居正死后几天就被抄家,还差点被挫骨扬灰,所以闵悉绝对不会相信这事会平安过去。
第506章 弹劾
果然不出所料,翌日早朝,闵悉就在朝堂上听到了弹劾张居正的声音,而且还不少,有都察院的御史弹劾的,也有朝中其他大臣弹劾的。主要内容就是张居正在担任首辅期间结党营私、独断专横、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简直是罄竹难书。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听得闵悉是心惊肉跳,这些人大有不把张居正踩得永世翻不了身不罢休的架势。
闵悉密切关注着万历皇帝的态度,只要他放出要查处张居正的信号,那么张家便将万劫不复,逃不过被抄家、全家下狱的下场,跟历史上的走向并无二致,这是闵悉不想看到的结局。
吏部尚书魏展说:“陛下,老臣相信张阁老是清白的,如今他尸骨未寒,就蒙受如此大的冤屈,实在令我等心寒。老臣希望此事交由大理寺查办,早日还张阁老一个清白,也好全了我们几十年的同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