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第45节
作者:
年糕粉丝汤 更新:2025-09-22 09:12 字数:4365
不过宋娇娘更相信女儿的舌头,她看了一眼尚在忙碌的女儿,笑道:“芝姐儿说是,那就是失败品。”
林森想了想:“也是,芝姐儿的舌头与咱们不同,肯定还有哪里不对。”
林芝反复熟悉着窑炉的脾气,细微调整着窑炉的火候,精心计算着木炭的数量。
随着预定的时间到来,她将最后两只肥鸭拉出窑炉,这回迎面而来的枣红色外皮油润亮泽,扑面而来的热气与香味比之前的都要浓郁,狂暴热烈,肆无忌惮地扑向四面八方。
隔壁的余娘子受了一日折磨,到如今已是彻底忍不住了。她抬脚踢了一下吴掌柜:“宋娘子他们是在做什么烧鸭?明日去买一只来吧!”
吴掌柜咽着口水,连连点头:“对,对,咱们也该关照关照邻居。”
同样被香味馋到的还有林芝家后院围墙对面的那户人家。
上回提过,林芝家后院的围墙连着的正是一位大理寺官员的住所,这位官人便是大理寺丞荀鸿文,前面两日还能无视偶尔飘来的陌生香味,如今却也被香味搅得坐不住。
他本是在竹林里读书,清雅幽静,可现在园里飘满了这股奇香,教他肚子饿得咕咕叫,哪还有心思翻书。
“郎主,晚食来了。”恰好此刻,小厮送上来饭菜数例:“……还有这道是谢大羊肉馆掌柜孝敬的炙羔羊一例。”
荀官人将书册搁置到一边,捡起筷子拨弄一二,却是半点胃口都没。
偏生他的肚子饥鸣声是一阵高过一阵,教他心情愈发不顺,最后将筷子丢在桌上:“到底是甚的香味?怎能这般浓郁?”
荀官人索性支使小厮:“你去前头问问,给我买份回来。”
小厮一听,顿时尴尬:“郎主,您说的就是这味儿吧?”
“废话!不然是哪里的味道?”
“要是这味道,便是林芝记里的,小的刚刚问过,说是要明日才有呢。”
“你刚刚问过?恁地没良心,怎不记得孝敬我?”荀官人顿生不满。
“这不是,这不是。”小厮偷偷瞥着荀官人的神色,“这不是郎主上回嫌人铺子放爆竹,过于浮夸吗?郎主不提,小的也不敢说道。”
“……原来是他们家!”荀官人记起这家铺子来,皱了皱眉。
小厮见荀官人虽是皱眉,但并无阻止自己的意思,赶忙往下说道:“听说是一道名为脆皮鸭子的菜,也不知道是怎么烧的,打从早上起便香得不得了。”
“脆皮鸭子?”荀官人想不出是甚吃食,大手一挥:“明日去买上半只,不!一只来,亦好让我下酒吃。”
第45章
这样的对话在周遭此起彼伏的响起。
没办法,林芝家地方太小,窑炉根本塞不进灶房,只能建在院子里。她烤了大半天的烧鸭,香味也就飘了大半天,但凡是路过这条路的,没有闻不到的。
到最后,就连东记饭馆和福荣庄的掌柜管事都注意到食客们的议论,各自遣了伙计去打听。
两名伙计刚出门就撞上了,虽然平日里两家也算是对头,但彼此也不希望铺子新增一个对手,故而两人合计一番,便一起前去打听。
只是工作刚开始,他们就遇见了难题,原因便是林芝记铺子实在太小,只赁了个负责洗碗洗菜的婆子,连个能搭话的伙计都没有。
两人顿时犯了难,苦思冥想以后其中一人想到自己曾见宋娇娘跟余娘子和花娘子交好,索性准备寻两人打听打听。
他们先来到饮子铺,点了紫苏饮子后便问起这事来。
“你们问对人了!”余娘子给两人端上紫苏饮子,一听两人是打听林家的事儿,顿时来了精神。
两名伙计闻言也是一喜,下意识坐直身子,竖耳倾听起来。
只见余娘子洋洋洒洒说起宋娇娘一家,先夸宋娇娘性情和脾气都不比自己差,再夸林森疼老婆孩子,勉强能和自家官人打个平分秋色,最后夸芝姐儿能干,到最后还要叹出一口气:“我要是能生出这么个闺女就好了。”
两名伙计听得一脸懵,眼瞅着一盏茶时间过去,他们什么都没打听到。
其中一人赶紧点了两盏价格最贵的洛神花饮子,才绕回正题:“余娘子,我们是想问问她家铺子擅长什么,可有什么特别之处?”
“哎呀,我这不刚要开始说。”余娘子见状,高高兴兴说起林芝记里的吃食,末了又把昨日五品官登门的事说得活灵活现,仿佛亲眼所见。两个伙计听得一愣一愣,出门时还一脸凝重。
“国子监的五品官人?”
“难道是哪家贵人开的铺子?”
“不像啊……你又不是不知道,这铺子前身便是留荣饭馆,恁小的地儿。”
两名伙计心有疑虑,又去了笼饼铺。这回他们学聪明了,一开口便买了铺里最贵的笼饼,方才打听起林芝记的事儿。
“你们可别上当,他们一家是从外面来的,拿着猪肉都当好货。”
花娘子今日见了好几拨念叨来得太迟,没赶上林芝记吃食的食客,心里正泛酸,闻言忍不住抱怨,“就靠价格便宜,引得些穷酸去凑数,跟开业时放爆竹似的,全是唬人的!”
“可饮子铺的余娘子说,昨晚上还有两位五品官人到林芝记铺里,刚刚中午还有国子监的人来订餐呢。”
“怎么可能!”花娘子下意识拔高了嗓门,声音尖锐到刺耳。
直到她对上几名伙计诧异的视线,方才发现自己反应过度,尴尬的笑了笑:“你们怕是弄错了吧?我瞧着这两日进进出出的都是穷酸破落户,五品官人哪会吃这等……”
两名伙计没再多问,出门后便暗暗摇头:大理寺门口整条街道上商户不多,又都在一个行会里,平日皆是和和气气,没成想花娘子背后竟是这般刻薄,一口一个‘穷酸鬼’‘外来的’‘破落户’。
可花娘子忘了,且不说讨生活的伙计大多是她口中的穷酸破落户,更何况这条街上的顾客多是衙门里的官吏差役,多的是‘外来户’。
就花娘子这张嘴,指不定后头如何得罪人呢!
两人各回各家,把消息禀报给自家掌柜。两位掌柜都是明白人,当即拍板:“明日一早你们便去排队,买一份烧鸭回来。”
“明,明天一早?”
“哼,就这缭绕了一天的香味,咱们这边又不缺有钱的主,八成会有不少人等着买烧鸭。”
林芝一家还不知道自家被这么多人盯着,甚至有人打算提前排队买烧鸭,夫妇两个正围着刚出炉的两只烧鸭直流口水。
“香啊……”
“这也太香了吧……”
“比刚刚那几只都要香!”
“我已经把窑炉掌握得差不多了,就稍稍调整了香料的配比。”林芝笑着提起刚刚烤好的烧鸭,抬步走入灶房。她将一只悬在炉灶上,用余温照旧热着,另一只则搁在案板上。
紧接着林芝拎起菜刀,在手里一转,干脆利落地切开鸭肚,葱结带着汤汁瞬间涌出,比刚刚更浓烈的香气填满了整个灶房。
林森夫妇嗅着香味,眼睛都直了。他们垂涎欲滴,不住吞着口水,看着女儿把烧鸭大卸八块,放入盘里。
“快尝尝。”林芝将盘子推到二人面前。
夫妇俩听到这话,赶忙落筷夹起一块还冒着热气的鸭肉,随后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
刚刚烤好的烧鸭皮脆肉嫩,烫得厉害。林森呼呼直喘气,却是舍不得吐出来,待温度稍稍变凉,他便赶紧咀嚼起来。
伴随着一声悦耳的脆声,鸭皮在口腔中碎裂开来,肥鸭特有的油香在舌尖散开,内里的鸭肉紧实又多汁,咀嚼之时舌尖能感受到油脂的肥美,瘦肉的矜持,末了还有一缕属于碳烤特有的芬芳。
林森先前还觉得前面出炉的烧鸭并非失败品,应当是女儿要求稍稍高了那么一点,可吃到这一口烧鸭后,他即刻改了主意——前面那些是什么玩意?眼前这个才是真正的烧鸭!
林森连吃了四五块,方才意犹未尽地停下手:“不行不行,不能再吃了!剩下的咱们得留着,刚刚还说要请沈郎和陶郎晚上来尝的。”
“吃吧,没事的。”林芝抬了抬下巴,示意林森看向炉灶上挂着的那只:“喏,那边还有一只。”
林森一看,才想起最后一批出炉的是两只烧鸭。他顿时喜得搓手,笑道:“我得去酒行打斤好酒来,配这烧鸭吃正好!”
“也好,晚上咱们也能喝上一盏。”宋娇娘听到这里,想起沈郎和陶郎早上送来的东西:“对了,沈夫人还送了三盒吃食,我瞧着也很合适当下酒菜。”
说罢,她起身将东西拿了出来。
沈夫人送了一整套银器、两匹绸缎布料、一篮子江西的金桔、一篮子河阴的石榴,另外还有眼前这两盒点心:一盒子果脯坚果,一盒子糕点果子,另外一匣子便是干脯卤味。
“这卤味瞧着不错啊?”林芝看了看时间,唤住林森:“爹唤一辆驴车来,我和你一道去打酒。”
“打个酒而已,我一个人就行了。”林森愣了愣,赶忙说道 :“还叫驴车,怪浪费的。”
“不是只为了打酒。”林芝摇摇头,笑道:“我记得木炭铺子就在您常去的酒水行旁边,我想去看看木炭。”
“木炭?家里不是还有吗?”
“唔……这木炭烤出来的味儿一般,我想要更好的。”
林森虽然不懂木炭跟烧鸭有何关联,但女儿说的一定有道理,当即点点头:“行,那我去喊驴车来。”
父女俩到了酒水行门口,林森进去打酒,林芝则转身去了隔壁的木炭铺子。她扫了眼铺里堆得老高的木炭,开口便问:“有人在吗?铺里有没有果木碳?”
“有。”掌柜听见动静,赶忙出来回话:“您要枣木、梨木、荔枝木、桃木、核桃木还是桂枝木的?”
“桂枝木、梨木、枣木和荔枝木,各多少钱一筐?”
“枣木碳和梨木碳的一百十文一筐、荔枝木碳的一百五十文一筐、桂枝木碳的一筐一百八十文。”
林芝挑了挑眉:“梨木碳和枣木碳价格一样?那我就要梨木碳的,给我十筐罢。”
“这梨木的只有三筐了。”
“行,那就三筐。”
木炭铺掌柜满脸堆笑,忙喊伙计去后头库房搬炭。
待三筐木炭摆在跟前,林芝付了钱,忽地笑道:“对了掌柜,您家木炭质量应该不错的吧?”
“娘子放心,咱们铺子的木炭可是汴京城里数一数二的好。”
“哦?”林芝似笑非笑地看着木炭铺掌柜,弯腰从筐里捡起一块梨木碳来:“我听说梨木看着寻常,价格也便宜,可它的材质特殊,故而木炭并不好制。”
随着林芝开口,木炭铺掌柜的脸色慢慢变了,豆大的冷汗顺着脸颊缓缓滑落。
林芝像是没瞧见,只低头掂了掂手里的炭,又道:“若是烧制得不好,据说容易碳化不透,燃烧到一半便会熄火。”
“我家里开着吃食铺子,用这木炭,该不会出现那种岔子吧?”
林芝话音落下,铺里寂静无声。
木炭铺掌柜僵在原地,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刚搬完货的伙计大气不敢喘,眼神躲闪地望向掌柜。
林芝把木炭丢回竹筐里,手上用力准备拎起来。
“等,等等!”木炭铺掌柜慌忙开口。他本想改口说是伙计拿错了货,可对上林芝的眼睛,那点心思顿时散了大半。
他勉强挤出笑来:“小娘子,我,我给您换三筐,换三筐枣木,不,荔枝木碳怎么样?”
“三筐?”
“……五筐,不!六筐,六筐总行了吧?”木炭铺掌柜哭丧着脸,暗骂自己眼拙,见是个年轻的小娘子上门,就想把那三筐次货打发出去。
林芝看着掌柜肉痛的脸色,眯了眯眼:“十筐?”
掌柜差点哭出来,可一想到这三筐梨木炭要是被闹到衙门,不仅得赔一大笔钱,铺子的名声也得毁了,终究咬咬牙应下来:“行,就十筐。”